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05|回复: 10

[原创] 我与海军的渊源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5-15 1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汉我今年61岁,一辈子没当过兵,自然也就没当过海军。虽然与海军无缘,但是与海军有着很深的渊源。

( t& k3 U( y# t/ [) _: b

一、在北京业余航海学校的日子

6 s8 f; F8 G$ C T3 A" c: E$ Q

) ~# p" s) |" |: f& \

“文革”前,我在北京69中上学。1964年我14岁,经个人报名、学校推荐,全校包括我只有三位同学被录取,参加了为时两年的北京业余航海学校(以下称海校)的学习和训练。记得当时录取的条件也是很高的:学习成绩好、无劣迹、身体健康等等。海校位于西城区什刹海的后海北岸,与卫生部、宋庆龄住宅、北京第二聋哑学校为邻。海校是一个大四合院,校长和专业教员皆为海军现役军官(据说来自海军司令部机关),记得校长的军衔为上校,一般教员既有校官也有尉官。专业分为航海、机电、帆缆、枪炮、观通(观察通信)等。我学的是观通,其专业有电讯、灯光、挂旗、旗语等手段。每逢春、夏、秋季的星期日(那时无双休日)中午即离开位于菜市口附近的家,和两位同学一起乘公共汽车到新街口,然后步行穿过新街口东街、后海西沿,即可到达海校。

. }# |8 B/ h/ R; |) z& D" ^) w: c

海校的教学分为理论知识(海军常识)和专业训练两大块儿。理论教学无非是海军的基本常识:世界海军历史、中国海军现状和战例(当然,都是正面的东西,且不能泄密)、海军兵种知识、本专业知识等等。说了半天,海校乃“业余”性质,毕竟不是培养海军专业人才,因此当时学习的知识和内容只是肤浅和表面的东西。

# Y: W8 P5 X# V" \. I$ i

专业训练这块儿,掌握游泳技术是必须的!当年的什刹海地区树绿水清,周边多为机关大院、首长驻地,环境静谧优雅。哪像现在,已经成了世界闻名的酒吧一条街,整个一个灯红酒绿、熙熙攘攘!

$ H: }8 c) K7 K G* E; H U

我和学员们一起游泳,一起划舢板 -- 这是全世界海军水兵的必修课!游泳就不说了。现在回忆起来,划舢板可是又苦、又累的训练啊!一条舢板上有一位舵手兼口令指挥,“一二、一二......”,哥几个(这里顺便说一下,海校无女学员)听着舵手的指挥,推、回,推、回,反复操桨,在后海的湖面上来回折返。虽然非常劳累,甚至手上磨了茧子,但真是其乐无穷!

' [* |% F: |3 ~" s

专业训练除了游泳和划舢板,就是在教室和院子里学习。除了“嘀嘀嗒嗒”的电讯和“啪啪啪啪”的灯光学习,就是在院子里练手旗通讯了。随着教员“A、B、C、D(汉语拼音:啊、啵、呲、得)......”的口令,我们手臂持旗语“右下、右中、右上......”的摆动,完成一组通讯语言。您想想,当时几十名学员齐刷刷的摆动旗语,那情景是多么的壮观啊!

0 d R6 r0 U& b. b- T/ y6 k5 C6 w

经过两年的学习,到1965年秋,我们这批学员结业。记得结业前的考试,有一项是旗语。教员打出旗语,学员记录。至今46年过去了,我还清楚地记得其内容是:“今晚各舰禁止灯光外露”。

7 N7 ~7 @7 M+ Q$ ?

4 \6 U5 l8 ^3 a3 |. }& X$ K3 |

二、我们的“军训”部队是海军

! @% S. d, r' s- ]. Y( C. I. n

1966年、1967年相交之际,针对全国形势一片混乱的局面,毛泽东发出了全军“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的指示。那时候,全国大中城市的大学和中学都有解放军三军部队执行“军训”任务,来我们学校“军训”的是海军部队,其中干部具体执行“军训”任务,几位为数不多的士兵干些炊事和通讯等任务。当年中国海军军服是世界上唯一无军衔、无水兵服,其与陆军和空军均是解放式军服,红领章、红五角星帽徽(美其名曰“全军上下一片红”),官兵皆戴解放式软帽,其中陆军军服为全绿色、空军为上绿下蓝、海军为全灰色。

% |$ @: w$ A, K- ]

接触时间长了,知道这些“海军叔叔”来自旅顺基地的猎潜艇部队。他们向我们讲述猎潜艇的任务和威力,讲述我人民海军的光辉战斗历程。他们向我们讲述“文革”和“复课闹革命”的“伟大意义”......。

9 N0 k0 p6 _3 _5 M

这些“海军叔叔”在我们学校大约待了半年多就“撤”了,而且没有任何征兆!他们头一天还和我们一起交流、一起打球,第二天我们到学校上学,发现这些海军叔叔都无影无踪了!-- 这就是我们的军人啊!-- 听命令、不违纪、不扰民!


* T q5 x0 v% H1 @, t8 G- }3 k9 x9 i( 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5 12:56:59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5-16 07: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我在北京六中读高中,我们班有好几位同学成为业余海校的学员。不知怎么录取的,没有声张,也不见报名,周围的好几个同学到时就离开学校参加活动去了。

% H0 J+ ^0 \% l1 h; H

    我们的这几位同学组成了一个炮班,班长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杜恒昌,1967年他自愿下乡到内蒙古锡林浩特盟,后来成为内蒙古建设兵团的一位连队副指导员,在1972年那次草原大火中为救护战友牺牲。那次大火夺去我们69位兵团战士的宝贵生命。

0 i! n7 [/ y9 c) o0 f y

    我也是个海军迷,对于同学们的训练充满好奇。1965年“8.6”海战击沉蒋军美制两艘军舰的事迹不久海军就向他们作了传达,那时我就知道了海军装备了保密的新型“高速炮艇”——护卫艇。

* T- K& n6 h9 k" Y; E

    我还到过业余海校那里看同学们的操炮训练呢。

2 Y+ p, b! Z1 ^

    文革以后这所北京唯一的“海校”解散了。现在那里建起了“望海楼”,是歌舞升平、花天酒地的场所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2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二位关注!

+ A) n- \/ g$ M/ a) q

海校学习乃业余性质,学的东西浮皮潦草。

, Q* m% }- z" H1 ]$ V) h

另,第二年就是“文革”,学校混了几年奔山西插队。

8 a( J' }! Y- ]7 ~9 z; s+ L: y

与海军无缘啊!

发表于 2011-5-15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F( Z6 v4 [; B9 e- k" V7 x# d8 X

               兄弟,我再给你说两句。60年代那阵儿,学什么都不要钱。不象现在的小孩,学点什么都要钱。59-62年我上初中,宣武区少年宫一到寒暑假就组织各种学习班。有舞蹈,唱歌,绘画,航模,跳伞,舢板。等等。我都到北京跳伞塔练过跳伞。到陶然亭练过舢板。因为付不下苦,就没去了。那时后也真不错。

3 J! k) i" M5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5 22:28:53编辑过]
发表于 2011-5-15 16: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没有后来的“文革”,您可能成为海军军官了。

发表于 2011-5-15 1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您为什么没有参军?
发表于 2011-5-17 2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爸,我爸当年考上的可是海军的一个学院,结果上了一年学校就合并到一个煤炭学院。

8 @/ D; Y L, c+ h5 T" Z$ _

然后他就在煤炭系统混了一辈子。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6: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杏花村在2011-5-17 22:35:00的发言:
7 K9 d, r& `& d$ o7 b

我爸,我爸当年考上的可是海军的一个学院,结果上了一年学校就合并到一个煤炭学院。

$ A7 a/ [, w7 q7 q3 \

然后他就在煤炭系统混了一辈子。

5 z, z! p/ K) I* Z9 f

否则令尊就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海军离休老干部了!离休费七八千元、看病百分之百报销。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6: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垦牛在2011-5-16 7:43:00的发言:
1 r" \0 L0 c0 O

    那时我在北京六中读高中,我们班有好几位同学成为业余海校的学员。不知怎么录取的,没有声张,也不见报名,周围的好几个同学到时就离开学校参加活动去了。

- k" D1 i7 X6 h/ q% H2 y* C! l/ F

    我们的这几位同学组成了一个炮班,班长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杜恒昌,1967年他自愿下乡到内蒙古锡林浩特盟,后来成为内蒙古建设兵团的一位连队副指导员,在1972年那次草原大火中为救护战友牺牲。那次大火夺去我们69位兵团战士的宝贵生命。

5 R5 Z/ o, w0 u

    我也是个海军迷,对于同学们的训练充满好奇。1965年“8.6”海战击沉蒋军美制两艘军舰的事迹不久海军就向他们作了传达,那时我就知道了海军装备了保密的新型“高速炮艇”——护卫艇。

! W, E1 Y, D1 e

    我还到过业余海校那里看同学们的操炮训练呢。

! {7 t/ W3 i$ u8 d; Q2 L1 `! d

    文革以后这所北京唯一的“海校”解散了。现在那里建起了“望海楼”,是歌舞升平、花天酒地的场所了。

$ V e4 k0 l T2 J( t6 |5 \

现在谁也不可能把一个大四合院当做孩子的免费乐园。那个年代永远不复返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范思悦在2011-5-15 22:18:00的发言:
' l; A2 z- Q q/ {

 

+ d$ D( e. s; D4 f' k |

               兄弟,我再给你说两句。60年代那阵儿,学什么都不要钱。不象现在的小孩,学点什么都要钱。59-62年我上初中,宣武区少年宫一到寒暑假就组织各种学习班。有舞蹈,唱歌,绘画,航模,跳伞,舢板。等等。我都到北京跳伞塔练过跳伞。到陶然亭练过舢板。因为付不下苦,就没去了。那时后也真不错。

- |7 X5 N* t) H+ G c&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5 22:28:53编辑过]
4 L. T, }2 S* I7 f; n+ H

范姐说的没错!现在培养孩子(无论是业内学习还是业余活动),不花钱是万万不能的!

发表于 2011-5-28 1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退休,肯定是退休,解放后参加工作的都是退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0 15:26 , Processed in 1.464016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