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79|回复: 32

西城区显应观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1-28 15: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原本去清真普寿寺看看(明朝所建,正在维修)结果西穿胡同时发现一座寺庙式建筑,和住户闲聊得知是显应观。

   显应观位于西城区西斜街72号(其实72号只是中殿和东西配殿所在),据当地老人讲,原有照壁、山门殿、前殿、中殿和后照楼。现在照壁成为住户后山墙,山门殿没找到(全是住户),钟鼓楼拆除,夹杆石只能见到东边的,前殿三间,改为住户,门和窗的石拱券拆除改装,中殿和东西配殿屋顶苫着防水布,后照楼已盖上新楼。

   和老人聊天得知,前殿有碑一通,中殿前两边原有王八碑各一通,古松两棵。那年挖防空洞时拉走两个,另一个埋在了前殿大门之下。一老人告知,原东院还有菜地也是庙产。

   当地人都称之为“大庙”,亦唤作“老公庙”,清末民初曾经是太监的养老庙,一说李莲英出宫在此居住。

  

   显应观,始建于明朝嘉靖四十二年(1563)二月,七月竣工,隶属于西安门外咸宜坊。此处原是一个大泽,看风水的认为此处是京城的龙脉所经之处,最好填塞起来。恰好此时一个叫鲍教玉的道士梦见玄帝,于是准备在这个地方建阁供奉玉皇大帝,道士把自己的意思对信众一说,没有不附和的,这样建阁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善男信女都捐了款。这一信息也传入了宫中。嘉靖皇帝赐银四千两,派工部尚书雷礼、徐杲等负责此事。并且允许显应观的瓦石彩绘不受当时制度的限制,“中作玄帝殿,其重门配殿,钟鼓之楼、焚修之室则听教玉,以士民之所施者自为之……” 《明敕赐显应观纪成碑记》

6 Q; t$ A3 ]' L( H* ~/ B9 u0 u2 E; X: R) L$ R

    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隆皇帝拨银三千九百两重修。“上命协办大学士、尚书英廉董莅所司,重加萁治。门堂、殿间、榱栋、垣墉废者完之,敞者新之。”《重修显应观记》

( ~7 W( l7 U; P7 I- G$ n+ b) }, e# T

    宣统三年(1911),道观颓败,大善士不忍看到这种状况,发愿慨助。“重修本观佛殿三层,前后东西配殿亦均加垅,群墙抹灰,油漆彩画焕然一新,又添盖东西禅堂共八间,及院内栽种松柏树二十余株。”《重修显应观碑》

# ~4 l3 G! h' t/ D" d6 _/ M

    民国十七年(1928),显应观属于内二区西斜街九号。面积只有六亩多,后楼三间,山门殿三间,大殿三间,东西配殿各六间,灰瓦房大小十六七间。

# {' p, b5 b# V* |+ z1 g1 b$ j$ O& } e2 V& j! T; v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不动产房基地六亩五分,殿房九十间;附属房地基四亩六分,房屋八十五间。


     住户说这地说拆迁已经两年了,现在还没动静,所以中殿和配殿没人修缮,屋顶只是遮挡一下不漏雨就可,东配殿已经危险了,我也是头一次一人走近皇城的大杂院里,没想到皇城里的居民居住条件如此之差。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殿原来的石拱券门: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6: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殿券门上: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6: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殿檐下部分彩画: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6: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6: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进72号院前可见东配殿红山墙: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6: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三开间高大的中殿: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帝京子民在2010-11-28 19:33:00的发言:
3 J0 ^) v. L( n% a! k0 A 4 ~4 D/ z: n( s; t5 Y% Z+ w T0 W F. F" _5 Q- T

        后英子胡同有岳家宅子还头一次听说,后英子胡同不太长,要是岳家宅子就应当格局不错。岳家在民国时收购了很多宅子,后英子胡同与小英子交汇处路北原有一格局不错的宅子,后来也是成了大杂院,莫非就是?~



今天我也走了前英子、后英子和小英子胡同,在里头转向了,进了一个院一看就是民国建筑,比较讲究,后和院里一老者打听,开始说不知道,然后又审我,最后告知是同仁堂岳家的。里面是大杂院了,有的地方我背着摄影包都过不去,哪天单发一个帖子吧。我怕有人已经发过,重复了。

+ }+ x# t7 J' X8 x1 [, [) h 7 |& i4 u$ s- K) q / I" t' k' Q" n+ B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帝京子民在2010-11-28 19:11:00的发言:
8 \) g$ P7 g. T1 e , f! h6 G* P3 Z8 C% V6 s0 x: t2 ^

    吴老兄进城了,欢迎,真难得啊!~

% t7 j/ [ B6 [ 4 V6 k& H" T& q& n & [5 P" N9 T1 m% D' z2 k

谢谢帝京老师,老乡进城啦!您知道后英子胡同有同仁堂岳家宅子吗?
发表于 2010-11-28 1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10-11-28 19:19:00的发言:
( r# p) v8 d3 \4 L2 H

谢谢帝京老师,老乡进城啦!您知道后英子胡同有同仁堂岳家宅子吗?
% l3 z1 ]5 K2 x+ O

        后英子胡同有岳家宅子还头一次听说,后英子胡同不太长,要是岳家宅子就应当格局不错。岳家在民国时收购了很多宅子,后英子胡同与小英子交汇处路北原有一格局不错的宅子,后来也是成了大杂院,莫非就是?~

发表于 2010-11-28 1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老兄进城了,欢迎,真难得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6: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前殿: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5: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从这里进去,可见左手的夹杆石: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6: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6: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面的楼房就是拆了后照楼建起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殿后檐(地方太狭窄不好照):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殿后檐彩画: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6: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东配殿带廊子的,因为东西配殿都是两开间的,都是有一间是带廊子的:



发表于 2010-11-28 16: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送吴老一张我2005年时拍摄的此观的俯拍照,依稀可以看出规模!

8 b) R' t1 D: m4 D9 w o

 

西城区显应观

西城区显应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6: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配殿有人住,敲院门无相应,自己进去拍了一张: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二世在2010-11-28 16:45:00的发言:
! q& |9 a) e, a( T4 t- R j: D6 y7 x9 Z6 ?0 B! S8 B

送吴老一张我2005年时拍摄的此观的俯拍照,依稀可以看出规模!

|0 i$ g& ]8 ? V5 ~+ _5 M

 


那时屋顶还不错,现在苫上了。您这是上到北面单元楼上拍的?我也曾想上去来着。
6 a) G4 Y8 D4 I8 ? " ^- X. ?7 L8 u5 l% J. s: X4 B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了,也就拍了这些,里面狭窄,很难拍全。
发表于 2010-11-28 16: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10-11-28 16:51:00的发言:
! E7 f+ Z# Y, V2 d b

. v2 W2 N! E" N9 `

 

, M3 p+ s: W% y! k q$ M) ~% G

呵呵,很偶然,当年正好赶上片警和居委会检查大楼顶层的消防和乱搭乱建,就把楼顶给打开了,我就把来意和片警一说,他就的容许我上顶了,我当时上去只是想拍旁边扎公府的俯拍,搂草打兔子,顺便就把这个小观给拍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事真是可遇不可求的。
发表于 2010-11-28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先拍西斜街,只知道此处是庙,却不知详细,今天看了整个的格局,细部,彩绘,才有了全面的了解,吴老不但远近京郊考察让人叹服,四九城里一样过硬。
发表于 2010-11-29 1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吴老的照片,看样子彩画可能有一部分是宣统时期绘制的,有一部分是民国的

1 d: B% S0 G" t) s9 B

那些照片特写中的“怪物”叫做“异兽”,取“益寿”的谐音,旋子彩画中经常见到

$ N( T2 K. o/ l6 _- n5 o

这样的建筑有点明代中晚期的味道,有时间一定要去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9 0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10-11-28 22:50:00的发言:
& L- ]% c# p* h3 e + f9 {" W/ c' o& {* h4 K/ i 原先拍西斜街,只知道此处是庙,却不知详细,今天看了整个的格局,细部,彩绘,才有了全面的了解,吴老不但远近京郊考察让人叹服,四九城里一样过硬。7 [0 p) ]) Y ?2 O: H , w# n6 y8 D$ R# d; x4 j6 B

    谢谢版主加精!飞哥版主过奖了。我只是对自己看到所不清楚的东西喜欢刨根问底的。
发表于 2010-11-30 2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感觉,瞎说的,其实多数明代晚期的斗栱,跟清代初期的已经差别很小了

' B+ {8 U6 d( R N' D1 } g

个人觉得这种一斗三升的、又不加平板枋的作法,在明代比较多,清代好像不是很流行,呵呵,仅是猜测而已,要是吊顶上能看到明代彩画就最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2 13:13 , Processed in 1.20899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