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 ]0 r I# M
五、 风景园林水域
' r6 \( t& ]- B, O; X- J8 B景观水体是风景园林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k: z! t, O% ~' n4 @% o六海
3 ^, g: o' r9 F. F9 |1 b1 j六海分别为西海、后海、前海、北海、中海和南海,其中西海、后海、前海古称积水潭或海子,是元大都的漕运码头。北海和中海则为元大都的太液池。南海是明代以后挖掘而成。
6 x4 l0 N- {( T- ^/ g% Z积水潭 ! O$ g4 h" ~& _3 i: g3 r
明代以后,积水潭不再是漕运码头,由于城墙南移,将积水潭分为城内外两部分,城外部分以堤相隔,堤北为后来的太平湖,堤南沿北护城河向东流入坝河。 - A& l/ w k* y
在德胜门西侧,开有矩形渠道,北护城河水顺城墙根进入城内积水潭。在积水潭进水口处建起一座小岛,岛上建有“镇水观音庵”,清代改名汇通祠。自从明城墙筑成后,德胜门内修建南北向大街,把积水潭隔开。西边的水域仍叫积水潭,东边的水域则称什刹海。
0 O7 K5 u9 O$ p7 f后来,随着什刹海水量渐少,湖面逐渐缩小。湖中出现了一块面积相当大的陆地岛屿,即今恭王府花园所在地。岛的东北水面较窄处有银锭桥联结陆地。岛的西南水面形成一条月牙形的河,名叫月牙河。河上有明朝太监李广所建桥梁,后人称李广桥。据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为解朝臣思乡之情,特下令在什刹海浅滩处种植水稻,于是这里呈现出一片江南景色。 ! k s; y* A% T- q
什刹海从船货云集的水陆码头,到水波潋滟的宁静水乡,逐渐引来达官贵戚择地营造宅府,修建寺庙。积水潭一带更是名园环列,连同什刹海成为京城著名的风景胜地。平民百姓环湖而居,酒楼茶肆杂列其间,是当时文人荟萃和市民游览消闲的好地方。
, W- t+ _: `, P! `. T1 n太液池
2 P. L% p- C' `( L* o金在北京建中都城时,还发现东北郊高粱河有宽阔的水域,比城内的同乐园更加秀美。于是,金人便在那里大兴工事,开拓水面,堆筑岛屿,于金大定十九年(公元1179年)建成大宁离宫。
1 o2 @8 [ R% j5 z6 j2 _公元1215年蒙古骑兵攻下中都,改中都为燕京。公元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从蒙古高原的都城和林来到燕京,忽必烈一到燕京就住在大宁离宫,琼华岛上的绿水繁荫令他神思游骋。于是,他便下令修缮琼华岛,并在岛上建了一座广寒殿。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开始以琼华岛和周围水域为中心建造新城。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正式建国号为元,至元九年新皇宫落成。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大都城建成。新的大都城,充分利用了高粱河较宽的湖泊水域,以琼华岛及其周围水面为中心,巧妙地将皇宫、隆福宫和兴圣宫三组宫殿建筑群环列湖泊的东西两岸,中间宽阔的水域称“太液池”。
) h; w! X0 J7 C6 P/ \北京作为都城的城址,从金代中都城转移到东北郊的元大都城,这是北京城的一大转折,也是北京城建史上营造山水城市的成功典范。 N ?) P2 M* y9 e4 @% [( n
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起,明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开始营建宫殿,改造城池,并在元太液池南面开凿了一片水域,即现在的南海。
; N0 L- C, B% p% d' i
: P3 r: \) q# Y0 s6 x
京城水系
京城水系
京城水系
京城水系
京城水系
京城水系
京城水系
京城水系
京城水系
京城水系
京城水系
京城水系
京城水系
京城水系
& Z0 F. R& A/ z# s* B0 Q : e% s8 N- D+ k% I3 ?0 n3 h6 [
西郊园林水域 : x5 f7 h6 u! m* H& O
清朝完全袭用了明朝的城池和宫殿,当时其主要力量都放在北京西郊两座离宫的修建上。一座是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公元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一座是现在的颐和园。
' Y+ M. U3 P; \0 E圆明园 0 `3 O" _. X# A
圆明园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开始营建,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朝,前后一百五十多年,占地面积五千余亩。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是一座以水面为主体取法自然的大型皇家园林。园内大小湖泊总面积达124.6万平方米,福海面积最大,达34.4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占全园的40%,形成楼环水绕,金碧辉煌的宫殿楼台亭榭墅馆装点其间,将水的灵动之美发挥到了及至,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成为一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 & H0 ]( e4 G3 E9 l
然而一代名园却在1860年和1900年分别遭到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大肆洗劫和焚毁,成为废墟,建国后辟为遗址公园。
' j' X- a# i* V% `昆明湖 W" I7 @1 T; y* _
昆明湖原称西湖,又叫瓮山泊,是因瓮山而得名。瓮山就是万寿山原来的名称。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始在这里辟建园林,改瓮山为万寿山,扩大原瓮山泊为昆明湖,当时总称清漪园。
" F- w4 s5 |( o8 k3 Q, B昆明湖的扩大,在北京水利开发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元在建大都城时,著名水利工程家郭守敬引白浮泉水入瓮山泊,然后再由长河流入北京城,并穿过城内直达通洲,以济漕运。到了明朝,白浮泉断流,只有靠瓮山泊一处水源接济漕运,实为勉强。清乾隆时期,开始整治西北郊的水源,开拓瓮山泊。当时瓮山泊的面积只有现在昆明湖的三分之一,现在昆明湖中有一小岛,俗称龙王庙,其东有十七孔桥与东岸遥遥相接。这一岛一桥,为湖面增色不少。其实这龙王庙的所在正是瓮山泊未拓以前的东堤,东堤一直向北延伸到现在的排云殿前。拓湖时,将龙王庙和它所在的这块地方保留下来,形成一个孤岛。此次扩大湖面,主要是为了储蓄从玉泉山,以及西山因地势下注的流泉,同时修筑东堤,提高水位,使从昆明湖南端导入北京城的水更加畅通。 ; m" `1 W& F& Q
. H4 Z4 z5 `# t- f 0 i2 U# e( ?& d
京城水系
京城水系
: W" ?6 X. Q8 @/ Y1 d5 b
京城水系
京城水系
京城水系
京城水系
京城水系
京城水系
京城水系
京城水系
京城水系
: T- ^! F0 T; S( Y3 v( c
人类择水而居,无水而亡。有城就有池,有池必有水,没有水的城市是存在不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