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快雪堂 * q# d* b& d5 j2 V
北海公园里的快雪堂是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初建,当时仅有澄观堂和浴兰轩两进院落。后由于乾隆皇帝得到浙赣总督献来的历代法书石刻数十方,龙心大悦,在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又增建了后面一进院落,贮存石刻法书。因法书首列为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遂命名为“快雪堂”。全殿由金丝楠木建造而成,足见乾隆对快雪时晴帖的钟爱。
# k+ Y1 L" y$ S ) y& Z. _$ q% t
门口
" p# f) n" e8 h y" A! _. @
北海快雪堂
4 @" i" g& M7 y( f* u( {( M) T
/ w, i: J. }2 `大门
北海快雪堂
' R( K* {, h0 e- }9 V 1 U$ ~/ ~/ {1 o: Q J. Q
第一进院落——澄观堂
北海快雪堂
) q7 K; e. v& E5 l' [
! X. B2 s( Q. p8 L Q% }
第二件院落——浴兰轩
北海快雪堂
5 c8 T k; u1 z/ L! ^
8 b2 h5 G* d) R: J第三进院落——快雪堂
) u1 w1 C) b9 d9 J 主殿“快雪堂”,位于快雪堂第三进院落,是我国稀有的楠木大殿。乾隆幻灯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中前两个字“快雪”亲自为此题写殿名。 ' q; ]* ]& {" P3 m6 b* j
其东西两廊内壁上镶嵌的石刻,就是著名的“快雪堂石刻”。据专家考证,“快雪堂石刻”的艺术价值要高于北海阅古楼的“三希堂石刻”。
! ~# A7 u- b5 V5 ]8 U 楠木是一种高档木材,其色浅橙黄略灰,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和,无收缩性,遇雨有阵阵幽香。南方诸省均产,唯四川产为最好。明代宫廷曾大量伐用。现北京故宫及京城上乘古建多为楠木构筑。
( q3 ~: s* b. ^- c! R6 n; m 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皇家藏书楼,金漆宝座,室内装修等多为楠木制作。如文渊阁、乐寿堂、太和殿、长陵等重要建筑都有楠木装修及家具,并常与紫檀配合使用。 7 L7 r6 g0 u- n$ w6 t* Q/ t% ~( y( w( ^
整个主殿,肃穆淡雅,没有刷过油漆,呈现出原木本色。由于楠木生长期很长,木质细密,不易遭到虫蚁的蛀蚀和风雨浸泡,使整个快雪堂主殿历经多年风雨沧桑依然坚实不倒。
5 L' p1 e* ]$ j# a; p- u" @
北海快雪堂
4 i. F9 m% H7 M# x0 W- r
北海快雪堂
# U/ e2 r" g5 @0 `4 R) {+ t
$ R$ I+ {" [1 Y* p }' i% W快雪堂园内墙壁两侧挂藏晋代至元代20位书法家的墨迹80余篇,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共计81篇
北海快雪堂
: p/ U! b% w1 B {: z
2 G& X4 n+ E* n$ R; @ & t/ h! V+ K9 R# D
“云起”太湖石:北京十大奇石之一 3 ]8 b' O, r q9 \* Q, O) f
快雪堂第三进院落里,除了快雪堂主殿和镶有石刻的东西回廊,最显眼的要算迎面矗立着的两块高大而奇特的太湖石,小的一块高约4米,大的一块高约5米,一块玲珑,一块剔透,充分具备了太湖石的“瘦、漏、透、皱”的特点,不愧为太湖石的石中之宝。乾隆见此石后,非常惊喜,亲笔题写了“云起”二字镌刻在石的南面中部,并特作了一首《云起风歌》,在歌中他将此石比做翻腾涌起的浮云,故后人称之为云起之石。此石还被评为北京十大奇石之一。
/ I+ A' Z9 z3 S0 B; F" Z1 A% f
北海快雪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