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58|回复: 10

总结了几句农谚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2-20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2 s; q) _3 q- V8 D7 W( X

立春:春打五九尾,春打六九头。fficeffice" />

2 S8 u- d# V9 i# s+ q

雨水:春雨贵如油。

* U6 ? Z6 y( a" o) _/ Z* w

惊蛰:惊蛰一犁土。

- X2 ^: l: i1 \: D% l2 J# O: _1 A; q8 C

春分:春分、秋分昼夜平。

( G( r2 E. x- v4 b: t1 C0 w. f( C

清明:清明前后寒十天。

, L- I5 h1 b w* ~6 l6 U

谷雨:谷雨前后,栽瓜点豆。

8 v( U+ m/ [7 {# q

立夏:立夏鹅毛不起。

0 \% F. c) S$ ~# Q1 T

小满:谷物颗粒逐渐饱满。

6 E+ Q) S' S; ?

忙种:忙种不可强种。

/ M K9 x* I# L) j

夏至:夏至三更便数伏。夏至天短。

2 M) ~7 m4 I0 k: P. B. A

小暑、大暑,淹死老鼠。

3 O4 J7 {& S( P. _6 ?. F

立秋:秋傻子(涝),秋老虎(热)。

( m/ H2 {( S+ H N& i6 G

祛暑:天气始见凉爽。

+ h' H0 Z$ j3 {* n( O* W$ V

白露: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

, A, |! h; @% I3 F

秋分:秋分、春分昼夜平。

: E( H: R& ^7 j- T3 c

寒露:草丛早、晚儿挂满露水。

; j3 Y. y6 r+ L' g- R1 y2 X) |

霜降:树叶始见霜气,夜间多雾。

8 I. i0 O- E0 d/ U: ], u

立冬:立冬不砍菜,必得受了害。

( a7 c$ z! Z2 _) O$ d

小雪:小雪封地。

# @' u2 L) `0 u6 j# y

大雪:大雪封河。

: m' _- N: ]/ U* U l1 R$ B

冬至:冬至数九。冬至天长。

* y/ d. O6 V' X/ e

小寒:气温继续下降。

1 R4 |! t$ {0 W

大寒: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儿。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0 2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E* x% ? c _9 v0 R% {

锭椽??瓦油漆,挂灰对缝灌浆。 fficeffice" />

发表于 2011-2-21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请教“谷物颗粒逐渐饱满”、“天气始见凉爽”、“气温继续下降”也是农谚?
发表于 2011-2-21 2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学习嘛,不明白的地方当然就得请教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2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嘉平在2011-2-21 23:18:00的发言:
我是学习嘛,不明白的地方当然就得请教老师。
9 u$ w6 o) y4 M' l: E3 N

  你别烧的我了,我如果能当上老师,那从今以后也就没有学生了,你说是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2-21 2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嘉平在2011-2-21 21:06:00的发言:
学习。请教“谷物颗粒逐渐饱满”、“天气始见凉爽”、“气温继续下降”也是农谚?
0 E& R8 c6 C j4 T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何必那么较真章呢?有些不记得了,我的本意是把二十四节气说全了,你说标题不说“农谚”吧,就得说“民谚”,但里面有一半是“农谚”,如果你能说上来,可以补充吗,反则你就将就点,凑合着看吧,闲聊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16: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长鹰飞在2011-2-27 18:59:00的发言:
$ N; R# C3 c7 f& y" J3 V / J* r3 y1 S2 ^0 Q) u 清朝一个叫祁寯藻的山西人,集了一个小薄册子,叫《马首农言》,那里面的农谚蔚为可观,很多解放之后还在流传,楼主有兴趣不妨找来一观。, L* x3 U, Q: p% H7 p& f 2 _5 _ j' |( y* C

, ^6 N' }% z; _ i( g上面所发的帖子是即兴而发,出发点是每天有点新意,老北京网论坛有些版块发帖量并不多,有些版块两三天还是重复着一个话题,老是这样,很难吸引更多的人观注老北京网,头年曾发过一两个天桥民俗方面的转帖,个别网友讽刺说:“这种内容的帖子,上百度一搜有的是,最好发一些原创的。”我曾与他理论了一番,我觉的,除广告之外,一切围绕在老北京范围之内的事,尤其是民俗方面的帖子,转、发都可以,每个网民,岁数不同、经历不同、文化水平不同,不能用一个高标准来要求,老北京早先的事,我们没经历过,有些事情都是听老一辈人说的,这方面的题材只能是转帖,即使是东拼西凑起来,换一种方式出现,还是在摘人家的成果。上面所发的主帖虽然没水平,但它总归是自己的原话,俗话说的好;“不怕瞎说,胡说,就怕没的说”,您说对不!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1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绦胡同在2011-2-27 18:18:00的发言:
c- _& A* |3 D" z0 V5 I 5 ?3 u+ k! z. L+ A4 d/ Y R& d' G 24节气歌 必须得有啊 还有九九歌 呵呵0 g1 m( U1 l% K @. j - d( F7 N/ v- c$ J3 f5 L

& i I z5 ]; Z8 H 咱是个城外农民,要是连这个都不会说,以前十几年的地,也就白种了,您瞧好: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16: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发表于 2011-2-27 1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朝一个叫祁寯藻的山西人,集了一个小薄册子,叫《马首农言》,那里面的农谚蔚为可观,很多解放之后还在流传,楼主有兴趣不妨找来一观。
发表于 2011-2-27 18: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24节气歌 必须得有啊 还有九九歌 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7 22:06 , Processed in 1.171686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