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52|回复: 2

陈独秀北京旧居年久失修破损严重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7-11 0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曾经见证中国一段辉煌历史的北京陈独秀旧居,如今年久失修,破损严重。

  当年差点被拆除

  几天前,记者由北京王府井大街出发,七拐八绕,几经周折,终于来到陈独秀旧居所在的箭杆胡同20号。陈独秀旧居的两扇木门陈旧不堪,显然是经历过了多年风雨的洗礼。 
 
木门的两边还有两只约60厘米高的石狮子,虽然威严依旧,却也是历尽沧桑。木门上赫然贴着“居民住宅,谢绝参观”几个大字,记者还是尝试着推门进去,里面的状况让人难以想象:院子里搭建了许多小房子,外面堆满了蜂窝煤和废旧的东西,几乎没有可以容人行走的通道。

  敲开了一间小房子的门,里面出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她的爱人孙志诚正是这些房子真正的主人。这位老太太告诉记者,箭杆胡同20号旧时的门牌号码其实是箭杆胡同9号,房产来源系祖上遗产,购于民国元年。后来由于城市拆迁,这里本来是要被拆掉的,幸亏市里的文物部门及时制止,“现在有五六户居民住在里边,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风貌”。

  见证一段辉煌历史

  在这位老太太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正在胡同口闲坐的孙志诚老人。今年已经87岁的他看上去精神矍铄,聊起当年的故事,如数家珍:“你说的没错,陈独秀刚来北京时就是租了我们家的房子作为《新青年》办公地点的。”

  门口的石碑上也刻有相关的文字: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陈独秀旧居,北京市文物局2001年10月立。石碑后面的墙上还有一块小铁牌,上面写着简单的文字介绍:位于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是陈独秀1917~1920年在京时的住所。

  孙志诚老人告诉记者,这个宅子大约建于清朝年间,当时是一宅分两院,孙家住在西头,陈独秀夫妻住东头。孙志诚老人说,听长辈们说,当时他家进门的地方就挂着一个木牌子,上面写着“《新青年》编辑部”字样。

  老人说,1917年1月,陈独秀到北大担任文科学长,由于箭杆胡同距离当时的北大红楼较近,陈独秀就租住了孙家的三间瓦房,在这里编辑出版《新青年》。“1920年,陈独秀受当局迫害,当时就是我们家人开后门放他逃走的。”孙志诚老人得意地说。这之后,陈独秀没有再回来居住。

  维修纳入政府视线

  由于历史的原因,陈独秀曾经居住过的这些房屋后来陆续住上了包括孙志诚老人在内的五六户居民。人住得多了,原先比较宽敞的小院子里也自然而然就被修翻盖的厨房、卧室给“挤占”了。

  孙志诚老人告诉记者,由于这里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电线线路老化,通道堵塞,缺乏消防避雷设施,北京市有关部门曾几次下达限期整改令,可惜效果都不明显。后来,这里拆迁修盖民政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办公楼,这个胡同就更不起眼了。

  幸亏北京市文物部门及时关注到了这里:这是目前北京市唯一的陈独秀曾经生活过的旧迹。孙志诚老人说,文物部门已经专门找他们谈过,希望他们能尽快搬离出去,然后将这里维修完善,修复成陈独秀故居或《新青年》编辑部展览馆。

  对于这一点,老人非常支持。他说,几年前,陈独秀的后人曾来过这个胡同,对这里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我们支持政府将这里恢复旧貌,我还根据记忆亲自为他们画了一幅当年的住宅结构图”。只不过,目前政府部门还没有明确提出善后问题。

  昨天下午,负责此项工作的北京东城区文化委员会一位姓李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旧址的恢复已被纳入政府工作的视线,他们也为之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最需要解决的还是资金的问题”。本报首席记者 章玉政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7-11 0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故居不能修复,破败成如此,恐怕还有别的原因吧.
发表于 2006-7-11 2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也是我们伟大的党的创始人之一和最初领导者之一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3 23:12 , Processed in 1.154707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