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71|回复: 4

老北京也有这样的教士吗?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5-16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了《庚子教难中为中国受难的女教士》非常感动!我很想知道庚子年之前,老北京出现的感人教士,包括他们的故事。希望知情的朋友传递热力!

x5 c, F1 `6 @" |

 

; e7 g0 U) y0 U2 q/ e

                                                            

- W. B* h% A- _9 C% g) h4 c. |/ H

庚子教难中为中国受难的西方女传教士

! l0 p# u1 I: m) E! u+ k
(2009-09-03 11:40:50)
7 w4 p6 i7 I' Q8 C9 R& ?' d& |6 U
 
/ [- R/ [8 v2 A" o! p1 f
巴巴变淘宝相册,网络相册
7 D5 h' Q* s5 W* g9 Z; o
: }2 s8 F1 o( g8 f- u ' g4 n3 K2 E2 b$ p2 T" Q7 m! [+ j. v% D( D) i3 p$ E: W. B( L( v$ d+ ^+ Z/ W: T% Y2 d
! |1 S: _: S% V3 U 2 ]; A) T2 g( w
# z/ C: T3 K- l+ S/ N( R( A: T# l

! a) N7 v! a7 o* z4 O+ `+ V
) `, H- E+ p/ Q& x! K2 J
j/ h- ]0 k9 x8 B3 i w/ b- H1 D
5 H$ L1 a* R: p0 ?! R8 L' g: j

 

: J. b+ q6 ]. J( ?7 q% Y: Y+ f

           巴巴变淘宝相册,网络相册

% K6 Q$ z& P, r- z. ^0 a

                              忻州殉难八教士

$ d, t/ B+ G! k

 

" v" d0 |5 r& q7 p1 g, g( p+ B

让我们追思那些光明之子,那些来自遥远国度的春天使者,
那些与我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甘愿放弃优越的生活,
把青春、财富、热血甚至全部生命挥洒在这片土地上的勇敢而尊贵的女性。
说她们尊贵不是因为她们有多高的身份地位,
而是因为她们高洁的品格,仁慈的心。
她们不仅仅帮助了当时、当地的中国人,
那无疆大爱更成为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
让我们纪念并传递这大爱,让生命变得更丰盛吧。

一、为救中国女孩殉难的西教士:伊迪丝.安娜.库姆斯。
“不要怕,我们很快就会到达一个没有痛苦和悲伤的地方。”
    这是一位牛津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在本国就大好的前程.但她却愿意默默奉献一切给贫困愚昧的中国.她1898年参加寿阳传教团,并开始在山西太原工作。
    1900年6月27日,库姆斯所在的教会女子学校在这一天也受到义和团拳民的冲击。拳民放火烧毁传教士所办的医院和学校,并且抢掠房中的物品,个别拳民因为专心抢掠竟然被自己所放的火烧死。
    库姆斯和其他传教士一起保护留在校内的十一名中国女孩,并且尽力安慰那些小学生们,对他们说“暴徒们不会伤害她们,因为暴徒只是想杀外国人”。后来他们暂时避难的地方被拳民点火,在逃往另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时,混乱之中库姆斯已经安全逃出却发现两位学生不见了。这两个孩子叫傅琼和艾桃,库姆斯为了她们的安全而折返回来寻找她们,先在大火中找到了傅琼,将她背到街上,又找到了年龄大一些的艾桃。因为艾桃很重,在逃跑时两个人都摔倒了,这时拳民们找到她们开始用棍子和砖头打他们。库姆斯用身体掩护小艾桃,在她的耳边低声说:“不要怕,我们很快就会到达一个没有痛苦和悲伤的地方。”就在这时,他们双双被拳民们抓住,带走了小艾桃之后,将库姆斯扔进火堆里。
    不少人证实她两次想从火堆里爬出来,但每次都被暴徒推了回去。一次她跪倒好象是在祈祷,人群中有人大声嚷道“看,她想请求活命,这可不好!”最后她又被扔进火堆里,砖头接二连三向她砸来,为了防止她跑掉还有人向她身上扔破门板,这样她成了山西省第一个基督教的殉道者。第二天,有两位中国朋友冒险从火堆里找出了她焦黑的遗体,将她埋在教堂的花园里。而那十一位女学生,多少都遭受了苦难,有人被多次变卖为奴,或重新开始缠足甚至还有更糟的,但最终这十一个孩子都活了下来,并且最后在李鸿章的命令之下都恢复了自由。

2 J; D- J" V3 U4 t6 ?

 

" z$ v$ ~( _, y- @* F

二、放弃赔偿的欧柏林大学女校友
    欧柏林大学是美国一个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大学,校园里有一座大型的纪念碑,纪念在中国殉道的欧柏林大学校友。柱顶墙面上以英文刻着这些经文和格言,「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徒廿:24)、「殉道者的血是教会的种子「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罗八:37)、「我们若与基督同死也必与他同活」(提后二:11)
    十九世纪后期,海外宣教的浪潮扫过北美校园,许多欧柏林校友加入公理会差会(American Board of Commissioners for Foreign Missions),其中部分来到中国山西省宣教。欧柏林团队分布在山西省的太谷县和汾州府两处,1900年义和团事变中,当时在华的欧柏林成员,包括五男五女及五个孩童,一共十五人全部被杀。七月卅一日死于太谷的,包括来浩德牧师夫妇、卫禄义牧师、德富士牧师、贝如意姑娘、露美乐姑娘等六人。八月十五日死于汾州府的,包贾牧师夫妇、艾牧师夫妇,以及贾家一个女儿、艾家两个女儿等七人。艾家另外两个较大的女儿已先在太原被杀,一共是十五人。义和团事件平息后,殉道者家属们毫无抱怨,义无反顾地继续爱中国,并放弃了给他们的赔偿,全部贡献出来参与建立山西大学。我们来看其中几位女性的遗言和家书,从中可以认识她们高洁的品行和视死如归的勇气。

0 u7 M& W$ I- n& ^

 

! s6 l8 d! @5 k2 K+ t5 P

1、孔祥熙敬如母亲的玛利.珍妮
「看见会堂里一群男孩,在聚会时留心聆听,唱诗时口唱心和,在祷告会上恒心祈求,我就感到:摆上生命也是值得的!」     玛利.珍妮(Mary Jane [Jennie] Rowland)与丈夫来浩德牧师(Dwight Howard Clapp)同为是欧柏林校友,人称来师母。
    1889年2月,他们在山系太谷创办男子学校。是寄宿制的初级小学,共收了十二位五至十八岁的学生,多半来自信徒家庭。这些孩子中有一位八岁孩童,就是后来成为财政部长的孔详熙。他是孔子嫡传第75代子孙,家人不是信徒。母亲前年已因肺病去世,他患了颈腺病,后在太谷诊所治好了,便求父亲让他入学。来师母见他没有母亲,呵护有加,祥熙也敬她如母亲。 孩子们的认真虔诚让来师母感动,她说:「看见会堂里一群男孩,在聚会时留心聆听,唱诗时口唱心和,在祷告会上恒心祈求,我就感到:摆上生命也是值得的!」后来,她真的和丈夫一起为这些孩子把自己摆在祭坛上。1900年7月31日是主日,来师母和她的丈夫以及其他的几个传教士以及他们的小孩一同被义和团所杀.

# f* d1 |6 P2 [

     2、死于生日的殉道者-贝如意SUSAN ROWENA BIRD

* N. h" T3 J7 ~4 k1 E5 R! ^

     庚子教难中为中国受难的西方女传教士贝如意,被义和团杀害的欧柏林校友之一,因为多年向往海外宣教,遂攻读妇女专科*(Ladies Course),1890年毕业。同年9月4日,启程到中国。11月抵达太谷,住在来牧师家。当时25岁,看似弱不禁风的女孩,却有顽强的毅力。虽然睡在泥地板上,沟渠又送来阵阵恶臭,她仍不发怨言。她首先努力学习语言,当语言可应付自如后,便协助来师母,在男校教学。1892年,学生增至二十四位,她负责教算术和初级代数。下课后,便到戒烟所,向妇女传福音。孔祥熙当时特别与她投缘,待她如大姐。1895年来牧师夫妇返美述职,她要负起整间学校的重任。延至1897年,才轮到她回家看望亲友。1898年,公理会愿意延长她在美的休息时间,但她坚持以天父的事为念,便匆匆回到宣教岗位上。她在1900年7月31日,主日那天作完礼拜后和来牧师夫妇以及其他的欧柏林校友一起被义和团所杀.帖子前边是她临死前给孔祥熙的遗言。

1 g+ |$ E6 J4 U7 d1 o

「祥熙!不要为我难过,我是不怕死的。无论遭遇甚么事,深知母亲不会为我来中国而后悔的。不知道有没有人因我得救,若有的话,我就死而无憾了。」

# D7 T5 A4 Z# m" h) m/ B+ x

3、活泼好动的露美乐(Mary Louise Partridge)

; u* I2 M: X1 ]( Y

[让我鞠躬尽瘁,把圣善的光照入人心,这是我最大的报酬和安慰!]
    欧柏林校友露美乐在大学活泼好动,成绩平平,有的科目甚至补考才能勉强及格。她向往到海外宣教,得知公理会急需女宣教士,便毫不迟疑应征。海外宣教士对于应征者的学业成绩有严格的要求,因此露美乐的应征遇到一些小麻烦,但被她的热诚和坚定所打动,差会还是接受了她的请求。她其实聪明而灵活,善于沟通,这些潜质在后来的宣教工作中得到展现。
    她先在男校教书,若有机会,便跑到外面派单张,出售圣经和向妇孺传福音。当她了解附近环境,又有人作随从时,便骑马到邻近数百个小村,挨家逐户传福音。村中妇孺甚喜欢她到家中:深入讲解福音、读经和祈祷。保守的农村,因她打开一扇扇福音的门。
    1899年,代替德师母任教的女宣教士突然病逝。由于没有女宣教士可兼任,担子遂落在露姑娘身上。她好动,又不是勤学的,不想困身。不过,与那群女孩接触后,她的想法完全改变,甚至想开孤儿院。她本不是好学的,但为了教学,两小时的课程,要四小时半,甚至九小时备课却愈读愈有趣味。刚读完生物学,又转而研究地理。从前她不爱看书,如今手不释卷!

^# Y2 t0 A, R

    每想到这学校,她便满心喜乐,因多年愿望实现了!最初有十六位没缠脚的女孩,不久,增加到四十位,差不多每周都有新同学。看到如此迅速发展,她立刻赶到北京,请中国人范路德(Fan Liu Te or Ruth Fan)来当助手。她爱学生到忘我地步,太谷建议贝姑娘来代替,她也不肯放手,说除非德师母回来才可。因此,虽然贝姑娘常来助一臂之力,她还是不肯返国述职。
    义和团运动兴起,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传来,露美乐和她的校友们已经感到了死亡的迫近,但她丝毫没有害缩。露姑娘─写给父母的信:「只要一息尚存,我们仍是有希望的,但是黑云愈来愈厚!虽然知道神能拯救我们,但谁也不清楚自己是否在祂的计划里。为甚么在那么多宣教士和信徒里,祂只拯救我们呢?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从没「向后看」,倘若神保守,我还是要继续向前走,绝不做游手好闲的宣教士。不,不!让我鞠躬尽瘁,把圣善的光照入人心,这是我最大的报酬和安慰!」

# u. ]( w0 v8 ^

 

7 _( L4 U# [7 S

4、身怀六甲而殉道的艾师母丽莎(Lizzie
“我一点也不后悔来到中国,只是遗憾完成的工作太少”
    以上这句话出自1900年8月15日在山西汾州殉难的艾牧师夫人,丽莎(Lizzie)殉道前写下的家书,后来成了激励许多欧柏林校友和其他西方传教士前赴后继来到中国的一句名言.
   没有查到她的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她在临死前留下感人的绝笔家书,交给一位教会门房的儿子为之保存,这位颇有勇气的中国人在两个多月后将该信送达天津,公诸于世,让人了解了这个伟大的女性处变不惊,坦然面对死亡的勇气。
    艾师母丽莎写道:「目前我们都在等候回天家的时刻。我们曾计划逃往山地,可惜没有成功。…亲爱的家人,我渴望再看见你们,但恐怕我们已无法在世上见面了。我深爱你们,相信你们也不会忘记躺在中国土地上的我们。…腹中的胎儿将随我而去,亲爱的母亲也将在天家欢迎我们。想到将见到主面,这些日子所受的一切磨难都将得到补偿。…我一点也不后悔来到中国,只是遗憾完成的工作太少。这两年的婚姻生活满有喜乐,亲爱的丈夫也将与我们一同赴死。我一向都害怕离别,如果我们能够逃脱,那将是一个神迹。我爱你们!」
    8月15日,她与丈夫和其他5位欧柏林校友及他们的子女一同被义和团和清军杀害.她被暴徒杀害的时候,腹中的胎儿已有九个月大。

! F" X& K5 u% s! F( n/ t

 

, T- ]9 X2 x1 C6 i7 i; J8 z

三、太原殉道的七位修女。
    在1900年太原的殉道者中有天主教的7位修女,她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特蕾撒修女一样,她们抛弃优越的生活环境,来到多灾多难的中国。办起了孤儿院、学校、医院、难民收容所,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素不相识的孤儿、穷人、灾民。
    但是,她们没有特蕾撒那么幸运,她们的无私奉献没有得到被救助者同胞的理解和称赞。在这个民族的观念里,从来都不相信会有人不远万里跑到一个陌生的国家,竭尽全力救助那些被人抛弃的又脏又臭的孤儿、贫病交加的病人和饥寒交迫的灾民却不图任何回报。所以,许多中国人想当然地认为:这些金发碧眼的女人必定是魔鬼。她们收养孤儿是为了用小孩的眼睛心肝做药引子;她们开医院是为了取病人的脏器食用;她们救济灾民不过是掩护,因为天灾就是教堂引来的;修女教士都是乱伦的后代,她们的金发碧眼就是明证……。多么“聪明”、“合理”、“富有心机”的思维方式啊。于是,修女,教士所做的一切善事都变成了被猜疑、被仇恨的理由。在此之前,已经有连续不断的教案与这些善事引起的误解和仇恨有关。今天轮到她们了。
    1900年7月9日,在山西省城巡抚衙门西辕门前,毓贤杀死了传教士及家属共46人,包括15男20女和11名儿童。其中新教信徒33人,天主教的主教、修士和修女共13人。其中就有下面这7位修女。这些修女在死前表现了无与伦比的镇静和勇气。死后,这些圣洁的女子和其他殉道者的尸体一样遭到
羞辱残害。

9 s$ _6 `& H7 Z

 

- V7 X; P9 R; d/ d) t9 B$ P

1、埃明纳 (爱敏纳) Irma Grivot 「我们不要忧虑,但要保持平静和信德,我们是天主的儿女,有天主照顾,我们将无所缺,让我们全心依赖永生的天主吧!」 
     艾明纳修女(S. Ermina di Gesu, FMM)一八七六年四月二十八日诞生在法国的Dijon。
大学毕业之后,瞒着父母去到 Vanves 的一所修道院要求该院院长接受她为玛利亚方济各传教女修会的修女。在一八九六年九月八日修会接受了她的心愿。
    当会祖院长苦难玛利亚修女,准备派一批修女去中国传教时,看中了艾明纳修女性格上特别的优点:坚强、聪明、有恒心,任她做这一批的院长。另有六位修女同行,跟随富格辣主教一起动身去中国。经过长途跋涉在一八九九年七月四日到达了太原府,受到了圣巴斯卦修院两百位孤儿的热烈欢迎。
    由于当地霍乱流行,其他疾病也很多,医疗状况很差,她一来就着手建立一个大医院。在大医院还未建成时,先设立了一个诊疗所。教内、教外一群群的人到她那里去求医,他们以为有神效。可惜这些工作很快就被义和团破坏。
    艾明纳修女的个性坚强、有活力,待人谦虚,优雅。赶上荒年霍乱,孤儿人数一天天的增多,只有若干修女照管数百名孤儿的工作量可想而知,经济上也不堪重负难以维持。她们没有因此抛弃孩子们,而是恒切祷告求天主看顾,她常说“我们不要忧虑,但要保持平静和信德,我们是天主的儿女,有天主照护,我们将无所缺,让我们全心依赖永生的天主吧!”。
     在教难开始时,主教劝她和女伴们逃难到安全的地方,她不肯抛弃孩子做逃兵,很坚强勇敢的说:“我来中国的目的,是为基督献出我的血和生命。”直到1900年7月9日殉道,从未有过退缩。那时来到中国才差不多刚好一年埃明纳 (爱敏纳)1876年出生在法国,是玛利亚方济各传教修会修女 她是第一批来华修女的院长,个性坚强、聪明、有恒心。她全心为福传使命服务,尤其是对孤儿教育倾注一腔心血。 
     她也是七个修女中第一个殉道的,死前,她唱拉丁文圣歌 Te Deum (赞美天主),并与每一个姐妹拥抱。然后引颈赴死,暴徒手起刀落,一腔碧血喷涌而出,染红了洁白的圣服,浸润了脚下的土地.死时只有24岁。以下就是她被杀前所唱的圣歌.

0 M% ^+ s% n" l5 ^5 J) Y

 

0 Q' @3 H; y0 M P0 H

2、雅都斐 (雅都斐纳) Anna Dierk
「如果我有幸做一个殉道者,我将到处去分给每个人一点我殉道的棕榈枝叶。」
   1866年生于荷兰,玛利亚方济各传教修会修女雅都斐修女(S. Maria Adolf-ina Diericks, FMM)一八六六年生于荷兰。她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但在她的家乡被一善良的家庭所收养,后来她到方济各传教会办的学校读书。他们发现她很服从,对她的老师很尊敬。
    在她二十七岁时,她感到天主的召唤,她就毫不犹豫地回应,立刻加入玛利亚方济各传教女修会。于一八九二年三月十九日到Anvers。在同年七月三十一日穿上白色的会衣并接受会名玛利亚雅都斐。她很谦虚,凡事总是第一个去祈祷和工作。对每一个人都很有爱德,总是却做最困难最劳累的工作,那些卑微的家事例如洗衣服和厨房的工作都交给她,她总全心勤勉的去做。她经常在夜晚照顾那些孤儿院的婴孩,她关心中国人如同她爱自己的同胞一样。有一位修女写道:“玛利亚雅都斐修女真是一位听命者,是属于天主之人的精神,因为天主可以随时使用她。”在她殉道以前,她对她的同伴说:“如果我有幸做一个殉道者,我将到处去分给每个人一点我殉道的棕榈枝叶。”一九○○年七月九日在她三十四岁时,得到了长久以来渴望的殉道棕榈枝。 

3、菊斯德 Anna Moreau
「仁慈的天主继续让我痛苦,但用恩宠来支持我,我多么愿意整天在至圣圣体前,愉快地把我的心向主倾吐。」1866年生于法国,玛利亚方济各传教修会修女 

4、嘉纳 Clelia Nanetti
「手为工作,心向天主。」
1872年出生于意大利,玛利亚方济各传教修会修女 嘉纳修女(S. Maria Chiara Nannetti, FMM)一八七二年生于 Adria Rovigo教区在 Po 河边的圣玛利亚马达肋纳,她在四个孩子中排行第三。她的哥哥巴拿巴那奈底神父是方济各会有名的传教士,对她有很大的影响力。
    她在一八九二年四月十日穿上玛利亚方济各传教女修会白会衣。她天性热诚、虔诚和默观。她一生中的箴言是“手为工作,心向天主。”在玛利亚嘉纳成为方济各会修女之前,她曾对同伴们说她的决心是:“一旦我入会后,永不后退,因为我一生为主为人。”她在修院果真用她的生命来证实她的话。她很努力去改善她原本激烈的个性,立了谦和、温柔、谦逊和听命的榜样。她负责管理修会中八十多位姐妹的服装,工作烦琐劳累,但她总是用“忘我”的态度去细心的关心姊妹的需要。
     象所有其他的修女一样,她也感受到了大屠杀的临近,随时准备殉道。在她的最后一封信上说:“我永远收敛心神,在静默中工作,为光荣天主。也准备我的灵魂脱离这个肉躯,离开这个世界奔向天主的时刻。”她如同一颗流星渡过世上短暂的生命。当拳匪迫害教会时,她和其他的姊妹一起咏唱“赞美天主”来感谢天主给她殉道的恩典。在她们最后互相拥抱后,就被砍头殉道。一九○○年七月九日,当时她二十八岁。

+ f: {8 R: D* c& t4 w) U* \$ B, b

) K) y6 d0 M9 C4 x; A1 _

 

3 Y- ~4 D+ f3 S m! `! a# N2 a. `6 o7 ?

5、那达理 (纳达理)
Giovanna Maria Kerguin
1864年生于法国 ,玛利亚方济各传教修会修女
 
「我很高兴主拣选我为一个受苦者,我也高兴能在中国。这是我的圣召,我愿意为天主救很多的灵魂。...... 」
   
6、巴溪 Maria Anna Giuliani
庚子教难中为中国受难的西方女传教士1875年生于意大利,玛利亚方济各传教修会修女
  巴溪修女和埃明纳一样,是修会首批殉道者中最年轻者之一。

  「教难快来了,..........天堂好近啊!只要再走一步路,就可到达了。」 巴溪(和平)修女(S. Maria della Pace di Bolsena, FMM)一八七五年十二月十三日生于意大利 Bolsena。殉道时还未满廿五岁。十一岁时就失去母亲,由她的舅父抚养。人们看到她有很多思想和心灵上的美德,便领她到表兄神父那里,请他介绍她入一个修会。在修会中,她的智慧和德行成长。
她从罗马被送到法国,一八九三年六月六日,在 Vanves 她穿上玛利亚方济各传教女修会的白会衣,会名为玛利亚巴溪修女,巴溪的意思是和平。由于她灵性上的进步,富有牺牲的精神,所以派她到中国去,在圣巴斯卦修院当副院长帮助玛利亚艾明纳院长。一到中国,她就感受到了义和团运动的凶险和逼迫。在殉道前一年,她就写道:“教难快来了,.............天堂好近啊!祇要再走一步路,就可到达了。”
    巴溪修女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家。七位修女在当天的屠杀中是最后被杀的,眼睁睁看到一个个难友被砍头,对于一个25岁的女孩子来说心理冲击该有多么巨大,但这个有着天使般圣洁容貌的女孩却第一个领唱胜利的圣咏“赞美天主”来感谢天主赐给殉道临近之恩典。
   一颗颗高贵的头颅随着刽子手的屠刀滚落,喷涌而出的鲜血浇灌在中国土地上,孕育新生命的种子。一九○○年七月九日在场的一清军士兵看见这些修女们如此勇敢地面对死亡,就说:“最使我惊讶感动的是看见这些外国贞女在唱歌和微笑中死去。真的能使她们有这样快乐地面对死亡,一定是一个伟大的宗教。”
 

a! b3 |( ]+ V; w1 f

7、雅芒定 (雅曼定) Paola Jeuris
「我总是很快乐,经常感谢耶稣给了我和我的三位姊妹们修道生活的恩典。我能肯定地说我一定会很快乐的去天堂。」

3 c9 z3 X. M9 w% o; M, D4 {% k
' j* w5 {+ [; X" Q. s1 q
4 ~ G/ S% p# z } ~4 \
& e3 d. c, {1 s) \- g! A; x

 

8 U$ Y# W% y) v                                                                                                                                                                 R8 R7 O. h7 I1 C: q, L

9 w O7 m" @9 U) F+ {0 t/ L, U" C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7 11:45:08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5-17 0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洋教没错,义和团也没错。只是这些碰撞时在风口浪尖的人就不幸了。

发表于 2011-11-26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西什库,保护育婴堂的孤儿,洋嬷嬷还是出了不少力气的。

& Q' F' J" Q/ ~0 A; T y9 s6 o1 g

 

发表于 2011-11-29 16: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人呀!!!they aii so kindhearted....I don,t know how to say....philanthropy!!!
发表于 2012-1-4 0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殉道傳教士

一、Horace Pitkin

Horace Pitkin was born October 28, 1869,in Philadelphia, the eighth generation descendant, on his father’s side, of a Pitkin who came to New England from London in 1659 and was attorney-general of Connecticut. Coincidentally, two distant relatives were Oberlin residents. His mother’s father, Rev. Cyrus Yale, was at one time a missionary among the Cherokee in Alabama. His mother died when he was a child, and he was raised by her sister.

Pitkin was from a wealthy Philadelphia family and was so well off that he donated to the American Board the stipend he received from a supporting church. A lineal descendant through his mother of Elihu Yale, he was a graduate of both Yale University and 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in New York. One of his older sisters was married to the son of the president of Harvard University. 

When He applied to the American Board for appointment as a missionary, he noted in his application that his decision to go abroad was affected by two deaths in his family:

「I found that God has been opening the way for me by taking both the father and the sister to himself. My study has shown me the true depth and glorious possibilities of the missionary service, and I knew perfectly that God wanted me to work for Him in the uttermost parts of the earth. There has been no call from the clouds ,but the facts of my life and the result of study inspired by, and carried on under god have been a sure and certain call to His work in the waste places.」

Horace met Letitia E. Thomas in July 1895. They were married a year later, in October 1896.In May 1897, They reached china.

關於彼金,有一段敘述:

塗太太(Mrs. Tu)走近彼金(Pitkin)問他,現在怎麼辦。他回答說,「甚麼也不能作-我們要作最壞的打算。」

午夜時分,在彼金催促下,郭(Kuo)跳出牆,趁夜逃走。他走之前,彼金對他說,「我的信件也許會對找到並被毀。你若看見這事發生,請傳話給彼金太太,說,神與我同在,祂的平安是我的安慰。告訴小霍拉的母親,要對霍拉說,他父親最後的願望是,當他二十五歲時,他該到中國來作傳教士。」這兩個人跪下再禱告。臨去時,彼金說,「銀無用,金也無用,站穩在信上。」

二、Susan Rowena Bird

Rowena Bird於一八六五年七月三十一日降生於美國伊利諾州的Sandoval。她因為身體虛弱而無法過正常的學校生活。她的父親威廉(Rev. William Harrison Bird)是位長老教會的牧師她於二十五歲時離開了美國來到中國。

Rowena Bird在山西佈道,她所住的房舍雖然霉腐潮濕,牆上滿是龜裂,而門外正對著一條腐臭的排水溝,這些對於她健康不利的因素她從未抱怨。一年將屆她已身心俱疲,不只是她,對所有的宣教士而言,一方面忙著宣教而又必須學習異國的文化、語言和風俗絕對是疲憊不堪。

Rowena Bird在六月二十四日到七月十三日星期五給她的弟兄寫的信中說明:

『這或許是我給你最後的一封信。我有這麼多的話想說卻也不知從何說起。Hsiang Hsi要我們把所要寄的信都送往他家,等到這個國家重新恢復太平,他會將信送到天津。我必須向你們所有的人訣別,親愛的母親,以及你們所有的人…我們所有的人都已分散四處。我不懷疑,有些人倘若他們可以救我們,他們會為我們捨命或者只是和我們一同殉道,就如一位太原府的中國人所作的。可憐的人們,對他們而言這真是可怕的時刻。所有否認其宗教的將受保護…

在她殉道前,在寫給她的弟兄的信中說道:

「你若不再看見我,請記得我不後悔我來了中國。我是否救了任何人,只有祂知道;但這事是為著祂作的,並且我們都要到祂那裡去。親愛的,再會。」

金陵神學院簡介

金陵神學院乃中國基督教所辦神學院,院址在江蘇南京,因南京古稱金陵得名。1952年由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創辦﹐由當時華東區12所新教神學院和聖經學校聯合組成。其後華北13所神學院又合併成為燕京協和神學院。1961年燕京協和神學院復並入金陵協和神學院。該院宗旨為﹕根據中國基督教「自治﹑自養﹑自傳」的原則﹐培養愛國愛教﹐忠於基督教信仰﹐擁護社會主義﹐在學術上有較高造詣的教牧人員﹑神學教育師資﹑神學和宗教研究人員以及從事基督教文學﹑音樂﹑藝術等方面研究的專門人才﹐為中國基督教服務。設有專科(2年制)﹑大學本科(4年制)和研究科。向全國教會招生。課程設置包括聖經研究﹑教會史﹑神學研究和教牧神學以及其他輔助學科。對歷史上各宗派的特點﹐採取互相尊重﹐取長補短的積極態度﹔並吸取中國文化歷史遺產﹐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基督教神學的道路。設有函授課﹐編印函授教材﹐供全國教牧人員和義工訂閱自學。出版有《金陵協和神學誌》。

主的恢復在上海

上海的召會是1926年年底,汪佩真姊妹和一些姊妹在辛家花園,汪佩真父母的家裏開始擘餅的。那是因為汪佩真姊妹在南京唸神學時,接觸到李淵如姊妹,也遇見倪柝聲弟兄,之後就轉到主恢復這條路上來。1927年,倪弟兄再一次到上海,和當地的聖徒一同擘餅聚會,而後汪家從辛家花園遷到賡慶里,聚會的地方也遷到賡慶里。同年,倪弟兄把他的福音書房出版社從羅星塔搬到上海。1928年1月,他們在上海哈同路的文德里租到房子,就不在汪家聚會了。從那時候起,直到1948年底,上海召會都是在那裡聚會。1948年在南陽路買了一塊地蓋大會所,聚會才搬到了那裡。

1928年2月1日,倪弟兄在上海召會有第一次特別聚會,稱作「得勝聚會」。同年,倪弟兄寫完「屬靈人」並且付梓。原創於1923並停於1925年的「復興報」,是年亦在上海復刊。1930年,倪弟兄將他在上海每主日,或其他時候所講的生命信息,編整出版了「講經記錄」。1931年,倪弟兄在上海有了第二次的得勝聚會,並於1934年,召聚第三次的得勝聚會。同年,倪弟兄在上海設立了杜忠臣、林光表、吳錫祜三位長老。

1942至1946年上海召會處於風波之中,後因李弟兄釋放「生命樹」信息而得著恢復。隔年,因李弟兄在上海召會帶領「召會傳福音」,上海召會擘餅的人數從原有的一百位增至一千多位,分成十六個家擘餅。

倪柝聲弟兄的去世與安葬

一、作奠祭被澆奠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和一九四九年二月,倪柝聲弟兄在上海召開兩次領頭同工們的緊急特會。在最後一次聚會中,經過多方禱告和考量,倪弟兄決定為著主恢復的工作留在上海。一面,他完全信靠主的主宰;另一面,他知道有危險,他也豫備好為主的見證犧牲。他甘願如此,必是由於主恩典的供應。他決定留在上海以後即刻採取行動,進行他在鼓嶺的第二期訓練。

一九五○年一月,他訪問香港,打算停留片時,就回去中國大陸。各地的弟兄們勸他不要回去,警告他會有危險。然而,因著他對大陸上眾召會、眾同工、及主的見證的負擔,他毫不猶豫的決定要回去。在這一面,他就像使徒保羅在行傳二十章二十四節一樣:『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他知道有危險,但他意志堅定,靈中勇敢,要行完他的路程,成就他從主所領受的職事。這時,他接到從汕頭來的電報,說他母親去世了。然而,因著大陸眾召會和眾同工急切的需要,他在三月中旬直接從香港回到上海,把他母親安葬的事變由他大姊料理。

這是在中國的恢復緊要的時候。倪弟兄回到上海,勞苦照顧眾召會和同工們,並造就許多從公會和自由團體轉到主恢復的信徒。他豫知即將發生的事,所以抓住機會,出版他在鼓嶺兩次訓練中所釋放的信息。他希望這些信息能保存下來,使眾召會將來能得益處。

一九五二年春,他被捕入獄;經過長期的審訊,他在一九五六年夏被判十五年徒刑,但他至終並沒有得著釋放。

在他被監禁的期間,只有他的妻子得允許偶爾去看他。他的妻子在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七日去世,這使他極其憂傷,也斷絕了他與外界一切的接觸。她死後不久,在一九七二年五月三十日,倪柝聲弟兄也走完了他在地上的旅程,與他付上生命代價所事奉的基督一同安息了。

他對主的信仰從未改變。他將自己當作奠祭,澆奠在主的恢復上,為著照顧眾召會,就是照著他從主領受的異象和使命,藉著他的職事所建立的。他打了美好的仗,跑盡了當跑的賽程,並守住了信仰。

他在被監禁的期間雖然受了限制,但他的職事卻不被捆綁。(提後二9。)在主的主宰之下,他的職事傳遍全世界,向今日的基督教作了相反的見證,對所有尋求主的基督徒卻成了豐富生命的供應。

他惟一的負擔在於眾召會作神的家,神的帳幕。他自己屬地的帳幕被拆毀了,但他心中所掛著的眾召會不只仍然存在,更繼續旺盛的生長,在地上廣為開展。『他雖然死了,卻仍舊說話。』

圖為倪弟兄最後的一封信,表明他去世時所在的農場頗遠,離車站十里路,還要翻一座山。他改變主意,不再想他妻子的大姊來看他,並且把處理他妻子骨灰的事交託她,這些似乎指名他感覺到自己快要離世。在同一天,他就過去了。

二、離世與屈辱

我們無法追蹤倪弟兄死亡的原因。然而,在他離世的時候,沒有一個親人、弟兄或姊妹在他身邊。就人來說,這樣的離世是何等可憐,又是何等的屈辱。關於他的死亡與葬禮,並沒有正武的通告。他在一九七二年六月一日火化。只有倪師母的大姊接到通知說,他已經去世,並在一九七二年六月一日火化了。乃是她把骨灰收來交給倪弟兄的表姪婿。這位表嬸嬸就在自己家鄉浙江省海寧縣觀潮那裹,把倪弟兄的骨灰與倪師母的葬在一起。

以下是倪弟兄一位姪孫女的記述;撿倪弟兄骨灰的時候,就是她陪伴著倪師母的大姊:

一九七二年六月,我們接到農場的通知,說公公已去世。我和大姨婆趕去農場,但到了農場纔知道,他們已將他火化,只能看到他的骨灰了。...臨離去前,他留下一張紙在枕頭下面,那是用非常顫抖的手寫下的幾行大字,公公要用他一生的經歷,來證明這個他至死都持守的真理-『基督是神的兒子,為人贖罪而死,三日復活,這是宇宙間最大的事實。我信基督而死。倪柝聲。』當農場幹部將這張紙給我們看時,我禱告主讓我快速將牠背下來記在心裏:

公公去了,他至死忠心的帶著他血染的冠冕被主接去了。雖然神沒有成就他最後的心願,能活著出來與他妻子團聚,但主卻豫備了更好的-他們團聚在主前。

倪弟兄就這樣結束了他在地上的年日。十七年後,一九八九年五月,倪弟兄的兩位侄兒把他和倪師母的骨灰一起移到江蘇省蘇州市香山公墓,葬在『基督教墳場』,他弟弟倪懷祖及其妻的墓旁。 

。。。。。。。。。。。

另参看土豆网《百年殉道血》。。。。。这个话题似乎颇有争议,但大部分殉道者是无辜的。
$ E$ k) S6 N% o0 o,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4 4:30:14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2 21:07 , Processed in 1.147649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