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土疙瘩在2011-1-29 17:43:00的发言: # e5 M( h: U3 T2 W
我只记录了柱石与柱结合面的尺寸,56厘米,可以想象,当初的柱子该有多么粗壮! , w+ p8 z0 u; B9 Q1 E7 Y
听村里的老人讲,那柱子是楠木的,多么名贵啊。现在不知在哪儿,也不知是否完身,可惜。 1 T! y! E8 v! I1 i0 h
2 c6 F4 P" Q' l0 }+ A' j
% _) D- y8 V, B9 h5 F古建筑柱子会比柱础小一圈,不会一边大的;所以柱子不会那么粗的,古建的柱子直径直接决定建筑的体量。不过即便这样这柱子依然不小,估计是五开间大殿, 8 I$ I* f0 Z! f/ Y" r1 n! x) J
' f& h# i' X, j; |6 o现存柱础所用汉白玉质地较好,并且使用了北京地区不长用的柱础雕花工艺,并在正方向上加刻一个匾额作为识别标志。根据柱础上的三头云纹判断这些建筑应该是明代的。也符合明代这里曾大规模复建,并且重刻古碑。 " n. I6 @* O4 y( w8 g
& f9 y8 S- L5 `2 i% d民国照片看,非常简陋,并且背景中没有任何大体量的建筑,判断这寺很早就毁了,后来当地人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重修了个简陋的寺庙。
0 b, V3 h# g, g8 M& g* A" g'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