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拆除城墙,北京应当向天津和上海看齐。” % ?: p1 G- B5 D3 Q2 A
1958年9月,《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草稿)》有这样的表述:“故宫要着手改建。” ! h* N+ r- E& C* R0 F5 V3 f" y6 U
《规划说明》具体提出:“把天安门广场、故宫、中山公园、文化宫、景山、北海、什刹海、积水潭、前三门护城河等地组织起来、拆除部分房屋,扩大绿地面积,使成为市中心的一个大花园,在节日作为百万群众尽情欢乐的地方。” : X! G4 m& _# F* J# h3 J
1959年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提出,可以保护“天安门以及故宫里的一些建筑物”,“故宫要改建成一个群众性的文体、休憩场所”。
; @5 k; F+ D- W4 `7 V此前,毛泽东1958年1月在南宁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讲话:“北京、开封的房子,我看了就不舒服”,“南京、济南、长沙的城墙拆了很好,北京、开封的旧房子最好全部变成新房子”。
' R: U1 X" t$ y. d$ a毛泽东是两次提到张奚若时说这番话的。1957年5月1日,毛泽东征求政治学家、教育部部长张奚若对工作的意见,张奚若即把平日感觉归纳为“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视既往,迷信将来”。
$ u! i7 B4 D+ x0 g“‘好大喜功’,看什么大,什么功,是反革命的好大喜功,还是革命的好大喜功。不好大,难道好小?”毛泽东在南宁会议上说,“中国这样大的革命,这样大的合作社,这样大的整风,都是大,都是功。不喜功,难道喜过?‘急功近利’,不要功,难道要过?不要对人民有利,难道要有害?‘轻视过去’,轻视小脚,轻视辫子,难道不好?”
. s. a0 n. E$ ]' w% X8 z# D) m; @+ a毛泽东定下调子:“古董不可不好,也不可太好。北京拆牌楼,城门打洞,也哭鼻子。这是政治问题。”
6 ^% [; x: E/ g x& |1958年3月,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又提出:“拆除城墙,北京应当向天津和上海看齐。” - k- {0 W5 B- {6 [
1958年4月14日,周恩来致信中共中央,传达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提出“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今后几年内应当彻底改变北京市的都市面貌”。此后,北京市迅速制定了一个十年左右完成旧城改建的计划,“故宫要着手改建”随即提出。
$ L' n0 v& w4 W* c1 H4 q陶宗震,当年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的建筑师,向我回忆起当时一位局领导的发言:“他说,为什么不能超过古代?天安门可以拆了建国务院大楼,给封建落后的东西以有力一击!” / V4 N; P, |' N0 D/ y7 Y7 j
改建方案开始制定,时任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技术室主任的赵冬日被令操刀,他生前向我回忆道:“1958年以前有改造故宫这么一说,这东西不用落实,是刘少奇提出的。当时叫我做过方案,我也就瞎画了一下,谁都知道,不可能的事情。我估计他也是随便一说。”
& V# A L6 L) B8 N9 J) h2 w/ e, C$ {. l“当时彭真说,故宫是给皇帝老子盖的,能否改为中央政府办公楼?你们有没有想过?技术人员随便画了几笔,没正经当回事。‘文革’期间,把这事翻出来了,有人说你们要给刘少奇盖宫殿。其实,彭真说的话,实际是主席说的话。”时任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的周永源,生前向我作了这样的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