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U! s# a1 K1 ~2 e& k
西廊下南口的居民大楼是58年建成的,当时我还很小,听老人说那里有两家铺子,一家是轿子铺,一家是棺材铺。在我的模糊记忆中也好像是有店铺但不知道是卖什么的。在大楼的东面,就是宫门口西岔了,那个地方记得还很清楚,北面路西第一家是粮食店,挨着粮食店的就是清真早点铺,主要经营丸子汤,油饼和火烧。丸子汤是一毛钱一两粮票一碗,火烧是二两粮票6分一个,油饼是一两粮票6分钱一个,后来不收粮票就要8分了。ffice ffice" /> 0 W7 x! ~+ {3 d' O3 b$ @
做丸子的师傅是刁师傅,也是听别人这么叫才知道的。再往南一点儿,是个“合作社”,就是现在说的副食商店。这个店还有羊肉床子,是“张胖子”坐镇。打酱油打醋也在这里,买鸡蛋,买麻酱臭豆腐,酱豆腐都有。每次买麻酱,家里总千叮咛万嘱咐不要把“本儿”丢了,当时的副食本儿用处很多,打油家里也说油票可别丢了! / R0 m5 U# m1 z# x0 ]
“合作社”的南边,就是针线胡同把口南边,最早有个炸花生米的大爷,姓郎,腿脚不好,说白话就是瘸子。六几年一直在那里现炸现卖,到了文革时候就一直没看到过他,那个地方也没了……(待续) 3 E; ], N5 L0 | \& }$ g; b5 p; C* L
$ @: E5 Z2 o" g5 C% j& e8 o5 Q9 {4 J
[此贴子已经被草长鹰飞于2011-4-11 12:44:4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