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胡涂人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5-19 2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5-19 12:31:00 [只看该作者]

- ]* W' J# R+ Z* F3 O) ?" G& m; K) c7 S* U) A3 V, I% t$ @- O* \ p0 F" K$ y! |! w/ e! o7 m" y/ E: P) @' P
+ k2 W, h, C/ T& f( R% E! m* y
" P# n; ]+ n# \6 w- _
QUOTE:
以下是引用白山黑水间在2011-5-18 9:04:00的发言:
1 x R- r4 _/ `0 Y

校外活动片断

' ?/ J2 n& K" C8 b: \

 

8 \+ v( _ ^1 I- g

(一)

' H x1 ^6 k) _2 r: N. c7 B


  。。。。

$ s+ ^6 L. _ ]9 d3 o$ N

 

1 g3 E6 D: w1 l5 K$ S, H

        大家去了位于双桥的东方红人民公社。公社离附小不远,大概是十里铺过去就到了。因为那时郊区公共汽车少,参观是步行,走路去的,来回也要十几里路;同学们都挺能吃苦。
    先看了人工作业喂填鸭。饲养员把一只鸭子的嘴对着机器管口,用手一压机器,饲料就被灌进鸭脖里,那鸭脖子里头一下就鼓起一个包。饲养员说只有这样灌填饲料鸭子才长得快。
    当时人小,觉得那样强迫性地填灌挺残忍的。那鸭脖子里头鼓起一个包它不难受吗?强制它进食,能消化吗?

) G1 r+ s8 U9 i- K1 P4 p* u


        看了填鸭,接着还参观了马圈。有个马叫"苏拉车",是俄罗斯种马,个子很高大,蹄子直径赛过小菜盆。另有一匹叫"高血"、还有叫'奥洛夫',都是俄罗斯种马,体形高大优美。主人介绍说它们跑的很快,能同火车并进一阵子。
    饲养它们成本很高,每天一匹马要喂10个鸡蛋。出农场时我们在车上还亲眼看到三匹马奔腾的英姿,令人难以忘怀。

8 A; p9 x5 ?5 } {/ r% t


    临走前,六三同学每个人把准备好的文具送给了当地的小学生。
    六三同学在附小有过太多美好的经历,而这些留给了我们一生的遐想!

6 p5 a- u7 h" h: a! p+ F& @

 

) c+ q; A2 q# K* t S) p

(选编自陈小渝,郑凯梅,严华,范念军,王集芬,王惠英,刘方方等的电邮)

1 B4 t/ @" [% [3 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8 9:13:57编辑过]
p: y$ g& y M$ q

 

9 ~$ e8 @+ [, k& M

水小子:“苏拉车”,“高血”, 。。。哎呦嘿,太耳熟了。这事我听我哥哥讲过。记得听完“苏拉车”的蹄子像小脸盆那么大后,我两眼直盯地面,用眼光在地上虚画出一个小脸盆圆圈,然后顺着这个圆圈往上,一段一段把马腿、马身子、马脖子、马脑袋按比例升高,最后想象出“苏拉车”大概有8号楼两层楼那么高,心里当时那个惊奇啊,。。。呵呵,现在回想起来真有意思。

2 B$ b! _6 T6 a) [8 c4 q$ c

 

+ |0 R- g4 c- @. U: E

 

6 J& Y' J+ z* L' M1 L8 F

说实在的,看了“白山黑水间”的系列附小回忆录,特别是上面提及的“苏拉车”和“高血”,实在令我振奋,因为和水小子一样,儿时的我也听到过这样的传说——那时还在10号楼,就听兄长们(应该是67届的)传言,他们听说有个“小桥火车站”,附近农村有苏联的“高血(音穴)马”,全身枣红色,唯独脑囟门有一条白道,是千里马,据说能和火车并驾齐驱达十分钟之久。还有“苏拉车”,马蹄有小脸盆那么大。。。。。。大家越传越向往,越说越按耐不住,于是在一个周末下午,(记得附小周六下午不上课),几个学兄带着我们出了机院南门,绕过经济学院北大门,一路南行,大约十里路,在热电厂附近,我们看到了铁路,还有当时很新颖罕见的内燃机车头。

. S2 T% i/ t$ }* Z8 e( N/ O

 

2 A1 S. N$ t8 f0 r# G7 p. U

“高血马”见没见到已经记不清了,大概是没见到,因为儿时的记忆是牢固而鲜明的,虽然有些遗憾,但很快就被另一个奇观冲淡了——因为我们有幸看到了“苏拉车”——我们凭感觉认为它一定是苏拉车,它身材实在高大,非同寻常,在我们看来,与其说是马不如说是象,只是没有长鼻子和长牙。依稀记得它后面还真的拉着一辆车,更令人奇怪的是它的左右还有几个人随行,不知是在护驾还是“牵马坠镫”,至今仍是个谜。

- t. `- ?5 A' Z/ @. a0 s

 

, a; Z3 G4 y8 Y* v" s& V/ Z5 M# h

读了“白山黑水间”的回忆,我方才意识到633班的学兄学姐一定是附小郊游远足“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然后一个班一个年级地纵横传承,低年级同学也纷纷效仿。至于这东郊火车站附近的农村是不是双桥人民公社,我们所见到的是不是“苏拉车”,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年纪尚小的我们走出了围墙,来到了“民间”,小小地闯了一次“江湖”,这应该是最大的收获。

- M: M' `3 P, O3 f7 U1 [

 

* @! f; z) L8 |3 q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1-5-20 0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玉龙雪山在2011-5-19 13:54:00的发言:
    鞠老学长好久没发帖子啦,身体还好吧!为您祈福健康!!
1 q3 d. R) A6 O' ~7 H! n: T

 

2 Q* n6 U( @+ A, L6 J

同感!

发表于 2011-5-20 0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趣闻轶事片断

3 X9 e+ d. i/ r, O

 

2 h4 h2 S. E+ J0 k

(五)

+ R0 j5 S6 d) z, @

 

" | k" U; J( R- g, u- _# t: g/ N

    养蚕之外,同学们还养过蝌蚪。仲春时节,学校后河沟边有很多的蝌蚪,全都一个黑点拖着个不停摆动的尾巴,很是可爱。有同学用大瓶子装了很多放在宿舍里养,有时还拿到教室的课桌上,引起大家的关注。但不久之后蝌蚪长腿了,就觉得不那么好看了。后来又变成小青蛙了,不知哪个同学说它是没长大的癞蛤蟆,要是碰到它会烂皮肤的!后来就不再养了。

: ]+ r! ?& t3 j


    捉蜻蜓、抓螳螂、捕莹火虫等,也是学生课余常有的活动。把蝴蝶放在书本里做标本,将莹火虫包在手绢里拿到宿舍,晚上熄灯后看发不发光。记得在那样的时刻,周新惠经常大呼小叫、一惊一乍,嘻嘻哈哈地弄得女生宿舍分外热闹。

# \* m$ K" m$ D3 {, h


    种蓖麻是少先队的活动。之前先挑饱满的蓖麻籽种,那蓖麻籽很可爱,十分光滑,表面有好看的斑纹。在操场边上,教学和宿舍楼边挖坑,每个坑里放两三颗籽,用土埋上就行了。种的蓖麻都活了,还结了新籽。

1 J+ g4 o4 H2 q

 

, f) g A! M" |6 f! t$ m( P

(六)

6 I6 C, x/ [! V+ J/ {1 T0 S4 u


    小学时国家是每周工作六天制,所以学校也上课六天。不过周六是半天课,午饭后就可以离校回家了。一年级时,住校生多为两个星期回家一次。那时,学校逢周六还有班车送学生到甘家口,周日下午班车再接我们返校。但好景不长,后来班车取消了,变两周回一次家为一周一次了。

" A# s8 A% f) I. i) p

    住校生都很期待周六这一天--离开学校的大门,就如笼子里鸟被放飞一样自由自在了。那时周末没有课外作业,不像现在的学生有沉重的书包,有繁多的作业,还要各种各样的培训、补习班,那时回家就是放假,尽情地玩耍,所以周六是最开心的日子。
每次回家走什么线路,坐什么车,是事先早早就想好了的。不过,那时大家回家没有"归心似箭"的感觉,而是都想着要在回家的路上好好玩一把。

6 L% S: A- u$ E5 D) X7 L3 a

 

& Y L a0 J0 X! T; O0 ]

    景山公园那时又叫红领巾公园,学生进园不用买票。学校搞春游和少先队活动,经常组织去那里。不少人都知道明代皇帝上吊的那棵树,还有清代珍妃自尽的那口井。在景山公园西南角,有个大型的运动器械,我们习惯称为"天梯",它高高地架起一部横梯,两边是铁丝保护网,男生进了景山公园,多半会去爬这部"天梯",在空中的吊桥上大呼小叫,以显示他们非凡的勇敢和胆量。

. V/ Q) i& y$ Y) g

 

- u& `+ x' F+ D& D% W

    一次孔雅莎等六个男女同学一起回家,途经景山公园,大家约好一起下车直奔公园。那天天气特别晴朗,站在山下向山上望去,满山葱郁,五个红色亭顶在浓荫映衬下格外醒目。极目朝山下和远处望去,古城尽收眼前:公园外的马路上小车和公共汽车来回穿梭,对面是故宫建筑群,一条护城河如玉带缠绕着故宫的围墙。

) I6 C: O. [, i$ Q- u8 H& c# R

 

5 Z7 ?5 }9 b! \$ {. ]

(七)

7 e" d# v, }; J


    60年代时,许多家长都会给住校生买一张两块钱的学生月票,大家带着月票可以在市内通行无阻,到处串门。东半城有东四,东直门,地安门,酒仙桥,崇文门;西半城有西四,汽车局,月坛,百万庄,甘家口。每人就象北京市的活地图,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佩戴着机院附小的校徽到处招摇。而这些戴着校徽的小学生,也时常引起路人的注目。

1 y, D" J& K! c6 T; t1 d3 z

 

- }1 e( G: R6 @ R

    不像现在的独生子女,每天上学放学都会有大人全程接送陪护。那时住校生周六回家都是自行结伴走,而每次回家背后都有有趣的故事。一次,刘小群和他哥哥的车钱被人给偷了。没钱坐车,就走路回家。他们边走边数站牌,小猪店,呼家楼,一直走了9站,到东四为止。后来学校查到偷钱的学生,还在全校广播会(在教室集合听喇叭)上说过这事。

/ [4 D; S( i% L3 R, o

 

4 B* r0 H3 n1 H3 b

    附小六年的住校生活给同学们留下了极其美好和快乐的回忆,那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放飞心灵的六年,那是边学边玩,心智、学业、兴趣、身体与生活能力协调发展、健康成长的六年,更是与同窗、室友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彼此结下终生难忘友谊的六年。

# {6 _3 M% ]4 k5 S

 

) ^1 f; ^+ D5 `5 ]$ H$ }

    嗨!当年的住校生,当年的室友,还有当年悉心照料六三班的老师,阿姨和工友们,你们都还好吗?

5 F7 ?% i+ w) X+ O2 K

 

4 K8 B2 T- j" J6 i. T9 f- N

 
(严华改写,选自郑凯梅、严华、桑小英、陈小渝、王集芬,范念军,刘小群,马沃野等电邮)

) z) u) f- V) Q7 v4 ~

    

' ~$ V9 d8 u$ l- d! \8 X; m

 

6 p3 o A" |" Y+ `( G

尾   声

$ v7 p; j0 a0 k0 G1 J& l* Q

 

, }5 j; S. h* J- w# V0 [

 

2 S+ v( T- E' t6 y5 X# M9 b

    度尽颠簸的生活,王彦声,廖永哲,王敬三位老师已经作古。金久雄,赵雅秀,黄翔凤,郭郁英,陈廷武,华秋岳诸位老师,魏其芝,周静林两位阿姨在安度晚年。

7 A" m7 t; q; k8 d, u

   

3 H. @! |, l7 z+ ?; g$ X$ [* o- b

    六六届六三班中(包括转学同学):
    两位同学不幸"驾鹤西行";
    大部分同学还住在这座渡过童年的城市里。少数分散在西安,武汉,大连,上海和国外;

- U* X9 v9 u7 h3 {1 D: b' _ R

 

! U! b$ y4 l1 l% ?* P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一位久违45年的同学飘然而至,重归六三。而在封笔之际,李小敏,汪健,孙海龄,刘桂珍,徐小华,陈小华诸同学尚无音信。

* K. u4 _0 V: B6 m# _, M5 W$ U

 

i# k+ A8 O; W. r, g2 F& Y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还?

. S3 `% |% H' v5 b3 f3 M

  

3 F3 k" d4 z0 m! x) |

    说上一段稗官野史,姑妄听之,勿谓言之不予也。

7 e- z# W$ Y' P% ?3 i1 m* v

    当年在机院9号楼操场处(位于附小校园外东边)施工,曾挖出一块石碑,上有御笔。考证后认为是"燕京八景"中"金台夕照"之碑。

1 \; {# |2 m, y1 x

    机院意外坐拥"金台",煞是惊喜。孰料悲从中来,那碑是赝品。

8 I; d$ x1 `+ u# F9 @* ~


    即便这样,机院甚至附小还是和"金台夕照"扯上了关系。有证为据:在机院朝西的正门外,那条南北向的无名土路因此被冠以金台西路。路名直至今天不坠!

& Q# F% i+ `2 D, l, P" j

 

; R' N$ V, ^2 M4 ^$ l) e% u

    而金台夕照四字的意境,从250年前大清王朝乾隆皇帝的亲笔御诗可见轮廓:

R' ^# W: a; k4 L& o$ d

  

' d) v Q& ]3 \4 t5 J0 i5 n3 d0 l

     燕台遥望澹烟濛,返照依稀禁御东。是处人家图画里,一川风景夕阳中。

8 P) }! |- O) e* x


    溪头棹响归渔艇,牛背箫声过牧童。千古望诸留胜迹,几回凭吊向西风。

4 U7 d% v( k3 _4 n

 

7 |+ Q+ R* e# Z4 ~4 }! ^6 F

    此"燕京八景",地处城东郊野,不傍名山秀水,确进入了皇上的法眼,实乃非同一般的景致!

m2 D: k1 N: [' G+ J

 

5 R/ I$ P! R5 v2 k. R; ^

    如今这方寸土地上,远世的田园牧歌化为青烟,近代之幼稚学堂了无踪影。可她仍然吸引着一干人等的目光,难道"金台"是皇恩浩荡抑或风水宝地?
   

8 A9 e9 C& g% S2 f0 w5 a

    "附小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我甚至很长时间自认为我们要比其他人有着更值得回味的少年时代,要比其他人受过更正规、水平更高的初等教育,要比其他人有着更扎实的文化基础,尽管那只是人生最基本的文化启蒙。我也常常自诩不凡,内心有种骄傲,只因我是附小人!"

0 H# G. s. T0 C2 _8 T

 

$ w8 n/ R6 p5 @. P: I6 H

    孔雅莎一语中的。

, \" K# _4 r0 r C

   

Y- C. I: e+ S6 H( a

【全文完】

9 T% v/ S4 x4 [% X# M6 b3 u$ v7 Y$ j

 

- Z# X+ N! p# ]* V2 z

 

' k1 S+ W- E5 m2 s( T4 A r

 

" ~. D# I: d7 v0 ]3 S" u( P* I y! Y$ N0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0 8:59:03编辑过]
发表于 2011-5-20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而金台夕照四字的意境,从250年前大清王朝乾隆皇帝的亲笔御诗可见轮廓:
' F8 b2 i* m( T2 n/ A% Y4 r: p: M

  

$ O" R% i3 A" \3 W5 `3 s

     燕台遥望澹烟濛,返照依稀禁御东。是处人家图画里,一川风景夕阳中。

, X# r: L7 [' u1 M; |6 R


    溪头棹响归渔艇,牛背箫声过牧童。千古望诸留胜迹,几回凭吊向西风。

$ j1 K5 Q9 Y9 o0 N+ l' Y( q

 

5 h; c1 K* @1 K- |; d4 S K5 [

    此"燕京八景",地处城东郊野,不傍名山秀水,确进入了皇上的法眼,实乃非同一般的景致!

5 g" C2 Q) r. F' d" n$ J6 |1 p1 _

 

) P; I8 A8 @0 _/ E) m

    如今这方寸土地上,远世的田园牧歌化为青烟,近代之幼稚学堂了无踪影。可她仍然吸引着一干人等的目光,难道"金台"是皇恩浩荡抑或风水宝地?
   

1 {. f2 \& _$ h6 c( C- k4 T

    "附小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我甚至很长时间自认为我们要比其他人有着更值得回味的少年时代,要比其他人受过更正规、水平更高的初等教育,要比其他人有着更扎实的文化基础,尽管那只是人生最基本的文化启蒙。我也常常自诩不凡,内心有种骄傲,只因我是附小人!"

/ k. e6 @" ]9 N, R

 

, n% e0 W1 |3 A; q

    孔雅莎一语中的。

5 P. d* H5 n0 x8 f7 o

     严华 郑凯梅、严华、桑小英、陈小渝、王集芬,范念军,刘小群,马沃野等众学姐、学长的回忆文章真是好!写出了少小时光真实画卷,感情真挚,用历史的眼光看陈年往事,且文字功底令学弟折服!可惜的是:4.11附小纪念册编辑时还没有此文。

发表于 2011-5-21 15: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玉龙雪山小弟!~~~给您来一段:《奇遇》~~~一大早去医院抽血,在车上遇到一个想坐火车的小男孩。~~~一下国道还没一会儿,路过那条河,河底汪着几道水浒,他就喊上了:"我看见一大海!"~~~河底还左一片右一片长着草滩,他跟着又来一句:“还看见一地球!”~~~又过了一会儿看到轻轨他的小嗓门又扯开了:“火车!白色的火车跟轨道上跑那!”~~~一会儿马路两边都是树了,他就跟他妈妈说:“ 我看见大海了!”他妈妈说,哪有海呀!他往回头一指,说:“就那,水里还有鲨鱼 。”他妈妈说:“怎么有鲨鱼呀!”他说:“那就是鳄鱼,还有海豚那!”他妈妈说:“怎么又有海豚了?你看见了?”他说:“有!小海豚在水里凉快那!你看不见。白色的火车在铁轨上跑,被这树挡住了,你也没看见。”~~~后来路边的树少了,孩子看到了更大的水面,马上兴奋地大叫:“大海!”他妈妈告诉他那是河,河里没有鲨鱼。他说那河里有什么呢?他妈妈说:“河里只有小鱼。”他说:“大鲨鱼为什么会吃小鱼呢?”他妈妈说:“大鲨鱼有牙。”孩子抠了抠自己的嘴说:“大鲨鱼把小鱼吃死了。海豚就只喝水。”他妈妈说:“海豚也得吃东西,你光喝水行吗?”他说:“小海豚吃什么呀?也吃小鱼么?”~~~这时跟我们同方向的轻轨车开过来了,车上的人被挤得贴着每一块玻璃,一车一车的开得飞快。孩子立马大喊:“火车!”他妈妈赶紧提醒他:“别喊!”他就小声跟他妈妈说:“我要坐火车!”他妈妈说:“你看火车里那么多人,能坐得上去吗?”他说:“能坐得上去!这火车多长啊!”~~~一会儿又推着打盹儿的妈妈说:“飞机!蓝色尾巴的飞机!”然后还说:“飞机有飞机场!”~~~这位可爱的小孩子,也就三岁的样子,一路上没吃一点儿零食,一直专心地看着窗外,兴奋地报告着他看到的一切和一个个联想,令人称奇!~~~更神奇的是,我把我写的这篇念给朋友听,念完后,人家说:“写得挺好的,你坐的是地铁吧?”呵呵。! g, h: P4 \4 S7 @, R6 `

% N9 t3 e& H: Z" |) s- F; I3 s
+ t. {7 h( z: [" o
& ?" U( O# S) M. s* v3 y( l5 y; Y3 L0 k( s( S+ o: M: k

* ?" Y! K4 J5 x( Q; N2 j! e1 I$ 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1 19:04:36编辑过]
发表于 2011-5-21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叶草:“这位可爱的小孩子,也就三岁的样子,一路上没吃一点儿零食,一直专心地看着窗外,兴奋地报告着他看到的一切和一个个联想,令人称奇!”

" F: {- Y5 T+ b) Y1 p( H9 r) _

 

& b9 O/ Q, O. u2 V# n. S$ H

    三叶草学姐爱孩子,您的爱心随处可见,有着美好心灵的人随处都能发现美好的人和事,

( ~5 q; _3 J. l

 

- M0 j R% }8 l S' W, |

 

7 |% U4 m# V9 A) ]7 ^

发表于 2011-5-22 14: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龙雪山小弟好!~~~谢谢您的鼓励,好感动啊!~~~其实那天我一直没坐,仔细观察这孩子,就不累了。呵呵…
4 r( T% E" y" m; L+ k-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2 14:02:09编辑过]
发表于 2011-5-23 1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白山黑水间在2011-5-16 9:09:00的发言:
  + E5 O; m4 r7 s* F) [6 m1 H* J

课余活动片断

" O5 O* j5 Q& [2 i

 

! Q7 q! A) s: D0 f' p$ g* I) s% X

(一)

- l. Z! l6 S0 o( M7 A3 g; V

................
                                                         
(二)

4 U; i5 s, W! ^4 }. l8 ~1 c7 B; p9 F


 

+ J! s( g7 _+ u Z7 Q2 s

    六三班不但文艺活动在年级居首,体育活动也开展的非常好,涌现出了女生有桑小英、梁照沪这样全能的体育健将,她们短跑飞快,经常在年纪拿名次!桑小英也是跳绳的冠军;打乒乓能手,记得一次在三楼球室,小英和62班的谢安怡在练习对抽,身手反应极快。
   

" p6 |: w0 a, S8 V% I

     在学校的跳绳比赛中,我们班的女子(绕八字)跳绳队,三分钟跳过400余人次,拿了集体冠军,不但在全校出了名,此成绩在朝阳区小学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 q% U# J* U! Q; x

 

/ x9 b- O! [6 N! h) d

    "绕八字"跳绳是集体性项目,那时讲"集体观念",靠的是大家的勇敢和协调配合。跳绳队由12个人组成,其中两人负责摇绳,是李小敏和贾冬娜;桑小英以勇猛顽强著称,排在队首,武三媛第二,其次还有梁照沪、陈京珍、孔雅莎,王海英、陈小渝、严华、汪健、王集芬(大概是这些同学吧)。
    我们班除了跳绳获得集体第一,王集芬的双摇和快跳得了第一名,还有其他奖,这是63班的一次"辉煌胜利"。

- T3 j# i/ v1 m2 D/ \


    ...........

. w# }- k. r% p i

对那次学校举行的跳绳比赛盛景,我有很深的印象,曾经发过一篇回忆文。现再拿出来跟帖,千万别说我一文重发乱灌水啊,呵呵。。。

) h) N. o" B6 b$ o# x$ D) ?

 

" L9 \5 H# J0 w& s: o

 

8 h9 e, A" k0 Z2 A) o8 b+ }9 ]

(6)一次全校性群体活动---跳绳比赛

7 g8 l; |5 l5 j8 j; m: z! V

     

. c$ K7 t" g, l G: m5 V

         一直在努力回想毛主席的那条“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标语刷在附小什么地方了,可总也不能找出个合适地方来,谁能帮一把想想?....但不管是刷过,还是没刷,机院附小对体育活动的重视是人所共知的。看看那平整的足球场,沙坑,篮球场,各式各样的户外体育锻炼器材,水泥兵乓球台,那个水磨石大滑梯,。。。

! s0 G A! [: E, `, c$ H; L+ \

 

+ o" X5 R7 z: s. I! k

        记得刚入学上一年级时,每天下课后男生都到体育器材室(12号教学楼1楼最北边靠西面的第一间房),向王敬老师借铁环,小足球等体育用品,然后就是一阵狂玩,直至大汗淋漓。女生玩儿什么器材?啊,对不起,我没注意。。。一般我们是在食堂前面的水泥马路上玩儿滚铁环,在13号楼北面的树林里踢小足球。而足球场则是高年级同学活动的地方,低年级同学不容易插进去。

6 h5 c& m# E+ L* |& x1 D1 c

 

8 g$ @; w h v0 n/ e

        大概是在65或66年春天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校性体育活动----跳绳比赛。比赛按年级进行,有没有单人比赛记不清了,但集体穿绳比赛肯定是有的。所谓集体穿绳比赛就是两人相距6~7米远,各握一条大绳两头上下轮动,其他人则跑着从轮动的绳中穿跳过去,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一个队穿跳得人数最多为胜者。

3 V. k$ Y$ W1 E7 E7 d5 t

 

$ E- s+ K* B0 {

        号令下发后,各年级各班立即响应。当时一到课间休息时间或者是下午放学后,楼外马路上,操场上,哪儿哪儿看到的都是空中轮闪的绳子,听到的是“啪,啪。。”绳子抽打地面的声音,偶尔还能听到“噗。。哎吆。。”,那一准儿是哪位在练习时把绳子轮到脚脖子上了。。记得在那一段时间,我们低年级男同学下课后就不再玩滚铁环,踢足球了,不管男生女生,大家一起出来练习跳绳。说实在的,跳绳这个项目最适合于女生,我们这些小老爷们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可当时也得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是。所以每天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得 “一下一。。。二下二。。”瞎蹦的,没意思。。。不过有一天,当我和几个同学正在练习跳绳时。突然不远处传来一阵喧嚷的声音,定睛望过去,原来是几个高年级女生(66届我哥那一班的)在练习跳绳。只见她们嘻嘻哈哈地从人堆儿中推出一女生,让她表演跳绳给大家看。该女生在她们那几人中算是不高的个子,但看上去非常的精干。只见她笑眯眯的捋了一下头发,随后轮动绳子开始跳了起来。她先是采用双脚跳,跳起时脚底离地面很低,绳子好像擦着脚底板儿似就滑了过去。。。看上去跳得很轻松,一点都不费力。不一会儿,她又变了个跳法,改为单脚跳。还是那样,跳起时脚底离地面很低,绳子好像擦着脚底板儿似就滑了过去。。。,接着,跳法又变为单脚交替跳,就像跑步一样,不过膝盖都不怎么打弯儿,。。又跳了一会儿,忽然见她略睁大双眼,两脚并拢用力跳起,身体在腾空的瞬间,两手加快了轮绳速度,只听空中传来“唿,唿。。”响声,接着再听到地面“啪,啪”两声,。。哇噻,一次腾空二过绳啊,。。我都看呆了,。。还没反应过来,她那边又变了花样。这次是两手交叉轮绳跳,那绳子在空中一下“∩”型,一下“8”型交替变换着。。。随后,。。随后她就歇了。“哗..”那边传来赞许和鼓掌声。。。

- d* w2 u' P" {7 U) I& @

 

& t) I0 X! D8 u: C1 T7 V6 m" h# V

        咦呦,这绳还能跳成这样啊? 太精彩了不是!!打那以后,但凡这一班学姐练跳绳时,我就站在不远处观看欣赏,时不时的也按她们的套路来来,不过,效果很差劲。练双手交叉跳时,绳子不从脚底过,而是从身体一边过;练单脚交叉跳,觉得不像跳绳,倒像老太太迈门槛儿;练一次腾空二过绳,脚腕儿抽红了还是不着边儿。每到这最困难的时候,我就转头看看那位学姐(以下简称S学姐),真希望她过来传授传授。。。。

5 b$ p2 S7 M/ p: r

 

2 f+ k8 k% z* y3 }+ E C1 W! C0 h

        后来我发现,这S学姐不仅个人跳绳技术拔尖儿,跳集体大绳技术也是出类拔萃。我曾经看到她们班两个女生把大绳轮得飞快,而S学姐好象根本不在乎,把身体一弓,双臂夹紧身躯,眯起的两眼紧盯轮绳者,采用单脚交替跳战术,在大绳中连续跳了好长时间,最终因体力不支,被大绳抽中脚脖子,一下坐了下去,。。。“咯,咯,。。”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从地面传来。。。

: m3 ^5 {1 k+ {- c

 

1 ~0 p2 \% ^- ]& D( Q

        比赛的日子终于来到了。记得那是一个天空晴朗的早上,好像比赛是安排在课间操时间举行的。当时全校同学都聚集在操场内,比赛按部就班的进行着,。。慢慢地大家都向领操台前聚拢,那里是高年级集体跳绳比赛的场地。终于,我看到S学姐那个班登场了。随着一声哨响(还是口令?,记不清啦,不碍大事吧?。。),大绳抡起,“啪。啪。。”的绳击土地声,震撼着周围每一位观众;空气中弥漫的丝丝尘土,更为比赛平添了几分紧张的气氛,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班的实力,都想看看她们到底能跳得多好。

2 ^2 {; |1 r" [9 `! a' }

 

) Q/ H# R, @5 w% _

       只见S学姐站在打头位置,头随着大绳的翻滚而一上,一下的点着,像是数着节拍,突然一个侧前冲,身形一弓,人影一晃, “嗖,。。。啪”,成功穿越!其他同学紧其后面,“嗖,。。。啪”, “嗖,。。。啪”,地一个接一个的从绳影中穿飘过去。当最后一位同学刚穿过去,早已等候多时的S学姐紧接着又带领大家开始从另一边穿飘过来,。。如此不间断的循环穿梭,那阵型就像一条祥龙走“8”字一样,而大绳在空中被轮出的轨迹就像枣核儿一样,人绳合一,尘土缭绕,煞是好看。。。最后她们班在那次跳绳比赛中拿了全校第一。

1 S5 H2 `$ L* t" y* Q6 F

 

0 v# t9 o& ^% ~: r. q

       您猜猜我说的这位跳绳的S学姐是谁?她呢,呵,呵。。。诸位可以在110页2733楼发布的第三张照片中看到她(左一), 她就是我在前面第一帖里提到那位曾薅过我脖儿领的学姐----桑小英。

' t: v; u7 m: y1 T# s

 

: H; a" r, O5 @$ N9 G" B+ `

 

4 L4 @+ i) L. a: k% }% E! G1 n% q- N; B

         6.3班的王集芬是我小时候的邻居,我们都称她为“小芬”。前年我回家时她来看望我母亲时,曾问过我“我跳绳也很好,为什么在那篇文章里没写我?我们还是邻居那。。。” 我一听,只好很惭愧地回答,我当时没注意到她的技艺。真没想到,老邻居小芬姐的跳绳技艺如此了得,还拿了两个第一名奖!! 当时没注意到,太遗憾了。其实6.3班那一支跳绳队伍里的学姐们个个都是出类拔萃的,桑学姐只不过是我重点学习对象,印象更深刻而已。

' R8 v. X. E$ [ P" W: a6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3 13:10:24编辑过]
发表于 2011-5-23 14: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英对照]美声绅士感人一曲 Mama (妈妈)

1 l2 G' X( }2 `

应三叶草学姐要求发这首感人至深的视频

1 U" T. v9 n8 C7 h( _2 v) y

 

发表于 2011-5-23 15: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老师:“今天是5月13日,还剩最后一天的准备时间......”

2 K) [% {" H/ G

 

$ j9 h. w0 X' O- j

   算来胡老师的黄石七日游已经回来了,正想给您打电话问问,现在看到您的头像亮起来啦!先报个平安好吗?

发表于 2011-5-23 2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白山黑水间在2011-5-20 8:38:00的发言:
9 V- d* r; I( o5 x: W% q

 

) r, ^& I- i4 _4 _

    六六届六三班中(包括转学同学):
    两位同学不幸"驾鹤西行";
    大部分同学还住在这座渡过童年的城市里。少数分散在西安,武汉,大连,上海和国外;

! ~. x, r8 t3 a+ }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一位久违45年的同学飘然而至,重归六三。而在封笔之际,李小敏,汪健,孙海龄,刘桂珍,徐小华,陈小华诸同学尚无音信。

* a9 U! D3 Z' h+ o

我在参加马校长的遗体告别时听六四班杨莉莉的哥哥说,他们去云南自助游,同行的有李小敏。当时他还说,怎么这么巧,几十年未见,在这儿碰上机院附小的了。可以请杨莉莉帮忙打听打听。

发表于 2011-5-24 0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8 j3 c6 W" y( A$ I. d2 t. e8 D

 

6 y }: Q" F l; X

 向大家报平安

6 e% v1 v% J1 R- Y: W5 x

      2011年5 月20星期五(天气晴和,比‘黄石’暖和多了),《黄石七日游(5月14日—5月20日)》今天晚上8点多钟我们从丹佛乘飞机回到洛杉矶家中。在外奔波七日;穿越六大州,住宿六晚,旅途辛劳、疲惫、困顿不堪,尤其是那双‘不争气’的腿关节,就像刚受刑后的状态--疼痛难忍……,尽管这样,因为此行大有收获,所以心情尚佳,在我73岁的阅历中又增加一页:《黄石七日游》收获颇多,凯旋归。

4 [. k! i/ x: L. c

      果然,正如临行前三叶草、水小子、北纬、玉龙雪山、等位多老师和学友们所祝愿的一样,在上帝的庇护下,我定能平安、快乐、有收获地凯旋而归了。谢谢三叶草和关爱我们的朋友们,特向你们报个平安,让您们放心。

9 Z! N% d- {: {( P

      沿途我们三人粗拍了1200多张照片和很多小段的摄像片,还需精挑细选之后,再发给大家观看其中一些照片。还要写上一篇难写的报道文字,请耐心等待!

- U2 {; F! L! D# a% D3 Q% 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4 10:18:52编辑过]
发表于 2011-5-24 1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盼来了胡老师黄石七日游凯旋归来的消息!这下我们大家就放心啦!文字报道太劳神,简单叙述一下就行啦。以后可不要再冒险啦!不服老不行啊!以后要静养,适当在家门口走走得啦,吃点清淡的,看看论坛解解闷,生活也有滋有味的。

4 k$ g3 U" C' j" q

   

" b) q( ^6 h& { H; t& H

   现在还有挂念的鞠老学长好久没发帖子,三叶草学姐一直在问怎么鞠老学长没上网啊?善若水哥也在问侯鞠大哥和家人好!可能是外出旅游或忙事情去了吧?

) Z! q9 X: }6 W+ Q1 {/ O9 P

   

1 ]/ P1 B5 y2 \, q0 w$ t; 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4 10:23:37编辑过]
发表于 2011-5-24 1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老师好!平安是福,平安到家了就好。
发表于 2011-5-24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老师好!~~~为您高兴!凯旋而归,平安到家,多么的好啊!~~~您先好好休息休息吧!就像玉龙雪山小弟说的那样。~~~玉龙雪山小弟好!~~~谢谢您帮我发的视频,我觉得这首《妈妈》不是一般的好听。~~~这个组合来自四个国家,他们的《奇异恩典》、《哈利路亚》也很好听。我们把这两首歌送给胡老师吧!谢谢您!
" @% G; z8 I8 p,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4 11:55:09编辑过]
发表于 2011-5-24 1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食堂里的《哈利路亚大合唱》

" r2 m# O% n3 q0 X

 

' @, d; X8 G" P# t5 e2 |) j% q9 B

3 T T' b0 B7 \' Y

 

/ |7 f# l* B+ P8 Y' N* \- G j

哈利路亚  歌词

, o* ?/ u0 E. |

 赐予我力量吧哈利路亚
不怕风雨打哈利路亚
赐我希望吧哈利路亚梦的家
不怕狂飞沙哈利路亚
赐我荣耀吧哈利路亚闯天涯
魔法美美美狄亚智慧雅雅雅典娜
战斗喀喀喀秋莎赐我光吧
慈爱玛玛玛利亚真善潘潘潘多拉
万神耶耶耶和华赐予我勇气吧

) r7 s1 Z X. N' g

 

2 F% G4 D% V2 e x. g8 H! N

应三叶草学姐要求发视频《哈利路亚》

) ?4 l8 L! v( ^# [& s* @; Z h

     您看她们多么的自由、多么的舒心、多么的随意......三叶草学姐给大家推鉴了一个好视频。

- V2 Q- H% T1 ?1 h, T0 @2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4 21:56:42编辑过]
发表于 2011-5-24 1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远在美国的胡老师一家人顺利结束黄石公园旅游归来,高兴地期盼着胡老师随后发来黄石精美秀丽的照片!

5 q B) Q X, k; _

参观上海国际汽车展,这辆劳斯莱斯售价1.5亿元人民币,没展几天居然被国人买走而撤展了。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购买力使得更多的国外高档车瞄准中国市场,真不知道是福是祸。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4月27日再看此展台,那辆1.5亿元的展车已撤展,只有这两辆展车了(当然也价格不菲)。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发表于 2011-5-24 1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利路亚颂歌

+ V5 k# r! x" ?& _- s) A

 

+ {) o5 X: ?% q1 | J

- |% M/ { Y! `6 F) q

 

$ z7 t7 Q n, G7 B' c( d

三叶草学姐:是这个吗?

发表于 2011-5-24 1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英文赞美诗-奇异恩典现代版(中文翻译)

/ I5 y' F2 X6 ~5 g, V

 

发表于 2011-5-24 1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奇异恩典 中英版 Amazing Grace My Chains are Gone

; J! f! a: J4 }& v3 p8 g, O

 

发表于 2011-5-24 1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到鞠老学长回复短信:“前期到上海、江苏待了较长时间,上了飞机才发现电脑、手机都忘带啦,好长时间没上网,刚回郑州才两天,有好多事要办,没顾得上网,请多多见谅!

i; Y3 s: \( j/ u: q! j

   鞠老学长让我代他谢谢各位老师、校友的关心!问大家好!顺祝各位安康!吉祥如意!

发表于 2011-5-24 14: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老师,鞠大哥皆无恙!

发表于 2011-5-24 14: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多谢玉龙雪山小弟!
3 K3 q4 `/ o# G)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4 14:56:46编辑过]
发表于 2011-5-24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B4 U0 K& G# p) l- G$ q5 g
     三叶草学姐好!我知道您推鉴的感人一曲 Mama (妈妈)唱出了您的心声,唱出了您对母亲的思念和您孝心使然自认为对父母的亏欠!我们大家何偿不是和您一样,有好多地方没做好,留下了永远的遗憾,父母对我们尽心尽力而我们却没在她们老了的时候,保护不了自己的时候,我们没有象对自己孩子一样的无微不至,即使这样,对我们的孩子成长过程中也有没照顾好的地方,人生就是这样,在遗憾中活下去,在以后的生活中难免制造出新的遗憾。有道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要大方向对了,就想法活好当下的每一天。
发表于 2011-5-24 2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车兄:航校那边说起上斜街,下斜街,现在的康乐里小区大门就开在下斜街。

8 s/ ?5 i' h8 h" }

(康乐里后来改造,连迁带盖共20个亿,我们年级的某同学为总指挥)。

9 D3 H, D) Y3 ^; m$ M# y

 

" T& t$ j& }5 r' i% b, i- @' w

此乃人总行最大的宿舍,我及不少同学就生在那里。

0 F1 ~0 Q! U7 h7 Z# z/ m

 

6 g- e) E7 S3 N; l% y- Z7 M

从前,大门口东侧为康乐里小学,

4 k: ^, W5 Y% o, G2 g; n I

(总行办的第一个子弟小学,我们育群为总行办的第二个子弟小学,后并入育新)

6 Z$ R$ J& |. S* q7 ]

西侧为人总行幼儿园,现在幼儿园没有了,小学仍在。

2 e7 b% _# ~9 Y! U% y) d- h/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5 9:21:11编辑过]
发表于 2011-5-25 1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w5 S# c/ D: A! J+ F% e9 @- H0 f

偶然看到一个好帖,推荐给有兴趣的人看看。是关于从城市里走出去看看祖国大好河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和臧族人的生活。文字图片都是上佳。你如感兴趣就点击此处《阿里,阿里,最致命的诱惑!http://bbs.dili360.com/thread-140461-1-1.htmlfficeffice" />

发表于 2011-5-26 07: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一段时间到南方去云游了一番,人年纪大了就容易忘事,电脑手机这是外出必带的,出行前就惦记着要带上这两样,那里想到上了飞机让关手机才发现这两样都没带。这么长时间没有上网与老师校友相聚,有的老师校友对我担心记挂,实在不好意思,多谢老师校友的关心。

SVsffmKt.jpg
* }6 M! I7 F; V, M/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6 7:41:54编辑过]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发表于 2011-5-26 0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汇报一下在南京的主要活动。参观了雨花台烈士陵园。

# w+ w* s. o% U/ M0 l! l

 

) C8 X- p a9 g P0 Z

 

) e- h% |: g ~

雨花台,解放前是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各界爱国志士的刑场,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恽代英、邓中夏、罗登贤等近10万革命先烈在这里捐躯赴难,刘少奇同志的夫人何葆珍烈士也是其中之一。雨花台烈士陵园,作为建国后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党的光荣传统,一直是广大党员干部、各界群众和青少年凭吊先烈忠魂、继承先烈遗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和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精典景区。自1988年12月建成开放,特别是雨花台景区免费对社会开放以来,每年接待前来瞻仰、凭吊、游览的国内外各界人士和群众达600多万人次。

& J3 W$ u% k) r) ]

 

! _+ H- X$ b* O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 Z& v& B x$ j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 {) W" e9 u/ b

这两位党的早期领导人都是在雨花台被杀害的。烈士永垂不朽!

) t! o0 L: d" i5 j

 

, F- J) s" O5 r( k2 p5 y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 e1 l! [! x- v. b! B- U2 |# f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 ^7 _# m5 L g-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6 7:54:55编辑过]
发表于 2011-5-26 0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鞠大哥不虚此行!

发表于 2011-5-26 0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叟在2011-5-25 10:53:00的发言:
4 J6 ^- R4 k1 x0 a- q* Z

 

. n2 G4 j# `1 y! N* r6 g

偶然看到一个好帖,推荐给有兴趣的人看看。是关于从城市里走出去看看祖国大好河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和臧族人的生活。文字图片都是上佳。你如感兴趣就点击此处《阿里,阿里,最致命的诱惑!http://bbs.dili360.com/thread-140461-1-1.htmlfficeffice" />

0 z" q3 D3 P# P1 S: H) r

老叟兄推荐的这篇阿里游记确实丰富,图文并茂,文字与相关地貌介绍详尽,很值得欣赏的佳作!

( h+ y( K# K# s' k) a

谢谢老兄的推荐!

# B" ?& y; S% q# X

“超越超越”拍摄的大量照片很给力,如夜色的星际点缀着五彩的繁星,还有这张犹如翡翠镶嵌在大地的作品好角度,好意境!

SfKDMl9v.jpg
9 y1 R2 e: c% \ R$ 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6 9:02:34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7 02:00 , Processed in 1.241928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