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D0 w9 |1 b6 M9 n* [8 `$ f 看到这儿您可能会问:不是说写北京小吃儿吗?怎么全都是卤煮啊?fficeffice" />
3 ^1 `# x' Q* ~ 您别急啊,您得让我把卤煮说完啊!我图什么啊,这都半夜快两点了还泡在办公室,要不然明儿您把回家打车的票给报了吧!
v0 r8 l; j; F$ Q( D. K) ]* A ' t% y# h# ^5 g
_/ ^% N) x9 ^ A
9 G1 p$ B [, M F& J( T5 X+ `" F, m
- K+ y0 b L- Y8 P; |$ {9 F
* b& p8 p) V& L7 @4 y0 L9 {
( S7 m7 m# y: s% W; m 9 @/ P" S4 z$ s0 e
为了写好今儿的文章,我先去了趟门口的庆丰。这不,刚回来,开写。 4 Y# } c1 @5 x! W0 d
写什么?炒肝啊!
* J5 X3 Z& Z$ G9 d/ |' s + [4 T" M8 X$ i7 B% [% S6 k/ o
请看下面儿! $ y/ G3 Z" s/ |9 O: K; s b2 {
5 c2 T( q, V" N; U 炒肝和卤煮的共同之处,就是都有猪肠儿。不同的是,炒肝用的是小肠,比较细的那一段,切的有一分儿左右长,现在用的都是切得比较碎一些的大肠。至于做法,网上有各种很多文章介绍,就不再赘述了。前两天电视里有档节目介绍说做炒肝儿的时候要放酱油,这我就有点不乐意了,因为据说正宗的做法应该是放黄酱,我猜应该是那种稀的黄酱,小的时候家里经常派我去打黄酱,要拿个碗,副食店的售货员用个提子,从酱缸里那么一提,不上称约,多少就是它了,不像打麻酱。因为黄酱不限量,麻酱每人每月一两,珍贵!得上称约!把自己带来的碗放称上,用个勺子在上面沾来沾去的。
, u N9 r4 `: }. U/ H+ Q4 z" T : g* t- c( x2 ]. }- Y
庆丰的炒肝儿我估计放的就是酱油,颜色很深,看着就咸,而且经常是确实有点咸。 % D/ F* h4 L: H
! D1 T! a( E$ ]7 ~ e 提起庆丰,大家都知道现在庆丰遍布北京大街小巷了,在七十年代,庆丰包子铺在珠市口那一带,和时代照相馆不远。我小学有个女同学,她嫂子就是庆丰的服务员,和她哥搞对象的时候被我们知道了,我们就经常起哄,就叫她“庆丰包子铺”,虽然这个女同学和庆丰包子铺没什么直接的关系,但那个时候这样叫她她并不以为然,只是乐呵呵的,有时候惹急了也会满地找砖头。但今天,我还是想向她道个歉,同时我也想告诉她,我挺想念她的。可能有三十多年没见了,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不是难到找都找不到,而是没有理由去找。
" O/ E: u6 i4 J6 ^
& L8 E# [) t B( Z 那时候见得世面少,不知道西单那家庆丰包子铺和珠市口这家是不是一回事,总之我是很早就知道庆丰包子铺了。虽然很早就知道庆丰包子铺,但庆丰包子是什么味道并不知道,没进去过!
/ h$ v, X0 `( w# i . s5 V# v* a2 Z+ k7 o
真正下馆子吃包子是上高中的时候。七十年代末期有个老师发明了用磁铁治疗近视眼的方法,就是用两块磁铁通上电,带眼镜上,时常会漏电,现在想起来有点后怕。每天下午三四点钟放学了和一个男同学搭伴坐106路电车,在菜市口的校场口站下车,往西的一个胡同里,治疗上一两个小时,一共若干疗程。治疗的过程和结果就不用说了,但有一天治疗后我们俩吃了顿包子,这真叫我难忘。
% p* X4 R% G- P: n
7 A4 \; X, i; t$ r5 }( T 胡同口有个饭馆儿,我只请得起他吃包子,那包子比现在的个大,里面的馅儿是个大肉团,酱油上色,红红的,咬一口直流油,就一个字儿,香!吃完了包子他又要了一碗榨菜汤。靠墙有个烧煤的灶,灶口在屋里,添煤掏煤渣儿的口在墙外,锅在上面支着,汤在大锅里不停的翻滚着,奶白色,锅的中间有个铁箅子隔着,一边是骨头,一边就是骨头汤,把那不知道已经熬了多久了汤盛到放好了榨菜的碗里,还是就一个字儿:鲜!现在想来,那汤里肯定没放味精!那碗汤是我们俩人一人一口喝完的,统共花了两块多钱。 4 M8 Y% R; }( `6 r8 I. Q
3 [/ c. Q5 g$ }6 i
不是说写炒肝儿吗?怎么又跑包子上啦?因为炒肝儿总是和包子在一起卖的,卖包子的馆子不一定有炒肝儿,但卖炒肝儿的铺子一定有包子。 ; n. M6 [1 ^4 }/ J# U0 O& X
7 |, \. L4 A9 C* v; c$ h 前些年我常去吃炒肝的地方叫二友居,在西四十字路口西南把角。那些年南风北渐,粤菜海鲜大酒楼盛行,庆丰远不像今天这么遍布北京,像二友居这样坚守北京小吃阵地的真是难得!比起那些金碧辉煌的大酒楼,二友居的灯光确实有些昏暗,食客大多是老人孩子,还有就是根本不懂炒肝为何物的那些逛西单走累了的外地客,虽说不上是惨淡经营,但生意不红火时显而易见的。 4 x( h' f# @% @0 `3 ]7 ~6 ~
1 v8 C- N$ s, Z4 v0 M) h6 w1 X* L
经常会有中学生放学了而家长又没下班的,就会来这里填肚子。我以为这里不过是他们果腹的地方。某天,几个中学生涌了进来,吵吵嚷嚷。要上包子炒肝,其中一个说:给我拿把勺儿!另一个说:你丫老外了吧,吃炒肝儿不用勺儿! ' K1 f1 {8 n9 q
# G; M& ?) J6 K& B0 a4 d0 @* E0 H' I1 A 听他这么一说我心里一惊啊,暗道:难道我今天遇到传说中的高人了?起码他爸爸一定道行不浅,有文化啊!真是北京人的好孩子啊,我们北京小吃何愁后继乏人啊! ) ^0 G1 t% j* z( h: Y g+ v
8 |- ?# A. i3 X* R* M. e
因为据我所知,吃炒肝儿确实不用勺儿,正宗的吃法应该是站着,五指扣住碗沿儿,嘴沿着碗边吸溜,碗是专门的白磁碗,壁厚,保温好。吸溜儿完了碗里应该一点儿不剩。 ! e$ T: L( E, _( q( k. y
. ~' k$ Y# n( h4 v4 K 庆丰的人包括那些经理们有几人知道呢?起码我现在去吃,碗已经不是那个碗了,盛的时候沥沥拉拉抹的哪儿都是,怎么都吃不干净。
% ]1 K( w4 ?% s1 W$ e$ _1 J
0 `6 a3 k+ t' H! G1 x/ w) x" a 说到正宗,经常会有人说某种小吃正宗的做法应该是如何如何,言必称自己的是正宗,可把这些正宗放在一起一比较又相差又很大,怎么办呢?
$ |# P( p! h3 A6 @" L7 [ 1 z8 w" A% c W) [6 Q; G4 a6 M. U& m$ S
其实无所谓正宗,无论何种小吃都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摸索出来的,今天你们家这么做,明天他们家那么做,时间长了,流传开了,于是一种新的吃法诞生了,盐多醋少,味道可能不尽相同,东西还是那些东西。我以为一定还有很多种做法,由于不那么适合大众口味,没流传开,被淘汰了。所以,保留下来的都是经典!这就是文化! * F! \5 J* @3 n6 ^7 m! l
( f! I/ X G" w0 i" R! z 经常有很多文学家美食家出来编故事,说:某菜某天被某皇帝或皇后偶尔尝得,曰好吃曰顺口曰爽呆了,便御赐菜名从此留传至今!我看全是扯淡!你看现在电视剧古装片里那些宫女皇后的穿戴的那么华丽,再和老照片里的服装比比,汉代的没照片,咱就不比了,清末的照片有,一样么?清末的穿戴都那样,汉朝的穿戴指不定什么样呢!别糊弄老百姓了。 0 u6 U3 H l1 p
4 A. [! n3 k# E" T7 L" Y6 J 现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还有很多人写文章论证查究这些小吃的来源出处,我看也没必要,有人说卤煮的前身就是苏造肉,有人说和苏造肉根本就是两回事儿,谁对?谁错?其实我宁愿相信卤煮火烧就是那些脚夫体力劳动者们常吃的食物,因为体力消耗大,吃这个解饿,祛寒。您想啊,在寒冷的冬夜,在外面跑了一天的拉车的脚夫,躲在墙角,借着路边昏暗的灯光,吃上一碗卤煮火烧,又便宜又实惠,也许那就是他一天的吃食儿呢。于是某个陈姓或其他什么姓氏的掌柜或厨子开不起大饭馆的,就开了个专门的铺子专营了,您能说就是他发明的吗?就像现在单位集体研究的成果出来后,都被冠名到领导头上不是一样的吗? ! c, ]5 @% \. o- L( v" w
! T+ Q, U" y% b& Y4 _
我是六十年代生人,六十年代以前的事我肯定没经历过,所谓的知道也是听说的。今天的人来说解放前的事大多都是听来的,有几个是真经历过的呢?
% y* H5 F9 E9 d$ S1 j# z; N; F2 N% i
+ j8 P! Y- u1 b# s( }$ S 所以我只写我经历过的事儿!
, ]7 C( n) g, E $ N) U/ Y* t. z
咱也别在这儿较劲儿了,接着说咱们的事儿! 1 {: n) I: C g- }7 e! R1 N% a
4 G5 P! `" B2 ^# C0 c6 R& O
其实和猪肠子有关系还有一种非常有名的吃食儿,叫葫芦头,所用的是猪大肠,靠近胃的那部分。以前在外企工作时,经常去西安,下飞机从咸阳机场打车直接去南院门,全中国就这么一家,店名叫春发生,吃法与羊肉泡相似,所不同的是里面放的是大肠,洗的很干净,肠儿很厚实,也就两三片儿。因为不是北京小吃,就不多说了,详情见贾平凹的《陕西小吃小识录》。网上一搜就能找到。以前白塔寺那儿有一家儿,叫同什么居,卖过葫芦头,可能生意不好关张了,现在改华天了。 4 b; D6 t( a: n) W% I
. F' L' J% S6 F, m" x3 ~) e
至于有人说在南方没见过卖炒肝的,我说不光南方,就是北方,除了北京别的地儿也没有,包括卤煮。即使有,也是昙花一现,流行不起来,因为他前几辈子的人根本就没吃过,他没有这个背景,没有这个文化。您说我说的对么?对就给点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