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11-4-10 22:27:00的发言:
) j* e2 }5 `. W/ m3 V) ]% M我说——我说ffice
ffice" />
" w3 k; Q+ x$ v谨以拙文记忆儿时的另类朋友
/ z2 n% |& x6 F* Z* }+ I4 H2 N
' O" n5 P9 Z7 {多日一直手懒,冒充看客良久,竟有些心安理得。。。老鞠大哥提醒说,明日411是周年日,
) d( [& n8 S* b9 N' G
不可忘记。于是,我把空余时间随手记的点滴和片段匆匆攒在一起,给大家助助兴,这无异于滥竽充数,请附小师生校友海涵!
5 O+ Y. w" I+ a
/ a3 T% v I' z
虎 子
4 D8 h& a; L& A# x$ N1 D
. @: \0 ~; t4 g5 |5 ~/ N( h虎子不是虎,也不是人,是狗。
( J! O: U' l5 \: @
我们第一次相见时,它还是一条小狗崽。
! o e) z- z* X( K4 x/ n
4 e. X& t6 }0 y' \3 S( |: t; W+ l
我们和它实在有点同病相怜——文革时我们随父辈走西口,离了京城,来到几千里外的秦地汉中。遵循最高指示,父母的单位又在汉中百里之外的深山老林里办了一所“五七学校”。你会说,不对呀,应该是“五七干校”嘛。没错,可那时的人很“革命”,有个潜意识,认为“干部”=“官”=“走资派”,所以,不知谁发明了不成文的潜规则,于是就叫成“五七学校”了,又于是大家都成了同学,近乎于同志,不分等级,“咸与维新”,并肩改造。唉,那年月,就连名存实亡的“虚衔虚职”都在意识中撸下来了。实的虚的都不行!
5 P) C4 s5 _; s$ \" Y* r9 H1 r1 k8 a
1 m5 p0 ?* j8 X" d: u. K9 y
为什么说同病相怜呢?这是因为虎子据说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协和医院的实验动物,就是说养起来不知哪天就上手术台,开膛破肚,动刀动剪的。后来被买了出来,是不是就像瓦西里同志说的,已经卖出去了,好歹又给买回来了,不得而知,反正是刀下救狗。我们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初次见面,用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猎户老常的话说:“我们还认过乡亲呐!”
% i" s* @+ ^7 ^4 K) s0 S
. m# B2 V, Y2 p! B" P虎子是棕褐色的,并不像虎皮,怎么叫虎子,大概入乡随俗,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吧,乡下的土狗,不是叫虎子就是黑子。不过,那时似乎狗比人金贵,有名为证,农村叫“狗剩”的不少,好养活。狗挑剩下的,还有个好吗?!虎子喜欢沉默,寡“言”少“语”,老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或许是从鬼门关溜了一遭的缘故吧。它不时抬头远望,忧心忡忡,又与世无争,和人若即若离。
0 D( H% A/ ^7 _( ^$ t- Q6 g
+ g5 C* z, P5 i" w* V
同来的还有一只,叫熊猫,因为它身上是白色的,眼睛处有黑斑。熊猫的祖辈很可能是京巴——腿短,毛长,塌鼻子,耳朵耷拉着。虎子和熊猫都寄养在食堂,吃喝不愁。但很孤单,因为没有一个绝对的主人,而与此同时,五七学校院里的大人小孩都自命是他们的主子。
, e! @8 j) Q$ V( g; C- s
3 C/ o4 g& d1 A开始时,熊猫很受宠,摇尾乞怜,做小儿女态,吃香喝辣。但不知出于什么心理,或许是乐极生悲,爱极生恨吧,久而久之,大小主子们却有点看不惯它的“狗奴才”相,无端地踢一脚,打一棍子,也成了家常便饭。“
7 Z; @: x2 v0 e, z% }+ l, I+ j
& W x, ]! I2 U0 t五七学校校本部之外还有两个“生产创业点儿”——寀沟——打鹿池。两地隔着高高的城墙崖(我们随当地人称之为城墙隘),翻过它的一段低处“牛耳崖”——陡得像牛耳状,不知为什么它却不叫“牛耳隘”,再走很长一段路,迎面看见孤粼粼一棵参天大树——人们叫它“九老二”,就是打鹿池的标志。那里人烟稀少,荒山野岭,经常有野狼出没,据目击者说狼是“飞(灰)黄飞(灰)黄”的,于是急需守备力量。就这样,还很幼小虎子就被当做“壮丁”看中了,重点培养。
# E! N, Z. A1 g
1 @/ C+ u# ]1 x9 A1 _0 n
打鹿池原来叫“大龙池”,顾名思义,就像是一个的大池塘,能够藏龙,实在不会小。不过它干枯无水,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盆地。以环山为池塘岸,有唯一一个进出口,据说当地人将野鹿引进来赶进来,不用说,然后“扎口袋”围而打之。不由人不想起《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战役。后来到了西安郊外半坡先民遗址,看到几千年前祖先在山洼里围猎,脑海中也就立马想起打鹿池的摸样。虎子一去就是大半年,从打鹿池回来的人,间或说起虎子,几乎是滔滔不绝,津津乐道,更赞不绝口:说它长大了,长壮了,出息了,白天一起放牛放羊,晚上巡逻值夜,从不偷懒,不知劳累,不计报酬。有虎子在,山里的狼只能远远的徘徊,不敢近前。这一段时日,牛只死了一头——而这也并不是虎子的过错——而是放牛的老Q头挥棍赶牛,不慎打在要害之处,竟置牛于死地。留下了“老Q头挥棍点牛穴”的笑谈。
3 b" y: A! }+ g8 |
+ Z* T# l3 d. M" `/ E
这近乎于传奇的故事,使我们无比兴奋,也万分的懊悔。兴奋的是以前只在书上看过类似的传说,眼下竟成活生生的现实;懊悔的是没有慧眼预测出虎子并不久远的光辉前景,好像一个物件,看似很普通,放在床底下冷落许久,忽然一天被人当闲物要走,过后风传它是宝物,价值不菲。。。。。。
8 q- o. o, A. D2 M
1 n% B, u2 c3 f听说虎子近期要“出公差”回来一趟,这消息真让人振奋。就像征战者凯旋而归,荣归故里。我们则按捺不住,跑到 “寀沟”以最高的礼遇去高接远迎。寀沟是名副其实的山沟,夹在两座高山之间,狭窄之处不过数十米,呈U形,一路上散居着几户人家,当地老乡看家的狗少见多怪,很小家子气地向我们一行人吼叫一阵,有点像当今反狗仔队做派。入沟十里之处有几间房子,沟底是父辈开种的田地。这里是从打鹿池下来的必经之路,也是途中唯一的“驿站”,“宾馆”。
3 r8 O$ Y g$ {- _3 j2 X
, p6 }! E7 l) o0 K% h3 p/ _
虎子真得回来了,模样大变,令人刮目相看,今非昔比。虽然我们听过知情人添枝加叶的描述,自觉已了然在胸,再据此对虎子超凡地想象,尽情地美化,但猛一看到它,还是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活脱脱出落成一个“棒小伙子”,细腰乍背,毛色滑润整洁,昂首拔尾,双耳如削竹,它傲然挺立,似衣锦还乡,但绝没有一丝得意神态。
. U0 d4 x/ P( b* R) N1 _) g
* V$ l$ {$ L5 B; S- ^' M我们跑过去,一下子将虎子围拢住,这个抚背,那个捋毛,“虎子”“虎子”叫个不停,那潜台词分明是:你还认识我吗?虎子接受我们众伙伴们的爱抚,舒适地半闭着眼,嘴里发出丝丝的响声,伸出舌头舔舐着众人的手,上翘的尾巴一直在不停的摇着。
% H! c6 h; i9 n! m% x! `2 K
4 J( b) S8 J* u$ f3 {2 [不久,虎子在我们大伙的簇拥下又踏上了归程。由于是羊肠小道,崎岖狭窄,人们只能一个跟一个鱼贯单行,这样就和虎子拉开了距离,虎子似乎明白大家的心情,一会跑到前面,一会又回到最后,前后呼应,搞得人人都很开心高兴。
6 o2 G. {; x& p. L6 i W4 t& }
- j$ w9 o, r: w5 V, g# A
路上农户的土狗仍然狗眼看人低,例行公事似地叫上一番,好像在值班,要给主人交差一般。而我们有虎子在身边,和来时大不一样,个个神气十足,吆五喝六,意气风发。你可能不信,我们甚至大体能听出叫狗的主人的阶级成分,叫得欢叫得响的,主人十有八九是贫下中农,“之最”者大概是生产队里有头有脸的人物;最悚的狗见生人撒腿先跑,然后回头象征性地叫一两声,估计它家主人的成分有点高——平时一定要对自家的狗严加管束,动辄喝斥打骂,有气向它撒,否则它真成了“桀犬吠尧”的“乏走狗”,自己也脱不了黑主子坏主子的罪名。仔细想想,当走狗也着实不是件轻松容易的事。
4 ?0 b* @4 P. _( h0 X5 O7 F
) H+ D. ]' S% J7 b" K此时此刻,虎子仍旧很是深沉,绝不像当地老乡家的柴狗,呜呜乱叫,含混不清,没有底气,边叫边退,甚至不敢正视被叫的目标。
6 e; {7 x: t" u a
( I) C/ P5 `8 L; h+ f+ g
当农家的狗叫嚣时,虎子并不回击,只不过停住脚步,怒目而视。一般的狗见状立马销声,退而匿迹。如若有执迷不悟的,虎子则在喉咙里呜呜地发出阵怒,低沉有力,将对方震慑住。然而,总有那特别“格色”的狗,仗着人势,想讨主子的欢心,乍着胆子狂吠。这时的虎子,则一步一步缓缓逼近那狂吠的狗,那狗的叫声也随着虎子迫近而音调愈来愈低,愈来愈弱,以至最终掉头跑掉。虎子这时也适时停住脚步。“不战而屈人之狗,善之善也”
$ X; S$ V. J: a( C& Y% X& y8 K- b
* b+ E, @ u% f' C4 U9 G- n此情此景,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乐在脸上,夸在口中。这分明是长坂坡杀个七进七出的赵云赵子龙,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当阳桥喝退百万兵的张翼德,杀得曹操丢盔弃甲,割须弃袍的锦马超!
7 U2 T; K6 {% Z2 b5 H8 d) _5 W
: W3 N- P9 T0 `# A可惜那时没有打擂台这么一说,否则若较量一番,会打遍四方八处无敌手,冠军非虎子莫属!为了给虎子接风,也为它的勇猛威武贺彩,我们中有不少人拿出珍藏的食物,有探亲带回的或千里迢迢邮寄过来的肉干,有京味果脯,有奶油糖 还有的在大院食堂买了平时都难以享用的最好吃食——肉包子,一并犒劳虎子。虎子在这一大堆美食之前似乎有些茫然。。。。。。
0 H, y: K5 A/ Q8 p( f2 H. Q
) M: N3 o7 n7 B/ o! c有趣的是,打这以后,小伙伴之间偶尔该发生口角,却很少能听到“狗”的字眼,多年难改的积习,正在潜移默化;与此同时,人们也似乎把虎子当做自己的同伴,不时地念叨。
) J0 G! ^2 V3 p) h- d0 q- o. \+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10 23:33:0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