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堂凌晨失火 % `: r7 Q# y% N) V7 ^4 q5 H' t3 [
她是清华园的第一座楼 校方称火灾不对主体结构构成影响 + h) B: U" [/ N+ p
今天凌晨2时,微博上的一条消息牵动了所有人的心:为了迎接明年的百年校庆,修缮中的清华大学百年建筑、学校标志性建筑之一——清华学堂,于凌晨1时01分发生火灾。经308名消防官兵两个多小时的全力扑救,凌晨3时45分,大火终于被扑灭。目前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事故损失也在统计中。 : u) | M/ `* t' y, g
这条消息牵动了所有清华学子的心,通过微博、视频等手段,他们在缅怀那座永远被当做拍照背景、楼梯咿呀作响、课桌被刻得斑驳不堪的清华学堂。
, {2 O2 [* ]: d; M2 Q4 h0 J 现场 木结构基本被烧毁
4 n0 Y0 p0 M( A, W8 [) r" ~7 ] 今天上午,记者在清华园内看到,起火的清华学堂已经连夜搭起了一层新的围挡,学堂东面的尖顶已经被烧光,透过东侧围挡能看见里面被烧得空空如也。据现场保安说,学堂大约三分之一已经被烧没了。清华学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是木制结构,这里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都曾是清华学生们每年开学的报到登记的地方,为迎接百年校庆从年初开始维修,里面早已腾空。 # B; ^& |1 _0 ^8 i) ^, d
据现场保安介绍,昨天夜里1时火就烧起来了,最先起火的是学堂的东北侧,由于学堂里面是木制结构,昨夜风又大,大火很快烧到了东侧。借助着风势,火迅速往西面蔓延。看到火光,几乎校内所有的保安都赶到了现场,不少保安举着灭火器冲进去灭火,但火越来越大,保安只能撤离。 8 r2 y/ J5 w2 }/ A4 `
描述 80岁老教授看着学堂被吞噬
7 P: Q* W) L! ? x 生物学系09级研究生小郭告诉记者,他凌晨1时从实验室出来,远远就看见学堂上方的夜空被大火映红。现场火很大,到处都能看见消防车,建筑被烧得咯吱作响,保安不住地在里面呼喊,“里面的人快出来!火太大了!”到凌晨3时左右,火势才渐渐被控制,但还能闻见浓重的烧焦味儿。小郭说,当时楼下围了不少学生,他在人群中看见一位八十多岁的退休老教授,老人推着一辆自行车,睡衣外面就套了件毛衣,毛衣还穿反了,老人呆呆地站在原地就这么一直看着学堂,一直看到火势渐渐小去。
$ Y; P2 F: t2 y: z" b: ] 从今晨6时起,整个清华学堂已经被封锁,四面都有保安值守,不让师生们靠近。在现场,一名保安因为阻止一名骑车的男学生靠近,两人争吵了起来,“我在这儿待了10年啊!从我十年前第一次到清华,我就是来这里报到的!你能理解我对它的感情吗?”学生说到这儿,眼眶已经泛红。旁边这名年轻的保安情绪一下子沸腾了,“我昨晚一夜没睡你知道吗?我每天在这儿值班,已经5年了,我对它的感情你又能理解吗?”
4 O9 Y3 N4 _- }6 U( n! y0 \6 F, ~4 X( V 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付嘉告诉记者,这场大火带来最大的损失就是建筑本身,因为除了墙就是木制结构,“心疼那走起来咚咚咚的木楼板啊。” 7 J8 P. H8 k+ E) A2 @# y: D. ^
记者了解到,为了迎接清华百年校庆,从去年开始,就有很多老建筑在陆续维修、改建。“老图书馆的木地板被翻新了,水利楼搭上了围挡,旁边的二教也在修缮,清华学堂一修就是大半年。”学生们无不惋惜,“老的建筑有什么不好?既然要修,为什么不好好保护它呢?”
" ]. {, X* B; {, c' i6 O* {9 t p) {$ Q 现场有学生称,他们曾看见学堂里面住着装修的工人师傅。但现场施工人员说,里面并没住人,起火时学堂里面是被清空的。 9 C& u; A7 a/ v
本报记者宋玮
$ Y5 C- B' Q3 {. F 关切 国内外学子微博上接力传递消息 i0 [& |' W4 X+ D: I
今天凌晨2时许,微博上传出消息:清华大学校内正在修缮的百年建筑“清华学堂”着火,熊熊大火在呼呼的北风中肆虐,真是令人扼腕痛惜。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消防车来了,但真不知道这座百年学堂还能不能保住,祈祷! ! R z9 t* E# R! b
此后,不断有新消息在微博上更新,海内外的清华学子彻夜不眠,远在美国的几位清华学子通过国内的校友证实失火消息后感慨,“谁能赔得起这座百年老学堂?!”
9 z6 C% J# j& @ “昨天白天我还从清华学堂门前路过了,想不到那竟是看她的最后一眼了。”一位清华学生伤心地说。几名清华学生告诉记者,明年4月清华大学将举行百年校庆,为此对“清华学堂”进行重修,可能是消防工作没做好,造成了惨剧的发生。 % W' U0 C' j; W
“昨天我还在想着购买‘百年校庆’时回北京的机票,今天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天啊,我的清华!”许多清华学子得知失火消息后都扼腕痛惜,一夜不眠。 * e$ o n5 F, o0 |
本报记者 于海波
$ v. u! ~ ? e: }9 N 消息 $ S& U* C, l1 x" R7 P! T5 t
308名官兵扑救了两小时 ' r* O+ b/ U6 x+ |& Y
1时01分,市119指挥中心接到火灾报警,当即调派9个中队,44部消防车,308名官兵到场扑救。大火在近一个小时之后被消防人员控制,3时15分左右彻底扑灭。经初步勘查,过火面积达800平方米左右,但未造成人员伤亡。目前,消防部门正加紧调查火灾原因并将及时公布。 ; _2 z- L2 v% u9 e2 Z# C$ C
此次火灾没有对建筑主体结构构成影响。经现场核实,施工单位为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施工面积4700平方米,开工日期为今年8月8日。目前,火灾损失情况正在迅速统计中。
( P' n, U2 ?' O h$ C8 G 从今年11月10日至明年2月25日,北京消防部门组织开展冬季火灾防控“百日会战”工作。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逐一开展全面的消防监督检查,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严格依法督促整改和惩处。 % ?) ?& u5 x5 I/ K+ W
冬季风干物燥,天气寒冷,用火用电增加,是各类火灾事故的高发时期。北京消防部门提示,施工单位要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和巡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动用明火必须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 6 h0 c$ l0 S. V' N' f
本报记者 安然 - N! ~0 l4 w3 \5 S. S6 h
校方
; m; Q' B& p$ d2 w% e( @2 C+ w$ _2 ? 不对主体结构构成影响
* s2 Z- m$ s2 Z/ Y$ `* a- B7 [3 B$ M 今天一早,清华大学的网站上贴出了共208字的《关于我校一修缮工地失火情况的通报》。 * m( Q8 [1 A8 p1 n/ ^4 B' j ^9 E0 Q
“11月13日凌晨1时,由北京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清华学堂修缮工程工地发生火灾,北京市消防局出动消防车辆迅速到场,火情被及时扑灭。火灾过火面积800平方米左右,无人员伤亡,不对主体结构构成影响。火灾原因和损失情况正在调查之中。
2 \+ \: K; Q% q 火情发生后,学校领导迅速赶到现场,北京市、海淀区和消防局的有关领导也亲临现场指挥扑救。 1 p3 W0 d: l7 B: W& g
目前,学校已召开会议,再次紧急部署开展防火安全大检查,进一步加强冬季防火工作,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本报记者 于海波
A& E7 H; t7 r6 B+ ]/ R 微博直播 1 D7 l7 }; d9 g% t
荷兰吊桥:九点出门,去学堂看了一眼。西边正面看不出火烧过的痕迹,清华学堂几个字还在,就是白色门楣立柱上赫然可见一个巨大黑色手掌印。学堂四周全部拉了绳,前面站着三个保安,陆陆续续有学生过来看,还有大队中学生呼啸聚集,保安就让大家离开。 6 f/ ? |; O! R( a$ i* V* P8 W
薇吉诃德:凌晨一点多钟,获知清华学堂着火的信息。从23号楼窗外看去,白烟袅袅,相信火势相当之大。赶去,现场已被封锁。我最喜欢的清华学堂啊,非常有感觉的一栋建筑,毁于一旦。(哀痛)从多个相册中找出曾经与之合影的照片。
( J& Y1 [$ F) x. P! k. B `7 H) ? 金兼斌:最先发现并打119以及报学校的是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保安们!这是清华学堂维修前期发生的火灾。幸好发现及时,这场夜半大火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控制,主要受破坏的是内部正在维修的木结构部分,学堂的主体结构未受影响。大火一度离我的办公室只有咫尺之遥,其时窗户已经滚烫。由于吹的是北风,大火未过来。
. ^. |' p- }( H, m$ @. U; S4 X @ST温柔的耗紫:震惊啊,实在无法相信!学堂留下我们太多记忆了,永远被当做拍照背景的学堂牌匾、永远吱吱作响的楼梯、永远被刻得斑驳的制图教室的木板桌、永远轰隆不停息的复印室……
+ l4 p0 o( M. M' j6 S! I/ | 本报记者 于海波 6 O; b8 R! ] O2 @9 o" y% a
清华园的第一座楼—— ) _; F/ `! O7 w: k3 x8 f
清华学堂 . w3 [& q- i) y) p7 |
在清华大学二校门北面的大草坪东边,矗立着一座式样别致的二层楼房。这座楼为德国古典风格,青砖红瓦,坡顶陡起,这就是清华校园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清华学堂大楼。在清华建校初期兴建的第一批校舍中,清华学堂大楼被称为“一院”或“一院大楼”。
" l8 R/ X7 U& C @# I5 j. L 1909年清政府成立了游美学务处,负责直接选派学生游美,同时着手筹设游美肄业馆。1910年11月,游美学务处向外务部、学部提出了改革游美肄业馆办法。其中提到,因已确定清华园为校址,故呈请将游美肄业馆名称改为“清华学堂”。12月,清政府学部批准了这个改革办法。之后,清末兼管学部和外务部的军机大臣那桐于宣统辛亥年(1911年)为清华学堂题写了校名。我们今天看到的清华学堂大楼大门外,正额“清华学堂”四字即为那桐手书。 5 W' J& Y$ A1 I5 ~5 E! z
清华学堂是清华建校初期兴建的首批校舍的主体建筑,总面积约为4650平方米。清华学堂曾用作学生宿舍,开设国学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以及著名考古学家李济,文学家吴宓等曾会聚在此。
& c5 Y: O2 j1 c2 V ——摘自史轩的回忆文章
/ i" l0 O" I- X/ \( Z 2001年12月12日,清华学堂和大礼堂、同方部、科学馆、大图书馆和体育馆一起,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与清华大学早期建筑一同进入保护名单的还有,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武汉大学早期建筑和东北大学旧址,这些建筑大多数建于20世纪初,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堪称中国近代大学建筑的佳作和典范。将名校建筑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这还是第一次。
2 m, U4 T$ b/ X. b 本报记者宋玮 于海波
3 T- d' U; B0 ]+ {本报记者张玉军摄于今天上午10时
. J! K' j* }/ X4 I7 P%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