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38|回复: 6

[求助]北京这天儿还能看到绿叶树![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1-30 1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知道什麽品种?

' N" ?2 E6 F; |: F6 m7 ]

 

# K8 ^1 N1 R I

[求助]北京这天儿还能看到绿叶树!

[求助]北京这天儿还能看到绿叶树!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31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细致啊!图文并貌谢谢啦!

7 T) b! J% m3 d" W3 x

 

O( w! t0 D! W/ b

小声问句树人老师;是学这个专业的呀?

发表于 2011-1-30 2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北京这天儿还能看到绿叶树!

[求助]北京这天儿还能看到绿叶树!

[求助]北京这天儿还能看到绿叶树!

[求助]北京这天儿还能看到绿叶树!

[求助]北京这天儿还能看到绿叶树!

[求助]北京这天儿还能看到绿叶树!

[求助]北京这天儿还能看到绿叶树!

[求助]北京这天儿还能看到绿叶树!

[求助]北京这天儿还能看到绿叶树!

[求助]北京这天儿还能看到绿叶树!


黄杨木雕因所雕刻木材是黄杨木而得名。黄杨木生长缓慢,四五十年的直径仅有15厘米左右,所以有  黄杨木雕
“千年难长黄杨木”、“千年黄杨难做拍” (乐器中的一种拍子)的说法。相传最早是由一位雕塑神像、佛像的民间艺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才发现了黄杨木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黄加象牙,年久色渐深,古朴美观,硬度适中,是一种雕刻小型圆雕的最佳材料。
发明
  叶家黄杨木雕的发明   据传,黄杨木雕是清末一个名叫叶承荣的放牛娃发明的。叶承荣是浙江乐清县人。一天,他在村头的一座庙里玩耍,看到庙内有一个老人正在塑佛像,他一下子被老人的技艺所吸引。他索性跑出庙外,将牛拴在树上,挖来了一块很有粘性的泥巴,坐在庙口,偷偷地学着堆塑。老人是当地一位很有名气的民间艺人,看到叶承荣聪明好学,就将他收为徒弟,教他圆塑、泥塑、上彩、贴金及浮雕等五种技艺。他进步很快,一年后,就掌握了这一种技艺。一天,叶承荣在乐清县宝台山紫霞观塑佛像,观中道人折来一根黄杨木,请他用黄杨木雕一支如意发簪。在雕刻的过程中,叶承荣发现黄杨木木质坚韧,纹理细腻,色彩光泽均为其他木质所不及,是用于雕刻的好材料。从此,他开始用黄杨木雕刻作品。就这样,我国民间艺术园地中的黄杨木雕诞生了。叶承荣于清道光二十年前后所作太上老君像,是近代温州黄杨木雕的第一件传世作品。以后,叶家此艺代代相传。
发表于 2011-1-30 2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莫急我把图发给你一看就明白大概了

& ]7 \2 v) L( N" C. B

[求助]北京这天儿还能看到绿叶树!

[求助]北京这天儿还能看到绿叶树!

[求助]北京这天儿还能看到绿叶树!

[求助]北京这天儿还能看到绿叶树!

[求助]北京这天儿还能看到绿叶树!

[求助]北京这天儿还能看到绿叶树!

[求助]北京这天儿还能看到绿叶树!

[求助]北京这天儿还能看到绿叶树!

[求助]北京这天儿还能看到绿叶树!

[求助]北京这天儿还能看到绿叶树!

' w( c" A+ {/ ^) _! v* a' h5 s4 Q

   大叶黄杨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米;小枝近四棱形。叶片革质,表面有光泽,倒卵形或狭椭圆形,长3—6厘米,宽2—3厘米,顶端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约6—12毫米。花绿白色,4数,5—12朵排列成密集的聚伞花序,腋生。蒴果近球形,有4浅沟,直径约1厘米;种子棕色,假种皮桔红色。花期6—7月,果熟期9—10月。

" s2 P5 z5 C* |- W- t4 }/ `8 O

中文名称: 大叶黄杨
外文名称: Buxus megistophylla Lévl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大戟目
 亚目: 黄杨亚目
科: 黄杨科
属: 黄杨属
种: 大叶黄杨
分布区域: 温带,亚热带
经济价值: 绿化,入药 
 

' W" O; k6 V7 G( r- ?5 a

  大叶黄杨 拉丁学名:Buxus megistophylla Lévl.   

W% p2 B. N6 j ]7 ]

界:植物界 Plantae   

6 t% E! x9 E6 U6 _ s4 x' X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卫矛目(Celastrales)

1 u8 U3 n8 o" |) H/ `

科:卫矛科 Celastraceae

' M$ H4 L S. Z, L

属:卫矛属 Euonymus L.   

& D$ N( Y |% Z3 H: `) V

根据以前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卫矛目是一个大目,包括12个科:卫矛科、冬青科等,

; g) a3 c( V" K6 C

所以上面基本   
同名异种
  冬青   
学名:Euonymus japonicus Thunb.   

- d9 a% V% G) [+ p/ G9 t2 E$ G& ^9 |

英文名:Japan Euonymus   

' S* a U: R. O% `' O) U6 T; G9 P

别名:冬青、正木、扶芳树、四季青、七里香、日本卫矛。   

2 }$ A3 {* z) o

科名:卫矛科 Celastraceae 属名:卫矛属。   

" W, s! T* b1 U; `6 W) W6 S

各省普遍栽培,供观赏;本种极耐修剪,是良好的绿篱材料。   

7 W9 Y9 y' V1 K2 t9 l4 E7 i

江苏植物研究所试验表明本种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强。用插条或扦插繁殖。栽培的变种很多,常见的有银边冬青卫矛,叶边缘白色。金边冬青卫矛,叶边缘黄色。金心冬青卫矛,叶面有黄色斑点,有的枝端也为黄色。斑叶冬青卫矛,叶形大,亮绿色,叶面有黄色。叶黄杨又叫正木,属卫矛科。   

- F3 l! N3 Y' _

[形态特征]   大叶黄杨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小枝略为四棱形,枝叶密生,树冠球形。单叶对生,倒卵形或椭圆形,边缘具钝齿,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聚伞花序腋生,具长梗,花绿白色。蒴果球形,淡红色,假种皮桔红色。(见图卜3)   常见变种有:金边大叶黄杨,叶缘金黄色;银边大叶黄杨叶心具金黄色斑点,均为重要观叶树种。   

) d7 } R. ]* _! `3 B& }

[习 性]   大叶黄杨为温带及亚热带树种,产我国中部及北部各省,栽培甚普遍,日本亦有分布。喜光,亦较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亦较耐‘寒。要求肥沃疏松的土壤,极耐修剪整形。   

$ f, C$ O4 M- U0 Q# t: P8 W

[栽培技术]   繁殖:以扦插为主,亦可播种繁殖。   扦插于春、夏进行均可,。     大叶黄杨叶色光亮,嫩叶鲜绿,极耐修剪,为庭院中常见绿篱树种。可经整形环植门旁道边,或作花坛中心栽植。其变种斑叶者,尤为美观。住宅可用以装饰为绿门、绿垣,亦可盆植观赏。
习性
  大叶黄杨为温带及亚热带树种,产我国中部及北部各省,栽培甚普遍,日本亦有分布。喜光,亦较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亦较耐寒。要求肥沃疏松的土壤,极耐修剪整形。

8 S z& R1 u$ `( h( G

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
  本种枝叶茂密,四季常青,叶色亮绿,且有许多花枝·斑叶变种,是美丽的观叶树种。园林中常用作绿篱及背景种植材料,亦可丛植草地边缘或列植于园路两旁;若加以修饰成型,更适合用于规划式对称配植。在上海,杭州一带常将其修剪成圆球形或半球形,用于花坛中心或对植于门旁。同时,亦是基础种植·街道绿化和工厂绿化的好材料。其花叶·斑叶变种更宜盆栽,用于室内绿化及会场装饰等。

发表于 2011-1-30 2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被子植物中室外的大叶黄杨和小叶黄杨这个季节都是绿叶的,当然裸子植物我就不说了,松科,柏科,杉科,三尖杉科,南洋杉科,等等等等好友的照片是年景特大的大叶黄杨吗?
 楼主| 发表于 2011-1-30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树人老师!我不懂,不知道叫啥。
发表于 2011-2-2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片在2011-1-31 11:10:00的发言:
2 H6 T" G' `( y; C

真细致啊!图文并貌谢谢啦!

6 W c1 Z+ s1 d, V

 

& Y/ s! \" ]( _' r d2 {- j0 G' {

小声问句树人老师;是学这个专业的呀?

3 ~2 T8 V/ @% n5 V5 w

哈哈谢谢老师的鼓励!您客气啦,

9 ^& @" D/ [1 m4 g) H# T

我大学学的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 Z, {* f3 d% Q! W, i, _" s8 F( Q' g

不过我小的时候就对植物分类学感兴趣,从初中高中老是和生物系动植物组的老师打拼

, D! k; V- o! @+ F$ g

大学参加绿协(绿色生命协会)的一些植物系老师讲的和野外的植物识别课,

' J* z) G4 e% N! N( u0 L1 {& g

所以知道一点点皮毛,还请老师多多指教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20 19:32 , Processed in 1.13925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