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524|回复: 4

抱素斋主释读赵松雪《兰亭十三跋》[含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2-1 0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抱素斋主释读赵孟頫《兰亭十三跋》

抱素斋主释读赵孟頫《兰亭十三跋》

抱素斋主释读赵孟頫《兰亭十三跋》

抱素斋主释读赵孟頫《兰亭十三跋》

: z# ]# f. s6 `, ~) Z- M

 

* i( |. J5 N+ j+ x

近日受友之托,为其手书出版法帖注释古代书论数篇,并呈诸前辈哂正。再拜!

0 q1 b* Y; {9 J4 `9 U: a4 D; K

 

2 t m0 a5 D6 T8 J7 o5 w8 I

抱素斋主释读赵松雪《兰亭十三跋》

+ P: Z; N' A) a! ^/ j3 Z

作者

/ c- m4 }, B- K% `% ^" Y/ C: v

赵孟頫(ANG="EN-US">1254——ANG="EN-US">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又称ANG="EN-US">“赵吴兴ANG="EN-US">”。元代著名书画家,系宋太祖ANG="EN-US">ANG="EN-US">ANG="EN-US">赵匡胤第十一世孙,ANG="EN-US">ANG="EN-US">ANG="EN-US">秦王赵德芳之后。元世祖时,以以遗逸被召,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时称“赵承旨”。卒后追赠魏国公,谥文敏。著有《松雪斋集》。赵孟頫是元代初期极有影响的书法家。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善篆、隶、真、行、草诸体,尤以楷、行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载:“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极高。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5 ?1 z4 w7 X' B- H. c' r

 

, s* u- b7 f- W; A4 u

【题注】

8 r" f& v } g7 N' [: ]) g* v, R

元至大三年,即公元1310年,赵孟頫时年五十七岁。这年九月,赵孟頫奉诏自吴兴(今浙江湖州)乘舟北上,前往大都(今北京)。船行至浙江南浔,为赵送行的独孤长老拿出一件《宋拓定武兰亭》。赵爱不释手,从独孤长老处“乞得”,带去大都。同舟的吴森亦携有《定武兰亭》一本。此次北行,赵孟頫在舟中历时一月有余,旅途无事,得以赏玩两本《定武兰亭》,并对“独孤本”时时展读、临习,颇有心得,先后自九月五日至十月七日写下十三段跋文,后人称之为《兰亭序十三跋》。

% f: \# S. k6 p& j% a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并书。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礼,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兰亭序》即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所序文手稿。其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与颜真卿《祭侄季明稿》、苏轼《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

, \; T+ \0 [4 H- {

唐太宗获得《兰亭序》真迹后,遂命供奉拓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摹拓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又命虞世南、禇遂良、欧阳询各临写数本,并以欧阳询摹本摹刻上石。后真迹陪葬昭陵,存世唐摹墨迹以冯承素双钩“神龙本”为最著,石刻首推欧阳询临刻之“定武本”。

7 c2 n; L* w. {( w6 E

 

4 S9 k+ [* o2 T. m2 o# N' G

原文:

& r- X5 u; U; Q6 q

第一跋:

+ R5 d" K, C/ K& L1 U# X+ Y

兰亭帖自定武石刻既亡,在人间者有数。有日减,无日增,故博古之士以为至宝。然极难辨。又有未损五字者,五字未损,其本尤难得。此盖已损者,独孤长老送余北行,携以自随。至南浔北,出以见示。因从独孤乞得,携入都。他日来归,与独孤结一重翰墨缘也。至大三年九月五日,跋于舟中。独孤名淳朋,天台人。

4 k& f) F, O/ F* p' v/ p* W

注释:

* c5 _5 F- e. g' D) J

王羲之的《兰亭序》法帖自定武石刻后便再无传刻的版本流传了,而定武石刻的拓本在人世间留存的也就是那么有数的几本。并且随着时间的进程只会越来越少,不可能再增加了。因而喜好古董文玩的雅士们都把它当作最珍贵的稀世珍宝。然而这些留存的珍宝却极难辨别真伪。特别是有一卷五个字没有遭到损坏的版本。尤其这五字未损的版本更是难得了。这里的一件便是五字已损的版本。是独孤长老送我去北方,他自己随身携带的。到达南浔以北时,他便拿出来给我看。我就从独孤长老那里乞求得到了它,携带来到了大都。以待他日再来归还,可与独孤长老结此一重翰墨的姻缘。至大三年九月五日,在舟中题写于卷后。独孤长老的名字是淳朋。是浙江天台人。

7 k) m( a. o, k' q

【译注】

1 `1 \( h- m5 ~4 r5 ]6 f9 {

①定武石刻:指《定武本兰亭序》。唐太宗得《兰亭序》真迹后,命欧阳询临摹并摹刻上石,拓赐近臣。五代梁移石汴都。辽耶律德光破晋后携此石北去,中途病死,石弃于杀狐林,又作杀虎林。后石被发现,置于定州。唐时定州置义武军,宋避太宗赵光义讳,改义武为定武,故此石刻被称为《定武兰亭》。

# `+ [% p: t& H" y

②独孤长老:即僧独孤。名淳明,浙江天台人,善书,收藏有《定武兰亭》善本。

# F' U% s5 S3 m

 

* `* ]$ T- D1 { ]

原文:

& g0 T( w+ B S' n

第二跋:

. a) w Y6 p; e. D) w

兰亭帖当宋未度南时,士大夫人人有之。石刻既亡,江左好事者,往往家刻一石,无虑数十百本,而真赝始难别矣。王顺伯,尤延之诸公,其精识之尤者。於墨色、纸色、肥瘦秾纤之间,分毫不爽。故朱晦翁跋兰亭谓:“不独议礼如聚讼”,盖笑之也。然传刻既多,实亦未易定其甲乙。此卷乃致佳本,五字镵损,肥瘦得中。与王子庆所藏赵子固本无异,石本中至宝也。至大三年九月十六日。舟次宝应重题。子昂。

' n- T" \1 E/ ]* h: |8 _

注释:

) O/ ?- T5 \6 a- e

《兰亭序》定武石刻的拓本在宋朝尚未南渡时,在朝为官的士大夫们几乎人人都有。待到定武刻本的原石消亡后,江东那些好事的人,往往是每家都镌刻一块刻石,不必想就知道如此会产生出数十百本之多的拓本了,因而自此真假就难以分别了。王顺伯、尤延之等诸位先生,是精于鉴赏者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在墨色、纸色、字体肥瘦、用笔粗细之间的差异,能辨别得分毫不差。所以朱熹为兰亭题跋时说:“看来不只是古人对礼的阐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呀。”看来是一种调侃的说法。然而既然传刻版本如此之多,实在也不易确定它的好坏。此卷真是极佳的版本,五个字受到凿击致损,字迹的肥瘦十分得当。与王子庆所收藏的赵子固那本没有差别,是石刻拓本中至尊的宝物。至大三年九月十六日,行船到了宝应,重又作此题跋。子昂。

2 k( \6 g. U3 l: P; A- ]6 |

【译注】

" k' X6 B7 l, o% m- V7 `

王顺伯:即王厚之。字顺伯。宋人,鉴藏家。

% k: u6 c" B4 G" y: i1 @" z5 G

②尤延之:即尤袤。字延之,号遂初居士。南宋人,工书法。

7 N/ D. q$ K( q9 [

③朱晦翁:即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等,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

& q0 j) _' H0 W

④不独议礼如聚讼:不只是古人对礼的阐说,众说纷纭,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古称“议礼如聚讼”,礼者,指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而《仪礼》难懂,儒者罕通,不能聚讼。聚讼,众人争辩,是非难定。

' k/ y, h: G. y2 X0 `$ h

⑤王子庆:即王芝。字子庆,号井西,为元初书画鉴藏家,精于鉴赏,富于收藏,熟悉书画装裱技术。《定武兰亭五字已损本》在赵子固之后曾归他收藏。

; J& ^) I8 O4 H: |6 z, g$ H3 w

⑥赵子固:即赵孟坚。字子固,号彞斋居士,宋宗室,宋太祖十一世孙,赵孟頫是其从弟。南宋画家,工诗善文,家富收藏。曾收藏《定武兰亭五字已损本》。

: L' Z d2 m1 f& _

 

( \; Q- ~( R1 [( P* S) o- b4 A% \

原文:

9 _, B( \+ Y2 H& M' X3 k

第三跋:

5 c; \, d; i' @. D

兰亭诚不可忽。世间墨本日亡日少,而识真者盖难。其人既识而藏之,可不宝诸。十八日清河舟中。

+ @! }( Y. r, t; E. @

注释:

& }/ L0 i6 y, e8 ]2 `9 n* N c

《兰亭序》的艺术价值诚然是不可忽视的。其流传于世间的墨拓本逐日消亡越来越少,而能够辨别确认为真迹的非常之难。凡是能鉴别为真迹的便被人收藏起来了,怎能不好好地当至宝一样珍藏呢。十八日行至清河在船中题跋。

5 ?% ?% p+ h5 l; O

 

' }1 N; v8 K* Y/ w% F% G& d* v3 \ B

原文:

; t% {. R- K1 [/ U3 @4 a

第四跋:

2 s2 R% S# R7 q' U

河声如吼,终日屏息。非得此卷时时展玩,何以解日。盖日数十舒卷。所得为不少矣。廿二日邳州北题。

) Z' X! ^7 G1 o# k( L" N/ j" C7 D

注释:

' A0 g0 Z) R- z$ E

河水湍急声如怒吼,整日在船上静悄悄的没有人说话。若不是得到此卷时时展观玩味,如何得以消磨时日。几乎每日都要打开玩赏数十次,所得到的收获实在是不少呀。二十二日在邳州北题写。

2 a" L1 @6 o b( _0 C

 

4 D% a. l1 [& ?: [. q3 @2 f/ h* h2 \

原文:

+ C D1 w# W- o* h9 m2 h

第五跋:

+ d/ v, G. B& h

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顷闻吴中北禅主,僧(名正吾,号东屏)有定武兰亭,是其师晦岩照法师所藏。从其借观不可。一旦得此,喜不自胜。独孤之与东屏,贤不肖何如也。廿三日将过吕梁泊舟题。

" k' L9 k `1 l

注释:

( I; Y. K& @8 b$ z

过去的人能够得到数行古代的碑刻,专心的加以学习,便可以名扬后世。何况《兰亭序》是王羲之的得意之作,如果不断对它加以刻苦学习,何愁不能超越别人呢?最近听闻吴中地区北禅之主的僧人,他(名正吾,号东屏)有一卷《定武兰亭》,是他的师傅晦岩照法师所珍藏的。我想去向他借来观赏却未能如愿。今天我一旦得到独孤长老的所赠,喜悦的心情真是难以承受。独孤长老与东屏和尚相比,贤能与品德相差的竟是如此之多呀。二十三日将要路过吕梁停船时题写。

) g3 t4 Q! C$ B& }% M7 l# E/ C

【译注】

f: a# s. a. f! `. M

①右军:即王羲之。字逸少,因官右将军,人称“王右军”。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 L9 _* n' |; c# @ ]6 ^2 U3 ?

②东屏:其人不详。据云僧东屏亦藏有《定武兰亭》一卷,赵孟頫欲向其借观,不允,遂有微词。

& o# `) r* J# }# `

③晦岩照法师:僧东屏之师,其人不详。藏有《定武兰亭》一卷,后传之东屏。

0 w9 C3 |/ f8 i

④不肖:品行不好,没有出息。

2 q" e: l; l8 }2 x$ }" l" z) y

 

6 E9 R N% Y) a8 r

原文:

' b* F0 T; K9 E4 w

第六跋:

% o; m9 F7 s, N$ D

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右军书兰亭是已退笔,因其势而用之,无不如志,兹其所以神也。昨晚宿沛县。廿六日早饭罢题。

8 ]/ g4 n) F& l4 h

注释:

0 A* k1 b7 B, f- H" A6 }7 ^+ P% B( U

学习书法在于细心研究品味古人的法书范本,洞悉知晓他们用笔的意趣,才能有所收益。王羲之写《兰亭序》用的是旧笔,书写时顺应毛笔的笔势与特性,写起来没有不顺应自己的心智和意愿的,这是这篇法帖所以能为神品的缘由。昨晚留宿在沛县,二十六日用罢早饭后题写。

2 T" b z$ u7 M

【译注】

' f& {$ K, ]* K2 C- q7 f. g

①退笔:用旧的笔,秃笔。

7 C5 k% y# e- L0 K a y

 

8 `* t; y+ d. _- o

原文:

# A. S J- k* ~

第七跋:

! g* ~' A$ D( r- [6 [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廿八日济州南待闸题。

. p$ x4 k6 h' o% h5 z9 G* Z

注释:

5 E% F# r) ~6 x& k: U

书法以用笔为第一位,而字的间架结构也需要用心安排。因为字的结体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发展,但是用笔自古以来就没有任何改变。王羲之的笔法与字势是对古代的成法做了巨大的变革,他字里行间的雄伟俊秀完全出于自然天成,所以过去和现今的人们都以其为宗法。南朝齐梁之间的人,他们的书法在结字上不是不古朴,而是缺乏俊逸秀美的气息。这种情况又完全取决于每个人的领悟了。但是古人的成法是终归不可以丢掉的。二十八日于济州南部等待开闸时题写。

* Y/ ^" e7 j" b+ U, ^+ G

 

2 N( f% p+ i& P# [" @

原文:

5 G6 Y9 {% \' B5 [

第八跋:

! _8 }( t1 X8 V

廿九日至济州,遇周景远新除行台监察御史,自都下来,酌酒于驿亭。人以纸素求书于景远者甚众,而乞余书者坌集,殊不可当。急登舟解缆,乃得休。是晚,至济州北三十里,重展此卷,因题。

. R: |' c8 j. X' F" @. j& B

注释:

' V @. b o3 _( j ?, x$ l! L

二十九日到了济州。遇到了周景远,他是刚刚被授予了行台监察御史的官职,从大都南下而来,我们一起于驿亭内饮酒。携带着纸张向景远求赐墨宝的人非常之多,而乞求我赐书的人都聚集在一起,实在是令我无法抵挡。急忙登船解开缆绳离岸出发,方得罢休。这天晚上到了济州以北三十里的地方,重又展开这一卷拓本,所以题写了这些。

/ n( l- @7 y) b1 Z

【译注】

* ]9 ^* I; L2 t; @3 n# X

①周景远:即周驰。字景远,元代书法家,行草师二王,婉约丰妍。经术赡逸,驰名能文。

' ~; h! z$ L4 w7 M, f

 

5 D& f9 H5 z) N# z6 {) \; T8 M

原文:

; ^: m3 z5 H$ r8 \% ]9 g& ]

第九跋:

0 ]4 C. m9 X, `3 Q7 y

东坡诗云:“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学兰亭者亦然。黄太史亦云:“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此意非学书者不知也。十月一日。

. N% d& m4 h! R% J7 L: ]0 l3 e( T

注释:

6 R4 ~. }. o: w1 }5 }

苏东坡的诗作中说:“天下有多少人学杜甫呀,谁能学得他的皮毛与学到他的精髓呢?”学写《兰亭序》这件事也是这样。黄庭坚也说:“世上之人只学到了《兰亭序》的表面,想脱胎换骨却找不到良药。”这其中的道理不是学习书法的人是不能明白的。十月一日。

" T1 R' V" @' Y( w. ^

【译注】

6 H& t: ] N, Z! W6 i) O& p

东坡: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 c! }( p" Z0 f1 T1 t0 X

②杜甫:字子美,唐朝大诗人。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官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杜拾遗”、“杜工部”等,后世尊他为“诗圣”。

; Y9 Y# R7 a( i' J

③黄太史:即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宋四家”之一。因其曾官国史编修,赵遵古法,因称其为“太史”。

3 R$ [; I1 p( n; z( s; r2 \

 

3 J; X% g) S7 F# _" W- x

原文:

* c e( j& {* Z

第十跋:

( D0 Z W. y$ i! c S( q

大凡石刻虽一石,而墨本辄不同,盖纸有厚薄、麁细、燥湿,墨有浓淡,用墨有轻重,而刻之肥瘦明暗随之,故兰亭难辨。然真知书法者,一见便当了然,正不在肥瘦明暗之间也。十月二日过安山北寿张书。

5 N! l7 {. K- |( T; ^- m0 q, E8 a6 |

注释:

, d2 j3 u. y8 \( w Q0 {; c) {

虽然所有的石刻本身只有这一块刻石,但是根据原石传拓出的拓本则是各不相同,因为纸有厚薄、粗细、干湿的不同,墨有浓淡的变化,用墨时又有轻重的区别,而石刻上的笔画肥瘦传拓时的深浅轻重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兰亭序》流传的诸多拓本难以辨识它的真伪。但是真正知晓书法真趣的人,一看便能心中有数,因为真正的奥妙不在于笔画的肥瘦与传拓的深浅轻重之间。十月二日经过安山以北的寿张县书写。

+ \' y$ X p8 x1 C* H/ Q9 a2 R, k' Y

【译注】

1 W' n% \+ ~/ j0 s& z

①麁:俗“麤”字,同“粗”。

- z( a; l* ~# C+ ~; j: C" \3 C

 

5 h% v/ ~1 k [, o! t! ]' H k

原文:

. I3 I% [ E9 j8 A9 C1 y Z7 R( R

第十一跋:

2 I" f3 n; \* N

右军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奴隶小夫,乳臭之子,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可鄙。三日泊舟虎陂,待放闸书。

- X: k9 f$ [/ J8 {

注释:

7 ~6 e1 @2 V2 e1 }$ r E. _' `/ @

王羲之的人品非常之高洁,所以他的书法堪入神品之列。那些地位卑贱的凡夫俗子,乳臭未干年纪轻轻的小孩子,早上才刚刚学习如何握笔,傍晚就已经开始自夸有多么了不起了,浅薄庸俗的令人鄙视,令人看不起呀。三日船停泊在虎陂,等待放闸时书写。

$ q. c9 s( l+ q0 Y1 T& o

 

0 W0 S4 q4 v: q! R9 a) p

原文:

! h2 e3 u8 G( Q, ]; X7 ^0 I% P

第十二跋:

: c0 @5 d- F. [, w! U

余北行三十二日,秋冬之间而多南风,船窗晴暖,时对兰亭,信可乐也。七日书。

4 }6 W( `/ H |; U A# r

注释:

* j2 ]8 H) t6 \2 g& s- o

我坐船往北走了三十二日,秋冬之际多刮南风,船窗之外天气晴朗而温暖,时时展卷面对观赏着《兰亭序》,真是何其的快乐啊。七日书写。

4 M. O2 E! N5 C1 Y, g; V5 ]

 

1 f$ e) T& Z5 G' \4 _5 o

原文:

3 B; ~# ^% ]# E* w3 S

第十三跋:

/ ?- o- X' n9 U# O4 O5 R2 H

兰亭与丙舍帖绝相似。

3 U, Q; C; v7 r

注释:

6 R% U/ N0 k$ V9 h

《兰亭序》与《丙舍帖》非常的相似。

% @) T$ Q/ `; M+ \% X

【译注】

4 m6 g& ^) p$ x# N

丙舍帖:《墓田丙舍帖》简称《丙舍帖》。传为王羲之临钟繇书。

# _0 B! p" Y" E

 

# z2 J$ ^2 b) X

附录:

9 h7 d& ~* A) C! s5 K* d* k+ T* o

独孤本《定武兰亭》传世善本在赵跋前后尚有吴说、朱敦儒、钱选、鲜于枢、柯九思、徐霖、董其昌等人题跋或观款,又经冯铨、梁清标、安歧诸家收藏。

! g$ L$ H# ?. `, r6 Q

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后,此本及诸家题跋遭火毁,残卷改装成册,近代流入日本,现藏东京博物馆。

% z: d+ }' v* g9 V. {( u8 h/ h; ~

此册中《定武兰亭》残存3片,赵跋及临本残存14片,各家题跋残存10片。

$ R0 [5 T% L& P3 Z* ~2 D

所幸冯铨曾以赵氏《兰亭十三跋》及临本墨迹上石刻入《快雪堂帖》中,兼之刘雨若毫厘不爽的刻技,使得今天仍能从拓本中能欣赏到《兰亭十三跋》的全貌,是一大幸也。

! p+ G2 R/ q0 r2 `4 K$ @( M% L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 0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译古人论书,实是有趣。
如第五跋云:
“顷闻吴中北禅主,僧(名正吾,号东屏)有定武兰亭,是其师晦岩照法师所藏。从其借观不可。一旦得此,喜不自胜。独孤之与东屏,贤不肖何如也。”
这小气的东屏和尚何其倒霉,
因其亦藏有《定武兰亭》一卷,赵孟頫欲向其借观,不允,遂生微词。
一句:“贤不肖何如也!”骂的真够狠的。
致使流传至今,虽是恶名,也算是千载留名了。哈哈。

另有晦翁跋兰亭之句:“不独议礼如聚讼”,真是费尽心力,才求得正解。
亦足心慰矣。
发表于 2011-2-1 2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毕竟还有不少人,如若鸿兄和这里不少老北京网的师友们一直在努力着。
发表于 2011-2-1 1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是行家!佩服佩服!

- `* k2 y/ X" m0 O. D0 F, m5 u

 

5 b& P5 L& i5 Q- U4 ~8 X3 X' ?3 j% a

故宫延禧宫正在做一个清宫收藏古帖善本的展览,上周一刚换了几件,正好把一张宋拓的《定武兰亭》摆了出来,算是应了这篇注释的景儿.

 楼主| 发表于 2011-2-1 1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郭大胡子在2011-2-1 18:57:00的发言:
( z. a% b6 J( J4 D F" O0 o9 }

版主是行家!佩服佩服!

0 Y+ p7 v1 P* I( C% L

 

2 u' j7 |' F3 S i7 a- W2 U

故宫延禧宫正在做一个清宫收藏古帖善本的展览,上周一刚换了几件,正好把一张宋拓的《定武兰亭》摆了出来,算是应了这篇注释的景儿.

4 R' v, I5 X* C3 c) B& D1 Y

郭兄果然是行家 哈哈

W" a: ^4 l- i

以后要多多亲近

4 m! E L* I7 h$ p9 V a8 a+ p* C- G

 

# W8 z4 \& c: {2 p; w

这要在旧社会这些都是识字人的常识问题

( v/ L/ n* E2 }7 M

但是在伟大的新社会,伟大的新中国

( \! V6 T( S6 h/ c% P" C4 a2 Y+ h# m

全社会都培养成了高素质的人群了

3 }6 q. w: _1 m7 z. v- A& B1 {

所以祖宗的宝贝就都丢了

1 G/ v' G1 r* }/ |, g1 G2 X

 

1 l: z+ G' h% b( F# Q' K! P+ X+ S z& V7 @

我这几日也不容易

( O* [0 L2 p$ U6 r( c( D' a

一边面对捣乱的胡言乱语

! c; w. f3 x/ q; `. i$ b6 p) X8 ^

自己放松调侃,嬉笑怒骂

5 V3 E# T/ G n& i+ j/ P3 e

一边还要一丝不苟的用心研读,转译古代经典

; z3 b+ J% \' w

 

2 F% V! Q% k5 P; \6 \( U

大海捞针的搜寻真理

9 }# G2 e2 A* d

不做不知道

9 f+ d6 C! X2 `2 B2 T( `7 }' l8 W4 A

一旦深入才发现原来专业领域也是胡言乱语的居多

; [: c+ j! Z+ P5 g( O* _$ z; X

哈哈  看来到处都是些高素质的人才呀

, @$ h) e# H M, c* g3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4 00:58 , Processed in 1.16226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