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80|回复: 24

北京人喝茶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4-29 0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人喝茶
        老北京人凡事都牛哄哄,那是从骨子里发出来的牛气,这是和时下一些“北京人”诸多不同中最重要的。现在不少北京人只是户籍意义的北京居民而非文化意义上的北京人,因为老北京的文化、传统与他们无关,他们身上没有与生俱来的自信与自在、大度与大气,只是多了几分从乡野或小县城初到京师的忘乎所以和自以为是的浅薄,其实只要稍一留神就会发现掩藏着的自卑、狭隘,一旦有机会,就要以另一个极端表现出来,只不过虽也时时发飙,但老北京一瞅就知道这是“假牛x”。
        北京人都有几分牛哄哄也值得牛哄哄,是啊,八百多年的国都,使北京人的确有资本牛,段子中说的“北京人看谁都像下级”的说法,确是很准地反映出了北京人的心态,可话说回来,并不能以为北京什么都比其他地方强,北京人不是不明白这道理,但却还要死气白咧端着“中央”的架子,这就是叫倒驴不倒架,架子也不过是臭架子!谁难受谁知道。现在有钱的是爷没钱的是孙子,笑贫不笑娼,因此你再要求下级规规矩矩地服从上级已不大可能了,即使多数人对北京和北京人还是有几分敬畏的。北京爷们真的横起来也是什么都不论的,比如杨佳。北京妞儿的豪爽洒脱也仍为各地的男人们青睐。
        既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不妨把北京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拿出来晾晾。其实,北京有好些拿不到大雅之堂甚至连小台面也上不去的东西。比如这北京话,您要是听过真正的老北京人说话——不是现在一般人说的所谓“北京话”,那才会知道什么叫“土得掉渣儿”,现在的北京话和普通话很接近,这是因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从小也要受普通话教育。而实际上北京话却只是接近普通话而已,要不怎么博物馆找解说员喜欢找东北人特别是吉林人呢。
        再比如说喝茶,可着全中国,就没有比北京人喝茶更不入流的了。您甭跟我抬杠说东北人西北人怎么怎么喝茶,那压根儿就不能比。东北地旷而天冷,民风粗犷,好酒而不好茶,西北水质差,不得不弄出些个三炮台八宝茶之流以遮掩水的异味。北京毕竟是几个朝代的首善之区啊。把什么都弄成文化,已经成了习惯,茶文化这个说法不是一年两年了,我一直以为,饮茶虽称得上文化,但却难用几句话概括。有人总结出了北京人喝茶的礼节之类并大有上升到北京饮茶文化的意思,其实很牵强。
        北京人喝茶——北京人的确好喝茶,清时有所谓“东城渴不死,西城饿不死”的说法,东城的人见面打招呼常问您喝茶了吗,西城人则问您吃了吗,可见在茶与饭同样重要。可踅摸了半天,北京喝茶还值得一提的,一是满清时流行的所谓盖碗茶,一是街头的大碗茶,前者其实不过是官场排场和规则的组成部分,茶仅仅是官场文化的道具而已,后者则是走卒贩夫者流的解渴之物,根本就上不得台面,不信,你到以“老北京”为号召的大碗茶茶馆看看,有没有两毛钱一碗的大碗茶。
        北京人喝茶,无论是茶、水、器皿,还是冲泡的方法,都不上台面。
        茶有多种,绿红青花,各有各的好处,这是绝不好横向比较的,只能说是个人喜好。北京人讲究喝茉莉花茶,炮制方法是加花熏制,无论什么茶都用茉莉花,这种茶喝不出茶本来的香味而却有浓郁的茉莉花香。假如绿茶是待字闺中的少女,乌龙是饱经人世的老妪,花茶就只好比做花枝招展的少妇,可惜脂粉气太重,既失去了纯真,又缺少阅历。有不少老北京,评价茶好坏的标准,一是看是否整齐,这无可厚非。二就是要闻茉莉花味浓不浓(所以现在一些茶商要喷茉莉花香精,科学昌明了,代用品可以解决大问题啊),浓就是好茶。虽然有些人看到《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说妙玉的茶“好是好,就是颜色淡些”会觉得好笑,而实际上不少老北京也讲究茶水的颜色,标准是深则好,否则劣。这与北京人做菜喜欢放酱油一样——这个习惯现在改多啦!早先,一些人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喝茶的水准上不去,于是风行高碎高末之类,噱称“满天星”,味道虽不一定太差,但着实不上档次。于是不少人茶越喝越酽,泡两泡后杯子里的茶叶就满了,这样,再好的茶也就没意义啦,全是苦涩味,但喝茶者却并不在意,只要浓就行。我原来一邻居,早起来不洗漱不吃早点,一大缸子浓茶,非得喝透了才干别的,据宣扬养生知识的人说这样极不健康,但老北京人中,有这种习惯的人还真不少,到单位先用大号家伙泡上浓茶的还大有人在。就在昨天我坐车,听见俩中年女性聊天,绝对的北京口音,其中一个带着得意谴责他老公,就是早起不干别的,先灌酽茶。
          我以为喜欢花茶与老北京的口味有关系,北地饭菜口味重,特别是过去北京人喜欢吃羊肉,又喜爱萝卜、大蒜、韭菜这些东西,而无论肉还是菜的浓烈味道都绝非今天化肥催起来的可比,花茶能遮住和压下这些异味,又确能消食化气,作用和蒙古人喝砖茶差不多。另外,过去北京的井水水质一般很差,虽有甜水但却非家家都用得起的,而花茶的味道能弥补水质的不足。
        好茶必须好水才能相得益彰,所以真懂得喝茶的主儿讲究什么天上水、江中水、初次雪、三伏雨,《红楼梦》里的妙玉则更是演义的十分邪乎。受地理条件限制,北京人就只好用井水了。泡茶叫沏茶,要用滚水,水一定要烧大火烧开,绝对没有“蟹眼”、“松涛”的讲究,验证水开与否的标准除了水在壶里哗哗翻滚外,还要提起壶朝地上浇一下,带着白蒸汽的水在地面“噗”的一声才算是开水。不管什么茶都是先放茶叶后加开水,必领茶叶在壶中翻滚,如此仍觉得不够——因为颜色没达到预期的深度,还会将茶水到在杯里在倒回壶里,叫“砸”一下,然后盖盖子闷上,以使茶味闷出来,我有个同事,无论茶是否泡开,一定要“砸”回去才能喝,似乎这成为一个程序。过去有炉子的时候,茶泡两泡后还会将缸子放在炉子上加热,好象是在煮茶。即使是用陶瓷器皿也不妨放在炉盘上,美其名曰:老有口儿热的喝。
        北京人喝茶从不会象喝工夫茶那样品,说“牛饮”差不多,要是用工夫茶的牛眼杯,不光会急死,还要骂人家南方人小里小气,拿这东西糊弄人,就象吃饭先喝汤一样,给你灌个水饱还能吃什么?于是结论为南方人假,待人不真诚,典型的说答话使小钱!牛饮自然得用大家伙泡茶,旧时的盖碗折盅早就淘汰了,只能在电视剧里和旧货市场上见到了,现实中没人那么喝,官场的规矩早改弦易辙了。一个人喝茶,原来是都是用带把儿的大搪瓷缸子,那年代好多单位都发印了单位标志的大缸子,得个什么奖也常常发个缸子做为纪念。后来时髦用果珍、雀巢咖啡的瓶子或玻璃的罐头瓶,但不管哪种都力求大,公园的老头几乎都提溜着一个这样的家伙,走到哪喝到哪,有的还自制保温的棉套。出租车司机或公共汽车售票员常预备一大瓶子茶,得空就喝上几口。就是外出开个回出个差自带茶水的也不少,过去都是大瓶子,后来是各种保温杯,以至于现在商场的保温杯都好卖。
        不少人家即使来了客人也用大缸子、大瓶子泡了再分到在茶杯里给客人,虽不好看,却也没人说什么。略微讲究点的在家里泡茶喜欢用茶壶,就是一盘一壶四碗的那种,北京人过去对这种茶具似乎格外中意,家境一般的家庭差不多都会有一套,真正的工夫茶的盖碗公杯牛眼品杯是他们不齿的。过去不少人家,早起来就用茶壶或者大号缸子泡上茶,谁喝谁自己倒,喝光了再续,从早到晚,一天说不定要沏几次,我老婆家原来就是这样,堂屋进门八仙桌上永远有这么一大茶壶水,一般是花茶,偶尔是绿茶,随时取用。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叫得很响的大碗茶,本来是一群回城知青解决生计问题的结果,开先河的好象叫张占英,大碗茶在当时的确解决了路人口渴的难题,我也喝过,有点色儿却淡得没有一点味道,但咕噜咕噜一大碗确实解渴。开头用的就是吃饭的蓝边大碗,二分钱一碗,后来做这生意的人多了,因为经营者有了更多的经济头脑,才抛弃了北京人自古具有的实在豪放而改用容量是大饭碗一半甚至更少的玻璃杯。各种型号的保温杯,也是北京喝茶人的所爱,至于茶泡在里面会被泡熟,就无所谓了。由此可见北京人重在喝而不在品。
        其实,北京人也在与时俱进,这些年,北京喝工夫茶的人逐渐多了,一些原来提溜着大把缸子的,现在改用飘逸杯了。也颇有些开口闭口铁观音大红袍的主儿了,可惜现在浮躁的大背景下茶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它自身,有条件喝好茶的,不一定真懂茶,而是身份的象征——我喝得起。
' B1 t/ y' ?4 k7 b*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29 22:08:16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5-2 0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其实,北京人也在与时俱进,这些年,北京喝工夫茶的人逐渐多了,一些原来提溜着大把缸子的,现在改用飘逸杯了。也颇有些开口闭口铁观音大红袍的主儿了,可惜现在浮躁的大背景下茶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它自身,有条件喝好茶的,不一定真懂茶,而是身份的象征——我喝得起。
) R4 I3 d, m& I
QUOTE:
印象中,北京人很喜欢喝花茶,去北京也在张一元买了两回花茶,味道不错,现在的人爱喝绿茶和铁观音了,可能要的是那份感觉,而忽视了味道。

北京人喝茶

北京人喝茶


tZiVHfCl.jpg
N2 L3 i5 z: Y5 V&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 9:12:47编辑过]

北京人喝茶

北京人喝茶
发表于 2011-5-1 2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喔,新增不少内容呢!
发表于 2011-4-29 0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写得都是实情。
发表于 2011-4-29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爸现在喝茶时也总要问一句:“砸了吗?”我小时候是先喝的茶,后知道的“喜乐”,而且老北京喝的茶都特酽(yan四声),现在我喝着有茶味儿的茶水,在外地同时嘴里就成“苦”的了,有人居然喝一口就失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1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错,我爹的茶,泡三泡把水倒干净,茶叶至少在缸子里占一半的空间

发表于 2011-4-29 1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

1 X( r6 S" ^7 m% @: f

我记得儿时到几个胡同小伙伴家都喝茉莉花茶,

7 ^. w" ^3 q! {5 ]. L

难忘的记忆,

. [! u* ~/ K4 ^( U! R! e0 q s

感觉好像外地人不怎么太爱这样喝???

发表于 2011-4-29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sunyumin1959在2011-4-29 22:09:00的发言:
按您的指正将错字改了,并做了稍许修改。谢谢!
7 s2 T( f: ]5 s6 h. ?/ w

您别客气,指正 根本谈不上,交流罢了!!

- Z" U6 f) Q% Z7 E

先生晚安!!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2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您的指正将错字改了,并做了稍许修改。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2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enmaai在2011-4-29 13:01:00的发言:
茶叶一煮,汤色是深了,可是味道也一点也没有了,这是为啥呢?
3 ~+ `! j1 k8 r/ ~( v- {

您想,茶叶玩儿命的泡着,再要一煮,所有的味儿全出来了,当然就苦了。要不工夫茶很讲究泡的时间呢。北京沏茶是一下子把味全泡出来,工夫茶则是一次次把茶叶里的味道泡出来,哪个好,当然是明显的。所以,我去了福建台湾看见人家怎么喝茶,就抛弃了花茶,改玩工夫茶拉。这可绝不是摆谱而是不糟蹋好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真谢谢您,我喜欢做文字,十多年前曾有一阵子为某个出版社当业余责编,目的是挣点菜钱,可是真长学问。中国的文字,中国人自个儿再糟践可就全完了,所以应该珍惜它啊,哪怕是一个字,错了就该改。刚才又发了,绝对是认真读了、改了以后发的,只是眼睛有点花了,看一会儿有错也看不出来了。让咱们共同珍惜中国的文化,珍惜老北京的味道吧!再说一遍,谢谢! & [! q; @/ m; r' t, T
[此贴子已经被草长鹰飞于2011-4-29 22:08:31编辑过]
发表于 2011-4-29 2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sunyumin1959在2011-4-29 17:45:00的发言:
1 {1 ]( h0 H0 R0 i" E) d- K+ `+ W8 k

谢谢您的问候!更谢谢您的纠正!一字之师啊!

) g4 e) }- P- J7 Y* h

去年我在家养了几个月病,闲得无聊,写了几篇在我的博克上,可是我不大会弄那玩意儿,结果没什么人看。忽然想老北京网来,虽然天天来看看,可怎么就没想到贴出来?

$ ^6 W& @5 e8 z7 t

我会陆续都贴出来献丑!特盼着老北京们在这里聊聊!

& v. @6 I/ x! m" D)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29 18:42:28编辑过]
2 d3 a# t# Y6 z* G' u4 f9 [; k

您别客气,都是我应当做的!!

' X. E4 ~ ?# t

我不知道咱们论坛有关修改的时间界限,倘您不麻烦,改了吧!!

/ ` B9 P6 K; \' s2 f$ J6 o

我这样做,并没有出您丑的意思,只是技术跟帖——中国字那么多,用错几个都难免,您也不必往心里去,看到了,擢提出来,对众多网友也是一个警示。

. y: W. V8 Q) d- [9 [( g/ @' `

未来那么长,咱都不着急,您说是不是?

+ E7 H- F0 D0 s4 c+ R

再次问候您!!

发表于 2011-4-29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茶叶一煮,汤色是深了,可是味道也一点也没有了,这是为啥呢?
发表于 2011-4-29 1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贴

" `/ P {& P# z8 z

----------

, l# ^' R: C* |# q

1:牛烘烘---牛哄哄。

8 K) R! k# E1 H5 d+ u1 B' x

2:北京人看谁都象下级---像。象 这个词没有形容词和动词的用法,所以一般不会作为谓语出现。大多是表样子、形状(景象、印象)。当这个字表效仿模仿意义的时候会与 像 这个词发生混用,但,后面一定要跟坠名词,譬如象声,象形、象征之属。

* i- L3 ?% m) \. z% P; x4 E8 ]

3:死气白冽---死气白咧。

! h5 C7 ?- B/ a. P( Y* C

4:什么都不抡的---论。(这个词经过多年语言习惯,有个变读音:lìn。)

: K( H/ l, Z' [

5:那压根就不能比---最好儿化。

* X9 s( D, g7 P' B

6:化肥摧起来的---催(这个词表用外力使事物的产生和变化加快);摧 表(用外力 使)折断。

( e8 z' A! P! }( \' G

7:演义的十分斜乎---得  邪乎。

: T' C' i* Z* Y# [- c: e

8:“扑”的一声---噗 这个词才是拟声词。

2 M* ~3 S! K0 K% P# \- u# r3 d9 O

9:叫砸一下--- 砸 字加“”或许更好些。

8 g6 }0 N, x" ~: Z: T

10:不光回急死--- 笔误 会。

9 _: e( R2 h, d; K, F2 ]4 D- E- H

11:得空就喝也口---笔误 几。

2 E" h: m0 [+ z2 Z" T; G1 a9 P9 M

12:兰边大碗---蓝边。

) A4 X- w4 s# H- w4 Q. Q

------------------

$ S& W% A( }4 G& B- H0 c. l* O D- ]

    真实才会给人以震撼,许多不经意间擦身而过的细节总让人们忽略,忽略过后,独剩下不甚具体的留恋,这种留恋很多时候是那么模糊——旧日远走之后的模糊,那种远走的模糊总会令人心痛!!

A& Q8 Z x# e: I$ P% x

    您写得真好,欢迎更多好字!

! t! b0 Y* {9 a& m$ j- V; u+ U

    问候您!!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1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的问候!

谢谢您的问候!更谢谢您的纠正!一字之师啊!

& _- D, K2 J& C( t8 K

去年我在家养了几个月病,闲得无聊,写了几篇在我的博克上,可是我不大会弄那玩意儿,结果没什么人看。忽然想老北京网来,虽然天天来看看,可怎么就没想到贴出来?

. \' Y; l g9 A/ I" y* D2 T

我会陆续都贴出来献丑!特盼着老北京们在这里聊聊!

- c4 }2 h, A( C3 Q9 r; ?& x*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29 18:42:28编辑过]
发表于 2011-5-2 2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9 @: ^+ F {/ s7 S8 N/ b) _

 

! Y p2 q8 j& F. p8 d

         其实北京人喝茶也讲究一个礼儿,来了客人不管人家渴不渴都要沏茶,一定要将茶壶里的旧茶倒了,洗干净。重新沏茶,用茶碗装满茶水,双手端给客人。
        
        茶壶嘴不能朝向客人,表示礼貌。

      
         
        

发表于 2011-5-3 16: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味浓郁的佳作。拜读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0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enmaai在2011-5-4 17:49:00的发言:
1 p- f. F) f2 ]8 [. G3 ^

假如茶叶里的成分是百分之百,用工夫茶分次泡的办法是把它们一次次泡出来,所以味道平均在每泡茶里。如果用咱北京人的方法,由于时间较长,所以茶里面的成分几乎一次全出来, 后面的当然就淡如白水了。

发表于 2011-5-4 1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sunyumin1959在2011-4-29 21:25:00的发言:

您想,茶叶玩儿命的泡着,再要一煮,所有的味儿全出来了,当然就苦了。要不工夫茶很讲究泡的时间呢。北京沏茶是一下子把味全泡出来,工夫茶则是一次次把茶叶里的味道泡出来,哪个好,当然是明显的。所以,我去了福建台湾看见人家怎么喝茶,就抛弃了花茶,改玩工夫茶拉。这可绝不是摆谱而是不糟蹋好东西!



味道也一点也没有了,是说连苦味也没了。这才是离谱的地方。






! L% }6 L/ j5 ?, Q4 ] + U! C: @. y: L/ W' W; \( X1 P, X

发表于 2011-5-5 1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鸟日志:玄中寺观褐马鸡

南方有佳木--茶树。

) m. u' ], `# ]% u1 ]

南方人自然更晓得喝茶的技巧。

# V$ ` I8 p9 d5 [7 K0 a

北京人喝茶的搪瓷缸子,我至今还留着。

- {. ~) I8 U! Y1 d' T

搬家没舍得丢弃,毕竟是“老物件儿”?

: {$ _$ P# _) \. b

1970年代初,在工厂学徒,也学会了像老师傅一样的喝茶。

. Z, Q. _' b9 y

喝酽茶,弄得满缸子茶锈。

/ o' l: [9 p+ O: `

泡一大缸子,工闲时候,孟浪豪饮多半缸子,着实解渴。

0 [$ `, k2 h: \- }

尤其是大夏天的,挥汗如雨,出身透汗,再喝一大缸子酽茶,浑身透着舒服。

5 s/ z6 U9 l X+ h5 V% B

去过福建、浙江、湖南、信阳等等,喝过不少好茶。总感觉没咱们老北京的茶解渴?

) \. y$ L J8 k% D4 U" v

习惯使然?

, [, ~ Y9 i* J( U* i

现在不喝茶了,家里存了不少各色高档茶。但还是怀念那个时代的“高末儿”、“高碎”。

* ~( u6 F. H! L' i

看来,还得接着喝呀!

发表于 2011-5-5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喝茶的人多了 可没见茶叶便宜. 还是喝小茉莉花茶吧 便宜又实惠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喝工夫茶也绝非完全排斥花茶。晚上来一杯,还是很香的。有时候去上课,超级大号保温杯来一家伙,十分解气。您知道么。有时候我上一上午课能喝下去三暖壶水。

5 R X8 {0 ~- c7 j

工夫茶要的是闲情,还得有闲功夫。玩了几年,还真觉出了它的好来,那真能叫人放松啊——人一天总得有个放松的时候,不信,您试试。

发表于 2011-5-5 2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写过一篇去动物园喝茶的经历,动物园喝茶的茶座与城里中山公园来今雨轩不同,用的是大白高装瓷壶,提把是两个铜丝作的把儿,按人头收钱免费续水,使的碗也是粗瓷蓝边茶杯,来今雨轩就不同了,茶叶讲究不说,就连茶具也是紫砂壶配紫砂小杯盏,或是细瓷的小扁壶配玲珑剔透的小茶盅。前门的大碗茶已经是后话啦。
发表于 2011-5-6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已经拒绝信任花茶了。
味太香了,比花还香。不是放了香精是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11-5-6 1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十年前,我在南城一家小茶叶店亲眼见过用小喷壶喷东西,问是什么,喷者毫不隐讳直接回答——茉莉香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5 16:53 , Processed in 1.17560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