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4 C$ {, ]% i
老五曾经在网上搜索到一则《北京晨报》2003年1月9日的报道,话说当年车道沟某幼儿园内洪承畴墓石狮被移出院外,当地群众见文物无人看管便将此事告与晨报记者,记者根据调查便写了一篇文章。 5 q- F: n" @8 c5 ?$ G- t3 j
9 [# Z4 [: B3 b( t( l g
文章不在此罗列,但我们却从中发现三个重要信息: 1 a( H$ a0 y6 N+ V5 k
" v% V4 h% T8 m: b# b 一为,洪承畴墓至少截止到2003年1月9日还保存有一对石狮;二为,石狮雕工甚好,据说嘴中带有绣球,还能滚动;三为,当年文保所王所长得知石狮无人看管便派人到现场进行保护。 8 e* m5 p0 y; r4 ^# F& I
* E8 J8 i$ }& f |* d
老五闲暇之余将这篇8年前的报道告诉了侯磊,谁知侯磊与居士前几日竟然真的在无意之间找到了这对石狮,但当时天色已晚未能仔细观察,坟协于2011年3月6日再次走访了车道沟的洪承畴墓,却发现8年前的那篇报道中描述的一些重要信息存在诸多疑问。 ! l/ K) D# z0 h5 o- ~+ Y
) k( A8 M6 j1 b% R0 @- z+ T1 K% H8 t 首先,还是要大致介绍一下洪承畴的历史。 $ o( K$ q8 h" e' f0 j O! Y) `8 \
叛军洪承畴墓
) C& q; _' o" c9 W3 s
6 h/ L- }6 `3 m) e' a/ i 6 N$ `& @# b! [; ?
洪承畴出生于1593年明末时期,从小家境贫寒但刻苦好学,青年时代的洪承畴通过自己优异的成绩荣获进士学位,从此开始为大明国效力。在刑部的他,经过了6年的磨练,凭借自己非凡的能力得到朝廷的重用,尤其是得到崇祯皇帝的赏识与信任。
9 M. ]; G% `! l& e ! d* t: J- S% n6 k/ S/ H
英勇善战几十年后,史称松山之战的这段历史彻底将洪承畴戴上了叛军的帽子。事因皇太极即位后,清政府的国力与军力达到了空前的鼎盛,这群野心勃勃的满人已经不满足于统一东北地区,而是全面南下,准备占京,从而达到清政府统治中国的目的。但由于锦州、宁远、松山及杏山等地被明军死守,成为了清军南下最大的障碍,就这样拉锯战从1638年秋持续到1642年春天,整个战役中,洪承畴始终带领自己的部队英勇作战,顽强的对抗清兵,直到最后明政府害怕清军而不敢再派任何部队来救援,洪承畴被困松山长达半年之久后终于让清军俘虏。
D( D- s6 ~! h/ c6 V3 G0 [
' U2 |" l) d) r" F+ { 按道理说,这样的大将该是宁死不屈的,他却偏偏犯了爱江山更爱美人儿的错误,楞是被皇太极派去的小妃子给迷惑了,还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导致自己弃明投清的决定,这也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
$ u7 Q- S$ a5 t$ ^6 A0 U3 U 6 |% q2 q. d5 U0 P) ?4 `
当时松山之战败北后,明政府举朝大震,以为洪承畴肯定是战死沙场的英雄,这让崇祯皇帝心痛不已,为此辍朝三日,并以王侯的规格‘予祭十六坛’,七日一坛,于5月10日亲自致祭,还特意御制了一篇《吊洪经略文》明示天下。当祭到第九坛的时候,突然得到洪承畴降清的消息,才停止了这样一个看似荒谬的事情。
7 h: E( q( p$ E" l/ d0 n( F
2 U& d5 ?: G# J 再后来,洪承畴的确为清朝进军北京统治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背叛’二字扣在他的脑门子上千古流传了下来。
% R8 _5 A6 B. B / _7 Q0 k0 T+ a( `( f5 z; P6 P
洪承畴1665年去世,享年73岁,在那个战乱时期竟然还活到了当今的社会平均年龄,也实属不易了。死后朝廷几经争论,最后康熙赐他葬在北京车道沟,并且给了个三等轻车都尉的番号,并可世袭。 , C, l$ Q' z3 S& m/ u
( @) B5 i9 Y. Q- H2 o 无论洪承畴本人如何,坟协成员始终秉承尊重历史的原则进行了深入走访。我们经过登记进入存有该对石狮的某幼儿园中。刚一看到这对狮子就被它经历几百年风雨侵蚀后独有的完整所吸引。
$ Q* x# U' V# S / R2 o! R+ ~( e" ~( B6 Q
叛军洪承畴墓
' Y4 C6 j+ X, I/ ]' N
& n" G, n* T8 i5 h1 Z8 r 石狮一公一母立在园中显眼的位置,他们身后各有一颗树为其遮风避雨,这样得天独厚的位置也算是文物应有的造化了。 - k2 Z9 T1 p1 A3 P, o+ |' g/ Q& Q9 p m
- N" W f/ I2 l/ ?# l
叛军洪承畴墓
4 ]$ Q8 K4 e) k+ D! m- c
+ ~1 s/ E4 R* H2 i& O) F; s) R( W 我们走进石狮跟前,他们现在坐南朝北的放着,站在北边右为公,左为母。石狮高约2米,加上须弥座足有三米的样子。这对狮子圆头圆脑,模样可爱,四肢浑圆健硕不失威武之风。它们头顶卷毛,面带胡须,脖系铃铛,实在精细。
1 U; \1 o4 U2 E: k
# s4 F- E! T% I: d! K) e7 P
叛军洪承畴墓
# p& ~' k( Y m8 K3 m
6 V! Y3 ]4 ]6 c
我们围绕着狮子转来转去,公狮子左脚踩一绣球,母狮子右脚踩一小狮。小狮子身体也是丰满浑圆,可爱至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婴儿肥。小狮子躺在须弥座上,四肢向上蹬着母狮的右脚底,狮尾自然的散落在须弥座上,丝丝透着雕工的卓越。就在我对着尾巴拍照的时候,突然从取景器中看到了小狮子的雄性器官,引得在场人的大笑,又仔细观察了一下后,竟然还有一个小肛门,此物算是让我开了眼界。
! z5 a* r3 i8 ^1 F # f r8 H8 M4 ?+ {
叛军洪承畴墓
. U+ `, N: t, J
4 j0 y S# u0 _- x7 a 最后总结下这对狮子的亮点,首先是整体造型大方可爱,其次是尾巴的卷花实属少见,再者就是狮子的睫毛卷翘美丽,最后便是这小雄狮的性别特征。 % {8 C! @0 N4 {
" \+ {, Y" T8 v4 M0 Z7 F
; c* H1 D, G$ e4 a# m$ v$ o" g
* X6 Z" A8 Q1 I* H% j 从幼儿园出来后,南边有一土坡,应该就是洪承畴墓宝顶的位置,边上还有一篇古树林,这些都圈在部队办公院中,不能进入。 6 `& r! O% Y2 m& \7 {
走访过程说到这里本该告一段落,但由于开篇所提到的那篇晨报报道还是存在很多疑问的。 & u% x/ j! E3 z$ x8 \) _, x m1 D
- i' w7 N: B% i+ w% y+ z* t 第一,报道说狮子曾经在2003年丢弃在工地无人看管。但我从GE历史卫星图上发现,狮子就在幼儿园里现在的位置。
, y* H( J* J( l) n' n2 V# I! ~ . b1 i5 S, z' N3 R+ E
叛军洪承畴墓
6 L: }, O5 f4 K/ p7 g6 G! j(2002年狮子就能很清楚地看见在幼儿园里) ) t8 R3 D4 S9 s* K; B/ f, F0 [
叛军洪承畴墓
; @" h0 R7 X! p8 c8 [
(2003年狮子也能很清楚地看见在幼儿园里,不存在报道中移出来的情况)
* {2 G4 l# F6 }7 @9 e 第二,报道说这对石狮口中有球,并滚动自如。通过我们的走访,这对石狮的嘴并不是镂空雕刻,也没有什么滚动自如的球。
( n: f8 y- L& { 第三,报道上说,洪承畴墓文革期间虽然遭到破坏,但还是留下了碑等石刻。可现在除了石狮我们未发现任何其它遗迹。
4 P7 ]' q8 o& U
- M0 F# L3 x+ Y, x4 X$ p 我们分析了一下,可能当时居民知道车道沟是洪承畴的墓,并看到了一对无人看管的现代狮子,便找来了记者报道。这篇报道虽然疑点重重,确为几年后我们走访洪承畴墓及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
6 ]! C0 e1 ?. h; j. U"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