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83|回复: 2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含5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2-13 2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Z S8 k0 |2 E0 a

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fficeffice" />

9 N; [* D9 V5 T

“诗赋弦”是流传在北京以南大兴民间的戏曲。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河北卷》记载:诗赋弦源于京畿地区民间流行的说唱形式。十不闲原是一种锣鼓击节的坐唱形式,远在清中叶,十不闲即已十分流行。清光绪年间,诗赋弦的创始人朱广达和贾万全,为抵制社会盛行之“五毒”(吃、喝、嫖、赌、抽),集资购买了服装道具,编写剧本,改“十不闲”清音坐唱形式为戏曲表演形式,吸收民歌演唱曲调并正式命名为“诗赋弦”。

]$ ?/ K) @8 l! n. ^& ~! l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 S1 w% y4 }( m7 M' X: V% A

 

8 C- e/ q7 J' N4 b

 

4 m9 t9 h( O+ M: `1 l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 H0 D5 F A# K& n. I9 ]: K2 {

 

) @9 D w0 f; i4 h7 p% y

 

0 w4 T2 F& O* N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 } u0 u8 z# U! v. P+ J4 D- G% h

 

) j2 s- j' u5 ~. q* v

 

! q) W7 @$ c" }, H# v& F- ^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4 i4 y# w! G1 @8 ^/ c1 d

 

1 L- x7 t v$ G7 r* J/ I6 ^7 O

 

& \$ L# P. `0 h4 u( k' t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3 2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赋弦”创始于1880年,曾经产生了上百个剧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剧目和民间杂曲小调的音乐特色。诗赋弦是在“十不闲”莲花落基础上产生的,保留了由民间杂曲小调向戏剧过渡的演变过程的风貌。1893(清光绪十九年)正式在朱家务村成立了“诗赋弦同乐会”。同乐会成立后,陆续招收了一些“诗赋弦”爱好者,在爱好者的支持下,越办越红火。诗赋弦首先在原宛平、大兴两县迅速地传播开来;1904年以后,诗赋弦逐渐流传到周边西里河、贺北、西北町、西胡林、高各庄、天宫院等村及河北固安、涿县等地,在民国年间发展到鼎盛时期。到1908<清光绪三十四年),又传到了固安县;1921年传到涿县;1931年传到房山县。到20世纪50年代,先后成立诗赋弦剧团的有5个县的20个村庄。上世纪50年代后,诗赋弦逐渐衰微,1986年后陆续恢复。目前,在大兴区仅见于西里河、西白疃、西胡林等少数村庄。20068月,大兴诗赋弦入选首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p; w+ A% g6 x! U; c" \

 

) ~5 S) P9 D2 E7 O' Y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 b2 ~+ M" }+ y% `) H2 T

 

. p% k. A% z* c# H {

 

. u/ @5 `, B/ G4 w6 a; h: H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8 f* y$ U3 h) {0 }, d

 

$ v! K+ F3 z4 K! Z4 Z3 S6 r

 

0 W8 s1 N, ~; r, E9 e3 y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 |; l2 f. Q: y8 \: S

 

) W# J- @. p% p+ g9 y

 

& j3 z: W5 y L: o; F% U# ?9 T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 v, i$ @! X) f( I+ [+ h

 

+ z' b9 H6 `0 i' V' u

 

2 U: C% Q8 f. ^ X3 ^; ^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 _6 F" Z$ g6 j+ [+ z+ v( i1 b5 x; y( p/ @

 

0 F* g8 b7 L* w, j8 k* V9 U6 b

 

: g M7 f; n. J! L! q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楼主| 发表于 2011-2-13 2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兴诗赋弦仅存西里河,胭脂红扑满脸颊,浓黑的两道粗眉挑入发鬓,正在勾画的一对眼眶足足比原来大了一倍;三四套新旧混合的戏服都是红、粉、绿、蓝的颜色;吹笙的还没有到位,二胡和三弦先摆起架势来。在音乐上,“诗赋弦”参照诗词歌赋的规律,将唱词写成长短句,按“联”演唱,表演时按“调”分“联”,曲牌不一,句数不等,但每联都有固定的句数,每句都有固定的字数,唱词有长有短,韵脚协调动听。“诗赋弦”曲牌具有明显的民歌成分,不少的曲牌中使用“哎嗨哎嗨呦”、“依呀那呀嗨”、“那呀依呀嗨”、“那哈嗨”等民歌常用的“垫字”,行内人士自己总结“诗赋弦”演唱是:“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诗赋弦是研究曲艺、戏曲及其演变过程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N, D0 \/ g, X! Z5 y* ]# {

 

7 N6 ?7 @- Z. E8 K$ L4 I6 F

 

0 [1 J$ h8 f9 r* @) t y

 

, d. A" C$ \4 v6 e! {$ K& g9 O; @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4 F" Y% H$ G- E. A; a, ~

 

" i8 u. s# S! B( {7 H4 b' J0 k

 

$ H. f9 a& b2 n+ M7 @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 A8 r/ c+ Z7 A5 }+ @

 

* V3 h; ?, }5 ~2 a- l& V, [

 

- n4 V& l, h3 q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9 i% B) H- z( C% [, H5 L

 

# I+ V6 v6 \) D

 

, E8 C- {8 |% p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3 I# b2 f& G6 P; }

 

- Q' l5 a' Z% |! ~& J( E3 p

 

! y* V e% Z+ {9 [$ j* }8 Z0 S, A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4 m; \' g2 R1 ~1 W; j# m! X0 u: F- y

 

& n3 ?3 c/ x4 ?) b% k

 

( @; h1 I/ O1 {3 b! I- S# B* j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原创]民俗·庙会——大兴诗赋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08:34 , Processed in 1.17296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