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66|回复: 10

[转帖]北京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出炉---老舍与北京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6-22 1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般来说,57分以上的作文称为高分作文。”有关人士介绍说,今年高考作文的区分度体现得特别好,但今年高考作文出现的一个明显的缺憾是,相当数量的考生文笔不错,但立意平淡,对“北京的符号”这个题目挖掘不够,从符号写到符号,未深入探讨“符号”背后的深刻含义,结果得分比较低。 那些熟悉北京,对北京符号有真情实感的考生,作文得分都比较高。比如本报今天刊登的作文《老舍与北京》,就拿到了满分。

  北京的符号——老舍与北京

  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码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我看见沙子龙直视徒众一言不发,心中暗道:“不传!不传!”,堂前老北京那只镖局长枪,静静倚立墙角,与主人遥相呼应……

  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

  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饮食——“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过了砂糖在锅里‘唰唰’地炒着,连锅下的茶烟都是香的”,“高粱红的河蟹,用竹篓装着,沿街高声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在酒楼里,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只有老北京才会有如此诱人的风味;也只有老舍先生,才能领略得如此动情传神!

  老舍先生虽然祖籍山东,可他却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更无比地爱着北京。他爱老北京的一切,正如旧历年张贴的年画:喜庆、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气;细致、精巧,更传达着文化的气息。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心,以自己对北京的无比热爱,描绘出一个真实而又理想的北京,一个现实而又诗意的北京。于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北京的符号。

  老舍先生出过国,留过洋,他自然懂得时代终究会推动“老北京”变成“新北京”,这是一种欣喜与哀婉交织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欢逛八面槽、大栅栏、琉璃厂,可他也惋叹“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店铺都会消失”。正因为此,老舍先生在新时代北京的舞台上,努力创造着新北京的语言和形象,创造着新北京的符号。

  于是,作为北京符号发现者、热爱者和创造者的老舍先生,也成为了北京历史与现实的,北京人眼里与心中的,一座永恒的丰碑。 

转自《北京晚报》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6-23 15: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我们的孩子,看到了一些表层的现象,他们不会去思考,更没有想到,自己的责任。

题图文字:莫谈国是!!!!

再这样下去,别说众举子公车上书,就连礼义廉耻的出处,可能也想不起来了吧?

发表于 2006-6-26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整体写的不错,但这就是那篇把老舍先生祖籍搞错的那个吧。
发表于 2006-6-26 16: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figolyf在2006-6-26 9:27:33的发言:
文章整体写的不错,但这就是那篇把老舍先生祖籍搞错的那个吧。

就是这篇!

发表于 2006-6-30 1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舍是正经的旗人,不可能祖籍山东。
发表于 2006-9-2 1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过这个文章

发表于 2006-9-3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小虎队之流,只要到了年龄,甭管你是什么幌子,也得入伍一年。

可咱们的孩子,就连军训,还得哭天抹泪,车接车送,甚至现在这也似乎成了一种营生。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样的文字,可见这一代人只能打个游戏机,泡个吧了。还获金甲,足见世风引导的思想境界了。

发表于 2006-11-4 0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很好~~~

发表于 2006-12-21 0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这篇文章的孩子根本没有真正理解老舍。“欣喜与哀婉”?殊不知,老舍要看到这样的评价会是怎样的心情。

对北京有着千丝万缕难以割舍浓厚情结的人都能理解老舍当年的心情,确切的说,应该是“无奈与哀婉”,而“欣喜”只是在特殊年代为了自保而造出的一种保护色而已。

“老舍先生出过国,留过洋,他自然懂得”老北京的历史价值。看看国外是怎样保护自己历史人文景观的,就知道写这文章的孩子是如何想当然和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心怀叵测利用这篇文章的动机了。

被一个人误会难受只是一时的,被历史误会可就永生永世不得安宁了。孩子,你不愿意你所敬仰的老舍爷爷在地下永生永世不得安宁吧?所以不要为了一己私利昧着良心胡说!

发表于 2007-2-7 1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考时多大岁数?18?

所以也就是说是是88年左右出生.

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也就这样了.

但是判分的老师让我实在想不明白,这是老师心中的北京符号?说出了老师的心声?

搞不懂.

烧饼油条豆浆炒肝包子混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2-8 0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11:13 , Processed in 1.14788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