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字形排列的三座牌楼与其它建筑合围形成院落,俗称牌楼院。
" u6 p8 R. p @5 j8 G# o" L5 T
) Y) J! v# Y, @在清代,规制较高的有五处: # `- H' F7 U0 h& K# c4 P$ b7 `
3 s4 M5 e$ n: j6 q: E0 R9 m
雍和宫前牌楼院
雍和宫前牌楼院
雍和宫前牌楼院
雍和宫前牌楼院
雍和宫前牌楼院
5 ~! e( y: J0 ]' ~* x ' F* q( N8 l% z- R% q/ Z) u/ O
@3 W4 _$ j& u) x & f% P( a% z+ ~9 | i9 f
" s* S9 e7 H8 v# ]3 t
也许雍和宫毕竟是潜龙邸,规制稍低了一点。
1 G! s" |/ F$ M- i' s4 ]. | 4 s% U' A2 o/ G5 A( U' w
北牌楼是四柱三间九楼;东西两座牌楼是四柱三间七楼。
4 g6 H$ l$ k9 t" M0 o* z, Q3 D
: D/ W+ J& }4 u/ u* O" P + M; b2 E2 A7 w! ^8 t
. P+ b0 r! f* y( L& }" _) `
较早时期的关于雍和宫牌楼的老照片:
' }9 t8 V+ c0 C8 g2 v8 g- m
# \* p2 T* @% V2 d8 F, y R( K A+ S
雍和宫前牌楼院
雍和宫前牌楼院
4 T T q8 |1 m9 H8 l7 l4 q* h
/ g; ]% u- H+ i
o0 G/ B- g# e9 K0 e/ H: @0 y % P, q2 H7 _# z/ _+ @: J
我的疑问是:
7 A/ m7 g+ Y% P0 ?/ R5 I @
' h T- l3 o- G' ` Y7 j$ O, Q1.在《乾隆京城全图》中,今天雍和宫南侧的大影壁处,标注的是门殿:
a* O" j; R$ _6 u8 o5 ?3 @4 h
% H9 c8 W: S, }+ t
雍和宫前牌楼院
" F/ O# o$ f/ O* s 6 p" [1 \8 u1 B/ _% ?) ^4 v* c
! w! @1 L! M$ K4 m5 z , J' a8 Z/ C4 w' ^( v
: Q) {% J/ A1 j2.在稍晚(乾隆三十四年)编篆完成的《国朝宫史》中,雍和宫牌楼院北侧的牌楼是石坊: . G! ~/ v' K: j2 \9 }; m
, D" h5 Q7 w# u$ N% D# B
! k6 `% `6 d3 }, x. h0 Y/ h) a' y6 ? [转帖一]: 8 `" z" ^; I- m; k
国朝宫史五 卷十六·宫殿六
; `2 L `$ n* s3 d6 p+ T* z# b
" A; z5 s* ]; I3 C( s△雍和宫 5 o8 S' f8 A V
雍和宫在皇城东北,世宗宪皇帝藩邸也。
6 i1 A( ]. }. F7 f& b; `' D. J, z登极后命名曰“雍和宫”。
; `) m% r- l$ x0 g% u/ F皇上御极之十年,念龙池肇迹之区,非可亵越。 ; B5 X9 E& n5 E+ @
因庄严法相,选高行梵僧司守,以示蠲洁崇奉之意。
! ^& h6 }+ R& v) L/ V
2 d+ _5 B. j& `4 Z宫前左右宝坊二。 5 b# M7 \% o- r) e! \8 P% _# A
左之前榜曰:“慈隆宝叶”,后曰:“四衢净辟”。
+ g7 w+ I) K; A9 ^. @' r8 t0 m右之前榜曰:“福衍金沙”,后曰:“十地圆通”。
1 H+ q/ t2 i6 x, a
. o! i( ^: r- [. b6 D5 }正中石坊一,南向,前匾曰:“寰海尊亲”,后曰:“群生仁寿”。
* O9 a) s6 J" e+ d9 G& R1 v
; B8 w/ c( [1 W0 T- i8 A( c + C0 t$ ~& ~) ]2 V; M
[转帖二]: 《国朝宫史》,36卷,清乾隆七年(1742年)内廷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奉敕编纂。 3 v# ^; m {( c% s# r5 |, P/ l0 l
嘉庆十一年(1806年)朱格抄呈进本。半页9行,行17字。白口,四周双栏,朱鱼尾,版框19.4×13.6cm,朱丝栏抄本。
/ [5 u. n7 m# v" C1 M7 _8 h8 \卷首有乾隆皇帝七年(1742年)、二十四年(1759年)及二十六年(1761年)有关初修、细校、重修本朝宫史的圣谕, 5 N v5 ?- p+ z
以及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于敏中纂成《国朝宫史》进书表。
3 o5 t* U Y; b, s& n6 V, T; }. } ' j. ~9 Y8 O: n: B+ A
$ K8 j X: \: _+ r2 O4 W
$ K3 \1 f. J% y0 t0 w2 u0 d请各位先生释疑。
* i W! R$ P1 S7 E"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