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西水车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4》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2-25 1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xyzn2005在2011-2-24 13:56:00的发言:
$ g$ L0 L* e g' N

经适房的人已拥有多少套房、经适房小区里停了好多高档轿车?

8 |( R' H, R, E8 D! Z

其实我对经适房的看法比较绝对,既然经济有困难又何必买房?政府主管的脑子里也进水了,人家买不起房你出主意盖经适房,要真是困难还是买不起呀。那经适房哪去了?基本上让有路子的人买去了。买了五年还允许卖,你不是扶植所谓的困难户搞房地产嘛。既然困难就去租房,政府出面搞廉租房才是正路子。不了解外国什么样,估计人家对房产的需求不会像中国人似的,因为中国人总想给后辈留遗产,好像没有遗产就愧对子孙一样,就不想留一些无形资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1-2-25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从陕西、山西回京,在金久雄老师家看到西水车学长与老师的合影照,也知道了余老师讲述的新四军史。
 楼主| 发表于 2011-2-25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11-2-25 19:13:00的发言:
刚从陕西、山西回京,在金久雄老师家看到西水车学长与老师的合影照,也知道了余老师讲述的新四军史。
7 ^% S( s0 P* u0 X$ M7 n

善老弟辛苦,你去看金老师一家,又看到金老师和余老师的照片,两位老师还是那样健康、愉快,很高兴。本来我们的三三校友还想请你参加我们的聚会,但是错过了。还有机会!

发表于 2011-2-25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山东人099在2011-2-24 10:09:00的发言:
" ^2 g0 O A3 L, ?# w d8 b! \

这是西水兄贴在“图书馆”的一张图,我现在转过来。大家看看,图中的舞者是顺时针转,还是相反?

& r7 M6 T8 F- J

发现如果你直直的盯着她,她就一直是顺时针转,但用余光看着,比如你看着她下方的帖子,她就会一会儿顺时针,一会儿逆时针旋转,很奇妙。

发表于 2011-2-25 0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11-2-12 19:02:00的发言:
9 Z+ S' z' x. E% Y9 p& c/ v

今天,2011年02月12日,农历辛卯年正月初十,我们2009年09月12日校友联谊会一年零五个月。上午11点,我24位校友、网友和一位老师聚集在原北京航空工业学校六科教学楼后面,原机库位置的一家餐厅,举行网友、校友新春团拜会。

1 j/ F# B1 m6 F+ F# N* ~

会前,首先给身在上海的大学长张梦熊先生、在山东潍坊的学长崔建纯先生、在山东济宁的学长张治安先生打电话,代表到会全体给他们拜年,祝他们新春快乐!身体健康!

$ H7 ~$ R) g3 Q! @7 w1 r! D! _

由于来人较多,有的是几十年没见,到会的每位校友进行了自我介绍。然后由会议主持人带领全体校友向寇老师行鞠躬礼并向他拜年,也象征着我们的校友们向我们的全体老师、领导拜年。

# Q( G2 g: b1 o* V, b2 m* q

与会者畅所欲言,谈我们当年的学生生活,谈几十年的工作经历,谈现在享受的天伦。房间内好不热闹,甚至可以用震耳欲聋来形容。

- o) J4 P. W4 ]4 _

 

* Z+ T" d( r" u0 m$ S$ c# T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393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
: {6 o, W7 ^3 F7 M8 i

            非常感谢诸校友发来的问候。我在1月19日和1月2日曾分别写了一首五律和一首蝶恋花,都是吟咏航校论坛的。仿佛与众校友相呼应。可见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现把又修改多次的蝶恋花发在下面,以表达自已的心意。

& a- L) }6 a. e$ K/ s7 [$ a, o. R

                        蝶 恋  花

/ w; e2 a- l- v/ e' X( b# W

                      我辈艰难知多少?

|# X6 h( n' E

                      母校终寝,心痛如刀绞。

* W+ O& I9 K2 _8 f2 s- a/ w

                      试问千里返京道,

2 V2 {! O# t4 T1 w

                      何方能把同窗找?

+ b. i& B1 w5 W Y

 

. [1 y; [, h, V/ c/ }6 z P& V

                      网络架起通天桥,

+ S1 n- m- O% D8 Z- N& k

                      巧借东风,西水付辛劳。

: v$ I$ i& X: z2 ]8 e# j' x

                      众友发帖惊飞鸟,

. S } X& F4 C

                      楼高千层把春报。

发表于 2011-2-25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夕阳红在2011-2-25 9:41:00的发言:
现在菜价很贵,看看我“生产”的两根藕,很便宜。(材料:废泡沫和尼龙袜)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520_副本.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 U/ a/ _3 W1 G

可以假乱真了,创意好!

发表于 2011-2-25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8484-hy在2011-2-25 7:45:00的发言:
- w6 c1 e% a4 a% c

      那是什么原理呢?每个人看见的是不一样的啊!

6 T0 M7 U) b" C$ S: b @) r0 r6 V

根据小孔成象的原理,人眼睛看到的事物其实是倒着的。这样,应该可以推断:我们感受到的各种客观事物,有很多时候是经过大脑的加工的。回到这张图,图其实是平面的,图中的每一个点其实仅仅是在反复地移动,但经过大脑加工后,你感到她在转。如果,能认识到“大脑加工”这个事实(实际上,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只因为它太普通,我们有时会忽略它。),那么,不同的人会看到的不同的结果就好解释了,同一个人看到不同的结果,也可以解释了。西水兄在贴这张图时,是把有关的文字一起贴上的,我为了增加大家的好奇心,略去了。现在我补上这段文字:

# P' _9 A4 P* E( U' |: `

转帖:一张舞女图测试你的左右脑切换能力!耶鲁大学的实验

4 P; |/ d5 K+ X7 {6 |* P* B- v, x
6 R. H' }' o& s9 H& A% D: }. `
. V$ w2 `( e+ k/ q9 T3 p
3 ^. Q9 ]9 a8 h! c+ [8 F, ]
一张舞女图测试你的左右脑切换能力!耶鲁大学的实验如果你看见这个舞女是顺时针转,说明你用的是右脑;如果是逆时针转,说明你用的左脑。耶鲁大学耗时5年的研究成果。据说,14%的美国人可以两个方向都能看见。
 大脑就是你自己的智囊。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半球是管人的右边的一切活动的,一般左脑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右半球是管人的左边的一切活动的,右脑具有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像、综合等功能。  
 人的左右半脑是不平衡发展的,统计显示,绝大多数人是左脑发达(其中大约一半的人比较均衡一些)。全球有10%的人是左撇子,即右脑比较发达。而左右脑的发育程度不同,隐含了你的很多特质和天赋的秘密:理解数学和语言的脑细胞集中在左半球;发挥情感、欣赏艺术的脑细胞集中在右半球。  
 右半脑发达的人在知觉和想像力方面有可能更强一些;而且知觉、空间感和把握全局的能力都有可能更强一些。在各种动作上相对更敏捷一些。右脑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性思维。右脑不拘泥于局部的分析,而是统观全局,以大胆猜测跳跃式地前进,达到直觉的结论。在有些人身上,直觉思维甚至变成一种先知能力,使他们能预知未来的变化,事先做出重大决策。  
 左脑的记忆回路是低速记忆,而右脑的是高速记忆,左脑记忆是一种“劣根记忆”,右脑记忆则让人惊叹,它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处理简单的语言问题时人们左脑相对活跃;左脑发达的人处理事情比较有逻辑、条理。
 左脑发达在社交场合比较活跃,善于判断各种关系和因果。
 左脑发达善于统计,方向感强。
 左脑发达善于组织。
 左脑发达善于做技术类、抽象的工作(如电脑编程)。  
 男性是根据右脑和左脑各自不同的分工来使用大脑的;相比之下,女性却可以同时使用左脑和右脑。
 男性和女性大脑的最大区别主要是大脑皮层的构造不同。女性大脑的沟通交流能力特别发达,她们细致、敏感,能够通过察言观色来了解对方的心理,直觉也很灵敏。从构造上看,女性左右脑的脑梁部分粗于男性,因此左右脑可以顺利地同时使用。  
 多数男性方向感天生就比女性强。男性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远逊于女性。
! e+ X' B0 {' A e% A0 g
 
* u& U# K. y- k5 a4 i1 d$ U
 
( {/ l; n6 B7 G# P+ E2 s1 ?, }; a
另外 ,网上有很多更详细的分析和描述,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来看看。
发表于 2011-2-25 0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我检讨,1386楼“炸香油”字错了,应为“榨香油”。
发表于 2011-2-25 0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菜价很贵,看看我“生产”的两根藕,很便宜。(材料:废泡沫和尼龙袜)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4》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4》

发表于 2011-2-25 0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市场原油又超100美元了,发改委涨油价的借口又来了。2008年国际市场原油最高达到147.12美元,2008年10月22号北京93号油价在网查是6.38。现在执行含税价也就是每升加上0.8,不知下次涨价能到多少。

' j4 \9 m3 \) }+ P# x- k* ?

石油是上游产品,石油上去了其它也得涨,可高端白酒涨价纯属瞎起哄。看来这次利比亚事件对我国的影响也小不了。

发表于 2011-2-25 0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11-2-24 17:18:00的发言:
4 M4 t4 r7 f/ c6 j

是的,甚至看着脚跟可以让她顺跳一圈,逆跳一圈。挺有趣。

& Q1 J& ~! o3 w! X. R# U8 j( i" i6 v

      那是什么原理呢?每个人看见的是不一样的啊!

发表于 2011-2-25 15: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山东人099在2011-2-25 10:25:00的发言:
. ]6 D( @ Z3 u1 T: H4 |7 y2 ?9 V

根据小孔成象的原理,人眼睛看到的事物其实是倒着的。这样,应该可以推断:我们感受到的各种客观事物,有很多时候是经过大脑的加工的。回到这张图,图其实是平面的,图中的每一个点其实仅仅是在反复地移动,但经过大脑加工后,你感到她在转。如果,能认识到“大脑加工”这个事实(实际上,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只因为它太普通,我们有时会忽略它。),那么,不同的人会看到的不同的结果就好解释了,同一个人看到不同的结果,也可以解释了。西水兄在贴这张图时,是把有关的文字一起贴上的,我为了增加大家的好奇心,略去了....

' ]" `$ h1 G/ L7 N7 `

      谢谢学长转帖的图,更谢谢学长的耐心解答!很有趣!

发表于 2011-2-26 1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8484-xiu在2011-2-26 11:11:00的发言:
   学友们大家好!再发几张学校的老照片。---
) M1 `; B$ K. U. A" u8 H

班长辛苦了!谢谢!

) Y/ A& _6 P, G* i3 X8 K3 J

恐怕我们这些人曾经身临其境的不多,不知大学长大哥,夕阳红大姐是否参加过那热火朝天的建校劳动。

发表于 2011-2-26 14: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8484-xiu在2011-2-26 11:11:00的发言:
   学友们大家好!再发几张学校的老照片。有兴趣的学友可将其收藏,没兴趣的则翻片儿。
8 c7 U. p1 ?, y4 `9 \3 F

看看这些照片,大家真干实干,干得多么快乐!回想起我们年青时为了理想、为了祖国的航空事业,可以奉献自己的一切!现在的年轻人能理解吗?

/ y! K/ e, {2 J% F7 U( Z* x

我们是中国最后一代理想主义者!

发表于 2011-2-26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友们大家好!再发几张学校的老照片。有兴趣的学友可将其收藏,没兴趣的则翻片儿。 atolwZwf.jpg
Hywh8FL1.jpg
i4cCKkLa.jpg
LoYu0HtR.jpg
h5ZuIkKu.jpg
a39YrLaY.jpg
发表于 2011-2-26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ie7IScgE.jpg
cr76CkhB.jpg
rPzh9GBC.jpg
GD0vkXJb.jpg
yls40GNI.jpg
XXOdydAB.jpg
6BZPYyhC.jpg
发表于 2011-2-26 0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11-2-25 19:13:00的发言:
刚从陕西、山西回京
9 I+ p* ^( M' p$ h

我们团拜那天西水车才说你不在北京,错过一次向你学习的机会,下次活动一定再请你。

发表于 2011-2-26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8484-xiu在2011-2-26 11:14:00的发言:
6 Y& c; @# ~8 ?( ^3 X4 K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u$ ~' [9 V% a

学长们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热火朝天的场面,想起了一首歌:

& X* a/ R+ n2 a- N

 

: a2 G5 ~" k, [+ \( |, n

1959年拍的电影《江山多娇》插曲,马玉涛,孟贵彬领唱《蟠龙山上锁蟠龙》

; ^+ [3 e& y& x' G2 V( Q& z

 

发表于 2011-2-26 1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s6 o! z3 y( i7 C$ S! Y! B2 t' w$ D5 f" G0 ]5 j/ w2 N* `& q) d+ _( Q* Y. o' B5 R% D6 v4 S3 _% G$ ?' ^7 _" f* M$ f6 x4 x- a
/ f3 u$ r3 ?# e* P5 S ~ # A. p. p- l2 ]' G8 z+ o C' w. l3 o, P& V( P$ ^% v) v0 P1 {" ^' `+ q* ]6 ~( i8 B9 S5 \& z3 b/ ?" b7 V' K# d" h! i6 z. H, O# L1 U1 M# Y; Y) u* @* P; f2 {4 ~2 ^
% p, Y; N0 V ] C1 a, M

通过转贴了解我们下乡劳动的地方——洼里,就是鸟巢所在地:洼里乡人的故事

9 v7 @: \0 d9 S5 i & b8 e0 x# i+ h: l& \ 0 I7 [# l U" V. t
0 Z) r7 I8 y! l' u$ o$ t% P" y) [! Z/ Q6 P5 C- |" U. P$ B& v. d( |$ E8 c. n, L# _$ }+ \# e) F/ ?3 V3 C L; ?2 ]2 d8 f3 h) A& u# b. t3 K. n- t, d* x. t* k. {: h) ?4 u( F3 j0 x, Y) H7 I c F4 K2 T2 `) {9 d/ Z! g2 L# h0 C/ b$ N( a$ G* ^- v2 R5 j0 Q1 x- p# S8 o5 {5 B4 f7 F6 _2 P; R, ~) s' I+ Y" P8 g& m: {% V4 s0 O7 l% D/ U9 y% [3 g' `5 Q: J; G& `5 Q5 ?5 v {, p8 k# h; ~. c2 @/ J; r. @1 y0 n9 N+ b( a7 T! a9 d2 G( l; T" j# M" t4 S' n
& \& V4 o0 L* J* P- C: _. r$ H$ d: M( Y0 t0 S; k5 q3 ?/ [8 G# F) F) p# X2 G5 F2 S/ i! K5 i( g7 v& y0 w+ u# z. {5 z% \- I# a7 Y8 e% Y$ V; h! a, m+ v1 V
  洼里版图像一头牛。
9 s$ i* B9 A8 c- Z/ k, \ * d3 i+ @& @* c4 O/ }, z. [& W7 J5 G _% h" A; T/ B. C) v& w5 O; Z1 o5 `9 i% r- J+ D* p7 f- Y) G- B6 f( {$ j* v! q' h7 i1 ~' { t
  洼里博物馆留下了人们的农耕回忆。
# n2 r3 A9 e$ \9 |5 e J2 ?9 m7 b" p( }& c& M3 l- q W9 t! I, h' \. X5 h+ B$ Z8 i( W6 x) X7 C% O! b6 N/ a4 M8 ?7 F: } t2 v0 w: D W
  洼里博物馆馆长杨德禄
% ~/ q# X v' P& y3 p H8 e2 n4 h) Y5 p2 r. m1 E4 `) d3 d0 x4 K0 y i# y/ h( C a8 r c/ N" ^2 H5 B3 X3 R0 i% X( W. Q: U' r4 `* ^6 \1 J/ A% f9 U; L) \
  8月2日航拍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其所在地前身就是北京洼里乡。(新华社资料图)
/ a. `" t; G4 @2 o: P5 t+ E" w

  今天,鸟巢将吸引来自全球的目光。而诸多的“目光”中,有一群人的目光也许显得特别柔软,他们现在仍自称“北京洼里乡人”,尽管“洼里乡”已经不再存在。存在了500多年地形像牛的原洼里乡是包括鸟巢在内的奥林匹克公园和奥运村的所在地,2002年,2.3万洼里乡人为了奥运建设,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土地,没有怨言,只有怀念,其中一位村民杨德禄在30公里外的小汤山建起了“洼里博物馆”,“洼里乡”又以另外的方式延续下去。

4 F3 Q: e8 _, Y: X) r) T. L

  前身

2 {5 O( {1 }5 J

  洼里乡是块风水宝地

* ^: H/ M% Q6 I

  50多岁的洼里中学退休体育老师兰代龙现在是洼里博物馆的解说员,除了在外当兵读书的6年,他在洼里乡生活了40多年,洼里的一草一木他都牢牢记在心中。“鸟巢前身确切说是洼边村13生产队和大屯乡交界处,旁边还有一座娘娘庙,从前香火还很盛,据说求子有求必应。”

9 u8 r1 A# [/ E% P; C

  兰代龙当解说员虽然是半路出家,可他的记忆力非常好,对于洼里乡的历史倒背如流。他说,洼里位于北京中轴线的北面,地形北面高,东南也高,中间就形成一个小盆地,渐渐形成水洼,明末清初被称为洼子里,当时洼子里有一座龙王庙,远近闻名。清朝中期以后,洼子里渐渐成为皇亲国戚和忠臣良将的陵墓所在,其中最出名的是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图海墓、雍正外祖父卫武的家族墓和道光帝第四女寿安固伦公主墓,据说寿安固伦公主当年曾到洼子里游玩,见此地风光秀美就说,如果去世能够葬在此地就很好。

/ V8 {7 ?4 Y# Q: b& o

  洼子里还是皇宫贡米的供应地,据说这里种出的稻米晶莹剔透,隔着眼睛都可以看到对面的人。洼子里出产的油鸡也是进贡的,现在在杨德禄经营的“洼里博物馆”旁边的农家菜馆还能吃到。

: y. R1 N: U& L* {

  搬迁

: I6 J* y# e/ C: Q$ T h

  为奥运做贡献,大家都懂

; {9 b4 `9 V% ]- v" x

  被兰代龙称为“杨总”的杨德禄其实是他的同学,属于洼里乡的成功人士之一。杨德禄一身唐装,谈吐和气,他说,早在1992年,中国提出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时候,洼里乡开始为奥运做贡献,那时候,奥林匹克公园和部分场馆就已经确定落户洼里。为此,洼里乡人放弃了贡米的生产,开始长达十多年的植树大造林,在京北形成一道绿色屏障,当地耕地减少了1000多亩。

2 x6 a7 @! u3 X: A! \& ?# j4 ^2 j5 h) x. {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洼里人跟所有中国人一样载歌载舞庆祝,但每个洼里人心里都默默念着:“离别的时候要到了。”

/ @& K, I5 [- k% x: j

  “无一例上访,无一例钉子户,无一例安全事故,无一例刑事案件,无一例党员干部违纪案件”,2002年的这次大型搬迁中,洼里人一直为自己的纪录自豪不已。

8 ]4 ~ y% K- z

  “为奥运做贡献,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真到了离开的时候,大家都是含着眼泪的,毕竟这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杨德禄回忆起离开洼里的那天,还是有点感伤的情绪。他说,搬迁的那天,村里好多老人都早早起床,把房里屋外的花花草草浇上水,他们的感伤沉默而深沉。

9 j$ Y6 q" |! c% p

  “洼里人把祖辈居住的家园,把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亲情,全部奉献给国家和奥林匹克,全部奉献给世界人民的和平和友谊。”杨德禄这句话现在刻在他的洼里博物馆门口。

3 T+ T- N/ J4 f: e. B; \& S) d. i: p

  转变

1 r% E" L {% T ^

  没有拆迁,一辈子也住不上楼房

8 c/ W" h* p: d

  离开了洼里乡,洼里人各自拿到了数量不等的补偿款,政府分两部分给予村民补偿:一部分是宅基地的房屋补偿;另一部分是集体资产处置。在搬迁后一个星期,搬迁款就打入了村民的账户。大部分村民选择去了离鸟巢不远的几个小区居住。村民们都认为,不管走到哪里,都觉得洼里才是自己的家。家庭富裕点的村民甚至在鸟巢附近购买房子,打开窗户就能看到鸟巢和远处的龙王庙,当年洼里乡远近闻名的龙王庙现在已经是奥林匹克公园的一景。

7 c+ f, E6 w! H! d! X4 W/ `4 }

  兰代龙一次性拿到了79万元,他买了一套103平方米的房子,记者问他从前的生活好还是现在的生活好,兰代龙想了一下说,如果没有拆迁,他一辈子也住不上楼房,他算了一笔账,自己工作了30年也只是赚了20万。“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是我小时候认为的现代新生活,已经达到了,我现在很满足。”

. R! W# Z5 E. R8 X U8 f

  当然,兰代龙偶尔也怀念过去的生活。因为在村里住,花销很小,大米青菜都是自己种的,水是喝井里的,现在的生活基本城市化了。

0 J ]& Q: [5 V7 ] u

  梦想

- \7 Y5 S g7 b3 G' b, Z: T0 `

  留住洼里的乡土文化

- ]! }/ f0 A5 i4 [( b7 ?

  杨德禄至今仍过着“洼里农民生活”,一家人住在小汤山的农家院里,他之所以把自己的奥运拆迁款和积蓄用来建造“洼里博物馆”,源于自己离开洼里的一个梦:在梦中,他跟童年的小伙伴们又回到了满目青翠的洼里,相约一起打鸟,杨德禄跟伙伴们说:“不要打鸟了,我变成一只飞鸟,带大家玩吧。”

9 F" z7 Q, G: S2 P% S

  留住洼里的乡土文化是杨德禄的梦,他甚至让刚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儿子全职筹办“洼里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把洼里的历史文化、乡土民俗展现出来,杨德禄甚至想,如果自己百年以后,儿子要把这个博物馆继续经营下去。

+ E7 Q$ r# a9 Z$ E1 E" y0 V

  今年7月18日,“洼里博物馆”正式开馆,虽然地址很偏僻,仍然有不少人前来参观,“感动”是观众留言本里最多的词语。

, Z) o2 a; e! u# ^ c' b

  “洼里博物馆”也成为洼里人聚会的一个地方。从前在村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现在要见个面不容易,很多洼里人有空就到博物馆来转转,叙叙乡情,兰代龙说前几天洼里中学的老校长还拄着拐杖过来了。

) b% T! X# z7 I

  自从搬迁以后,杨德禄跟兰代龙就没去过洼里了。前天,记者邀请兰代龙到鸟巢现场讲讲洼里的历史,可惜由于安保原因无法进入,兰代龙只能远远地看看鸟巢。

' x- T' P8 _# S. J8 o. ]0 D

  奥运开幕式马上就要举行,杨德禄和兰代龙都说一定会看电视转播,“相信洼里人都会看的。”兰代龙说。

, a5 B& F2 b3 ?& T+ [5 X

  除署名外,本版图片均由晶报奥运报道团 特派记者 成江/摄

: ?4 P' T( h- p5 B- P

  □档案

* z% S' W- v2 S+ i% T5 r' M

  洼里乡

" V3 y. b# w9 J8 J! V

  洼里乡位于北京朝阳区北部,北中轴线北端,毗邻亚运村商贸社区、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乡域面积15.7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人。洼里乡于2004年4月更名为奥运村地区并在洼里乡政府原址成立了奥运村地区办事处。

" B# r$ t- H( t: Z

  洼里乡是奥林匹克公园所在地,奥林匹克公园占地12.15平方公里,洼里乡占有9平方公里。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有奥运村和国际体育展览中心等5个奥运会体育设施建在洼里,这里将形成集体育、展览、文化和休闲为一体的北京城市之光地带。

9 s" N! y# s7 X- m% z ?$ ^

 

& S6 q7 |: ^; J6 A. v0 ?( l

如果感兴趣可以去“洼里乡”小住,踏青。

发表于 2011-2-26 1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ngmen4014在2011-2-26 19:16:00的发言:
! ^/ s- y- t& m4 Z" B

修班长的照片确实勾起了人的回忆,...看了修班长的照片,乱七八糟的想起了很多,回忆总是幸福的。谢谢修班长!辛苦了!

, Z9 P. H) U" t8 H! m% C/ I

   大学长不用客气!这些照片对于我们来说虽没有熟悉的面孔,但看起来很亲切!你说的58年的事情,那时我还在读小学三年级。北京航校的校风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太深了,学生的那种朴实无华、诚实守信的作风更使我们终生受益。初四聚会时大家又一起唱起了在校时我们每天都唱的那首校歌,很多同学的眼睛都湿润了。航校留给我们的实在是太多了。这些老照片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美好的回忆,我自己辛苦点真的没什么,我很高兴。在这里更要感谢为我们提供宝贵资料的同志,我会代表大家谢谢他。

发表于 2011-2-26 1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修班长的照片确实勾起了人的回忆,虽说在照片中没有找到熟悉的同学(那时照相机很珍贵,大概学校也只有·一架相机),但这两次劳动我都记得。整理校园环境是在58年三月中旬(这之前的寒假没有放,我们从学校后面生产队挖水库刚刚回来)。后面四张是春、夏之交的十三陵水库劳动,其中5310和5311拍的好象是民工代表队(当时有民工队、介放军队、学生队,学生队是航校队与航院队交接班),民工队是冠军队。看着照片我感到眼睛有些湿了,我想起在十三陵有的同学四两一只的窝头可以吃掉两个,劳动强度之大可想而知了,可是那时我们一般都只有十七、八岁呀!前30年穷干、苦干,全国搞了大量的中、小水库,后30年享了30年的福,现在水利设施都快垮了。我们的记者也很会写,动不动就是“百年不遇”,这样农业出了事就可完全由老天负责了。我之所以讲记者很会写,是指他们从来还没讲万年不遇,因为万年前人大概还没有由猴子变过来,所以也就不可能有记载了。我再仔细看看同学们那时穿的衣服甚至赶不上现在的农民工。当时是很苦,可我们心里不苦。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是穿的母亲给我做的一件黑棉袄,到单位后我坐在办公室里外面有人偷看并且在议论,一个讲:“这人哪儿来的?新来的?”,另一个讲:“不是,你看那件衣服,好象是做大饼油条的”,他们哈哈大笑。没想到后来我当了他们的头,我讲:“我来了,但工作要靠大家作好,我只是给大家搞点儿大饼油条罢了”,于是大家一起开怀大笑,以后也相处很好。当时我们并不比穿戴的好坏,也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穿的不好而难为情。...看了修班长的照片,乱七八糟的想起了很多,回忆总是幸福的。谢谢修班长!辛苦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2-26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uyan在2011-2-26 16:08:00的发言:
0 F4 b. t, {7 e5 p: |

学长们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热火朝天的场面,想起了一首歌:

0 m3 j! J" H3 c' ?

1959年拍的电影《江山多娇》插曲,马玉涛,孟贵彬领唱《蟠龙山上锁蟠龙》 

) K: T+ ~& o: z9 ~* M

这歌真好听,电影《江山多娇》也是一部好片子,里面的歌曲还有一部老人唱的,是影片开头老人拉着胡琴唱的,也很好听。影片中的男女主角是李长华和田华,都很年轻。

发表于 2011-2-26 2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11-2-26 21:55:00的发言:
. G1 V7 m7 K5 D8 n

 

1 U- `& m/ _. U" J

                   倡 议

/ V2 m' t% F2 v6 }/ X* M

以后我们要定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航校校友聚会必须高唱我们的校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还要将此作为聚会第一项内容。

1 K& F* }3 Y8 Z

我们的论坛也是一样,在每一次开头的第一楼有版主贴出《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从很快就要进入的《北京航那个空工业学校5》开始。

: f! s! S8 y0 s( E$ g

        响应!

 楼主| 发表于 2011-2-26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h( I5 j/ O7 r6 r4 Y1 K

珍珠雅兴不浅,在颐和园拍了这么多照片,都很不错,摄影水平挺高。取景独特,我最喜欢这张。铜牛那张也不错,只是它身上的雪没有了,可能它身上太滑落不上雪。

发表于 2011-2-26 2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8484-xiu在2011-2-26 19:42:00的发言:
+ U8 B$ K" \+ y, j" h

聚会时大家又一起唱起了在校时我们每天都唱的那首校歌,很多同学的眼睛都湿润了。

8 H, k8 \1 N% f, D& [3 S: ^

 

& ~ R4 Z$ h+ M4 @) z1 Q. p. i

                   倡 议

( ^' R/ \' r" o; l- R) N$ a+ y& @

以后我们要定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航校校友聚会必须高唱我们的校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还要将此作为聚会第一项内容。

# y" f3 g) c* U" l/ q3 I. ], n" F8 w

我们的论坛也是一样,在每一次开头的第一楼有版主贴出《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从很快就要进入的《北京航那个空工业学校5》开始。

发表于 2011-2-26 2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发几张,共同欣赏。

. S+ W. o* z' f7 p5 K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4》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4》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4》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4》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4》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4》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4》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4》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4》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4》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4》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4》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4》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4》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4》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4》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4》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4》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4》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4》
发表于 2011-2-26 2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夜间北京下了第三场雪,于是上午10点多出行去頣和园拍雪景。从北宫门进入颐和园到了苏州街、石舫、长廊、排云殿、知春亭、铜牛、十七孔桥、谐趣园又回到北宫门。在排云殿前又回想起了我们班同学在石狮前照相的情景,还有和同学在山上铜亭附近捉迷藏的快乐时光。那时我们还不到20岁.....。 






发表于 2011-2-27 0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1-2-26 23:22:00的发言:
% K2 M) J8 S& {# {$ Z L8 e6 Y9 w

这歌真好听,电影《江山多娇》也是一部好片子,里面的歌曲还有一部老人唱的,是影片开头老人拉着胡琴唱的,也很好听。---

: g D" _1 K( Z0 K5 f; x. T r& z

从小很喜欢听孟贵彬唱的歌曲---《二郎山》,,《草原之夜》,《怒潮》等电影插曲。

8 A% A. `. x9 I$ @8 Z b

电影《金铃传》插曲,已不记得电影内容了,甚至名字都没印象了,但插曲一听,马上找回了记忆:

8 [+ V; P! e& f) x

9 N; M ?5 f7 ?/ V: G0 L* o$ a5 h

《一支人马强又壮》《怒潮》插曲

发表于 2011-2-27 0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1-2-26 23:30:00的发言:
. ^' F \6 N5 ]* `* P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 Q; W; |. h

珍珠雅兴不浅,在颐和园拍了这么多照片,都很不错,摄影水平挺高。取景独特,我最喜欢这张。铜牛那张也不错,只是它身上的雪没有了,可能它身上太滑落不上雪。

3 V4 I) n) D8 _, Q) |

   我也很喜欢珍珠的这几张颐和园雪景照片。离开北京四十多年了,几乎年年都回京,也有冬天探亲的时候。可印象中没见几次下雪,更没见过这么美的雪景。北京这三场雪下的好,一来给北京人增添了赏雪的乐趣,二来缓解了旱情。

发表于 2011-2-27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zh8381在2011-2-26 22:03:00的发言:
' t( k2 I" O) w: `9 r T

再发几张,共同欣赏。

, C. {3 x" O, O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9929-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9 b9 D; x/ Q0 W( b2 R/ |

从花窗望出去,景色很美,这张我喜欢。

2 v S& @! R( u" d

曾多次去颐和园,漫步走过形状各异的花窗,总爱透过窗子远眺,随着步子的移动,里面的景色亦随之变化,一幅幅水墨画展现眼前,很是惬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5 16:57 , Processed in 1.24701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