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准备故宫养心殿的帖子,而写养心殿就绕不开雍正,因此,就雍正即位,先抛出篇小文与大家探讨。
v$ ]0 x8 M7 G* v
* w! l& w; }: ] y我很反对对历史人物的二元论——好就“伟光正”、坏就一无是处,对雍正也是如此!整顿吏治、摊丁入亩、耗羡归公、改土归流。。。雍正即不象康熙一味仁厚,也比其子乾隆虑事周全、缜密,可以说,没有雍正,就没有所谓的“康乾盛世”!
' H5 w: c9 a" D; b ' c/ J" V$ h$ C7 ^
但是——法理情,法最大!帝王更是讲究“敬天法祖”,如果皇位为非法所得,那么不管后来你做的多么出色,史书上也是要入“贰臣传”的!这就如同刑侦取证,证据再真实,取证过程非法,证据一样不被采信!一个道理! * L5 E$ ?. r& Y; K) H4 v7 Z
, F# X& |5 d, _* W8 v% G/ q雍正的即位,疑点多多——对待历史,我赞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观点。我倾向于支持篡位说(甚至弑父说)!
8 p+ S6 ~* l8 L7 L* b
5 b- j* f2 ?3 y! L2 k" W! I- {几点小心求证:
# \/ Y' H$ @0 l+ b
) G% P6 {, F$ ^! |' S1 o一、康熙遗诏,非康熙亲笔所书,伪造成份大
8 J7 T+ I8 {2 H+ | ) j; T8 o3 d* {: N- C% A0 x( R
所谓康熙遗诏,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谈康熙自己治国感想及对子孙的期望,这部分文字早在康熙54年时即已颁布(康熙当时曾说“此谕已备十年,若有遗诏,无非此言”);第二部分,也是证明雍正即位合法性的关键文字“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 - l; X8 O6 S8 L' D
$ N7 L5 {! G4 n2 [/ |8 B( l) h9 @我没亲眼见到过遗诏(见了也是肉眼凡胎、无法辨真),但从推理得知:所谓康熙遗诏,肯定非康熙亲笔所书。如果遗诏为真,隆科多也不必当初只是“口传遗诏”了,当事者、史学家也就不可能一直质疑雍正即位的合法性了。
8 q8 H n. ^& a* T7 s/ F! z3 B9 j& D
8 a/ s, G: a. R( J. `/ y @至于遗诏是否是隆科多受雍正之命所伪造,还是其他什么人的杰作,还重要吗?
3 C9 W5 A, E% s, a: F; i* c
4 A; l* f2 e) E4 ~3 M* d- } . z9 b" q% \( o5 m& v
二、“八人同受面谕”一说不成立
3 p/ R# U( Z% O; n# O4 m$ O8 |
/ ?& p8 j f" W8 P4 f金恒源(爱新觉罗·恒源)指出,据史料(注意:由即位者编辑)记载,康熙是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晚九时左右“宾天”的,而在临终这一天的凌晨一至三时间“急召”雍正。而雍正到达畅春园之前的上午七点左右,康熙已将三、八、十三等七位皇子及隆科多急召入宫,宣布了“皇四子人品贵重……著继皇帝位”的决定。
. L' l! Y% ~& j! `5 S; }. X ' e3 D3 I% y! H
此说法是雍正在当了皇帝七年之后,才突然举出的证据。金恒源认为,如果确实存在康熙在他去世的当天上午当众宣布“四阿哥继位”一事,以雍正的一贯为人和即位合法性斗争的惨烈程度,雍正断无可能把如此重要的信息拖延到七年以后再作宣布。答案只有一个,此说为雍正、张廷玉伪造。
, R/ s C# ~- u3 L) \' {5 `
# W$ E2 |. I8 l% f3 b3 J当了皇帝七年之后——雍正七年?隆科多已死了吧?三、八、十三等七位皇子还应该有人在,当时他们听到“八人同受面谕”一说是什么立场?谁来说说?
% m& S2 P; d& S" y ' ?' e9 q) S6 L: v$ E* \
我觉得金先生一定做了大量这方面研究才提出伪造之说的,如有史实支持,则此推理严密、无懈可击,我也支持!
! x+ y) W7 i0 n & Q1 \( b8 m% Z# Y# Z
! J1 `: R* r2 H: V& N3 x三、阻挠十四弟进京哭灵违背人伦
- t. B" U9 z6 m0 p$ p2 V
+ K$ o) ]2 p2 v, o过程不详述了,如果雍正心里无鬼,为什么做出这种违背人伦的事?
7 }! b o5 B' P & i5 a, S$ {6 s- G7 p
8 O T& c/ k* ?$ j( ^
四、避其父的行为太明显——雍正真的对其父康熙在天之灵恐惧吗?
* g& l$ \! X3 Q1 S
$ v) {8 m/ h3 E( _4 C6 h1、不住乾清宫改住养心殿;
9 Q/ J `* h, I5 J, X. e( P% N
2、不在京东东陵建陵而跑到京西建新陵,而雍正在排场、享受等方面,不是一个标新立异的人;
" r+ p) R- a* j- {, q2 W2 A$ t3 Y
3、雍正对畅春园(康熙宾天之所),什么态度?有类似的行为吗? , X8 P& [ t& d: Q
/ ]/ y O: c ?% k2 F, S
5 w0 D6 _4 |* ~/ Q7 Z关于雍正即位,欢迎网友们补充史实、一起讨论!
8 ?6 I! y2 C( l0 b' T X% O) e ! G2 d( A' r, n3 q
我的态度:只是讨论问题,就事论事,并非与四爷党作对! % _6 k/ e7 ? l( x0 z
& v/ S7 K+ e+ J! M% X% } 8 `/ S3 H% @) G5 x; I9 Q, U
附件、史上记载的《康熙遗诏》全文如下: 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 今朕年届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至也。历观史册,自黄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朕临御至二十年时,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时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六十一年矣。《尚书*洪范》所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以考终命列于第五者,诚以其难得故也。今朕年已登耆,富有四海,子孙百五十余人,天下安乐,朕之福亦云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念自御极以来,虽不敢自谓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上拟三代明圣之主,而欲致海宇升平,人民乐业,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劳苦’二字所能概括耶?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酒色所致也,皆书生好为讥评,虽纯全净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朕今为前代帝王剖白言之,盖由天下事繁,不胜劳惫之所致也。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若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以比拟?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之日,如舜虽称无为而治,然身殁于苍梧,禹乘四载,胼手胝足,终于会稽,此皆勤劳政事、巡行周历,不遑宁处,岂可谓之崇尚无为、清静自持乎。《易》遁卦六爻,未尝言及人主之事,可见人主原无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尽瘁,诚谓此也。
3 c& |/ D- p6 g * N+ q; \ {2 G; o V8 g/ }- c
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太宗初无取天下之心,尝兵及京城,诸大臣咸云当取,太宗皇帝曰:明与我朝素非和好,今欲取之甚易,但念系中国之主,不忍取也。后流贼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自缢,臣民相率来迎,乃剪灭闯寇入承大统,稽查典礼,安葬崇祯。昔汉高祖系泗上亭长,明太祖一皇觉寺僧,项羽起兵攻秦而天下卒归于汉;元末陈友谅等蜂起,而天下卒归于明。我朝承袭先烈,应天顺人,抚有区宇,以此见乱臣贼子无非为真主驱除也。凡帝王自有天命,应享寿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寿考,应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朕自幼读书于古今,道理粗能通晓,又年力盛时,能弯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用兵临戎之事,皆所优为。然平生未尝妄杀一人,平定三藩,扫清汉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皆小民膏脂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缋,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及百分之一。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耄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隋文帝亦开创之主,不能预知其子炀帝之恶,卒致不克令终,皆由辨之不早也。朕之子孙百有余人,朕年已七十,诸王大臣官员军民与蒙古人等无不爱惜。朕年迈之人,今虽以寿终,朕亦愉悦至。
& z+ P% x9 _/ ^
+ s1 f2 i% O' K" B; |2 y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之子孙,现今俱各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
) }# B: H5 w2 B+ c0 h/ b
6 b; d. D9 N! R5 G* T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7 I' ]/ J6 S# ?3 _
5 [; v! t F, J ~( b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