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33|回复: 30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2-23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颐和园转轮藏部分应该是清漪园剩下的最完整的一处木构建筑群了,一直都非常想去看看,但是很久都没有开放了。。

4 u, ]: d' c3 q$ w

今天寒潮来袭,又到颐和园游玩,为了避开人流。。

- k$ P. r. c0 A: e

话说今天真的人超级少,佛香阁景区一共就是几个人,连室外站岗的工作人员都回屋里了。一度产生了翻墙进去的冲动,不过最终还是不好意思实施。

6 U& [+ z9 [& D) N( L7 j

 

3 Z# ?' f3 m; C9 [+ ~

据工作人员说,景区2006年十一以前都是开放的,可是那时没有留意,不知道有没有人有那时进去的照片呢?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3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外面只能看到万寿山昆明湖石碑。
发表于 2010-12-23 2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楼主想看什么,如看建筑不如在佛香阁下的平台上俯视全景更清除;

& C7 b: w9 {+ `$ T0 I

 

, I- j( _3 w' `% L" K9 c3 l+ Q

06年前去过,当时只开放到牌坊,上面也不开放,而且可能转轮藏可能从未正经开放过,因为也从未见过相关的老照片。

. Z) K4 [- n0 r2 E/ b; z9 r- {' W

 

发表于 2010-12-23 2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轮藏确实是个被大家忽视掉的建筑,他是三层,至少外面看是三层;每层外檐下装饰花板和和垂莲柱头;足显乾隆时期的富足;有很强的乾隆时期北京一带汉族工匠模拟藏式建筑的特征。

2 N/ W2 r6 f% t( K

 

Q; ?/ l. R9 u# w" z

尤其特殊的是他的顶部结构,是由三个四角攒尖顶通过联脊结构组合到一起;所以有三个平行的脊刹,分别是高大的琉璃福禄寿造像。

* c' p. M; S `6 P

 

; f0 [- a) a4 [( \# K( b4 I- L# A

这种结构的屋顶在清代山西的山西很多,北京则仅此一例。

发表于 2010-12-23 2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些新照片,主要是细节,是收集的

/ W7 G% U0 u) C% ~- X; H0 y

 

4 e: i# E9 h( i5 V1 x

1,顶部脊刹

0 ~' _! c, X! ^ ~ z4 T( V

 

) s: c5 {% b* r5 y6 ?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 ]: ~9 x- u9 N9 f

 

% v% s$ }' b5 Q) ^7 E0 ~

2,正殿

c3 O4 o4 Z- C

 

p" m& ^$ V2 u' W9 X* C


 

# [$ h- N) J9 P+ b8 a' B# Y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V' X+ c; W9 L7 ~

 

, Y& y2 d+ B4 k0 H8 f! r. q9 G

3,殿内;但照片未经证实

8 |7 u3 ]# s1 u' j5 J

 

8 |# Q7 ~- K$ N0 }! }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发表于 2010-12-23 2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布衣亮子在2010-12-23 22:07:00的发言:
# P6 j: `' l1 G2 S- Q: a5 E* l

谢谢黑龙老师!学习了!

' w( w' y# z; d; W* u- _. f9 z

您太客气了,别叫老师,我还差的远呢

发表于 2010-12-23 2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来两张清楚些的老照片

# x) Y# J: ]" S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3 2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黑龙老师的回答。。。

: R5 `4 t7 w9 i/ v

其实任何一个建筑,如果走近看的话肯定还是能发现额外的东西,虽然看之前不知道要看什么。。。加上这个是乾隆朝的原物,里面据说还有转轮藏,所以特别想看看。。而且外面就能看到那个碑特别华丽,特别想仔细看看上面的纹饰,因为被火烧过的宝相阁的须弥座已经很让人震撼了,这个肯定更棒。。

' s8 G& _1 V* `! Z. ^8 I+ r$ |" S

 

" }8 t6 G) p, P5 k; v

然后我也来几张今天的照片吧。

: L! P4 z# i) f, k1 ~

 

# {4 N9 y9 O7 M0 J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3 2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颐和吴老。。。不过照老照片的人还是没有进去。。。

" [: q- F: T' m, _! C3 g* W2 v

一直觉得很奇怪,颐和园这么重要的一组建筑照片特别少呀,大部分都是长焦照的。

发表于 2010-12-23 2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10-12-23 21:58:00的发言:
4 K1 R$ v$ n+ D

转轮藏确实是个被大家忽视掉的建筑,他是三层,至少外面看是三层;每层外檐下装饰花板和和垂莲柱头;足显乾隆时期的富足;有很强的乾隆时期北京一带汉族工匠模拟藏式建筑的特征。

. ~# F- s5 V3 G4 Q

 

; M7 n) ~, X: P& Z' ], i

尤其特殊的是他的顶部结构,是由三个四角攒尖顶通过联脊结构组合到一起;所以有三个平行的脊刹,分别是高大的琉璃福禄寿造像。

5 m" X l2 @0 W0 g% a2 q- Z1 S

 

3 y; E/ w! j9 A" n4 z& G% K5 k8 x

这种结构的屋顶在清代山西的山西很多,北京则仅此一例。

5 T; X7 Y' F6 [9 g5 j

谢谢黑龙老师!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3 2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10-12-23 22:21:00的发言:
) D! [0 a& a- l1 n/ P$ J) \3 x

先来两张清楚些的老照片

+ ^/ g E# s9 U( l% Z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77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 \+ Z4 Z6 d* @2 Q& S' o

突然发现。。。第一张是不是洗反了。。。我正在想这个人怎么能从东面照转轮藏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0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10-12-24 0:21:00的发言:
1 V4 O# h. H: ?$ V2 k7 c

 

+ G1 ~9 y+ a2 W

日伪时期开放过

! ]. k7 p) ~) n$ J

 

4 S" Y5 [0 w4 h$ G

 

2 e/ Y b6 q9 c

 

& l+ D9 w7 @5 I5 Q& E+ t# T& C

 

4 `; h# ?" t# I) B
QUOTE: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 T1 y$ w* b
QUOTE:
原来碑上字的颜色和现在好像不太一样。。。
' @" n, Q: W/ [) W* L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0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10-12-24 0:12:00的发言:
4 W p1 S, J* |5 H$ v

 

" h8 |4 I4 G ?. @; ~1 r6 z' g

中式建筑的特征就是近处反而很难看出什么,只有远处才能看到建筑的轮廓和气势。

. @. @+ x( U% p4 C/ a

 

9 n7 N4 X' w3 q! M' o6 U$ `

“万寿山昆明湖碑”其实和燕京八景碑都类似,体量大,雕刻繁复,造型独特,但乾隆一口气在北京立了这么多,见的多了,也就不觉的他有太多过人之处;

% Q/ K8 S& w) J0 V9 w, {

谢谢老师!!

( K9 w/ P3 g/ a% @2 r

想问一下为什么当时这组东西没被烧掉呢?周围都烧光了。

发表于 2010-12-24 05: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是开放的。从假山山洞可以通向敷华亭,里面有木制两层钟楼,原来有大钟(黑龙那张内部的就是敷华亭里的钟楼),敷华亭内的山洞还可以通向转轮藏(西面的擷秀亭内的洞可通向五方阁)。小时候进去过转轮藏的配亭,里面就是藏经的木塔,比正定隆兴寺的直径要小,但是四层的。转轮藏有游廊和两个配亭相通的。

    内张老照片是发反了,转轮藏外面的是排云殿东侧的写秋轩,两个亭子分别是观生意和寻云亭。



   
   
发表于 2010-12-24 05: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五角枫在2010-12-24 1:13:00的发言:
& m9 Z; B* [3 F$ |/ H 6 n! k+ c" S* w; Z1 h ) [' Z9 Z2 Z+ S. h U6 n# b

谢谢老师!!

^0 s8 U) D' N2 E, f

想问一下为什么当时这组东西没被烧掉呢?周围都烧光了。

7 Y4 g# d! [8 L+ X 7 l# ~8 b3 Z) U/ J

有几处没被烧毁。我知道的有养云轩、善现寺等。至于为何没被烧毁就不清楚了。
发表于 2010-12-24 06: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碑上字的颜色和现在好像不太一样。。。

原来字是描红,现在是描金了。
没有老照片,现代版的:







发表于 2010-12-24 0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五角枫在2010-12-23 23:32:00的发言:
2 B# I6 n& P1 @3 \! f

谢谢黑龙老师的回答。。。

/ q* T9 J$ }: W Y4 e8 P

其实任何一个建筑,如果走近看的话肯定还是能发现额外的东西,虽然看之前不知道要看什么。。。加上这个是乾隆朝的原物,里面据说还有转轮藏,所以特别想看看。。而且外面就能看到那个碑特别华丽,特别想仔细看看上面的纹饰,因为被火烧过的宝相阁的须弥座已经很让人震撼了,这个肯定更棒。。

2 {8 T6 w" Q* Q+ v# X

 

7 T8 l) ~- s6 V

 

/ D. o" f7 _5 `

中式建筑的特征就是近处反而很难看出什么,只有远处才能看到建筑的轮廓和气势。

, U/ [1 W9 t7 O( I! D, s# o

 

0 F( d0 w# y4 A' v" {

“万寿山昆明湖碑”其实和燕京八景碑都类似,体量大,雕刻繁复,造型独特,但乾隆一口气在北京立了这么多,见的多了,也就不觉的他有太多过人之处;

发表于 2010-12-24 0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全景带转轮藏的.
发表于 2010-12-24 0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转轮藏有十多年未开放了.
发表于 2010-12-24 0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说为什么他不那么引人注意,个人观点,因为佛香阁,和铜亭太惹眼了,虽法轮藏单放在别处也是一个建筑精品;

, H' J1 c. ]0 T |8 `5 d5 ]

 

# z( H8 M/ M$ b( y5 L

可在万寿山上,他到变成了最不引人注意的部分。

7 x+ e' N1 j4 e* k9 [& c

 

4 I' Q: I9 i" N! d7 T. ]5 V

昆明湖碑的底座,不太容易看到,保存的比其他的碑要好,归功于多年的封闭结果。

. ?' ~# c, u4 Y* Y. I

 

( C2 H4 P V+ J! H

 

. |) h+ d3 R0 J* K5 [7 J

 

3 I# B/ D. B9 f9 m) R

 

, A8 p! q! W; Y+ C/ w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9 I8 [" I& J( q2 ?

 

" J& H5 }# N1 ~" n

另一张,匾额和斗拱的细部

5 }+ ~+ f: ~9 ~& R; T

 

2 E/ s2 J6 w7 c9 ~2 ]4 f/ w. G# { |' ^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发表于 2010-12-24 0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面殿顶的那三尊福,禄,寿三星像是几年前大修时,换的新了.旧的原件拆下来放到了佛香阁与排云殿中间的德辉殿陈列室中陈列.
发表于 2010-12-24 0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10-12-24 0:15:00的发言:转轮藏有十多年未开放了.
$ u' A4 }0 p7 d: H; ~" ]

 

' w9 W* _& ^& Y8 e% Q- i

日伪时期开放过

2 J0 Z0 N, u7 |' m) g* r @

 

+ B$ n8 G _8 f5 ]9 f, y* t

 

9 @9 ^6 S, ]& m/ e

 

0 V7 P' ?) ?0 I0 M) p+ _0 N

 

s6HmBFoL.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0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10-12-24 6:39:00的发言:
 原来碑上字的颜色和现在好像不太一样。。。

原来字是描红,现在是描金了。
没有老照片,现代版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91110 (11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91110 (11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7 @0 J/ r, Q$ ~9 L4 c" D- t) [
QUOTE:
其实我的意思就是想看看前几年人们进去时的照片。。毕竟这个景是颐和园变化最小的地方之一,不需要多老的照片。。。
谢谢吴老耐心的回答!!第一次知道了这些景色的布局,原来那个假山和转轮藏是相通的呀,早知道昨天就去闯一闯假山了。。那真是一个人都没有,我在里面转两个小时都没人知道。。
3 Z& ]7 e2 h) q: ~" K8 v( l3 i
QUOTE:
这些建筑的内部原来保存了这么多东西,在历次劫难中都没有被毁真是奇迹。。感到很欣慰呀。
' @7 t# p* o7 [ M
QUOTE:

 
4 H) k9 l7 c v1 s6 u0 ?1 D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10-12-24 5:45:00的发言:
0 U, o: c$ v/ R

有几处没被烧毁。我知道的有养云轩、善现寺等。至于为何没被烧毁就不清楚了。
2 f4 M% r: n" U7 i8 k

我记得去年善现寺是开放的,今年夏天就不开了。。。看来园方在有意保护清漪园建筑?其实我觉得这些地方一般都很少有人去,有一年黄金周去铜亭子里面就十来个人。。。所以开放了应该也不会造成太大破坏,倒是乐寿堂、长廊什么应该限制限制人数了。。

发表于 2010-12-24 14: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五角枫在2010-12-24 9:16:00的发言:
% z3 L7 n* x& ]2 g1 W1 _/ a( Z7 T" c ! M+ ]4 Z1 x2 l3 @" ?% t* O9 q & }3 S9 C8 @7 l2 M* \8 V7 u8 }

我记得去年善现寺是开放的,今年夏天就不开了。。。看来园方在有意保护清漪园建筑?其实我觉得这些地方一般都很少有人去,有一年黄金周去铜亭子里面就十来个人。。。所以开放了应该也不会造成太大破坏,倒是乐寿堂、长廊什么应该限制限制人数了。。

# w; S* K1 G4 Y: r6 Q; L$ R + e* \- H: q1 p/ f- \

    善现寺是保洁队临时搬进去的,原来在四大部洲的西值房,等四大部洲修好就腾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2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当时去的时候没有进佛香阁。。。后悔死了
发表于 2010-12-26 1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06年五月去的时候拍的,当时是开着的,游客不多。基座的雕像非常震撼
发表于 2010-12-25 2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本颐和园大修实录的书,应该有详细的介绍
发表于 2010-12-26 0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06年拍的,,万寿山昆明湖碑座上的中国面孔

^7 d. X/ C; Y6 ~3 _

 

# A5 N5 k- A3 @( j6 C, p* z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想看一看颐和园转轮藏的老照片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0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河豚毒在2010-12-25 23:21:00的发言:
有一本颐和园大修实录的书,应该有详细的介绍
c8 s+ B# w( |. A4 I" O, p

谢谢河豚毒!!是最近一次修复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13:25 , Processed in 1.236109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