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30|回复: 22

太太和我的北京话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2-27 1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v; S/ k: ^/ B R* r4 V" T

在海外多年,和华人交往时,大家说国语,只是有时不自觉地夹带些各地方言词汇。太太和我都是北京胡同里长大,可我的北京话世界各地的华人一般听得懂,包括学汉语的老外,而太太的北京话常让人听不懂。前两天,听她跟一个广东人电话聊天,说到什么事办坏时,顺嘴就来了一句:“这下褶子了”。我在一旁立刻纠正说:讲国语。太太还跟我犟嘴,说人家听得懂,之后在电话里问人家听得懂“这下褶子了”吗?人家说,听不懂。太太在与华人交往时,自认为讲的是标准国语,好些北京人也这样认为。为讲标准国语,我纠正太太已无数次了,可她就是屡教不改。我随手拈几个太太经常用的典型北京“国语”(词用错时,请指出):

% S; M! ]/ S' x7 X: @


: D) @7 S3 E I6 @

- 我说:老王呢?太太说:在后影儿(后面)呢!

& \# E" M4 m8 X; T9 `' J

- 太太说:那人总是蔫不出溜的(无精打采或萎靡不振)。

: D% D" O6 h) f7 c( V3 a

- 我说:听说老李申请难民了。太太说:他被人(难民局的人)问得底儿掉(被仔细盘)。

) v) ^/ _2 J4 X' l+ K4 T& m

- 太太说:瞧你穿的褂子(外衣),真寒碜(难看或不体面)。

5 {9 k8 W8 X; c4 ^

- 太太说:你这裤子别穿了,跟老塔儿似的(太落伍了)。

- @$ k' {) i2 D2 E6 b; D

- 太太说:那年的事,记不清了,只能记得大概齐(大概)。

4 M! K) g) V g* h9 P- h


2 G0 P/ f7 A* I, T$ H: P/ J

太太的北京话特“土”,我的北京话就“洋”些。以前以为,咱北京胡同里长大,自然会说北京话,其实不然。很多年前,到外地上大学,我的北京话被两个外地同学识破。同学说我说的是普通话,不是北京话。我抗议,说咱从小在北京胡同里混大的,怎不会讲北京话?同学就是不承认他们的“错误的判断”。放假回北京时,我细心听我姐弟说话,才注意到我北京话太“洋”,姐弟的北京话特“土”。应该说,我的北京话更接近普通话。后来我判断,也可能与我从小被寄托在幼儿园有关,而且是整托。在幼时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我很多时间是在幼儿园里,而且幼儿园阿姨不是北京人。可一想,也不对。我姐从小就生活在南方,七岁上学时才回到北京。回来时,一口的南方话。现在,我姐北京话比我说得“土”。

$ F( J; ~# C& D& R& D


6 S4 S$ {4 D% g8 w

在海外生活二十多年,在家跟太太说北京话,每年都回北京跟以前的同事朋友讲北京话,但我的北京话经常不被北京人认可,不被海外华人认可,不被语言学教授认可。我一个大学同学,毕业后读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之后去美国读博士,学的是语音学。现在在英国伦敦一大学教语音学,除教课外,其研究重点是汉语语音。同学断定,我讲的不是北京话。同学可是语音学权威呀,我就这样被“驱逐”了北京人的圈子。

/ _; J6 k4 |9 y% j


8 D/ B& ^/ l- Y$ B9 k9 a

有时也琢磨自己讲的北京话,的确不“土”。我会讲非常地道的北京话,只是不常讲。讲时,也不常用北京方言的词儿了。上大学后,我的北京话就不大说了,因全国各地的同学凑在一起时,都用普通话。大学毕业回到北京,被分到中央机关。机关里南方人比较多,我很少有机会说北京土话。又过几年,我就流浪到海外。慢慢地,我就把我的北京话给丢得差不多了。说丢也不全对,因为北京土话用词我基本都懂也会说,只是没有用在我的日常汉语交流里。在海外,工作时用英语或法语,只有回到家或跟华人打交道时,才有机会讲汉语,自然是国语或普通话。这也许是我的北京话没了北京胡同味儿。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2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乡音难改啊

发表于 2010-12-27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奤儿!!

* z: o" ~) C! B I7 y& K7 H0 I

 

' u* ]' E6 H6 G7 N( g, `4 z

--------------------

# m% @" }0 A2 t. m! p, S- K5 {

1: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很多人存在您这样的问题。小时候,不大乐意讲北京话,认为“土”,大了,想回归依附于传统,发现自己的语言体系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剥离 。写字可以比较熟练的使用北京话,口语却更靠近普通话,这,可能是交流当中 媚众——希求别人能够快速理解自己所表达的意思所致。

& m+ A# ~" a' K) b( _

 

* _. ?5 E8 z) Q5 f. U; y

2:很巧,昨日参加一个聚会,与我同桌仨人,其一是北京人,另两个南方人。他们问我是何处人,我回答:北京的。他们说:不像。我问:为何不像?他们讲:讲话没北京腔。我说:表一种尊敬吧。倘若上来就一嘴出租车腔调,您听着倒像北京人了,可自己觉着别扭。

- s5 i6 H9 V! D9 F+ o5 Z) d! }

    普通话脱胎于北京话,母本大约属于北京话中的‘雅言’成分,舍弃了‘非雅言’和地域性强的部分词汇,是不是语言的某种规律我说不好,但,符合流行的本质,即“交集、重合”能令更多人认同且掌握。

, {7 D. H+ o+ [$ Q' T7 O

 

# C+ H( ]( A2 W+ S1 \. I

3:不懂瞎说,一乐儿!!

" E/ i( ?: c' v7 _7 [- {+ X

 

* O: n* O8 [6 o" g% n5 O1 ]1 \8 X

4:问候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17: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您瞧瞧诶,您可不能忘了本那不是,呵呵。入乡随俗吧朋友,最重要的是在异乡生活的好就齐了,别的暂且得过且过,
发表于 2010-12-28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尾儿  不是后影儿
发表于 2010-12-28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好像是,小孩儿和女人讲这些土语显得没文化,老人这么讲话就显得是老北京,让人平添几分尊敬似的。

发表于 2010-12-29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好像是,小孩儿和女人讲这些土语显得没文化,老人这么讲话就显得是老北京,让人平添几分尊敬似的。

* ?( L* X2 V) N& W8 @5 u" ?4 D

同感同感

& ~) r6 t, G4 s3 C }5 g

我在上课时讲北京历史时也是用的标准的“北京话”,没有用京腔的土语。我记得当年在北师院听雷先生的课时雷先生就是一口京腔京调儿,很是舒服。

 楼主| 发表于 2011-1-1 15: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公交司机在2010-12-28 21:26:00的发言:
后尾儿  不是后影儿
- I% Q) o- w* m! g

公交司机,谢了。北京土话,有许多落成文字真不知怎样写。

1 K- Z7 K8 ]7 j# T2 ]! c

 

" a/ h n2 u1 o' R/ `

随着人口的大流动,普通话在人们语言交流中具有优势。今后包括北京等许多方言是不是会消失,还真不好说。纵观世界,人类语言种类越来越少,是不争事实。这是人类发展的进步吗?

* c4 E: @( c. X

 

9 R4 \: } W9 j

在家说北京话、在北京说北京话,跟北京人说北京话,在其他情况下最好说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省得招人非北京人讨厌。许多人讨厌上海人,说他们扎堆儿说上海话,这其实是很自然的事,那是人家的母语。其他地方的人何尝不是?北京人一样扎堆儿说母语,因为北京话接近普通话,非北京人一般都听得懂,或明白个大概齐,所以不像上海人在非上海人面前说上海话招人讨厌。

: W$ W ~5 r) d1 K- y0 t; `4 Q

 

, Q- e/ R: k$ x- C" [5 j

掏心窝子讲,学普通话咱北京人占了很大便宜,至少比上海人学起来省力得多。

发表于 2011-1-5 2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天坛暖洋洋 麻雀也可人

不刻意的说话

: O0 R5 C# N1 H6 a; W7 T4 L

没那么讲究

: B a, G" C# A% W) A; L

北京土话早就没了市场,会说的已经不多

; g8 i! X* F# L0 {* H

权当个念想儿,北京土话词典,我还有一本呢。

% I) P3 c9 j9 O5 a8 _. v

与时俱进吧

|; Y% \1 _% u

早年间 八旗进京,说的是什么话

# d4 N6 { `# S* L% O5 d3 P2 \# t

“胡话”--胡人讲话,满语。

( D" D5 e6 `7 b& U9 d

汉官也得学满语。

3 K8 `& y2 a: L2 d, `

多年后,汉语--朝廷官话。。。

; w' U) c9 l. j5 r0 i% l- V

北京话有个逐步形成的过程,有的湮灭有的保留,有的发展。。。

# i0 o. R1 S# J* c- s7 B, \! _. o* n, P

不懂语言学,胡乱说,无怪。

& r1 b; u5 F! m5 z! B( x( R

各领风骚数百年

0 M$ ^/ x' N3 U' A

不废江河万古流

9 |0 X1 j' r$ J* ` Z5 c( t0 v

语言方面,北京人不占便宜。

9 N' d7 ^$ G: R5 x9 u7 [

就说上海人,上海话蛮地道,普通话呱呱叫,洋泾浜有一套

~# x9 |7 L* X3 K( f2 }

当然人家会讲伦敦音的标准英语。如今美语是主流了。

& y2 k$ Y% h- f7 R' M+ |

我去上海,人家听得懂我,我听不懂人家,住了几个月,好不容易听懂了,该打道回府了。

发表于 2011-1-23 1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眼袋斜街在2011-1-23 13:08:00的发言:
6 D! u8 |$ @6 G

“包括”就是咱们平时用的意思,如:晚餐主食品种很多,包括窝头、馒头、菜团子、烙饼、馅饼等。“包括”在台湾也是这个意思,只是念法不同,“括”不念“扩”音,而读“瓜”音。对于咱们讲普通话的人,这读法简直无法忍受。不信,您自己试着读一下,是不是特难受。台湾总统马英九据说在台湾是国语讲的比较好的人(绝对比胡锦涛讲得标准),他就把“包括”读成“包瓜”,把“猫和老鼠”读成“猫汉老鼠”。急的我这北京人想给小马当国语家庭教师。

) t- a! A y! U C( r/ n+ Z9 V

谢谢解答!原来国语和普通话差异这么大。不说的话,我还以为读“括瓜”是台湾本地方言的发音呢,没想到这是国语。

, G6 D. [, ?, B5 U

 

发表于 2011-1-23 0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眼袋斜街在2010-12-27 16:10:00的发言:
5 f9 L5 c8 i+ T4 ]7 T5 J

只有回到家或跟华人打交道时,才有机会讲汉语,自然是国语或普通话。这也许是我的北京话没了北京胡同味儿。

% ? u7 B9 l4 f& r7 |) C, i4 z

国语和普通话有什么区别呢???

; R" k1 ~9 `; Q7 Y; ^" J: w9 y6 R

国语是华人世界广泛使用的,普通话是中国内地用的,是这个区别吗?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0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语音学家。我想,普通话和国语是一回事。国语源于民国时期,普通话始于共产党时期。这应是政治决定。改朝换代,前朝的一些规矩和用词被废除应不足为奇。

这政治决定的影响也波及海外。以前,海外台湾或国民党势力大,国语一词为"标准"用法。近年,共产党有钱了,其海外势力渐壮, "普通话" 趋向为标准用法。然而,书面语仍以正(繁)体字为标准,包括共产党背景的纸媒介。网站为吸引读者,多采用简繁体(台湾叫"正体字和简体字")转换功能。

大陆与台湾分离六十多年,国语与普通话也有些变化,包括在读音和外国名词翻译上。还有,受台湾的方言的影响,台湾人讲的国语在大陆人(尤其是北方人)看有些怪怪的。反之一样。

典型的区别如(括号里是台湾国语读音):

包括 (瓜);
中文和(汉)英文;
英国铁娘子大陆译为撒切尔夫人,台湾叫畲契尔夫人,香港叫戴卓尔夫人;
美国总统大陆译里根,台湾叫雷根,香港译列根;

在官方语言和名词翻译上,两岸三地区别很大, 从中以看出中国人的一盘散状态。大家都自任认自己是大爷。为什么不能坐下来先从名词或名词翻译统一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1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summerrhythm在2011-1-23 11:24:00的发言:
0 C, Z0 Q/ ^# q

谢谢解答!“包括(瓜)”是什么意思?没有看懂

4 N) X" z2 F& {% g3 v9 W

是不是因为国语用的是韦氏拼音?

! d& z2 l2 X- N# L9 X, H) O( j& q

“包括”就是咱们平时用的意思,如:晚餐主食品种很多,包括窝头、馒头、菜团子、烙饼、馅饼等。“包括”在台湾也是这个意思,只是念法不同,“括”不念“扩”音,而读“瓜”音。对于咱们讲普通话的人,这读法简直无法忍受。不信,您自己试着读一下,是不是特难受。台湾总统马英九据说在台湾是国语讲的比较好的人(绝对比胡锦涛讲得标准),他就把“包括”读成“包瓜”,把“猫和老鼠”读成“猫汉老鼠”。急的我这北京人想给小马当国语家庭教师。

0 P+ A- X0 R" w5 @

 

8 ^7 h# E, C; A5 K- Q

韦氏音标,是北美通用的注音规则,尤指给非英语词注音的规则。大陆学校里教的国际音标北美很少人知道。会大陆的汉语拼音,就能正确读出汉字的读音。不懂汉语拼音的人不可能正确读对汉字。比如“毛泽东”的汉语拼音 是Mao Ze Dong(我这键盘无法打四声),这个拼音老外根本读不出来。若按老式拼音法(记得是1979年以前的用法),“毛泽东”拼成Mao Tse-tung,这让只懂英文的老外读起来就顺畅得多。

发表于 2011-1-23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眼袋斜街在2011-1-23 3:38:00的发言:
4 E$ ~7 `# ?+ x& q- B

 
' a ] L- q, z) e
8 ]# w; F' ?6 L
包括 (瓜);
8 X2 Q' |. z. K3 Z
中文和(汉)英文;
& F1 o) o- G# W: s4 }. q
7 h- m+ O. T( T- m
英国铁娘子大陆译为撒切尔夫人,台湾叫畲契尔夫人,香港叫戴卓尔夫人;
9 P" B( ~: @9 X) ? k' i8 D
' ]! C( a3 i8 Q1 O# F6 `
美国总统大陆译里根,台湾叫雷根,香港译列根;
7 s) n' F3 A; D/ S

# x. v5 k8 L$ z* @" u# h! @
在官方语言和名词翻译上,两岸三地区别很大, 从中以看出中国人的一盘散状态。大家都自任认自己是大爷。为什么不能坐下来先从名词或名词翻译统一一下?
) n" P6 u w9 i3 F( \' F/ Q

谢谢解答!“包括(瓜)”是什么意思?没有看懂

1 ], K9 ]. i+ U# d- i. k" f, R' l) c2 `! v

是不是因为国语用的是韦氏拼音?

发表于 2011-1-27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的,干嘛跟人介儿较劲儿?这话儿,听着就舒服。咱北京话,不是标准国语,怎么了?

发表于 2011-2-4 0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觉得楼主可能大我好几轮呢。年龄上阅历上肯定跟您比有点不对份,但是对于北京话我也胡乱说几句。/ L2 Z1 u1 f5 _. z+ R
[BR]打小生在北京张在北京,到今年26岁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不是太会说北京话,我父母这一代已经很少用“特北京”的方式说话了,但偶尔也会蹦出几个我听不懂的词来。我觉得语言这事不是刻意的,就按自己的路子来就齐了。北不北京话的不是太重要,特追求那种北京说话方式的往往是拿了北京市身份证的准北京人,当听到他们说“德胜门儿”和“我丫”的时候,特想问一句“北京您这是怎么了”。
发表于 2011-2-8 2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呵呵,有意思啊
发表于 2011-2-8 2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I] : U( @3 g4 \$ c3 c+ G! c3 p/ Z- h
上前门儿喝豆儿汁 2 n2 L& @% I7 y& x& v5 {( J& N
[/I][/SIZE]
发表于 2011-2-8 2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得底儿掉”

: m2 ~/ A1 [( ~

是否用“问了个底儿掉”念起来更顺些?

发表于 2011-2-18 0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长鹰飞在2010-12-27 21:37:00的发言:
7 H5 g9 D L8 {/ Q

 

$ e# r4 p7 K% c' V" S. `4 b

1: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很多人存在您这样的问题。小时候,不大乐意讲北京话,认为“土”,大了,想回归依附于传统,发现自己的语言体系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剥离 。写字可以比较熟练的使用北京话,口语却更靠近普通话,这,可能是交流当中 媚众——希求别人能够快速理解自己所表达的意思所致。

( G) p2 [& F$ l* P; `3 Q2 }/ i2 H

 

& D/ `; n& V9 ~) Q( m. C

2:很巧,昨日参加一个聚会,与我同桌仨人,其一是北京人,另两个南方人。他们问我是何处人,我回答:北京的。他们说:不像。我问:为何不像?他们讲:讲话没北京腔。我说:表一种尊敬吧。倘若上来就一嘴出租车腔调,您听着倒像北京人了,可自己觉着别扭。

9 v/ R6 `; {% a X) T

 

, ~* l1 F( r+ \% q+ _: j

同感!中学时怕别人说自己说话太土,只说普通话,外地人通常认为普通话就是北京话。如今在城里很少能听到京腔京韵了......

发表于 2011-3-1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北京话听着就是舒服,虽然我是北京人,可由于年龄的关系,好多都说不上来,倒是听奶奶天天说,觉得很舒服。
! w: d. W$ ]9 k* ]: m[BR]记得有一次奶奶发烧了,去医院看病,讲述病情的时候,奶奶说:“饭到嗓子眼儿打扁儿,胃里寂寥寂寥的(不知道是哪个字,反正是这个音)”那个大夫完全听不懂,我在旁边一句一句的翻译。
发表于 2011-2-28 1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那个语言环境 您说北京土话 和谁交流去? 老不说自然就生分了.
发表于 2011-3-3 2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学时外省的同学老爱学北京话,尤其爱说丫的,他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有时候总说我丫这,我丫那,挺好笑的

' n+ U2 p2 i9 @' i: U3 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5 16:54 , Processed in 1.21268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