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96|回复: 39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含3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2-1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 d& ^- \: t; ?8 J8 @" h

1,北京仅存的拥有4个牌坊的胡同

) l/ c8 r8 V: c \2 F. I

矗立着四座牌坊的国子监街,是一条元大都时期遗留的古街。街道两端的两座牌坊题名为“成贤街”,是这条古街的旧称,街道中段的两座牌坊题名为“国子监”,是太学的标志,“太学”就是“大学”。始建于元代、沿用至明清两代的国子监和孔庙,就在这条古街之上。

# v' q5 y7 X) M) `' [

为什么叫“成贤街”呢?有个情况:明代孔庙的大门没有名字,二门叫“大成门”,有个“成”字,国子监的大门叫“集贤门”,有个“贤”字。

( j: g4 F- Z: e# b' l( n7 C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4 t9 ^9 X! \6 ^5 K* ?7 |

 

1 Q* `" G4 A+ M4 t: m1 ~/ H6 {& |

 

5 ~- y2 m/ ?# c3 ^% e: V7 ^1 W- k

牌坊原来的作用,可以理解为“坊牌”。古代的城市,由纵横交错的街道分割为一个个方形的小区,被称为“坊”。坊里面是居民住宅或官府衙署,周边环绕着防火防盗的围墙,入口处称为坊门,门上方有牌匾题写着这个坊的名称,此即牌坊的雏形,其作用类似现在胡同口的标牌。

4 Y( B+ Z6 P; }+ q7 h8 R4 a

后来官府为了表彰居住在坊里的功臣、贤人、贞女、孝子,也会在牌坊上题写赞扬性的文字。明太祖朱元璋就曾在南京为开国功臣大将军徐达建造了一座新宅,将新宅所在的坊门题名为“大功坊”。

) B* z9 h, Z0 p' n' _

后来牌坊也有装饰和美化的作用,比如北海公园大门里边的桥头,就有两座牌坊。

4 K3 F+ B2 `- n* F2 [; a" ]

以前北京的街道有很多跨街牌坊,进入民国时期,汽车渐多,有的路段还开通了有轨电车,横跨在北京街头的老牌坊成了影响交通的障碍物,有的被拆除,还有些被更换为水泥立柱,提升了高度后在原地重建。

1 M- y/ K, s; j% j( N& J$ [

新中国成立后,为保护古都风貌,政府曾拨款维修过景德街及东、西长安街等处牌坊。后来因这些跨街牌坊严重影响交通安全,1953年阜成门内大街的历代帝王庙门前的“景德街”牌坊下还发生了4起交通事故,致使1953年底决定拆除市区20余座跨街牌坊。

, E' N& x$ n& S

1954年1月8日,两座景德街牌坊被率先拆除,前几年又被拼成一座牌坊,安装在首都博物馆的大厅里边。还有东、西长安街的两座牌坊,拆除以后,一度转移的陶然亭公园里边。

! y- Y J. K% [2 ?- ~ b

因为国子监街,是一条胡同,不是交通要道,所以街上的4座牌坊保留下来,现在成为一道珍贵的风景。

, \3 i7 E- G* s4 m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2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楼主的讲解,才知道成贤街的由来。

# i9 o/ S& h% g" f# q

现在时兴"仙人"命名、指路啦。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2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5 G# _0 H4 Z% m" {, a, P7 g, y

2,国子监是管理太学的衙署

7 h; Q( a, V; ^" Z6 {0 }7 F

古代的官办学校有两个层次,地方学校分别是府学、州学和县学,读书人要想成为“秀才”,必须进自己家乡的这些学校。国家学校就是太学。《明史·选举志》记述,地方学校的生员须经科举方能做官,而太学的生员毕业可以直接做官。国子监是管理太学的衙署,设有相当于校长的从四品祭酒和相当于副校长的正六品司业。所以国子监的大门叫“集贤门”,二门就叫“太学门”,国子监和太学在同一个院子里边。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发表于 2010-12-1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10-12-1 23:19:00的发言:
# u( ~# ?3 Z' O2 t2 S1 ~# a, a

看了楼主的讲解,才知道成贤街的由来。

$ Z" [$ F1 D+ `

现在时兴"仙人"命名、指路啦。

% v, \# m* ^& I3 F

打断老师讲课很不好!一边罚站去!嘿嘿!慢慢听陆老师讲故事!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2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8 F U$ Z" y m; _; D" @- L8 l

3,现在的太学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元成宗时期

* i5 R" }2 @3 ?2 k; |5 x' V0 y

《元史·成宗本纪》记述,元世祖的孙子元成宗于大德六年(1302年)开工营建孔庙,又于大德十年(1306年)在孔庙西侧营建太学。所以说,国子监街是一条元代就有的老街。

) g% q$ d% U) R$ V

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军队攻占了元大都,元朝灭亡。因为明朝的国都是南京,所以朱元璋将元大都降格为北平府,将元朝的国家级的太学降格为北平府的府学。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夺取皇位之后,于永乐元年(1403年)将北平府升格为北京顺天府,将北平府的府学升格为国子监太学,并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于北京。《日下旧闻考》记述,到了明英宗时期,100年前元代兴建的太学已经破败不堪,吏部主事李贤上书明英宗皇帝说,明朝迁都北京以来,建造了不少寺庙,但是太学如此破败,实在不成体统,请求将建庙的钱拿来重修太学,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年),太学重修完工。明英宗的孙子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年),又动工修建了太学的围墙和学生食堂。那时太学的大门对面有一条小巷,小巷里有污秽的排水沟,环境不好,官府出钱买下了巷口居民刘福、姚浩等人拥有的一块长七丈五尺,宽四丈的土地,建造了照壁和红墙以改善观瞻。

: W2 p" ^+ k' S# ?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发表于 2010-12-2 0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瘾,上酒!

发表于 2010-12-2 0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发表于 2010-12-2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老师辛苦了,这么晚还给大家补习知识,非常受用,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8 z" j; [5 e2 i* b9 ~ F( D

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认为称孔子为“至圣先师”已经足够尊崇,取消了“大成”和“文宣王”的封号,并且将孔庙的大成殿改称先师殿,大成门改称庙门。可是到了清代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皇帝又将孔子的五世祖先全都封为王爵,供奉在孔庙后院的崇圣祠里。

+ @6 u& N# q- n# I1 h1 _2 S) Z

明代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孔庙殿堂屋顶更换为绿色琉璃瓦。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又更换为黄色琉璃瓦,但是崇圣祠仍用绿瓦。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乾隆皇帝再次重修孔庙之后,将先师殿恢复为大成殿,庙门恢复为大成门,又为没有名称的大门题写了“先师庙”匾额。

- }: H, P; {5 ^' G- e

 



发表于 2010-12-2 0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 N4 n2 A4 F. Q" h; u8 E

 

: C& E. i( ?3 z Y9 W/ M

这小子可不是来捣乱的!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祭享孔子,使用太牢,就是牛、猪、羊三牲,配享其他贤人,只有少牢,就是猪、羊二牲。上供使用的猪,以前养在“官猪圈胡同”,也就是现在的“官书院胡同”。

$ u/ ]- |! {! W9 V

 

: ?+ m7 f2 b5 |+ ?( u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D1 i3 r/ g4 P- X

7,孔子自己不是王了,可是五世祖先皆封王爵

- T1 ]6 N2 K! @0 V1 z

古代的读书人必拜孔子,全国各地的县城均建有孔庙,但是由皇帝在京城建立国家级的孔庙并且亲临祭祀的先例,则始自元代。元成宗大德十年八月(1306年),孔庙建成,首次举行了祭孔典礼。大德十一年正月(1307年),元成宗死去,元武宗即位,当年七月,元武宗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此后,各地孔庙的正殿均称为“大成殿”。刻着元武宗加封孔子诏书的石碑,至今仍立在孔庙的庭院中。

+ i- D/ I3 ~% i

成贤街上的下马碑,使用六种文字题写,分别是满、汉、蒙、藏、维、托忒文。

0 m- |; q7 V4 G5 z6 `' z4 P2 J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U' F. n* X! K' a

8,碑亭和进士题名碑林

, w- l( r7 T0 \7 c! c! `

孔庙的碑林知名度很高,但是孔庙的碑亭也可以成林了。

( l' z8 x. R& i( K

孔庙碑亭之多蔚为大观,大成门外有3座碑亭,大成门内有11座碑亭,碑亭里矗立着雕琢精美的巨大石碑,镌刻着皇帝撰写的碑文。孔庙虽然又称“文庙”,但是不少碑文却是颂扬战争胜利的内容,其中有康熙平定朔漠碑、雍正平定青海碑、乾隆平定金川碑等。

; m! d6 y: I% W$ @, Z' v, R9 r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S7 k6 e+ t% P5 R! l! q: x5 o

大成门外的庭院里,还有著名的进士题名碑林。

, w, T# i/ h9 E

元代元祐二年(1315年),元仁宗首次开科取士,将56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刻成石碑,立于孔庙庭院,此后的明朝、清朝都沿用了这一做法。元代在孔庙立过9座进士题名碑,其中6座在明朝被磨去字迹,改刻为明朝的题名碑,所以现在孔庙只有3座元代进士题名碑,还有77座明代进士题名碑,118座清代进士题名碑,总共是198座,题刻着自1315年至1904年各科进士共51624人的名字。

0 c# c" y; G% Q/ }$ u

明代碑林还有故事。明末崇祯年间的题名碑,沿着孔庙大门内侧西边的庭院南墙根排列,到了崇祯十三年,还有两个石碑的位置。可是在崇祯十三年,皇帝把落榜的举人也都录用为官,并且也立碑了,这就只余下一个位置了。到了崇祯十六年科举,最后一个位置也用上了,以后没有位置了,也不需要位置了,因为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了。

* n/ A3 Z0 |1 Q9 x' J [' Y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V: Z# x$ O; ~) t

9,科举是如何考试的?

2 g, O5 Q' F, ?

《明史》里边有记载。读书人考上秀才以前,不论年龄大小,都叫“童生”。经过考试合格,才可以成为秀才,也叫“进学”,进入本地的官办的“县学”学习。但是秀才还要每年考试,成绩一等、二等有奖,三等不变,四等还要被打,五等降级,六等开除,就不是秀才了。

8 l5 P- M0 h9 P" b" t: J3 d

只有考试一等、二等的秀才,才可以参加“乡试”。乡试三年一次,在本省考试,合格者成为“举人”。录取率大约三十分之一。

' U$ u! x8 b2 ^

乡试在子午卯酉之年的秋季八月举办,第二年春季三月,在北京举办会试。举人进京赶考,住在会馆,会馆就是“参加会试者的专用旅馆”。因为会馆是京官们集资为同乡修建的,所以只接待同乡的举人,因此会馆的名称都是地名,比如湖广会馆,是省级的,湖北省。绍兴会馆,是县级的。也有府级的,比如平阳会馆,山西省平阳府。

* z3 ?' s8 Z( [% L

会试合格,成为“贡士”,只是第一阶段,还有“殿试”,是在皇宫里边考试,名义上是由皇帝出题,合格者成为进士。进士分为三等,称为“三甲”。第一甲叫“赐进士及第”,只有前三名,就是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甲叫“赐进士出身”,大约一百名。第三甲叫“赐同进士出身”,大约一百余名。

0 Y% g V' ?. I

前三名直接入翰林院做官,另外选拔一些成绩优秀的入翰林院进修以后再做官,都是“翰林”。其他的进士可以出任七品县官。

! R4 k/ Q# a- R

如果乡试成为本省第一名举人,进京会试又是第一名“贡士”,进皇宫“殿试”又是第一名状元,这个就叫“连中三元”。

' t1 G% N# b) E9 Y

各地的考场叫作“贡院”,北京的贡院,在清末可以容纳16000人,地址现在是建国门内的贡院东街和贡院西街一带。

W" l' f4 _, l+ o7 D& E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e$ E1 _% y3 d! R% x

10,进士题名碑上的部分历史名人

; x/ y: I, M4 l6 z) a( x

于谦,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第三甲第92名进士。于谦会试考中第一名,后因殿试策论指斥时弊触怒皇帝,被降至榜尾。1449年“土木之变”,明英宗兵败被俘,敌军直抵北京城下,于谦率军在德胜门外击败敌军,保卫了北京城,后来反被昏庸误国的明英宗杀害。于谦是我们北京人应该记住的一位大英雄,但是他的姓名籍贯共10个字,现在仅存4个完整的字了。

) S4 W3 D% B3 @* } u& i l, B

梅纯,南京京卫籍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辛丑科进士。梅纯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二公主与驸马都尉梅殷的玄孙,民国时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和抗战时期燕京大学代校长梅贻宝都是梅纯的后人。

5 b b2 A( E) T) z

严嵩,江西袁州府分宜县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第二甲第2名进士。曾把持朝政21年,是明朝著名的大奸臣,孔庙中的“触奸柏”,相传因柏枝碰掉了严嵩的乌纱帽而著称。

5 C4 {# d9 [5 M3 r* F9 K% {+ e* A: `

麻勒吉,正黄旗满洲人,清顺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状元,是清朝第一位满人状元。北京西城区群力胡同旧称麻状元胡同,即因麻勒吉居住而得名。

' c' E* y2 W; m

末代状元刘春霖,河北河间府肃宁县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清代戴璐《藤阴杂记》记述,刻制进士题名碑需银100两,例由工部承办。由于1905年清廷宣布废止科举,刘春霖这一科的进士题名碑无人过问,结果还是由末代状元刘春霖与末代进士们集资刻制了题名碑。

, M7 y* d( Z- ]. L! h5 u

此外还有袁崇焕、郑板桥、刘墉、纪晓岚、龚自珍、林则徐、李鸿章、康有为、徐世昌、沈钧儒等诸多名人皆在孔庙进士题名碑林留名。

Q4 [) t- b% _5 f% o Y

 

8 J& @9 D7 d$ [. A

于谦舍命保护了北京,但是北京革命没有保护于谦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发表于 2010-12-2 06: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0-12-2 0:45:00的发言:
  " w, E7 s0 G* i$ C% |7 I$ u

 

1 W$ z; A, U* _% M. D; H

成贤街上的下马碑,使用六种文字题写,分别是满、汉、蒙、藏、维、托忒文。

( Y1 a9 q, ^/ b1 ]& q. ?" J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8六种文字的下马碑.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c$ R/ j+ S k. Q& \8 L6 \6 j. R

 

2 N! K& ?2 X+ c

跟着陆老师图游成贤街,获益多多!

1 Q. }* h% G2 q: A3 p, `: p

 

* Z' K$ G, D8 a4 I' |+ I) U

 

, {" g& Z# u* Z) T, h" B1 R, }6 Q

 

& _# U& G% v2 {9 n+ `

 

lYv4c7zx.jpg
27qi57tN.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I4 S+ D: v1 \

庭院北边的彝伦堂,是举行典礼仪式的正堂,堂前有一座观测时辰的日晷。有趣的是,元代太学的放学时间,居然以日影转到后院的梨树为准。现在后院有明代嘉靖年间建造的敬一亭院落,东邻的敬思堂院落,就是国子监祭酒和司业办公的地方。

: z' a W2 g4 S! [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2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J2 A, |0 l" \! B7 ~# }

4,国子监太学里边都有什么?

) }" J: ^& }1 }4 d

现在的国子监太学是清代维修扩建以后的格局,大门名为集贤门,二门名为太学门,进了太学门,庭院里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增建的“圜桥教泽”琉璃牌坊和环绕着圆形水池的方殿“辟雍”。辟雍是皇帝亲临太学讲学的场所,位于圆形水池的中心,水池上有十字形的4座桥,通往中间的方形的辟雍大殿,乾隆皇帝在里边讲学时,王公百官和学生3800余人都要聚集在水池周边聆听。其实那时也没有扩音器,外边的人可能也听不清楚,就是一种仪式,表示皇帝重视教育。

: J+ H5 A) q) `7 n

庭院的西廊有博士厅,相当于教研室,因为这里的博士是高级教师,相当于教授吧。

; Q6 Z: M" ]# U% K4 q

东廊的绳愆厅里陈设着刑具,是对违纪学生“绳之以法”的地方。之所以我说是“绳之以法”,因为这里真有绳子,把犯错误的学生绑在大板凳上,用竹杖打。南方人称为“竹笋炒肉”。

5 q& l0 B0 D0 m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B% d- ^8 _

5,太学还有积分制度

* F( `0 L9 ~2 _% u" M

庭院两廊排列着六堂,是学生们上课的教室,六堂都有名称,有些类似于班级。因为明史记载,初通《四书》,尚未精通儒学经书的学生,要在正义堂、崇志堂、广业堂学习。一年半以上,文理畅通了,升入修道堂、诚心堂。再过一年半以上,经史都精通,才能升入最高的率性堂。

* d7 ?% x/ S4 e% E# a$ Z

进入率性堂以后,就可以积分了。方法是,1年有12次考试,每次考试优秀者积1个学分。考试答题,文理皆优,给1分。道理正确,但是文笔不好,给半分。道理文笔都不好,无分。1年的满分是12分,如果得到8分,就算及格,就可以毕业做官了。可以做六品州官或者七品县官。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话说国子监和孔庙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O4 s& x# |" ?

彝伦堂前方有一株古槐,相传是元代首任祭酒许衡手植,枯萎多年以后,又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发芽重生。乾隆皇帝御制《国学古槐诗》的序言也说:“国学古槐一株,元臣许衡所植,阅岁既久,枯而重荣”。其实,许衡死于元代至元十八年(1281年),成贤街太学始建于大德十年(1306年),这株古槐不可能是许衡手植的。

0 Q. N0 v% i6 \6 [

 

& F. m. c3 q0 F4 N1 Q2 ]' V

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十一年(1274年)进驻大都城以前,太学设在大都城西南方的金中都城枢密院旧址,首任祭酒是学者许衡。许衡学问很大,他是河南人,出生于金朝,家里世代农民,但是自幼好学。7岁读书,问老师“读书是为了什么”?老师回答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许衡又问“那么考上了科举又是为了什么呢”?老师说这个学生不简单。有三个老师都说,这个学生进步太快,我都教不成了,家长另请高明吧。金朝战乱时期,大家逃难,又热又渴,纷纷去吃路边的梨,但是许衡只是坐在梨树下边乘凉,同伴说,吃吧,都逃难跑了,这梨树无主。许衡回答,梨树无主,我的心里不能无主。

2 J4 H& {7 X) Y, O+ ^. z+ q; G y

但是许衡首任校长的太学,不是现在国子监街的太学,而是元大都建成以前设在金中都旧城的太学。金中都是现在北京城的一部分,所以,在金中都旧城执教多年的许衡,也算是一个老北京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8 h X, C# H" M- m4 Z1 o9 n

6,189座石碑刻成的太学教科书

# R' B! P- t% p" p" i

《诗经》、《易经》、《论语》等十三部儒学经典著作,合称十三经,共有63万余字,是太学必读的教科书。江苏秀才蒋衡用了12年时间,工笔手书了十三经全文,于乾隆五年(1740年)进献给朝廷,蒋衡被授予国子监正八品学正官职。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乾隆皇帝委派和珅等人主持,将蒋衡手书的十三经书稿,刻成189座石碑,立于国子监庭院里,作为太学的标准教科书。1956年修缮国子监时,十三经石碑被移至国子监与孔庙之间的夹道保存。

6 X1 |. j: Q' ~- H4 i2 W

现在可以看见,十三经石碑,有些字迹有改动的痕迹,因为和珅捣乱,说是有些字体不规范,改了,和珅死后,又被改回来了。

, }! ?& T7 H5 w; M

 

; s1 F) j( v$ s( d8 P$ f) C



* p! D; q! _# T


 

发表于 2010-12-2 0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陆老师的贴子真是学问大涨啊!比现如今的物价涨得可高得多得多!呵呵!
发表于 2010-12-2 1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 b7 W! U* T9 C f9 C* P

                 欣赏!

发表于 2010-12-2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的风卷残云也是传统 哈哈
发表于 2010-12-2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H; X" g( v- Y+ R9 ^8 J

 

# S! {% b7 L' p/ ^( _) S# ~2 b

                  几朝皇帝都敬崇孔老先人,我们这一代却叫我们批判“孔老二”。不可思义。今后努力学习。

发表于 2010-12-2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老师是梅纯的后人。
发表于 2010-12-2 1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范思悦在2010-12-2 11:33:00的发言:
+ C' [8 F% \( _& ]

 

9 A' x# Y; Z4 Y

 

# a, G, Z5 }/ x6 x; a0 f, D

                  几朝皇帝都敬崇孔老先人,我们这一代却叫我们批判“孔老二”。不可思义。今后努力学习。

8 j7 w+ J% e+ G7 ?$ V

 

" T" B$ O0 Z% A/ [( l

“批林批孔”嘛,林彪排第一,孔圣人排第二,所以叫孔老二嘛!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13:29 , Processed in 1.21153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