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敬德的儿子宝华要当兵了!”这个消息像阵风儿似的在六枝胡同传开了。
% \, j, w* ?3 {$ ^* @2 l在崇尚“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当时解放军军装帽徽、领章)的时代,能够去当兵,进入毛泽东思想大学校,无疑会给家庭带来无比的荣耀。军属的光荣匾可以像护身符似的驱邪消灾。这是天大的好事啊!除了个人,更重要的还有家庭,包括宗族和祖上。 0 j0 u6 n' a7 j o5 `: W
街坊邻居碰到常敬德夫妇后都连连道喜。常敬德高兴的脸上嘴角上翘逢人就点头微笑。然而,好事多磨,宝华当兵的事出了拱子,差点让人搅黄喽。 0 D8 H4 z/ l" L( ^
常敬德是满族,旗人家里老理儿多,管教孩子甚严。一直信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从来不让自己的子女和一些没教养的家庭接触。宝华在家排行老三,上边是两个姐姐,下边是一妹一弟。五个子女在严父慈母的教育下,安分守己。
& |) k* x7 s7 z, u& V$ ]4 f1 x- {常敬德家住六枝胡同5号,同几户回民住一院。踏上高出胡同地面几级石条台阶儿,是两扇油漆剥落已分不清颜色的大门。住南屋东头的一户回民姓马,马大妈曾经照看过我的大弟。那时母亲在景泰蓝厂工作,三岁左右的大弟无人照看,就暂时送到马大妈家托管。妈下班后,有时会让我去接。进院后,战战兢兢地走过寂静的山墙过道,就会看见院中一株高高的椿树。一进屋,膻气味、潮气味裹着尿骚味儿扑面而来。屋内光线很暗,即使开着灯也是昏黄的色调。瘦小枯干的忠义萎靡的坐在炕上摊开的被褥里,两只眼睛显得尤其的大。看到我就像看见救星,马上张开小爪子似的两手,咧开满是褶皱小脸儿干嚎——他知道我是他哥。
/ ^3 J- G2 A4 i4 s& Z9 n7 R这个降生在这个国家最困难时期的孩子,可以说是在万般无奈中被囚禁着,得不到温饱,亏心巴拉。可有什么办法呢?那阵儿所有人都活得艰难啊!就拿照看他的马大妈来说,虽然老伴在肉联厂工作,可也是孩子多,一大家子人要养活。马大妈自个没个营生,没辙。就时常去卖血,拿到钱后,再到街上买食物填充饥饿的肚子,循环往复。尽管市场后来在物质供应上略有起色,能够吃到烧饼夹肉,可那也是“烙饼卷手指头——自个吃自个”啊。直到面无人色的瘫在炕上…… , C( ~1 ]/ Y9 [) a
南屋西头住着是这一带最刁蛮的一个寡妇,也是差点把宝华的好事给搅和黄了的罪魁。这个爷们死了,居然又大了肚子,生了个丫头的黑娘们。以前嫁的老头姓艾,人们习惯称之为艾娘们儿。这女人长得一脸的横肉,留着藏倔倔的半截发,一张大嘴上唇的形状像豁子又被缝上。就是这张丑陋的大嘴,拉舌头扯簸箕,东家长,西家短,吐沫星飞溅,没少祸害人。虽然是个回民,可是“心眼乜贴”极坏。 , f" U) p2 K+ ?- c5 l, B
用常敬德的话讲:“这个娘们连蚊子都不叮啊!”有人问道:“怎么讲?”常敬德眯缝着眼睛轻声道,“没人味呗。唉,像这类人德外不少,专门捧有权有势人的馊腿,日本时期当汉奸;国民党时期当狗腿子;共产党时期当积极分子。趋炎附势,狐假虎威。气人有,笑人无。烧红的烙铁满天飞——逮谁烫谁。看见人家倒霉比自己发财还高兴,活着,以祸害人为乐。您说这些人有人味儿吗?”
* z* c. ^6 P6 h* D汉民与回民住一块儿,多数明理人都会顾忌些回民的习俗,自己生活上自然就受到了限制。有些事是“秀才遇见兵——有理也说不清”。好不容易凭票买点大肉,改善一下伙食。只能像做贼似的藏着掖着拿回家,偷偷地做着吃。尽管万分小心,也免不了因为做饭的味道,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物质贫乏,本来就什么都定量供应,这么一来,比回民还素呢。
+ M5 s- @ m. S" k. C8 m! w一日,常敬德老伴做饭,说炒点大白菜吧,一看油瓶没油了。只好用家里仅存的一点大油给家里人炒菜。刚一呛锅,大油的味道就飘了出来。对这特殊味道极敏感的艾娘们儿便从屋里推门冲出来,插着腰站在院中破口骂起街来了。
: t3 m: U" k6 D见状,和善的常敬德老伴像了做错事似的走出来,笑呵呵说:“对不起了,他大婶,家里没素油了。得,菜我不做啦。我让孩子买点咸菜凑合吧。”
+ X% h9 Y6 j0 \“不做了,都做完了不是。瞧这歹味儿,恶心死人啦,这日子可没法过喽……”
# ]5 l+ y! n( x, r艾娘们儿不依不饶地继续在院中跳脚咆哮,又瞪着两只金鱼眼眼四处寻摸。顺手抄起把铁锹,把院里的电表箱扒拉开,切断了常敬德家的电源。
+ t+ G" o' B% p, `( |6 S, `# k7 O“干什么这是,欺负人啊?”恰巧宝华下学回来,一见这情形,马上火了。冲过去抢过铁锹合上了电源说道:“你也太狂了,告诉你,要把你那臭事抖露抖露,你够游街的份了。看我爹妈的份上,懒得和你制气。”
% P4 b' F$ [) G“嗷!”来看热闹的人的齐声起哄。那年头娱乐内容少,看热闹成风,哪儿有点风吹草动的,就趋之若鹜。 ! w, [" S1 w# D: W4 I' _, H
“宝华,不兴这么说,他大婶,您别和孩子一般见识。得,大伙儿也散了吧,没事啊。”常敬德老伴依然大度的劝解。 2 l, k" p) \8 V( D r q( J
艾娘们儿一看这阵势灰溜溜的进屋了。不一会就听屋里传来艾娘们儿粗拉拉的声音:“短命鬼儿,一天到晚就知道吃。”
3 z j% K$ J2 J, K" W" r7 B“啪、啪”两声响后,是女孩子尖利的哭嚎声,艾娘们儿在拿自个的孩子出气……
* s: c0 C$ O3 c5 N: i
3 K% n' i3 W- U在大杂院的年轻人里,就其个人形象和魅力而言宝华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从他那刚毅的双眉和时常沉思的眼睛里,让人可以读到外柔内刚的睿智。他的冷淡隐藏着远大志向,隐藏着他为人处世的小心翼翼。他是个有抱负的青年,体格健壮魁梧,线条分明的脸庞给人以像条汉子的沉静感觉。在所有人的眼里他都显得那么谦恭有礼,初次与他见面的人都会获得好感。他的父亲常敬德粗通文墨,喜爱书法,写得一手好颜体,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宝华身上绝对具有那种“忠厚传家久,诗书万世长”这种人家所培养出来的精神素养和韧性。 ) N d; U. [# S
69年,济南军区部队来他就读的学校征兵,他是首先被选拔上的。来招兵的负责人是个排长,看见他上去拍拍肩膀,点点头。私下里对他的老师说,非常好,常宝华是极理想的人选。我们部队就欢迎这样的好苗子,看着心里就痛快。 3 l( \/ V: [+ l0 q5 X
接着,政审、体检、填表顺利过关。他感到欣喜若狂,心里已开始默默地勾画着自己的前程,好好表现,先入党,再提干,将来再娶个漂亮媳妇,为常家家族争光。
+ Z u; q( c8 e" w1 p, O) S- H正当他豪情满怀,跃跃欲试,即将开始新的生活之时,一盆冷水兜头泼下。被选中入伍的同学军装发下来了,唯独没发给他。宝华立刻觉得肯定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了。他心中虽然充满疑惑和慌乱,但是马上告诫自己要冷静。既然所有的程序都没问题,而且招兵的人已经正式通知自己被录取了。那是怎么回事呢?他的脑子在飞快运转,决定立即找招兵的排长问个究竟,找出对策。
6 K1 a5 ?! a& e0 A& I1 F4 y排长见到宝华和蔼地说,来来来。着急了吧!知道你会来的。你不来也会去找你。是这样,你们所在的街道有人反映你家里有历史问题,把电话都打到军区去了。你父亲旧社会当过警察吧,是在天津吧?不要着急,为了你,也为了咱部队的工作,我们正在调查,我保证,一定会给你答复的。你要沉住气,回去耐心等候消息吧。 ; o3 `6 F/ W- b' h+ o
宝华听后,马上觉得头“轰”的一下,立刻明白了是谁在从中捣鬼。艾娘们儿,真歹毒啊!背后捅刀子了。 . l/ t$ u, p7 Y. J: _3 \+ E$ A# O( D, m
原来艾娘们儿也听到宝华被征兵入伍的消息,立即气得火冒三丈。妒火煎熬着这个天生不安分的女人要发狂了。狂乱年月放纵了这个女人品行中“里巴里斯”(魔鬼)一面,驱使着她作恶。从文革一开始,她的内心便随之生成一种盲目的骚动,一种对放纵、混乱、无序、为所欲为的渴望。这种不道德的欲望背离了穆斯林教门的根本。(求为主的宽恕她)写到这里我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悲哀。让我不解的是,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家庭妇女为什么会那么抛头露面的热衷于小人的勾当,并且掺乎深不可测的政治斗争呢?据说澡堂子胡同所谓“地主出身”,家藏金佛的那对夫妇被抄家批斗,就是她向红卫兵举报的。她究竟为什么这么做?想得到什么?是为了满足她空虚的灵魂,还是天性使然呢?
+ g, Q: i7 h' V) o艾娘们儿常常以军属自居,因为她的大姑爷在总参工作,女儿也在军队医院做护士工作。她眼珠一转,又想到了利用这层关系报复这个曾经顶撞自己的毛头小子。她立马火急火燎的赶到的大女儿家。边走边唠叨着:这不反了天了,伪警察的儿子也能参加解放军?这还了得。
9 f. b: \1 Q" c她吐沫横飞地游说在总参工作的大姑爷,说到动情处几乎是声泪俱下了。大姑爷看着这个为了捍卫无产阶级政权跑得满头是汗的老丈母娘,也感到了自己责任的重大,无产阶级的军队要保证它的革命纯洁性啊。于是就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军线把电话打到了济南军区,军区人听到这个情况,立即责成招兵的负责人展开调查,核实情况。
( L" E5 s2 E3 R& D部队招兵的同志非常重视这一情况,同时也想证明自己的眼光不会错,不能让上级领导认为自己办事不利,犯幼稚错误。马上赶赴天津有关单位调查常敬德历史情况,经核实常敬德历史清楚,是当过旧时期的警察,不过也是迫于生计,为了养家糊口,应属劳动人民之列。 R+ c c v5 @! B1 Q
在带领新兵出发回部队的前一天,招兵的排长了解到这个外调结果,比常宝华还兴奋。立即叫来常宝华,宝华手里捧着终于领到的军装和大红花,眼睛湿润了,他抬起右手向排长敬了个礼,虽然笨拙,但是非常真诚和庄重。排长走上前紧紧的握住了他的手,又意味深长地看着他的眼睛言道,还是不能轻“敌”噢。
9 Q& q8 V7 v6 K! f宝华——这个颇有心计的青年始终不动声色地处理着碰到的挫折。领到军装的宝华更加理智地谨慎从事。他没有把军装拿回家,而是暂时寄存在澡堂子胡同口的好朋友忠厚的家里——虽然明天就要作为新兵出发了,但是他不想让住在同院的艾娘们儿知晓,继续出坏招儿阻挠。 + w! _! d) }1 [! z. q
给要去当兵儿子送别的常敬德一家悲喜交加,喜的是儿子终于如愿以偿了;悲的是这天大的好事却不敢声张,不能尽情地庆贺一番。常敬德老伴知道自己儿子爱饺子,可是到那个钟点了,哪儿还有卖肉的,况且还要凭本买。只得含泪给儿子包了顿素馅饺子饯行。
" o4 i4 ]: h/ O" N9 [常敬德兴奋地眯缝着眼睛,找出笔墨用小楷字认真地写了一首毛主席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0 O1 ?1 i+ x2 c5 d钟山风雨起苍黄, . Q# s* a( [# B3 [
百万雄师过大江。 ( O' N7 c8 K! E1 g- }
虎踞龙盘今胜昔, - r& ]& o2 R# O
天翻地覆慨而慷。
; ?) M) u" j' S% J& ^宜将剩勇追穷寇,
! R+ O1 P. q% K7 f; q' D# K; \不可沽名学霸王。 6 X+ C8 n$ Q: h9 p. g5 `, n2 E" z0 L
天若有情天亦老, 4 X0 Q c6 i% y) v, D
人间正道是沧桑。
y! h, b" | x8 Z, S5 r写完后郑重地送给了儿子宝华以示祝贺。
1 g& B/ o/ d" I4 ]' p9 J次日,天刚蒙蒙亮,宝华就起来,穿着裤衩拖鞋出了家门。他妈心疼的说:华子啊,看别冻着啊。
4 P5 I) Q9 R9 ?1 W9 j2 B宝华把家里人都挡在了屋里,悄声道:谁也别送。让那害人精知道了,又该坏事了。屋里的都在无声的目送着宝华离别,常敬德轻声的叹了口气,他老伴在默默地落泪,颤声说道:来信啊,华子到那儿好好干啊。
3 G7 o, @& l S 从好友忠厚家穿上军装上路的宝华,一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没有白费苦心,还真提防对了。艾娘们知道真相后,要穿上衣服说去拦截军车。那会儿,宝华已经坐在东去隆隆作响的火车上与战友欣赏窗外的风景了。
: [3 h5 O4 S% R/ j9 U# i5 a9 ]/ l阻挠宝华当兵的阴谋没有得逞,气得艾娘们出来进去的骂闺女姑爷废物……
. t; k+ n( P- \+ B- ^: H E7 z7 G常敬德的儿子常宝华就这样去当兵去了——穿着裤衩,拖鞋,手里拿着父亲写的小楷毛主席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