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847|回复: 2

[求助]一首美丽的诗,找诗一般的胡同小院。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1-10 1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到徐志摩的诗,写到西单石虎胡同七号。不知美丽的小院还在吗?石虎胡同七号①

4 I# Y9 _" h7 _( e) A5 I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荡漾着无限温柔:
善笑的藤娘,袒酥怀任团团的柿掌绸缪,
百尺的槐翁,在微风中俯身将棠姑抱搂,
黄狗在篱边,守候睡熟的珀儿,它的小友
小雀儿新制求婚的艳曲,在媚唱无休——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荡漾着无限温柔。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淡描着依稀的梦景;
雨过的苍茫与满庭荫绿,织成无声幽冥,
小蛙独坐在残兰的胸前,听隔院蚓鸣,
一片化不尽的雨云,倦展在老槐树顶,
掠檐前作圆形的舞旋,是蝙蝠,还是蜻蜓?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淡描着依稀的梦景。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轻喟着一声奈何;
奈何在暴雨时,雨槌下捣烂鲜红无数,
奈何在新秋时,未凋的青叶惆怅地辞树,
奈何在深夜里,月儿乘云艇归去,西墙已度,
远巷薤露的乐音,一阵阵被冷风吹过——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轻喟着一声奈何。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沉浸在快乐之中;
雨后的黄昏,满院只美荫,清香与凉风,
大量的蹇翁,巨樽在手,蹇足直指天空,
一斤,两斤,杯底喝尽,满怀酒欢,满面酒红,
连珠的笑响中,浮沉着神仙似的酒翁——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沉浸在快乐之中。

  ①北京西单牌楼石虎胡同七号是北京松坡图书馆,专藏外文书籍之处。徐志摩曾
在此工作过。


如果说,那脱尽尘埃、清澈秀逸的康桥,是诗人在异国的“楼高车快”的现代生活
之外找寻的一块精神净土,那么,北京西单牌楼石虎胡同七号,则是诗人在风雨摇荡的
故国古都觅到的一块生存绿洲。这里“滋生”着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诗化生活”:它
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与冷漠,只有温情和友爱;没有外面世界的喧闹与繁杂,这是一
个宁静的和谐的世界,灵魂能够得以憩息;你可以轻轻地叹息,抒遣善感的忧伤,可以
暂时忘却荣辱得失,沉浸在田园牧歌式的情调中。它仿佛象个“世外桃源”,宁静、温
馨、和谐,洋溢着无限的诗趣。诗人无疑在“石虎胡同七号”寄寓着他的理想人生——
“诗化生活”。
《石虎胡同七号》一诗用拟喻手法写成。诗的第一节,诗人把自己的意趣赋予小园
庭的一景一物,不仅把它们拟人化:“藤娘”、“槐翁”、“棠姑”,还赋予它们的人
的性格、神态、动作:“善笑”、“绸缪”、“抱搂”、“守候”、“媚唱”;他写它
们间的情意,写它们和睦融洽得象一个家庭,使整个小园庭洋溢着欢愉的气氛,充满着
生机盎然的诗趣。对温情和友爱的歌吟,是徐志摩诗歌的重要特色之一。诗人曾在一篇
诗中歌吟过“人生至宝是情爱交感”。诚然,诗人所渴慕的“诗化生活”是不能没有爱
意和温情的,这是他的人生信仰,是他所追求和向往的人生境界。诗的第二节,诗人给
我们描绘了另一幅生活情境。不同于前一节的欢愉气氛,这节描绘的是一幅幽深静谧的
雨后情景,一切都那么默契,那么恬适,灵魂不再在喧闹摇荡的风雨声中惊悸不宁,而
是怡然自得地享受着大雨后的和平宁静。这不是现实中的生活情境,而是小园庭所淡描
的“依稀的梦景”,是理想的“幻象”。这“依稀的梦景”其实正寄寓着诗人所憧憬的
理想生活,即希冀在孤独和焦虑的现代生活之外寻得静谧恬宁的处所,与大自然和谐地
融为一体。这同样是诗人所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诗的第三节与其它几节有所不同,它
不是对一种生活景象或自然景致的描绘,它表现的是一种善感的情怀、感伤惆怅的思绪,
可以说,这是诗人情感心灵世界的披露。为一片落花、一片落叶而伤心叹息;在夜深人
静时,看着天上的月儿西斜滑落,听着从远处被冷风吹来的乐音,淡淡地品味内心的孤
独、寂静和凄冷。这种情怀、这种心境,不是一般整日介为生计忙碌奔波的人而有的。
清静幽美的小园庭,不仅成为诗人寄托情思、坦露内心情感的小天地,它还是一块能让
人解脱人生羁绊、偿还人的天真和本性的“快乐之地”,诗的第四节描绘的就是这样一
幅充满着爽朗尽情的欢笑,洋溢着率性天真、忘乎所以的快乐的生活画面。至此,《石
虎胡同七号》一诗,给我们描绘了四幅富有诗趣的生活情境,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诗
人所谓的理想人生——“诗化生活”,还可以看到一位超然物外,追求宁静、和谐、性
灵生活的诗人的形象。
徐志摩诗歌有一特色,即他喜欢用“开门见山”式的起句,定下全诗的基调和氛围。
《石虎胡同七号》这首诗,诗起句“我们的小园庭,有时荡漾着无限温柔”,一开始就
把我们带进一种独特的诗歌语境和叙述语调中:诗人赋予小园庭以人的性格和情感,用
富有诗意的、童话般的语言叙写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情境,叙述语调是舒缓、柔婉的。基
于这种语境和语调,诗的每一节采用大致相同的句法和章法,押大致相同的韵,形式结
构整齐有规律,只是规律中又灵活多变。综观全诗,诗人不是平面地去描绘一种画面或
营造一种氛围,而是截取日常生活的几幅剪影,描绘四种不同的情境,这些不同的情境
由于被置于共同的诗歌语境和叙述语调中,就成功地构成了一幅小园庭立体的画面,具
有工笔描绘与光色感应相结合的效果。

. I$ k8 t% a) Z( B/ Y2 C7 `8 b0 _ 8 |$ W* h. o, T& @1 q
 
9 q4 b3 i! C: _! Y- a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15: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Z _' |" U' V7 j; l

北京西单石虎胡同,从表面上看,毫无出奇之处。

2 y2 w+ Z/ S U) [- O: O

但有心人只要走进细看,就会发现石虎胡同7号是个不可思议的地方:在西单这么一处繁华场所,竟然还有一座年岁久远的老宅子,其架势有如一座王府。

; D# H. F% Q6 F/ ]. I0 n' D

如果再细究下去,就会发现这里曾有过许多赫赫有名的人物,它曾是明末宰相周延儒府邸、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的驸马府、专收八旗子弟的右翼宗学所在地,曹雪芹就曾在右翼宗学供职十年,并在此构思了《红楼梦》;200年后,中国无人不知的徐志摩从英国回来后,滞留北京,也寓居在石虎胡同7号的好春轩。

# r. l( C% [8 P& n3 z8 n

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这座名贯京城的府邸与江西有着不可割舍的渊源。8月31日,清代名臣、水利家、诗人裘曰修的后人裘有崇老人说,自从乾隆将石虎胡同7号赐予裘曰修后,裘家在此居住时间最长,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最大,毫无疑问应被认定为裘曰修府。

1 i9 X/ F$ T& ^9 k$ }2 U! Z0 {

穿过数百年的光阴故事,这座旧宅更应成为江西在北京的一个文化宣传窗口。

9 |- v7 x: S/ O, V% v+ S8 n

石虎胡同7号,几任宅主遭凶,纪晓岚笔下这是一处凶宅

( p/ C7 P4 v. T2 [4 U. F+ R9 x

隐匿在商贸市场外表下的北京西单石虎胡同7号,以静止的姿势,坚守自己的荣耀传说。

! Q' S5 q. i( V8 P

自从1996年,曾就读“西南联大”的著名老教授方龄贵先生在学报上著文,考证和红学有关材料,进而涉及石虎胡同右翼宗学,以及江西名人裘曰修,从而引起全国对此广泛关注。

( {1 j) K* _* _. ]4 _' d

石虎胡同7号这座宅子究竟有过怎样显赫的过去?裘有崇老人因追寻先人裘曰修的足迹,四处寻访学者,几度赶赴实地,对7号宅子的来龙去脉有了详尽的了解。他查阅到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上面说:“裘文达公赐第在宣武门内石虎胡同,文达之前为右翼宗学,宗学之前为吴额驸府,吴额驸之前为前明大学士周延儒第”。

; p7 O: P4 [- D- g

也就是说,此宅在明代先是常州或武进会馆,明末为大学士周延儒的府第;明史将周延儒列入《奸臣传》,其人贪鄙,假传捷报蒙上,终致明亡,明崇祯勒令其自尽。到清初,吴三桂之子吴应熊招为驸马住此,故称吴额驸府;但有说,吴额驸在京另有南府花园,此宅为吴三桂反叛,吴应熊和其子吴世霖被诛之后,皇太极第十四个女儿建宁公主,从南府搬出,度过凄凉余生的地方。

" m8 i) D8 j; a+ B, N( P

在这之后,7号宅成为右翼宗学所在,主要就是清宗室读书之地。雍正三年(1725)右翼宗学开始设于石虎胡同,乾隆十九年(1754)搬迁新址,移到绒线胡同。在右翼宗学未搬迁之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曾在此供职,与宗室子弟敦敏、敦诚兄弟等结识,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据吴恩裕《曹雪芹丛考》,曹雪芹与敦氏兄弟接触的时间,大约在乾隆九年到十六年间(1744—1751),敦诚在《寄怀曹雪芹》中写道,“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接离倒着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虎门即指石虎胡同。同时,诗中还有,“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此“书”当即指《红楼梦》,可以认为,曹雪芹在石虎胡同右翼宗学工作时,便开始《红楼梦》创作。

5 |8 P5 n& _7 T8 B

尽管宅主来头都不小,但因为几任宅主遭凶,纪晓岚笔记中又记述有裘曰修讲鬼的故事,直到民国时期,还有客人在此猝死,宅主人被刺身亡,好事者沸沸扬扬,传为北京几大凶宅之一。

% |: U$ W1 Y! [$ k5 \! Q

不过,唯有裘曰修祖孙三代,在此宅住八十余载,却成就辉煌,平安顺利。

) ]- q4 K$ e( r! ~* y R) p

清代名臣裘曰修,纪晓岚是他的学生

7 K5 s- J# @% \. r( i5 o- E

那么,裘曰修是何许人也?

z. p! H: t$ R/ L5 Y' A. H

前几年,七旬老人裘有崇返回南昌市昌北白水湖开发区双港村扫墓时,偶然从族人处听闻裘曰修,从这之后开始仔细了解这位了不起的先人,一发不可收拾。

# ^) J; N$ A- z

裘有崇认为,裘曰修是一位在江西成长的清代乾隆盛世名人。他的祖籍地就是今天的白水湖开发区双港村,裘曰修一生历领六部,任兵部、吏部、户部侍郎,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在军机处行走;纂修西清古鉴、钱录、石渠宝笈、热河志诸书,并充任四库全书馆总裁;还统军出使边疆平乱,特别是对黄淮等大江治理,抗灾赈灾,功绩卓著,清时传为“水神”。在政治、经济、军务、文化和人才举荐等方面,都有历史贡献,成为清代乾隆盛世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人物。

4 h4 } D4 A) u' s, D- [

“在江西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清代名人裘曰修,对家乡故土怀有深厚情感。”裘有崇说,中进士入翰林院后,裘曰修南旋回乡,写下许多江西沿途所见景色及亲情感受诗篇,如《临川道中》、《过峡江县》、《抵于都寄家兄盛修》、《南昌道中》等。他故地重游南昌“百花洲”,写下“湖上清风敛早霞,湖边芳树思无涯”的诗句,那里曾是他青少年时读书之处;身在京城,依然思念故乡,“秋声来几日,客枕最先闻,乡思浓于酒,诗情冷似云”。

7 i+ s) p+ C" t2 o4 m; X

裘曰修不仅官位显赫,且成就卓越,生前身后影响巨大,成为江西在清代乾隆盛世文化历史领军人物。他与著名诗人袁枚同年交深,《四库全书》总其成者纪晓岚,是他的学生。《续修四库全书》曾载有清人为裘曰修孙裘元淦撰墓志铭,赞称,“江右言门第者,必首推裘氏”。

6 F5 Y. s$ p; b7 W; |

裘曰修世居在南昌德胜门,裘有崇说,今仍有裘家厂、大士院地名,宅院经数百年变故,已难觅踪迹。据考查,该宅乾隆二十八年(1763)御赐“爱日堂”堂匾;乾隆二十四年(1759),曾赐立裘曰修生母“七秩连祺”、继母“八旬衍庆”额匾,裘曰修曾有大量藏书此宅,其中元明清初人诗文集1000多种,多是抄本、孤本,极为罕见,到咸丰年间,因太平天国战乱散失到外人,剩余800余种,在光绪年间被转让到外地,民国时被盗卖,有说已流落到日本。

0 h* q$ ~! H: p5 e7 i; w

乾隆三十八年(1773),裘曰修因患噎症,在任去世,终年六十二岁。次年,归葬故里。嘉庆六年(1801),原配夫人熊氏终于里第,合葬于今梅岭风景区太平岭上,俗称“皇姑墓”,至今墓道两侧石翁仲、石兽等仍存,并有出土墓砖可证。梅岭“皇姑墓”为江西省最大的地表清室墓,1986年南昌市人民政府立碑,列为文物保护。

3 F* H8 s5 X# G3 J! D' e5 H

乾隆下旨,裘家人在这里一住就是84年

3 x$ q) Z4 O u$ m/ ?) }

1756年,裘曰修45岁。这一年的二月,他充经筵讲官。四月,军机处行走。

! m& y( k8 M+ H" s8 k* M% t- s

石虎胡同7号,并非寻常人家府邸。裘曰修是如何成为这里的主人的呢?

9 z L; c# x9 f2 m# x) w- w- b0 n

根据裘有崇的调查,裘曰修初入仕途在京时,住皇城里地安门内大街东侧的“履道坊”,此处曾是明代尚衣监的作坊,屋室简陋;后由于深受器重,乾隆赐石虎胡同大宅。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有《题裘漫士少宰苑东寓直图》七首,写道,“趯台西畔有新庐,履道坊南宅不如。”“新庐”即石虎胡同七号,它在中南海趯台\(今称瀛台\)之西,故称西畔。

# X* T/ i r' Y$ M& T

在裘曰修被授予军机处行走后仅两个月,乾隆下旨,裘曰修成7号宅主人。

3 o) \8 z9 q* e; W8 _

清《内务府奏案》记载,乾隆二十一年(1756)六月廿四日,内阁奉旨:“交内务府于内城官房中,查一所赏给裘曰修居住……”奉旨:“着将石虎胡同房间赏给,钦此。”

/ D% E, N! h4 Q% L- C8 I

此事,裘曰修子裘行简辑录在《裘文达公文集》中的《行述》有记载,“赐第于宣武门内石虎胡同”,“宣武门内”即今西单。当时,汉臣能入住内城,是莫大的恩荣。此后,裘曰修住此宅18年,直到过世。

" \4 e1 s- p9 [) e" g- W

在《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校史述略》中,列出乾隆《内务府奏案》,其清单中有记录:“……赏给裘曰修石虎胡同房86间,现系伊孙国子监学正裘元复居住。”直到道光二十年(1840)前后,裘氏后人将此宅院出售给安徽潘氏。裘家人在这里一住就是84年。

5 V7 Q% a* h$ ~/ [1 t! _& I3 t! g

数百年后,它能否成为江西在北京的一个文化窗口

- s C: g9 X. N* e

时光就这样划过去。石虎胡同7号在闹市中,保持着一份历史沉淀下来的宁静。

/ ?8 h+ a/ e2 V/ o7 G

近年有媒体认为,石虎胡同7号应该是贝子府,曾是乾隆的长孙贝子绵德的府邸。民国初年,绵德的五世孙从老宅迁出,后贝子府改为蒙藏学校。裘有崇经过实地多番调查,终于弄清楚,西单裘曰修府与贝子绵德府邸,是石虎胡同中两座不同的宅子。1931年3月24日,蒙藏学校与松坡图书馆正式立契,以现洋9000元买下这个宅院,扩充校舍。为了扩大操场,将中间的院墙拆除,以致不了解情况的人,把这两个院子混为一谈。

* Q( j4 T m% H5 g" H

1840年,在此居住84年的裘氏后人将宅院售予安徽潘氏。在之后,民国初年这里成为议长汤化龙宅邸,为财政部官产。

9 ]. E+ ^ [1 ]9 g' Z3 n

民国时期,梁启超等人于1922年在此筹建了松坡图书馆第二馆,以纪念蔡锷将军。

; [- Y# j+ f- R9 G* Q5 E, Q8 [9 a

之后,著名诗人徐志摩也曾暂居“好春轩”,在此成立“新月沙龙”,并写下了长诗——《石虎胡同七号》,展现了这里田园般的景致,以及他们在馆中快乐、温馨的生活情趣。

j9 Q* t% G: R' G+ C4 _

裘有崇说,据此可以结论,裘曰修及其后人在此宅住时最久,其积极影响也最大,毫无疑义,西单石虎胡同7号,当之无愧应称为“裘曰修府”。他告诉记者,也有不少网友建议,北京西单原裘曰修府,是北京仅存的没有被拆除的古建筑之一,现被作为小商品市场加以利用,

发表于 2010-11-10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 U. ~; f" j1 G; r- E4 r

                          逍遥老师精彩文章是本人又长见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3 20:21 , Processed in 1.241965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