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 Q: L" b, I7 {( W# k1 V' ^
看完电影之后,颇有点不成条理想法,但我自觉驾驭不了长篇,就针对影片里面的几句比较吸引我耳朵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 G( I/ T/ v. S' O% ~. ?苍孙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b) M# r1 j- | B% K, u在《非诚勿扰2》宣传之初,就以北京元素为噱头,冯小刚表示想为自己家乡做点贡献,华谊兄弟高调与北京市旅游局结成合作关系,种种表现都让人认定《非2》会是一部提升北京人自我认同感,给北京形象加分的片子,甚至会是一部有着完整剧情的“北京宣传片”。但是综观全片,北京元素却并不是很鲜明,与冯小刚较早的作品《没完没了》相比,甚至可以说是少得可怜,除了子目前旁白点明的“慕田峪”,秦奋主持旅游节目时那段形同拼盘的北京景点串烧以外,富有北京特色的镜头可谓寥寥。王朔、冯小刚、葛优,这三个地道的北京爷们儿为大家奉献的岁末大餐中穿插的依旧是京片子,但大多也不是很鲜明,甚至在影片临近结束时,葛大爷竟然开始以“大大”自称,据我所知,这似乎应该是河南、山西等省的叫法吧!影片中注明是北京话的就是这句,“苍孙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了,但这其实是一句江湖黑话,并非北京土著的民用语言。“苍”代指中老年,“孙”即男性,“苍孙”的可以理解为“小老头儿”。
3 z- _2 \9 E7 U买卖散了,交情不散 7 H; B" t- B7 s/ c" X+ D6 K' y/ ?& ^
在剧中“交情”特指男女之间的感情。这句话在剧中总共出现过两次,我记得义务教育阶段的修辞手法分析课上说过,反复表示强调,已引起读者的重视,或许这句话也正是影片创作者有意传达给观众,想要观众与之分享的一段思想过程。而这句话的表达方法让我想起那句“买卖不成仁义在”,继而想起那被网友奉为“神品”的《爱情买卖》。一首歌被风传到网民皆知的程度,除了幕后退守的作用之外,还有就是迎合了大众内心的某种感受,调动起了大众的共鸣。曾经有一段话在被影视剧无数次的拿来点缀之后渐渐被人们淡忘掉,就是那段“金钱买得来什么,金钱买不来什么”,其中就有一句是论及男女关系的“爱情买的来婚姻,买不来爱情”。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旧的思维模式不断被推倒,不断被刷新,或许在市场经济时代的洪流中,爱情也变成了可以明码标价、待价而沽的商品,进入了经济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曾经一度出镜率极高的“金钱买不来爱情”才不再有人提起,取而代之的是爱情与买卖之间建立起的联系,是“小二,来两斤真爱”。。。在这种大趋势面前,主人公秦奋的思考,也变得棉弱无力。
/ o7 m; m$ H, Z9 c6 g
S2 J& v$ G: U0 J+ T
8 I0 `4 b2 i. M5 \1 E骗吃骗喝骗炮打
" e9 O' X5 ?# N( e G6 | L其实被潜规则的女艺人(有些可能还并未正式进入艺人这个圈子)与实施潜规则的男性(这部分人成分太复杂,就只能这么笼统地说)之间是一对“周瑜黄盖”的关系,也正是因为施力方与受力方联袂作用,才使得电影产业,电视产业,选美产业,选秀产业在这条歧路上更长远的发展下去,归根究底,还是演艺事业在三百六十行当中显得过于醒目,引得无数怀揣着妄想的青年男女趋之若鹜,造成演艺圈和“泛演艺圈”无限生长,失去控制,在其影响范围内产生恶变异。这些特点都与癌细胞极为类似。作为在行业发生病变以前成长起来的导演,冯小刚就有资格来充当免疫细胞,对“癌细胞”口诛笔伐。由此看来,冯小刚依然不失老愤青的风范,衷心希望他可以一直这样坚持下去。
$ s6 N3 U" O; U# p$ {6 {美是相对于丑而存在的,美之为美斯恶也 . k2 F5 m+ e' C7 N* e
冯小刚作品当中佛道的成分越来越显然,从最初寺庙在电影里只作为没有任何符号意义的背景和道具,到《非诚勿扰1》主题曲《信以为真》中与羽泉说唱部分的一句“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到《唐山大地震》结尾处飘出的王菲那空灵嗓音演绎的《波罗蜜多心经》,再到这部片子,秦奋对美的讲评,李香山谈人生感悟时,话里带出来的“和光同尘”。都是出自中国人的“圣经”——《道德经》。和朋友言及此事,朋友说这是中国人成长到一定年龄段的必然,不过这是思想的成长,而不是肉体上的成长。我自感在思想上还幼稚得很,还没有达到能实现这一升华的水平,对于在实现这次升华之后是否真如朋友所讲,我就更是无权发表评议。但是仅就冯小刚这一做法而言,仍然还是好的,他为三教思想这些属于传统哲学范畴的玄之又玄的东西找到一个易于让广大观众接受的一种解读方式,找到了一个更朴实的出口。将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向人们一点点地渗透,就如嵌入式广告一般,其正面作用等同于讲师教授在《百家讲坛》高台教化、在国学普及中长篇大论,不过冯小刚是给哲学披上了一层电影的糖衣,或者说是在电影中加入了一味哲学的佐料。总之是更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了,这或许就是我小时候常听父母和家长说的“寓教于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