法海寺的壁画确实精美绝伦,但能保存完好,说起来,这里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 C h& O/ t' I5 T2 Q0 e/ o
$ N3 @2 ` q c! `) g1956年,北京修建永定河引水工程,即将完工之时,位于石景山区模式口的遂道洞口发生了塌方。事故发生后,北京市市长彭真和全国人大代表郭沫若同志来到工地慰问视察。塌方的洞口在翠微山脚下,距法海寺仅一箭之遥。郭沫若看到山间有一处寺院,便欣然前往。那时的法海寺,正用作北京九中的学生宿舍,年久失修,郭老看到的只是些衰草枯木、断壁残垣。九中宿舍管理员吴效鲁为郭老打开大雄宝殿殿门,请他参观殿内的壁画。当时尽管殿内光线暗淡,墙内布满尘土,但这位著名的文物专家一眼就看出了这些壁画的价值。他认为,这是与敦煌石窟、芮城永乐宫的壁画一样宝贵的艺术珍品,应该妥善保护。临走时,他握着吴效鲁的手嘱咐说:“这里的壁画很好,希望你能好好看管”。郭沫若回去之后,便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保护法海寺壁画的意见,受到有关部门重视。1958年,一支古建队进驻法海寺,对藏有壁画的大殿进行了大规模的翻修,并在大殿顶部安装了避雷设施,从此法海寺壁画被纳入文物管理的范围。因此,郭沫若对保护法海寺的壁画可谓功不可没。
7 |* }. W. l& W1 m2 S ; q/ w: ~% Q5 L: ]) }" m5 t
另一位保护法海寺有功之人,便是前面所提到的吴效鲁。他受郭老重托,悉心看护法海寺内的壁画。吴效鲁年轻时曾在北京玻璃厂古玩铺当过学徒,后来曾开店经营文物,对祖国的文化遗产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担任宿舍管理员时,还兼掌着法海寺大殿的钥匙。不是熟识的人,他是决不让进去的。“文革”初期,“红卫兵”到法海寺“造反”,大肆捣毁庙中神像,他情急之下假扮造反群众,打翻大雄宝殿中的塑像,将“革命小将”骗走,保住了里面的壁画。此后,直至他七十多岁身患重病,才依依不舍得离开法海寺,离开他默默保护了多年的国家文化珍品。
6 m# f& N7 f3 E4 t8 b3 r( j ' m5 J; a& {1 |! c* p
今天,我们来到京西这个幽静的山间寺院,看着那红砖碧瓦、雕梁画栋的殿宇,欣赏着那绚丽多姿、美妙非凡的壁画艺术时,是不应该忘记这两位老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