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西水车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5》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11-18 1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11-11-17 18:07:00的发言:
百思不得其解 $ E* W# Y: f: W. Z7 p
 
1 B+ C7 F+ e V2 ^! w. h; ?

120相机不是自动过卷的,用手就可以遮住镜头。更何况我用的是最最简单的一部简陋相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8 1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11-11-18 16:24:00的发言:
' J) D: s; P" `/ V- R

120相机不是自动过卷的,用手就可以遮住镜头。更何况我用的是最最简单的一部简陋相机。

; x6 F9 d' v1 ?( ?6 T6 r2 w

您是指那种从上往下看带暗箱那种吗?记得那时常常忘记过卷儿,照出两张重叠的照片,浪费胶卷儿的事常有发生,想想这也确实是有年头的事儿了。可是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用手遮住镜头(是遮住那个暗箱上边吧),是过卷儿的时候要遮住吗?盖上镜头盖儿不就结了吗,如果是拍的时候遮住那还怎么能拍进去呢。记得那时拍完一卷胶片就蒙着被子在里面卸胶卷儿,然后熬夜洗照片,挺有意思的。

4 D2 I) o" p* \/ }$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8 17:23:09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18 1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11-11-18 16:56:00的发言:
+ |2 P9 n5 A6 ]3 j' T3 d

---。记得那时拍完一卷胶片就蒙着被子在里面卸胶卷儿,然后熬夜洗照片,挺有意思的。

( \5 |* X( L4 h

想想那时候我们都会洗相片,配显影液,定影液,买相纸。。。直到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都是借来相机,然后到照相馆冲了胶卷,拿回来自己洗相片,都是黑白的。。。

* O. J8 `& G1 k p( `. @9 M

七几年出去旅行,带了135相机,朋友送了彩色胶卷,但好像是要拿到照相馆去才可以洗,而且价格很贵,结果一并冲成了黑白的。。。直到八几年,才买了一部傻瓜相机,开始使用彩色胶卷,送到照相馆,直接洗照片。。。2003年带着傻瓜相机去了欧洲,回来后10多卷胶卷一起送到照相馆,结果乱了套,根本记不得哪张是在哪国拍的,除非是那几张有标志性建筑的。。。2005年买了第一个数码相机,可以不用顾忌胶卷够不够用,敞开照,回来放在电脑里,省了洗照片的钱,效果也比纸质照片好多了,而且可以记录下来几点几分拍的,当然就可以记住是在什么地方拍的了。。。

$ w! D! R+ b* i/ @; ]' k

想想我们比现在的年轻人会了好多手艺--女生织毛衣---男生做木工活(老伴做的沙发现在还在用,是几根扁担做的扶手,椅子腿)--最有乐趣的是-冲洗相片。

7 r+ v% ?9 r% ^" L) A' [$ p

 

发表于 2011-11-18 1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11-11-18 16:56:00的发言:
' v! Q X/ K5 ?

您是指那种从上往下看带暗箱那种吗?记得那时常常忘记过卷儿,照出两张重叠的照片,浪费胶卷儿的事常有发生,想想这也确实是有年头的事儿了。可是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用手遮住镜头(是遮住那个暗箱上边吧),是过卷儿的时候要遮住吗?盖上镜头盖儿不就结了吗,如果是拍的时候遮住那还怎么能拍进去呢。记得那时拍完一卷胶片就蒙着被子在里面卸胶卷儿,然后熬夜洗照片,挺有意思的。

9 ^4 B4 J( W) P* j3 z3 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8 17:23:09编辑过]
% v' ]; \) ~! e+ f7 d

 三三领导:请您谦虚些为好,知道你的初衷是很善良的!

发表于 2011-11-19 0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11-11-18 16:56:00的发言:
0 {$ ^1 }* c* ]

可是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用手遮住镜头(是遮住那个暗箱上边吧)

4 O+ \6 ~5 K9 h

大概是我没说明白,我是为了试试快门好不好用,因此用手捂住镜头试按一下,不是遮住上面的取相框。

发表于 2011-11-19 05: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当中,我经常借用胡大力老师的一部德国蔡司135相机。我们集体外出照了不少的照片,还专门到西单欧亚照相馆冲卷。因为那里可以冲微粒,一旦要放大效果会比一般的好的多。

$ K$ d/ o' ], S3 [3 O

我们再买来显影液和定影液,卖上几斤相纸,晚上就在胡老师在主楼东门二层的暗室大干一场。我们分工明确,你管曝光,我管显影,他管定影。有时还是不长放大几张,由于放大用纸多,为了节约一般是不放的。最多时一夜能洗出2斤照片来。

/ ]( F7 t! ~1 {/ f

为了省钱,我经常到位于东四隆福寺东口的一家照相器材门市部买胶卷。那里的胶卷是很长的,一卷可以裁为三卷,算起来才不到一卷正品卷的二分之一价钱。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05: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5》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5》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5》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5》

发表于 2011-11-19 0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11-11-19 5:28:00的发言:
4 V. J! r0 j+ {; x9 {

大概是我没说明白,我是为了试试快门好不好用,因此用手捂住镜头试按一下,不是遮住上面的取相框。

5 @+ c0 Z' l0 _* H

明白了,那时可能是因为年轻,听着那按下快门的声音都会很兴奋,大家都这样。我体会自己洗的照片存放不长久,现在我家里自己洗的照片都有些“粉”(不知这样说大家能明白那意思吗?)了,越来越模糊,可能还是显影定影的配比不专业。

发表于 2011-11-19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sipailou在2011-11-18 19:25:00的发言:
6 |4 [3 a/ N/ h3 n' L

 三三领导:请您谦虚些为好,知道你的初衷是很善良的!

& d% f- A9 K! j% `; b

不存在这个问题。

发表于 2011-11-19 1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11-11-19 9:56:00的发言:
; g8 l7 A: S) M3 X' |( D& J- f

不存在这个问题。

/ ^; L9 w8 [: b7 F# b" A! o, g0 W

   我的本意是三三领导表达的意思不大清楚。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1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11-11-19 9:55:00的发言:
! U2 C- ]0 d3 }8 n

我体会自己洗的照片存放不长久,现在我家里自己洗的照片都有些“粉”(不知这样说大家能明白那意思吗?)了,越来越模糊,可能还是显影定影的配比不专业。

5 ]( S; {" x. l/ M3 {6 m/ L

一般情况下,是定影时间不够或者冲洗时间不够,使残留在像纸上的显影药或者定影药成分继续起作用的结果。

. d, P, g- C$ q! v' Y* V

我很早初中时期就学会了洗印照片,那时夏天大热天没有空调,在小黑屋里满头大汗,兴趣盎然。后来在金属材料实验室工作,经常需要洗金相照片,自己照相冲胶卷、洗照片方便多了,后来就烦了,不愿再洗相片了。

发表于 2011-11-19 1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11-11-19 9:55:00的发言:
) H* f) P! y' `0 N

我体会自己洗的照片存放不长久,现在我家里自己洗的照片都有些“粉”(不知这样说大家能明白那意思吗?)了,越来越模糊,可能还是显影定影的配比不专业。

7 w* J7 N& ]1 I2 Y

定影顾名思义就是把影给定住。你的照片变粉越来越模糊,就是没定好影。再就是光面相纸没上光也容易变。另外由于时间长了,相纸变黄也能带来画面变化。

发表于 2011-11-19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说的我买的长胶卷,还出过问题呢。第一次买来,请胡老师帮忙裁剪一下。由于他忘记了胶卷是全色的,不像相纸不怕红光,胡老师就在他的暗室里开着红灯把胶卷才好了交给我。结果可倒好,由于胶卷已曝光什么也没照成。第二次以后算接受了教训,在全黑情况下裁剪胶卷,再也没出现过问题。
发表于 2011-11-19 2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1-11-19 13:34:00的发言:
: U8 ~, ^ a' l0 T' h

一般情况下,是定影时间不够或者冲洗时间不够,使残留在像纸上的显影药或者定影药成分继续起作用的结果。

, `9 B0 A4 x1 e; Z( u' y

如果照片发粉是定影时间不够,就是定影液没有把像纸上那些尚未接受光线的溴化银洗干净,因此受光后就慢慢变了,如果时间久了照片发黄,是定影后清水冲洗的时间不够!是残留的定影液被氧化了。那时我家里有一本厚厚的《暗室技术》,我几乎把 这本书给看烂了。到现在我还记得,定影液的成分就是“大苏打”学名叫硫代硫酸钠,而显影液的成分就较为复杂了,有好几种成分;那时候显影、定影都是自己配,包括微粒显影液。店里卖的显影粉是大小两包,而定影粉就是一大包。

) _5 d+ C% f7 f0 G% T 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9 21:09:3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2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11-11-18 16:21:00的发言:
% b, U- N& M( a( w" G

暗箱与镜头处漏光,还叫相机吗?那岂不是在按动快门时镜头也进光,连接处也进光,怎能照出照片来呢?

2 i( G; E! n$ D M$ A) K, f2 x

怎么不叫相机,叫漏光的相机。到底是如何漏光的?

发表于 2011-11-19 2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1-11-19 21:20:00的发言:
! o8 A3 {6 _* y4 J& `7 s

到底是如何漏光的?

0 q& Q! B2 |; y5 P+ w

是说我照坏的那五张吗?我说过了,是试按快门时没有把镜头遮严。首先那个相机比你照片上的相机差多了,据说当年最多用30块钱买的,就是个简易相机。它的镜头盖本身就很差,能起到保护镜头的作用就不错了。不可能用这个盖子遮严镜头,所以试按时只好用手去遮。遮的时候又害怕手碰到镜头,结果没遮严。造成小孔和镜头同时作用,到正式照的时候又曝一次光,出来的照片是重贴的没法看。

; w. @/ D: b7 `! U: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0 6:57:19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19 2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1-11-19 21:20:00的发言:
6 _, f3 b6 |/ `

怎么不叫相机,叫漏光的相机。

, Q e8 l1 F& y: [

远看是灯笼,近看是窟窿。--破灯笼

; ]5 t9 F0 X% ~

远看是条狗,近看是条狗。哄它它不走,打它它不走。--死狗。

发表于 2011-11-19 2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山东人099在2011-11-19 20:14:00的发言:
2 p5 t/ W: U5 J, o8 q0 ~ s; x( @

如果照片发粉是定影时间不够,就是定影液没有把像纸上那些尚未接受光线的溴化银洗干净,

- e4 K6 q+ \. m

专业!

* n( j1 F9 e K+ i& c+ O

我开始是卖药粉自己配液,后来北京东四那家器材店药水儿便宜,就买药水儿了。再后来是在山东和从山东调回北京以后,没有买药水儿的了,就又自己配了。

发表于 2011-11-20 08: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到家后,发现家里多了两个垃圾桶和几捆垃圾袋,绿桶,灰桶。---绿色垃圾袋,灰色垃圾袋。。分别是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袋子和桶按颜色分装,虽说费了点事,但对于环保措施应该大力支持。----换掉了自家厨房崭新的垃圾桶,每天认真地分类:剩饭剩菜,菜根,瓜皮,果核。。扔进绿桶(厨余垃圾),玻璃瓶,塑料袋,---扔进灰色桶。

5 G7 ?1 k* q! j1 f% [8 R9 t

但今天见到了一则消息----感觉那垃圾桶有点味儿:

" q( U2 [, E- M* x0 y6 U

 

! ]* G# T" C2 L! J9 h+ B

居民生活垃圾 正在制订计量收费办法,考虑参考国外成熟做法,譬如政府将市民应缴纳的垃圾处理费折合在专用塑料袋的价格中,居民必须购买和使用专用垃圾袋,多用多付,少用少付。”
 

x% G- M0 F3 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0 8:05:0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11-11-19 22:11:00的发言:
- V* I5 M( i- k' j% n

是试按快门时没有把镜头遮严。遮的时候又害怕手碰到镜头,结果没遮严。造成小孔和镜头同时作用,到正式照的时候又曝一次光,出来的照片是重贴的没法看。

3 N7 U' d; m0 R8 w: B" q7 c

刚弄明白,你在装了胶卷的状态下试快门,就出现了漏光现象。如果是这样,你想试快门,在不装胶卷的状态下试快门完全可以避免漏光情况。并且还可以试试不同曝光速度是否准确。当时你是不是认为:试快门必须要装上胶卷才能试呀!否则试不好。是吧?

1 H7 M! K# D% U. e( U+ U+ Z9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0 10:28:45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20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渍)酸菜了吗?季节到了。我昨天积了几棵菜,冬天嘛,尽管是白菜也是换换口味好。

. f% K# \( ^6 a2 |6 l/ S7 b% [

去年说过积酸菜方法,重复一遍。

. p3 l; G; [& b7 A3 R5 x

首先把缸洗净,不要残留油迹。大白菜要用芯满的,不要像老北京人一样用芯不满甚至用没芯的,那样不好吃。把白菜洗净,棵大的可以把菜根部分劈一刀,更大的劈个十字。把白菜往缸里码放一层,撒一些细盐和花椒,再码第二层。如此反复,一般菜的最上端离缸沿要留出150-200mm为佳。然后加凉水,水不要超过白菜,最好在上面压上重物。老北京人压的是大石头,我用的是60mm厚的圆形花岗石。不要用大理石,因为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怕酸。这时要把菜缸放到暖气旁边,等到发出较强的酸味就可以移到凉台上去了(一般一周左右),冻冰也不怕。在暖气旁边是要观察水量变化,几天后水要没过白菜,水太多要撇出一些。再以后也不要让白菜露出来,防止产生亚硝酸盐。以后随吃随加白菜,适当时要再加盐和花椒,见到水面上出现沫子,把它撇出去,一直可以吃到天气转暖。

发表于 2011-11-20 1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1-11-20 10:07:00的发言:
! Y8 }$ V* A0 `3 D

刚弄明白,你在装了胶卷的状态下试快门,就出现了漏光现象。如果是这样,你想试快门,在不装胶卷的状态下试快门完全可以避免漏光情况。

, }* P5 ~/ T) ^2 O/ N2 c) @0 E

你还是没明白。因为第一次照相,恐怕快门不灵,每次照相前就想试一试。不过你说出了一个比马克思还放之四海的真理--不装胶卷试快门不漏光。还真是,不装胶卷把相机砸烂也不漏光。哈哈!玩笑。

发表于 2011-11-20 15: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听民歌吧,歌声会带你回到年轻的过去----

2 L* G, `; |: u7 ]# C+ V0 b+ T7 A1 g

 

1 V* Z y/ e! A$ {$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0 15:01:3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5: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11-11-20 11:43:00的发言:
7 v& l2 |( \: l" o& `) h- `8 S

第一次照相,恐怕快门不灵,每次照相前就想试一试。不过你说出了一个比马克思还放之四海的真理--不装胶卷试快门不漏光。还真是,不装胶卷把相机砸烂也不漏光。哈哈!玩笑。

Z2 b$ t0 g g4 G6 b! B

我就不明白了,装了胶卷和不装胶卷,按快门会不一样吗?

发表于 2011-11-20 1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1-11-20 15:55:00的发言:
1 l4 U' f5 u8 F1 i w6 s. {) w) C# ]% v$ @

我就不明白了,装了胶卷和不装胶卷,按快门会不一样吗?

我不是说了吗,每照一张都不放心,所以都要先试一试。
发表于 2011-11-20 1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1-11-20 15:55:00的发言:
4 S% y# Z1 H) H' f# J* Y& J4 o. F+ T% Q

我就不明白了,装了胶卷和不装胶卷,按快门会不一样吗?

- d: _6 o3 m9 e8 A/ e8 W0 Q

第一次拍照一切都很新奇,所以任何做法都能理解。记得那时照相馆门口都有一个暗箱放在那里,每次拍完一卷胶片,都要到那里将相机放到暗箱里,两只手摸索着将胶片取出,再装上新胶片,好像不收费,现在恐怕不会有这样的免费服务了。

' J. r1 j7 y5 q' L3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0 17:36:1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11-11-20 17:35:00的发言:
' P* c: i2 W Q: R; @

记得那时照相馆门口都有一个暗箱放在那里,每次拍完一卷胶片,都要到那里将相机放到暗箱里,两只手摸索着将胶片取出,再装上新胶片,好像不收费,现在恐怕不会有这样的免费服务了。

: t8 f% `+ \" y9 J6 l A. c9 x

120胶卷不用暗箱,打开后盖取出就行,因为胶卷被固定在黑白保护卷纸中,这是和135胶卷的区别。135胶卷有暗盒,照完一卷要把胶卷退回暗盒内,所以需要暗箱,这些事情好像都淡忘了。

发表于 2011-11-20 1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供大家参考

- P+ m9 y9 O: G* y3 @5 ^/ B; g

每天10分鐘就能變年輕(「敲打腳尖」運動) !

# I a) }! J0 W6 Y: D( }7 V

── 張俊峰﹝刊歲,韓國人﹞,景象新聞社前社長,國學院常任顧問

% G0 P! o( U$ b6 z# ?

 

) F' c# ]: E/ [5 F/ G& d3 e6 U, v& k

二00五年秋天,和朋友們一起打完高爾夫回家,從車上拿高爾夫桿的時候,一不小心跌坐在地上。這一跌,讓我親身體驗了「年過七十膝蓋變得脆弱,腿部肌肉無力」的說法。膝蓋脆弱,上下樓梯就會覺得吃力。偶然一次機會,去了丹學修練中心,一位老師讓我每天試著做二百次的「敲打腳尖」。敲打腳尖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運動,只要伸直雙腿,把兩腳的腳後跟靠在一起,兩腳的大姆趾互相碰撞即可。做二百次大約需要兩分鐘,剛開始做的時候,兩分鐘是那麼的漫長和無聊,但是既然下定決心,就一定要堅持下來,於是一有時間就會做。

& Q3 s) T2 ~. q4 B, H% N0 }8 z

兩個月過去了,不但是膝蓋,就連腿部都感覺變得更有力量了,行動也變得敏捷了。以前每次打網球時,大腿和小腿肚都無法放鬆,還會經常抽筋,而且第二天兩腿會變得非常酸痛,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樣的症狀竟然消失了。

3 R% ?/ \+ @. t

體驗到了敲打腳尖的效果,我就對敲打腳尖運動越來越感興趣了。據說敲打次數越多效果越好,於是我就將每天的二百次增加到五百次,五個月後,又增加到每天的一千下。現在是一天不做都會覺得不舒服。因為膝蓋問題才開始的敲打腳尖運動,現在不但讓膝蓋痊癒了,而且感覺身體也比十年前更健康了,排便正常了,臉色也更好了。遇到熟人,他們都會說:「您是有什麼好事啊?怎麼臉色這麼好看?」、「您最近吃什麼補品呢?」

( v5 ]( d2 B! a

七十多歲的人們聚在一起,不免要經常談到健康問題,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告訴大家「敲打腳尖」運動。最近,這個運動在朋友間非 常受歡迎,每天都會有諮詢電話打來,問的最多的問題是:「每天一千個怎麼做啊?」。於是,我就將我的方法告訴了他們:剛開始,在嘴裡數著。過了一段時間,就開始用手錶設定十分鐘的時間,看看能做多少。在一般的情況下,十分鐘可以做一千二百次左右。如今連時間都不計算了,看電視的時候、看報紙的時候、聽廣播的時候,只要一有空就做,這樣下來,每天能做三千次左右。

2 }+ n6 k; x% k

現在,周遭的朋友們都開始讚嘆敲打腳尖的效果。我有一個朋友,他晚上睡覺的時候,每兩個小時就要上一次廁所,做了敲打腳尖的活動後,每天晚上都能安穩地睡上五個小時。還有一個朋友做了之後,覺得自己的頭腦比以前變清醒了,集中力提升了,思緒變得敏捷了。

: I c# I+ X. H9 m. e4 [

不久前,我開車去一個朋友家下圍棋,離開他家時忘記了帶眼鏡,急忙掉頭準備回去拿眼鏡,在十字路口等紅綠燈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竟然能清楚地看見對面街上的標誌 ── 以前不戴眼鏡是看不到的!於是,從那時開始,我平時就不戴眼鏡,雖然沒有特別去測量過視力,但明顯覺得視力比以前好了很多。

3 |8 C2 n, z0 U+ p* W# m

我做敲打腳尖運動二十個月來整體的感受是:運動沒有必要做很多種,只要持之以恆地堅持某一項運動,就一定會看到它所帶來的效果。我的身體、我的心情每天都在變得更年輕,希望我的親身體驗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 w9 F' ^( s2 a6 o0 ~' z


 

9 P2 z' x0 _9 ]' V

 fficeffice" />

9 ?$ V" K( b/ Y$ r+ S* E2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0 18:26:57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20 1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11-11-16 16:24:00的发言:
* D: Z# Q( I6 b- ?8 F( [: e t

信 息 发 布

) p! B% g; q5 A: ]2 z1 ]( E

本月25日、26日我们北京海燕口琴乐团将参加由文化部文艺中心组办的《盛世欢歌中老年文艺演出》活动,届时将有全国近百个中老年文艺团体参加演出,24日彩排、25日演出、26日颁奖,地点在国图音乐厅(白石桥)。我们的节目是口琴大合奏(安排在最后演出),曲目是《老朋友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

' _# G9 f) ^4 A9 R# C, }4 [" I

多才多艺,生活丰富多彩,佩服!

9 K6 b. f/ q" @" g" f2 B

预祝演出成功!

发表于 2011-11-20 1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uyan在2011-11-20 18:55:00的发言:
! {1 ~" E( I0 U# E& Q" [

多才多艺,生活丰富多彩,佩服!

4 ^" R) f9 F- d- ~4 u) O5 ~' L3 ^2 b' k

预祝演出成功!

& M2 q2 N+ e% `$ i

自得其乐而已,被你夸得不好意思了。感冒好了吗,这次又走了一个多月吧,看着你如数家珍般地一一细数着每一处风景和那一张张精彩的照片,真让人目瞪口呆呢。

# z, i* Z. b* O5 M6 y- b5 y; M
 
9 o0 `; ?3 D1 ]&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0 19:26:19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4 07:18 , Processed in 1.215766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