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41|回复: 2

七七八八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3-31 2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一蹬脚踏板,立马变心眼儿 

& s, q6 B S5 N: X/ ^. I6 t, [

 

0 r; f5 O @' J

一天早上,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奋力挤上车的男子喊:“别挤了,等下一辆吧!”

- i% v% r0 h9 V9 L- j' \

然后自嘲地和他朋友说:“一蹬脚踏板,立马变心眼儿”。

# e4 I5 o* F1 v- l) c

车上很多人听见了,都在笑。

8 b& ^! N0 r# E* d1 E$ G' L) v! X

 

* S0 C, u1 E- R" h Y8 p4 P7 ?

我们最常见到:挤在车下的使劲喊:“再往里挤挤!”

/ e$ q7 C- E& S, U! S- D2 k$ O

而一旦登上脚踏板,立马改口:“后面的别挤了,等下一辆吧!”

' R) ^, S0 H; b) n- q

 

" w, W! {# L8 A

昨天晚上在老北京网上转悠,发现很久的一个帖子,有人抱怨北京人太多了,外地人太多了,有人回到:“外地人也嫌外地人多,只是不好意思说。”

1 h v% s5 W' y0 z9 F! p5 a3 \

 

' l. E+ }: ^+ C! s9 w7 K

晚上我就做了一个梦,梦见逃难,都挤着上船。我奋勇地挤了上去,船上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在喊:“别挤了,别挤了,要沉了……”

$ H+ z* x8 W4 o5 }

我觉得为了公平,每个人都有上船的权利,所以什么也没说。

. E5 K& { J/ B

船突然晃了一下,我吓得大喊:“别挤了,别挤了,船要沉了……”

] Y0 h! C1 @% b L- s

随着喊声,船翻了……

# }3 @5 ~! S+ \7 {, S" s) O

我惊醒了,一身冷汗。

2 P& y% R5 G3 R' \# w3 |% w

 

@# c( y7 L! e4 |3 ^" \+ l

 

) O$ {) `* z) l: \

2、自动挡和手动挡

0 u2 P1 h4 B- w- U5 y* I

 

2 I# |/ z% w }7 ^" e

开车下地库,一个很大的下坡。这天我开着手动挡,挂上一挡,不用踩刹车,它平稳地滑了下去。想起自动挡需要一直踩着刹车。

7 K% i: M( Z& u' Y/ G6 Q# G+ `) D

这让我联想到某人,很多孩子只要扶上正确的轨道,他就可以自己一直顺当地走下去,家长不用太操心,孩子就能成才,就像手动挡;但是有的孩子,甚至到了成人,仍然需要有人拿着小棍子时不时敲打一下,“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就像自动挡,总得踩着。

- u( a/ H7 L+ I j2 V, @

呵呵。

) e2 z+ [% @( s0 T3 G2 s5 K5 ~

 

- A7 r0 u" X( e

3、再闲话真相

& v/ D. d( L l6 D" [6 ^: Q* ?

 

; f# s" ~6 s1 t1 e

很久以前讨论过如何分辨真相。我最近有听到一个新的说法。

$ N+ l" {- C2 ]2 @

一个朋友告诉我:“只有心静,才能生出智慧;只有智慧,才能看见真相。”

8 n2 C4 U8 _2 ^

我的修为不足以判断这句话的真伪,但是我一直相信自己只要心平气和,总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 a/ G: X% e; b8 \

看很多书,听很多人讲,但是并没有办法分辨真假呀?

) v- S" e7 t1 \6 {7 J4 e

所以我想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

) u: g3 d+ F2 Q" r

那么倘若这句话是正确的,修心养性而不是看很多书,才是最直接的方法。

, K, v# C+ w# o( b0 C6 J }" I

 

1 D' X3 ^/ o. Y% V

4、转载一句很拽的话

: e+ E, Q' C" N% G- X

 

# n/ b4 V+ `) a6 [3 X- B: Z, G$ F

季羡林说:“歌颂我们的国家是爱国,对我们国家的不满也是爱国,这是我的看法。”

# Q( I+ `& [3 p# ?. z9 _. T

这也是我的看法。

. \( \' x! R- a \: T, M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4-1 2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儿意思 您这贴原创的不错! 您辛苦.
 楼主| 发表于 2011-4-2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四在2011-4-1 22:52:00的发言:
有点儿意思 您这贴原创的不错! 您辛苦.
5 ~+ v* X5 ?3 F) x8 S

谢谢。

! z& R8 D) S( x" g9 G

看您的回帖,我突然想起一件事:中文“答案”一词,英文译为“key”;“key”本身是“钥匙”的意思。

) R; M3 t0 h* @# T5 f

钥匙和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锁会有不同的钥匙。

V$ A" o9 l9 C7 W2 B0 p* ^; o

那么,同一个问题的答案和不同的对象(人),怎么就一定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呢?!

2 D6 k" `) l9 `& K2 H

所以,我突然想到针对不同的人解决同一问题的答案key就应该有不同。

, ]4 N/ ?, T: i: D

换句话说,一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因人而异,一个问题的正确的解决办法也因人而异。

- Z- O1 H6 X1 u: U9 O

因此,我的观点仅供观赏。我更喜欢把它看作文学创作,所以我把它发在文字版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6 03:28 , Processed in 1.17185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