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51|回复: 19

也来草地捣捣乱《话说最不值钱的柴火》[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3-8 1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J4 K5 F2 M) _9 n W

《说柴》

+ E+ m5 r' t; F

 

: z. q: c" B& }5 k# Y: w

 

; y0 d3 X7 T _9 I* @

俗语说,家常过日子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字典说,柴是“烧火用的草木”。

4 r/ h8 u7 r4 q) W& `

草本的柴,是野草和庄稼秸秆。木本的柴,就是树木。柴出自山野,只须费些采伐和搬运的功夫即可得来,因此在“七件事”当中售价最廉,但是可以名列榜首。我想大约除去协调平仄的原因,还有彼物待此物而熟的道理吧。可不能小看了这个“熟”字。教科书说,猿就是吃了熟肉,然后获得了足够的营养,然后才能头脑发达,然后才能成其为人的。你看那个“熟”字,底下那四个点,那就是火啊。

8 K; u x% p$ S5 E7 p

在煤炭、石油、电力、天然气、核动力出场以前,柴就是火的来源,所以有“柴火”这个称谓。就说沏茶吧,古人有煎水不煎茶之说,就是讲究火候。陆羽《茶经》十个章节,有一节专说煮水:“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宋人庞元英说煮水要观察气泡,“初滚者曰蟹眼,渐大者曰鱼眼,其未滚者无眼”。所以苏东坡在《试院煎茶》诗写道:“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 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7 N r& Z- x8 n) V

掌握火候,那可是一门功夫,一旦遇到了狗屎运,其功效不下于十年寒窗。明朝学者张岱的著作《夜航船》里边就记述了一则厨师善于掌握火候也可以当高官的故事。话说两汉之交,群雄并起反抗王莽,为了统一号令,推举了一位与刘邦沾亲的穷小子刘玄当了更始皇帝。这位穷小子皇帝娶了赵萌之女,此后将政务全权委托给赵萌,自己终日酒色豪饮,给不少厨师封了高官,以致于长安城里传开了段子:“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你看看,能够把骨多肉少的羊头给炖烂乎了,就可以马上封侯,这可比后来的白水羊头见效快多了。

) P3 n- d. s: j: [% Q' Y G

一旦到了柴米油盐全都没有了的时候,可就顾不上讲究火候了。《春秋·左传》记述,楚国军队围困宋国都城九个月,致使城里人“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就是吃孩子。自家的孩子不忍吃,那就互相换着吃。无法出城樵采,城里边能烧的也早都烧完了,好在尸骨有的是,那就劈了骨头当柴火烧。这也难怪鲁迅他老人家说,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骨瘦如柴算是一个比喻吗?在宋国,尸骨确实成了柴火。

, B$ u E* F1 K8 U

然而嶙峋瘦硬的柴火,有时候和佳人一样,也是能够“入得厨房,出得厅堂”,经历大场面的。女娲补天的故事尽人皆知,女娲是使用什么燃料熔炼五色石去补天的呢?芦苇。当时不仅是天崩,而且还地裂,九州的地面裂开大口子,洪水泛滥成灾。女娲使用芦柴燃烧之后的灰烬,堵住了那些大口子,堵住了洪水。

, |, u' [# O% I9 V9 s' g1 J

天帝的儿子是天子,祭天是天子的专利权。北京人没有不知道天坛的,全都知道天坛是皇帝祭天的地方,但是未必就知道皇帝举行祭天仪式,从头到尾全都离不开柴火。

. x3 ?4 P Q4 v& u' z: z9 X

祭天可是个大场面,皇帝要提前一日住进天坛斋宫实行斋戒。祭天典礼在冬至那天黎明开始,先要在圜丘下面的绿色琉璃砖燔柴炉里焚烧一头牛犊,称为迎神,意在请天帝闻到气味下凡赴宴。皇帝从圜丘中层平台走到上层平台,到天帝牌位面前下跪上香,然后返回中层平台行三跪九叩大礼,然后再上去跪献玉帛,然后又上去三次献三杯酒,每次都要一跪三叩。这套礼节,还要在天帝牌位两侧配享的祖先牌位面前重复两次,最后率领陪祭群臣再行三跪九叩大礼,然后礼成,撤供,将供品送进琉璃砖的燔柴炉和铸铁的燎炉里边,架上柴火烧掉,意在让天帝带回天上慢慢地享用。这样算起来,皇帝祭天时,要由圜丘中层平台至上层平台往返19次,下跪31次,叩头66次。这可是一宗力气活,难怪有许多皇帝都要找借口派大臣替自己去“恭代”祭天。在明朝,就有两位皇帝因为身子骨太柴,体力不支,祭天不能礼成,回去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7 \2 o4 d! m M3 [. k! w4 G; Q

说起明朝的皇帝,那个素质不是一般的差劲。不要说治理天下,有好几位就连自己也没有调理好,好不容易先皇驾崩,轮到自己登极,紧接着也就终极啦。为什么呢?他又没有大种马的体格,偏要一宿宠幸十个佳丽娇娃,结果是这位一个月就驾崩了,那位一年也驾崩了。皇帝短命的结果,就是少帝即位。少帝即位的结果,就是率意胡为,以为做皇帝的职责,就是享受人生,享受天下,然后断送天下。

; M f. q, l+ A, r

清朝康熙皇帝八岁失怙,他也是少帝即位,他就比较懂得持盈保泰,他活到六十九岁,在位六十一年。康熙皇帝五十六岁那年,垂问大学士等人:明朝宫中每年消耗马口柴和红箩炭多达数千万斤,你们知道马口柴吗?大学士等人回答,臣等不但不知,而且闻所未闻。康熙皇帝说道,木柴加工成三四尺长,表面净白不能有黑点,两端刻上马齿状的缺口,以便使用绳子绑扎成捆,这个就叫马口柴。在清朝,马口柴仅用于天坛祭天焚烧供品,但是在明朝却当作御膳房做饭的柴火使用。这些奇闻都是康熙皇帝小时候听明朝遗留的老太监说的。还说明朝有宫女九千人,太监十万人,平时不许随意走动,乃至于有饭食不周饥饿而死者。明朝有服务于皇家的四司八局十二监,皆由太监执役。如今在西安门大街有个惜薪胡同,就是明朝的惜薪司所在地,是供应皇家柴炭的机构。附近还有个大红罗厂街,那是明朝贮存红箩炭的仓库。所谓红箩炭,是在河北易州一带采伐的硬木烧制的木炭,加工成为一尺来长、两三寸粗的小段,装入刷成红色的小筐,供皇家冬季取暖使用。这种木炭火力强劲,灰烬呈白色,不会爆裂火星。

% ~( g* ]( J5 h& K+ B( y; Z

还有一个台基厂大街,那是明朝的工部五大厂之一台基厂所在地。有人告诉我,工部给皇宫造宫殿,台基厂给宫殿造台阶和基石。可是《明史·职官志》告诉我,“台基厂以贮薪苇”,也就是存放柴草。柴草堆放在高台上边以防水浸,说的是这个台基。住过四合院老房的都知道,苇箔也是一种建筑材料。

( d& y) E. @1 a( z( n) o# U

还有一个辟才胡同,以前就叫劈柴胡同。有人告诉我附近还有一个大木仓胡同,大木仓里边的木材下脚料,拿到劈柴胡同里边卖,想像力颇为丰富。可是《明史》告诉我,明朝征税分为三种:征收银钱、征收钞票、征收竹木。征收竹木的税务所叫作抽分厂,截住贩运竹木的客商,就要按照比例征收竹木实物税,用作皇家的建筑材料和燃料。大木仓胡同,以前是明朝的抽分厂所在地。

/ Y1 V. D/ [$ L5 `

北京的胡同名称,是有一些关联的。灯市口大街,明朝是元宵节展示和出售花灯的地方,在路东不远处就有一条灯草胡同与之为伴。灯草,就是点油灯用的灯芯。

) h' Y2 [( E1 H/ b# S0 _

前门大街的肉市街曾有多家肉铺,切肉须用刀子,旁边的布巷子及大栅栏一带曾有多家绸布店,卖布须用剪子,于是附近就有一条以打造刀剪著称的打磨厂街。珠宝市街和廊房头条曾有多家金银首饰店,须用叫作“戥子”的小秤,过去在前门护城河畔就有一条戥子市胡同。制酱须用大量的粮食,而六必居酱园恰好就开在大栅栏南面的粮食店街上。大栅栏西边有一个炭儿胡同,我想这个炭儿的主顾,就是旁边琉璃厂街上的琉璃窑。

7 k, G. z4 g9 @7 x

元朝将路口拐角处称为角头,东城区的交道口在元朝称为大都角头,因路口紧邻着大都路总管府而得名。交道口南大街一带,在元朝有卖柴的柴市,柴市东边现在叫府学胡同,是关押过文天祥三年的兵马司牢房所在地。1283年1月9日,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出面劝降文天祥,遭到拒绝以后,在柴市设置刑场将文天祥杀害。文天祥临刑前向南方跪拜行礼,最后一次表达了不忘故国的赤诚之心。文天祥是状元出身,他在柴市刑场上还写了一篇绝笔诗,最后那四句是:“天荒地老英雄丧,国破家亡事业休。惟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明朝推翻元朝以后,将柴市一带的街巷命名为教忠坊,并在关押文天祥的地方建立了纪念祠堂。文天祥生前在这里写作的《正气歌》,如今就镌刻在祠堂的东墙上。

& R! W2 r: l7 _/ o. d( L

说起诗篇,我倒想起一篇和柴相关的,也符合此刻的仲春时节,可以拿来作结:

! H4 v$ V: d" Q* n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 b- k$ u+ u6 c5 I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也来草地捣捣乱《话说最不值钱的柴火》

也来草地捣捣乱《话说最不值钱的柴火》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9 2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潘公玩集句啦。
发表于 2011-3-9 15: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落叶添薪仰古槐,柴扉防盗不得拆。探头红杏出墙外,日边红杏倚云栽。
发表于 2011-3-9 0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1-3-9 0:39:00的发言:
好吧,接受元首的意见,不说“古猿”,只说“猿”。海尔,元首。
但是没有了“古”字,会不会又有人说,你给现在的猿天天吃三千里,看看它会不会变成人呢?
/ ?, u2 L& l$ E' g$ i

其实文学作品,不是科技文章,而且这也不是科普文章,我不太关注这类问题。但是您既然这么严谨,我就上网研究了一下。

, }: w, P( L+ T* F4 v- |

我搜索的结果表明:这个观点,并没有得到学术界公认,虽然有不少推理依据。

0 t* ?. a7 I T$ r- l ?

我不知道教科书是为了阐述什么而引述了这个观点。我认为这件事有两种解决办法:

+ k9 C9 `8 u- w7 @4 E1 w

一是您加上引号,原文引用,注明出处;二是,您可以将“教科书说”换成“有专家学者认为”。

* G% x/ F! o" `

至于“古猿”换成“猿”我也觉得别扭,您看这样行不行:“有专家学者认为,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正是因为猿吃了熟肉,获得了足够的营养,促进大脑发育,才最终进化成人的。”

; D- l& k7 I5 d

查资料的时候发现恩格斯说“劳动是推动从猿到人的决定力量”。

$ e) P+ H6 D( k2 `' Q3 }0 t% R$ D

如果有人质疑“你给现在的猿天天吃三千里,看看它会不会变成人呢?”,您可以建议他养一头猿,天天喂熟食,等一百万年后,看看能不能进化成人。

8 ~$ S+ B, o+ Y2 J4 u

元首,我能想到的就是希特勒。陆老师,您语言词汇博大精深,能不能换一个?谢谢

发表于 2011-3-9 1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呃……我以为身在动植物版块……

5 C" b& o1 ~1 j ~* l) P

 

0 V" @1 J, N& ^" l* F5 S

陆老师学问广博,旁征博引。我却是挑食小儿,只挑自己爱看的段子看,最喜欢康熙说马口柴的一段,我是康熙的粉丝呀,康老爷子果真敏而好学,时时处处留心格物~

发表于 2011-3-8 1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洋洋洒洒,不枝不蔓,真好,真好!!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7: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树人给看看

 请您看看关于古猿表述有没有不妥?

发表于 2011-3-8 2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1-3-8 18:00:00的发言:
p% j! W& j" e3 p0 t9 @3 X

“教科书说,古猿就是吃了熟肉,然后获得了足够的营养,然后才能头脑发达,然后才能成其为人的”。

* K, o' w9 H% b

 

+ [8 |6 K6 I# b# Y( T Z$ Y

以上关于古猿吃了熟肉的表述,有没有不妥啊?

" h( a/ w3 I; U& @* M" i! l" n

确有这个说法,手边无书,具体出处待查。

o: T' d& w. V# j

 

; y6 m& ^5 K1 {8 X9 _5 o% o! r

有了火非但就有了熟食,许多非食品也就此变成了食品;难以穴居的山洞就能住人,难以抵御的野兽就能吓走,火还能联络远处的同伴、烧制陶器、开垦荒地、冶炼金属、劈裂岩石,人类就是从用火这一时刻起走向文明的。至今没有一种动物可以像人一样用火,所以用火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标志之一。

发表于 2011-3-8 1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磨刀不误砍柴工。

发表于 2011-3-8 1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啦,好文章!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树人小朋友,看看有没有问题?

“教科书说,古猿就是吃了熟肉,然后获得了足够的营养,然后才能头脑发达,然后才能成其为人的”。

! @& [) [2 W8 X4 M7 K& V0 R( T2 x

 

# ?: Z7 u/ Y m

以上关于古猿吃了熟肉的表述,有没有不妥啊?

发表于 2011-3-8 2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草”地??
发表于 2011-3-8 2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猿到人,火的作用毋庸置疑的。

, G+ b1 A- y4 s$ r

但是熟食,熟食成为猿进化成人的关键因素,有这种说法,但是仅仅是一种推演。至于说因此“获得足够的营养,头脑发达了,然后才能成其为人的”,我们可以这么去理解,说得过去,但会引起争议。所以,我建议只要将“教科书说”换成“甚至有学者认为”,我觉得就没问题了。

( e) m: _' v) |+ K y* }

我这次再看到您写“来草地捣乱”才明白为啥叫“草地”——版主真有面子。

2 T3 J5 l4 C# M$ d

拜读了。

3 t$ n9 Y) g: _" }( `/ s) b

 

1 L5 C" B5 L# S4 B% \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朋友们的回复。

6 q8 Z. T2 F2 X

但是这个说法,确实是教科书上边的。

4 v& ~/ |9 M; b( G) j" f

我的问题是:古猿?猿人?类人猿?到底哪一个更为准确呢?

发表于 2011-3-8 2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1-3-8 21:50:00的发言:
2 n" @$ y& ^5 Y' W

感谢朋友们的回复。

2 M+ w0 c" |$ l3 `3 ?

但是这个说法,确实是教科书上边的。

: B( e0 K7 h0 @0 O2 }4 c

我的问题是:古猿?猿人?类人猿?到底哪一个更为准确呢?

) ]! h& \! ]% t

类人猿肯定不对。

0 ] g" t% S. `, y4 T4 L

百度里有古猿和猿人的概念,应该很清楚。这里我以为古猿更合适。

, s) b' Y* a$ C& i6 p

您为什么不用“猿”呢?“从猿到人”都这么说。

& i6 P4 x0 V* ~$ ^, Z4 _9 [

这个熟食观点实证很难,迄今为止应该还是推演。

6 R( ~( x! C9 U5 b: X2 L# S& y: o

您有没有想过,人可能不是由猴子变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3-9 0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吧,接受元首的意见,不说“古猿”,只说“猿”。海尔,元首。
但是没有了“古”字,会不会又有人说,你给现在的猿天天吃三千里,看看它会不会变成人呢?
发表于 2011-3-10 1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朱哥亦诗兴大发哈。
发表于 2011-3-10 1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杏沦落柴禾命,只缘无人识此签。
 楼主| 发表于 2011-3-9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扣柴扉就不开

也来草地捣捣乱《话说最不值钱的柴火》

也来草地捣捣乱《话说最不值钱的柴火》

发表于 2011-3-10 08: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1-3-9 21:43: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一捆柴火出墙来.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y, X: l- P% C$ R1 e/ ?) v; _

小扣柴扉就不开

* }$ O, f4 S0 G/ @

 

0 ^8 b) b8 h% Y5 B! x

半晌不见人出来

% N7 {; H# J* e6 B7 M

 

& E5 I$ P9 ]3 f

呵呵~

# j: Q% Q* s4 C6 y( H

凑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4 14:31 , Processed in 1.17493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