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37|回复: 13

[灌水]你可能不知道的3个关于北京皇城的事实!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1-13 2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承天门明初建时远非如今日之高大雄伟
承天门在明初建时大致与北安、东安、西安相似。非如今日之天安门高大雄伟,估计改建成今日之状,可能是明代宪宗朝成化元年三月命工部尚书董造承天门。

% Q% T* p* U, |. C8 s

 

& Z% Z2 Z7 x! K) K+ x, \

2、在皇城、紫禁城之间,还曾经有一道内皇城
皇城皇城有四个门:南——承天门(清代称天安门)、东——东安门(在今东华门大街和南河沿交口处)、西——西安门(在西安门大街中段,1950年毁于大火)、北——北安门(清代称地安门)。

0 L/ u( N5 M2 y( U, P2 C( h

 

" p0 J" j X' G; ~! f P2 R

内皇城在筒子河外围,一方面在紫禁城和各离宫间起隔离作用,另一方面又使紫禁城和皇城之间增加一道防线。内皇城南起太庙和社稷坛墙,东、西、北三面各辟三门,即北上门、北上东门、北上西门;东上门、东上北门、东上南门;西上门、西上北门、西上南门。除此以外,在内外皇城的相对城门之间,再增筑一个城门。如东上门和东安门之间,有一个东中门;西安门和西上门之间有一个西中门。由于北安门和北上门之间相隔一个景山,所以北中门设在景山之后,在今地安门大街南端的丁字路口处。

' g. v% q6 j) T' D

 

: [7 J0 {) J. i

3、景山后门与地安门间,还有3道门两座雁翅楼,都是中轴线上重要建筑
景山和紫禁城之间本来有一道内皇城隔开(北上门,1953年拆除),但这道内皇城墙在景山两旁又向北加筑了一个凸字形,到景山前后再顺中轴线往北伸展,直达地安门,依然是一个T字形广场。这两列红墙中部开辟了东西皇华门(东皇华门现名黄化门,现尚存遗迹可寻)。这两座门迤南,沿红墙筑有两列楼房式建筑称作“雁翅楼”。门迤北还有两座对峙楼房(其中路西一座仍保存,现为人民银行)。这个地带在雁翅楼夹峙下,中轴线再向北部延伸,越过地安门直通鼓楼前这一段“后市”。最后越过钟鼓楼二楼之间的广场,消失在万家民舍之中。雁翅楼的作用是皇城后卫哨所。景山是这条中轴线上最后一个“高峰”,但并未挡住这条中轴线的气势,只有在穿过地安门后,才一变宫廷殿堂的豪华和庄严之气而回到“人间”。就在这“天上人间”交界处,仍然有一道森严的雁翅楼禁锢地带,这个不长的地带上却有五重门禁(景山后门、北中门、地安门、东、西黄化门)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4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街客在2010-11-13 23:46:00的发言:
4 h3 F6 J4 P* x$ I$ ]' L- A

 

+ E7 c6 _! G0 |* Y3 t7 N# d3 ?

 

* u3 f- S4 a& D2 ^4 ^: W4 ~

由于北安门和北上门之间相隔一个景山,所以北中门设在景山之后,在今地安门大街南端的丁字路口处。

0 }+ ]- O9 k/ r+ J0 t5 N3 ]/ o" T

 

) v7 H8 O6 h9 a+ {0 J) |

......

8 X, V% G! k1 d( F* f9 p$ l

 

d' I. u3 {8 j/ z# l

这个不长的地带上却有五重门禁(景山后门、北中门、地安门、东、西黄化门)

- D d) P) ~: }' ?9 F9 S

 

, x) o3 I- T' O! s Y

前一句没有疑问。

1 y3 B$ _' f& V. U

 

0 Z* Q+ C% D8 v4 B

 

1 [, s5 ?! V4 q4 w) t3 J3 O O

想探讨后一句。

' i5 V3 ^, S% i. j0 K

 

0 \1 U; \( e* i- X0 f

我以为,景山后门与北中门是同一座门。

6 ~/ t$ D# u5 ?: C8 ]

 

4 T; Q J3 {% X1 j: l/ u+ S: U( m. F

在明皇城图上标注了北中门:

. Q6 F z- P1 P9 [6 ~4 r

 

M' D& L( J! y, J1 }1 d

PN7AD74a.jpg

( Z+ g0 N' y3 O" @/ B3 r

 

( ^3 U8 T2 X. d7 Q

 

2 X+ P& d! p! `6 s/ p

北中门位于环景山的御道北段中部的南面。

! U9 w2 {7 q# B! p

 

9 Q M& T2 |6 u6 S$ M( I0 ^

 

4 G5 F: } y" e* u$ g

 

; p- Z& H! }0 k( z/ ~- V

大贝勒还亲手绘制了一张图:

1 \6 A |) o' f% [* D% @


 

' V8 Q! w# i! }+ y

3oAxKgVB.jpg

/ Y9 F0 z! i- m

 

- W3 g, r+ @# b" k% t

 

2 N0 N* h3 ]1 }! @; b. `# \7 f

景山的四座门我都转过,这是景山后门的图片:

# C, S; A) J* R* A

 

( E* P/ @0 i& [

ap3RhGEN.jpg
HIOd3WHr.jpg

" Y$ Z! F/ |4 y- o0 m

 

5 x& Q) a. l7 k" M8 V( X

 

2 u/ \. J* t# ] o

这是一张日据时期的航拍图:

& f0 k3 S6 B) k. W# B/ t# k# v

 

' J0 d, X1 v; _8 L

 

3 W( r6 m. C2 h9 y& n

HGYzRgX9.jpg

) G$ C2 V9 _* Y+ k* x# R/ C

 

2 ^$ O4 ?. q7 b7 {3 t3 I% j. C

 

: j8 \1 L+ F( t+ ^7 z

由地安门内大街南端雁翅楼与景山北宫墙间的距离看,应该只有一座门——北中门。

6 h+ c( `6 [6 n% d* O; f

 

$ H4 l7 [0 q/ Y2 Q3 z2 ]) V

 

( Q0 \1 Y, m) l

DIBS379c.jpg
qdQJtsA6.jpg

9 L) V! D. H1 Q

 

7 ~* V1 @0 K6 _

 

7 ]+ \( L9 M/ n- w! N6 Z

由清乾隆京城全图(乾隆十五年制)上也看不到两道门。

2 O7 X* S B- }3 X; A! W

 

: q% ^8 L: Z5 l

(乾隆十四年,改建寿皇殿于中轴线上。也许正是此时拆除了北中门?)

* ?: @2 E0 Y- O# n* h

 

+ ~8 L. l- ~- g# E7 @6 |. K

 

* G" p. A/ s, y5 J# } i

 

# O3 ?/ r: V6 S

 

R# {) I2 W x, n+ ]7 ~; A& U

我只能凭空猜想,北向的北中门也许和北上门一样华丽:

# I, c4 r. O4 V h s

 

@0 W: s: L. H


Ro6pKTcu.jpg
1N3M2nlu.jpg

ZEam2BVf.jpg
ug9chL3e.jpg
发表于 2010-11-15 1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这才知道北上门原来不是景山正门,内皇城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发表于 2010-11-15 1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news.sohu.com/20080120/n254764375.shtml

& E* p, ]/ P. a _" u' w4 w

 

5 i4 b5 A" r' T" W5 y) ^+ X0 W

《北上门南向之谜》   郭文若

/ m* d* l& [9 \7 k9 M2 n' g4 \+ a8 a

1956年5月底至6月上旬,在被以梁思成先生为代表的众多中外建筑大师称赞为“伟大的中轴线”上,距故宫最近的一座古代建筑——北上门被拆除了。这是北京中轴线上,继北中门、地安门之后,被拆除的六座城门中的第三座。

5 D2 m) w8 y/ \. [; f: A% u

   

! l9 e* M+ x8 G; C! H( U2 _

北上门,歇山顶,五间,南向。位于皇宫与禁苑之间的中轴线上,北上门北面有驰道西连三海御苑、东接通惠河,为皇城之枢纽;驰道北面约20米为景山门,但北上门要比景山门高大许多。

  始建不在明代

# M7 m( `5 ^8 @8 \7 Y3 D

    朱   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在“研究游览”故宫后,对北上门所做的文字记述是:“北上门,南向。”古代人的方位感是极强的,尤其是门户的朝向,大到国都,小到民宅,其门的朝向与方位基本是一致的,如:“南向”,面朝南往北开,称“南门”或“南某门”;“东向”,面朝东往西开,称“东某门”,如东华门、东安门、东直门;“西向”,面朝西往东开,称“西某门”,如西华门、西安门、西直门;“北向”,面朝北往南开,称“北某门”,如玄武门、北安门、北中门。惟独“北上门”是面朝南往北开的,即朝向与方位相反——北门南向!难怪朱  先生也困惑不解且颇似嘲弄地说:“非"北上",而为"南下"矣!”北上门为什么会是“南向”呢?

  为了破解北上门“南向”之谜,笔者还特意求证于有关文物与古建筑单位、请教过有关专家,了解到1956年拆除北上门时的情况,证实了其朝向和规制。尽管有关北上门的史料记载少之又少,但朱  先生的文字记述和历史照片以及有关文物与古建筑单位的相关记录是真实可信的。

  从空间位置上分析,北上门位于明北京故宫与禁苑之间,从朝向上看应为明禁苑南外垣门,从名称上看应为故宫北外垣门。从命名上分析,北上门与东上门、西上门应该是同时规划、同时修建、同时命名的。连接门的是墙,三个“上门”连接着一道环绕宫城的墙。从明代史料和北京城图得知:皇宫北、东、西三垣外有北、东、西三个“上门”。而元代史料文献记载,元大都宫城外没有护城河,而有“大内夹垣”(即宫城卫城),“大内夹垣”的门就是“上门”。由此可知:北上门的命名不在明代永乐朝迁都北京之时,而应在元代元世祖至元初年修建大都皇宫和大内夹垣之时。

  从北上门的“南向”特征、空间位置、名称命名诸因素分析判断,可以得出结论;北上门不是明代规划和始建的,有可能是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或者更早的规划和始建的建筑。如果北上门是明代以前的规划建筑,那么,北上门以南和北上门以北的空间规划也应早于明代。

  元明规划格局未变

  如果有人说今天北京故宫与景山的规划格局始自明代,很少会有人怀疑。但是,通过对北京历史地理、古都规划和相关考古资料数据的研究,笔者完全相信:今天北京故宫与景山的规划格局始自元代——参考《明万历、崇祯年间的北京城图》和《明宫史》等有关北京城规划格局的史料,不难发现明北京城的规划是“准五重城”——中心为宫城,其外有卫城城门和部分城墙(在护城河外),再外有禁城,再外有皇城,再外有大城。然而,一个人们都知道的情况是:明初徐达攻克元大都后,丝毫未损坏元大都的规划。永乐皇帝决定迁都北京,除南拓大城南垣以规划“三朝五门”和“左祖右社”建制,并重新规划了皇宫以南中轴线上的建筑外,而元大都“五重城”在阙左、右门以北的空间规划格局,则完全被明北京继承了下来,只是重建了皇宫四门和皇宫以北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即在明洪武三年(1370年)已拆除了的元大内中轴线上的外朝和内廷宫殿的基址上,按明的规制和风格,新建外朝和内廷宫殿;改建元大内禁苑为明大内禁苑(即今景山公园)……

  为了使皇宫更加安全,按明里制在元皇宫与元大内夹垣之间,规划了皇宫护城河,由于有了护城河的屏障,永乐皇帝下令拆除了在皇宫外侧元代建筑的“大内夹垣”,但保留了元“大内夹垣”的北上门、东上门、西上门以及阙左、右门。可以说:在元、明两代,皇宫和禁苑以及北中轴线的规划格局和基本空间位置没有任何变化。

  《明宫史》记载,崇祯皇帝游禁苑的线路是:出东华门和东上门,沿东卫城与东禁城之间的驰道北行,过东上北门,至“东长街”(今北池子大街)北口,折向西行,至北上东门外,又折向北行,入山左里门。游毕,皇帝过北上门,入玄武门返回宫中;其他人则按来时原路返回宫中。可见“北上门”位于皇宫与禁苑之间的中轴线上,只有皇帝才能通行,其位置有多么的重要!

  既然明北京皇宫阙左、右门以北的空间完全继承的是元大都的规划,那么,也包括元皇宫和禁苑之间的大内夹垣北门北上门,其位置也没有任何变化!由此可知:北上门的始建时间不会是在明代,也不会晚于元代。从金、元、明里制分析,发现北上门南距午门的空间距离不合明里制,也不合元里制,而合金里制!

  史料文献、考古发现、金元明的里制和实际空间地况均证明:元皇宫与禁苑是在金太宁宫及其北苑基址上改建的。北上门的空间位置与处在金太宁宫枢纽位置上的紫宸门完全吻合。因此我们有理由推论:北上门的“前身”,应该是金太宁宫的内廷之门——“南向”的紫宸门!

  所以,刘秉忠在作元大都宫苑规划时,就以金太宁宫紫宸门为界,将皇宫(大内)规划在其南,将大内禁苑规划在其北,并将紫宸门改作元大内外夹垣北门,更名为北上门。之所以未改北上门的“南向”,是因为在北上门的北面,已有“镇山”之故,因风水原因,不能朝山开门,故北上门依然“南向”。明永乐朝迁都北京后,在已拆毁的元皇宫和禁苑基址上,按明代建筑规制和风格改建皇宫和禁苑,北上门被改建为楠木结构,但名称、南向,及其皇宫卫城之门的功能依旧。清代迁都北京后,完全继承了明代的规划并继续沿用北上门。

  复建北上门的意义

  近年来,笔者在研究北京中轴线和古都规划时,通过对北上门特有的北门“南向”的深入研究,发现北上门始建于金,实为太宁故宫内廷之紫宸门!可以说北上门在800多年来北京古都宫苑规划演变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北京中轴线和金太宁宫的空间方位与规划布局,以及金元明里制的“坐标”之一,是开启800多年来北京中轴线与皇宫禁苑规划迷宫的一把金钥匙!

  北上门,是北京中轴线上非常重要的古代建筑。之所以认定北上门的“原始身份”就是金太宁宫内廷之门紫宸门,是因为北上门的空间位置与紫宸门南接太宁宫外朝大宁殿,北启太宁宫内廷紫宸殿,东西与太宁宫东、西华门相连的“枢纽”位置相同;后虽经元、明两代复建和更名,并作为皇宫与禁苑之间的“御路”门,但因风水原因,始终未改其朝向。从1179年紫宸门的始建到1956年北上门的拆除,经历了777年的沿革,可以说是至今800多年来北京中轴线和北京古都规划的中心点之一,在北京中轴线和北京城市规划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应该复制北上门及其附属的北上东门和北上西门。

  复建北上门,是恢复和保护800多年来北京中轴线“原生态”景观和历史规划建筑风貌,唤起各界关注与保护古建文物意识,进而完善北京城市规划的最佳举措。作为北京中轴线南端点的永定门,在它始建450年后又成功复建了。作为北京中轴线上曾经的卫城门和御路门的北上门,希望能够在它始建830年的2009年复建成功!

  复建北上门,还可以产生巨大的旅游价值与文化价值。更多的外国游客,可以通过北上门,了解800多年前金太宁宫的规划,了解700多年前元大都“五重城”的规划,了解北京中轴线的规划演变和文化内涵。更多的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可以通过北上门的复建,认识到公民应该承担保护文物古迹和宣传中国文化的义务。

  北上门复建后,车辆可以由景山前街地下穿行。复建后的北上门区域,将成为展现800多年前北京中轴线历史规划和风貌的步行街,其旅游价值与文化价值可谓“无与伦比”,必将成为故宫——景山——北海这一“皇宫御苑”黄金游览线路中的一个举世瞩目的历史景点!

# Q, |" p4 U: b/ n

 

发表于 2010-11-15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你可能不知道的3个关于北京皇城的事实!

[灌水]你可能不知道的3个关于北京皇城的事实!

发表于 2010-11-15 14: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ohq在2010-11-14 10:40:00的发言:
& i6 M" K- m' G0 A( c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7.北上门.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c9 ~, _$ |% j$ w9 y

 

% J: R# }' p2 [

这个貌似不是北上门,此门好像现在还在。

发表于 2010-11-16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承天门的门楼只有五间,这是有众多史料记载的,但绝对不会没有城台,洪武京城图中的承天门已经是这样了,承天门的礼仪级别也不可能与其它三门规模相近。但每间的跨度也许并不太小。规模大约相当于社稷坛大殿的规模。明代皇城的规划比较严谨,用宫墙把皇城分割成了若干区域进行管理,这些痕迹在康熙皇城图里看得还是比较清晰的。

发表于 2010-11-16 2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忒长学问了!
发表于 2010-11-15 2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你可能不知道的3个关于北京皇城的事实!

[灌水]你可能不知道的3个关于北京皇城的事实!

[灌水]你可能不知道的3个关于北京皇城的事实!

[灌水]你可能不知道的3个关于北京皇城的事实!

0 e2 }8 B$ p+ o

 

& k2 ?! y) `8 T+ j* R5 c+ A. M


图209.中,阙左门两侧廊庑的大脊较图207.中的两侧廊庑的大脊高了很多。

* Q: ]1 |; x* N

 

; x. a) w' G" i5 @5 X6 P

图207.中的两侧廊庑的大脊在中间门的檐下。

4 i. g; h) E6 s8 W; z0 J

 

# Y, q& x* ]. k

[灌水]你可能不知道的3个关于北京皇城的事实!

[灌水]你可能不知道的3个关于北京皇城的事实!

发表于 2010-11-15 2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图标注是:故宫博物馆正门。

( }# b- W. Y! `% o( ~3 p

 

, `7 c) R+ e) H: j

我觉得门及两侧的廊庑与北上门相似。

2 V. A& h4 r" Y' z5 {% o

 

3 E$ ^1 n" b: ^5 e& d) j- v

也许原图标注有误。

$ L3 Y# _& n$ P) a8 _7 `

 

4 i, ]$ X& y. T; l; H8 @

 

. s% b) w- N" o' g/ r

 

- q' V* v }2 @: G4 y F0 ]9 X

请斑马给说说。

发表于 2010-11-15 2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ohq在2010-11-15 20:09:00的发言:
; Y! A% y& F( Y P+ n5 Z

原图标注是:故宫博物馆正门。

& ~, V" `, a& ~( Q/ F1 _% F' I! P% d* P

 

" A; w+ d! r0 ?* ~8 ?* f

我觉得门及两侧的廊庑与北上门相似。

" V+ w( U& E, p' u( P, q3 n

 

j! p- |) ?* q' Q

也许原图标注有误。

9 a# t" t. r0 p

 

+ B" j1 }3 R/ t! r

 

% J" a% E, G8 X1 v* G) d- x

 

# x7 @# A# n/ L# t3 E L: E

请斑马给说说。

3 B* l) W* `. P) b

 

3 y2 T! q8 W3 _0 i4 h7 A

对比一下阙左门,似乎是。

发表于 2010-11-25 0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二世在2010-11-15 14:03:00的发言:
# D2 ^0 d+ J( T4 A/ l S" J" |5 |

 

. V4 K4 L, x( e% O

这个貌似不是北上门,此门好像现在还在。

. t5 N. k. q" x: x

 

6 L$ d1 U9 Y8 s9 E* N* n+ ? N+ E

 

6 E6 y7 _; |0 o# @! a# J2 q

请斑马给看看这两张图:

6 @& F% a* A& {# V+ _7 c

 

# @7 m/ \/ h0 T

wLZjGmBf.jpg
A5HES9fi.jpg

. R' Q) x+ y( s o) O& L

 

8 M! ~5 X# V' A6 v- g& A

两图中,门的两侧都有微敞的八字墙;

, w5 O* f0 T2 z% v

 

, s* R' r4 o) |+ m. y& ~4 B! p

两图中,门外都有一对路灯杆......

+ P' }- R& i M

 

& N( F8 `* ?) l5 d


 

发表于 2010-11-25 0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时故宫的确把北上门用做过大门,而且北上门从照片上看,似乎就是朝北开的,但郭文若所作《北上门南向之谜》一文却言之凿凿称其“南向”,令人迷惑。  

发表于 2011-2-17 14: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承天门永乐年间初建时为黄瓦飞檐三层楼式五座木牌坊,额曰承天之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00:16 , Processed in 1.15839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