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07|回复: 27

旧宫德寿寺乾隆御碑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2-24 14: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友“紫滃”提供信息,旧宫村拆迁后有古迹显露,今天特意游走一趟。在此谢谢“紫滃”!
  
   回来看碑文,得知是德寿寺。
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乾隆二十年毁于火,后重建。双碑为重修德寿寺时敕建,立于大殿院内。民国年间德寿寺被焚毁,仅存两碑。顺治曾经在此接见五世达赖,乾隆七十大寿时在此接见六世班禅。
  
   乾隆御碑座落在大兴旧宫的三队和四队村,这两年旧村拆迁,御碑才显露出来。
   
   御制碑大兴县文物保护单位。两座石碑均为汉白玉制,分居东西面南而立。两碑形制相同,螭首龟趺,通高7.50米,龟座长3.30米,高2.05米,碑身面宽1.80米,厚0.93米。碑首四龙盘顶,碑四边浮雕龙云宝珠,雕工精细。碑阳镌刻乾隆帝所撰《重修德寿寺碑记》和《宝鼎歌》,碑阴及两侧镌刻乾隆帝《题德寿寺》诗六韵。 
诗文记述乾隆四十五年(1780)西藏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在德寿寺觐见乾隆皇帝的历史盛事。

   由于院内有只大狗,没敢翻墙进去。

古代与现代文明的对接: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5 0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吴老师拍摄德寿寺有感:

5 k( v0 o a5 o( z

 

+ T+ r0 f% |8 i; S' ?- {* _! g, x1 f

  人类何时能够学会尊重!尊重历史,尊重史上遗存下的宝贵财富这样精美绝伦的建筑........

2 N' f+ E3 t, p. f: W8 F

亡羊补牢。吴老师的拍摄记录了历史的进程,定格了历史进程的某个阶段,也是无言的呼吁,

, h! m; n' {1 [9 s7 W1 ~

呼吁,珍惜,保护。同时感谢像吴老师这样的定格历史的摄影者。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14: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边还有些散落的石构,这个还刻有海水江崖: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14: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个柱础边长有70公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14: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散落的琉璃构件: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1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怀疑碑亭是后建的,否则石碑不会风化如此厉害。
这个地方据说要建公园,到时就可随心所欲的观看碑文了。

再次谢谢“紫滃”先生提供的信息!

昔日的石碑: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14: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楼中的遗存: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14: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碑亭: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14: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14: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赑屃: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14: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通石碑背阴的碑文(局部),石碑下面风化严重,字迹已经漫漶: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14: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1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加精!
看过本论坛07年的帖子。可惜进不去,碑文看不见。
发表于 2010-12-24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些天路过时还想去看,结果赶上大风天,漫天黄沙,没有找到。那个车站应该是旧宫站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1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天龙八部在2010-12-24 17:20:00的发言:
& c( f6 h- D3 a B# d ! M+ p: Z0 x5 P% U+ {8 V1 ^ 前些天路过时还想去看,结果赶上大风天,漫天黄沙,没有找到。那个车站应该是旧宫站吧!. V! L/ _; s& R) |/ c9 w+ e # B+ h) n9 J1 Y0 y/ a

是灵秀山庄站(终点站是灵秀山庄东站)。
发表于 2010-12-24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 O+ ]8 h T" q# F3 V

去过那里, 原来属于学校, 也没进去

" Q8 U5 ~: E* ~9 f6 T; Z1 O! Q/ U

 

3 [; `7 U$ _1 x; x. Q4 o1 o P

我觉得原来最早应该有碑亭, 后来的屡次破坏中被拆掉了, 再后来又复建的

4 D0 U6 J/ l3 b$ T

 

& {+ {; o2 ~4 R% y V6 ~! a y

这个碑是满藏友谊的见证.

发表于 2011-1-3 17: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11-1-3 6:43:00的发言:
; V8 t( ^; D. D+ o& u

   过去在文字中可以称女士为先生的,应该有老师的意思在里面。还希望您多提供古代文化遗存的信息,先谢谢了。
( l* |6 |4 \" @& N( T- x: |

我很明白您的意思,只是我自觉当不起,才给您留言告知一下我是个宅妪。^-^

发表于 2011-1-2 2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老,这个精华是不是应该有我一半啊?
发表于 2011-1-2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10-12-24 14:17:00的发言:
 怀疑碑亭是后建的,否则石碑不会风化如此厉害。
这个地方据说要建公园,到时就可随心所欲的观看碑文了。

再次谢谢“紫滃”先生提供的信息!

昔日的石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25462498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R" z/ r/ R8 O5 B

 

8 ]$ _+ e; [ i, m

吴老,俺是个宅妪,不是先生。

 楼主| 发表于 2011-1-3 0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紫滃在2011-1-2 22:23:00的发言:
! O; K. X e A' e 9 K8 t; S V |- T) e2 F. }- {% n, I 2 C) A B7 j& ^: Y; \1 d, H( k

 

) ?% g& K9 T: V8 C& }/ j

吴老,俺是个宅妪,不是先生。

2 t, f6 L, A2 ^9 ?8 J3 U 8 K2 _6 L4 R( @0 N3 g) V

   过去在文字中可以称女士为先生的,应该有老师的意思在里面。还希望您多提供古代文化遗存的信息,先谢谢了。
发表于 2014-5-24 15: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今年4月3号的谷歌卫星图,我惊奇的发现,难道德寿寺要复建吗?大体轮廓感觉都已经出来了。
德寿寺.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5-24 16: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基都清理出来了,还真不知道是考古探查还是准备复建?
 楼主| 发表于 2014-5-25 13: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开始复建了,现在山门殿、钟鼓楼已经上梁,围墙工程过半,预计2016年完工。
* W" N- i8 ^& t/ S( c% e" ~" r5 a& r( S' N0 B' y+ v/ p
_BSC6981.jpg
3 I, w" ^. w* `
8 D2 N3 l1 p9 X5 V' W# p
发表于 2015-5-29 18: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老师,我就是紫滃啊。今天登录怎么也登录不了,只好重新注册菜进来的。如果有时间,您在过来看看吧,德寿寺恢复的很好了,但还没有开放。德寿寺旁边的小区,据说是开发商送了一套房子给马布里,于是这小区就牛哄哄的了。
发表于 2015-7-9 00: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回得很滞后,还是想说一句……
) ^; N1 `  E) W5 ]& t6 _" v碑亭是后建的,参照样式雷图档很明确……( W5 T5 D: V3 b7 x
图中标注石碑而非碑亭,结合此前的实地考察,
8 S/ b* d5 `# d" n9 v碑亭与殿前月台遗迹紧贴,似有局部叠压,6 c( K/ V+ g$ j0 M) d+ e( V$ o1 K
因而布局上也无法安排碑亭,
# W0 K9 G5 b6 U- f  d6 b3 U只是如广济寺月台前立石碑那样而已……
; I! ]+ D, t1 h5 ?& h5 j  g3 m+ a7 a

发表于 2015-7-30 10: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05:}唉!多好的古景啊又荒废了不管不顾,几几年了这是、周边赶紧建雕塑、花园吧!
发表于 2022-11-4 16: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已经建好了,金碧辉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3 12:08 , Processed in 1.18729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