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仁大学建于1925年,校址原为涛贝勒府,以府邸为校舍。后在府邸花园南部和马圈旧址建造 辅仁大学新楼,1930年建成。新楼为2层砖混结构,正门为三层,有四面围楼和中间楼房围成两个天井外墙磨砖对砖砌造,墙身厚重,收分明显。正门为汉白玉大拱门,3个歇山式屋顶,屋脊正中竖十字架,四角加歇山式角楼。立面上混杂使用中国古建筑手法,有绿琉璃瓦屋顶、汉白玉须弥座。杂有南方封火墙、封檐板和小泥仿木斗拱。 辅仁大学前身为英华(《大公报》主要创办人)、马良(毁家兴学,创办震旦学院)创立的辅仁社。英马2人受天主教会之托办辅仁大学,美籍教士奥图尔任第一任校长,后由著名教育家、广东省新会人陈垣出任校长,有政界、文化教育界名流张继、胡适、傅增湘、翁文灏、沈兼士等任董事,执教者多为卓有成就的学者。 辅仁大学先后设文、理、教育3学院,规模最大时有4个学院、13个系、6个研究所。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辅仁大学,1952年并入北京市范大学,后为北京市范大学化学系,现为北京市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辅仁大学有知名校友50多人,其中有刘乃和、邓昌黎、叶嘉莹、邓肇豪等。 在抗日战争时期,辅仁大学是北方沦陷区惟一一所不挂日本国旗、不用日本课本、不以日本语为必修课,文理科仍使用原有教材的学校,也是惟一一所为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高等学府。因此,不少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转移到西南大后方的知名学者、教授纷纷到辅仁大学任职,华北地区的热血青年也纷纷以此为首选学校。(网络资料)
[原创]辅仁大学旧址
[原创]辅仁大学旧址
[原创]辅仁大学旧址
[原创]辅仁大学旧址
[原创]辅仁大学旧址
[原创]辅仁大学旧址
[原创]辅仁大学旧址
[原创]辅仁大学旧址
[原创]辅仁大学旧址
[原创]辅仁大学旧址
[原创]辅仁大学旧址
[原创]辅仁大学旧址
[原创]辅仁大学旧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