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11|回复: 11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含2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1-3 1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进午门,才算真正进入了这座昔日的皇宫。穿过幽暗狭长的午门门洞,眼前豁然开朗,一个由建在崇基上的门、廊建筑四面围合而成、面积达26000平米的广场,出现在眼前。此时,人们顿觉天地之开阔、个体之渺小——这,就是紫禁城内第一进院落——太和门广场。

8 H8 ]! M2 J% u

 

( s8 _+ l& [8 E+ d7 W3 S

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 s8 `3 C% s, w# K+ H

 

% V) g. [) D! N

 

1 d$ l) K, `2 x9 P+ Q T( F


太和门广场北面,居中是太和门,它是紫禁城外朝三大殿的正门。太和门左右各设一门,东为昭德门(明代称弘政门),西为贞度门(明代称宣治门)。东西两侧尽头各建崇楼一座,崇楼连接廊庑各自由北向南延伸至午门城墙。廊庑中间开门,东侧为协和门(明代称会极门),通往文华殿;西侧为熙和门(明代称归极门),通往武英殿。东侧廊庑在明代用作实录馆、玉牒馆和起居注馆,清代改作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和内诰敕房;西侧廊庑在明代为编修《大明会典》的会典馆,清代改为繙书房和起居注馆。

[, {) l1 x% a

 

' }# Q: x1 f5 h! M. M( H" F

宽阔的太和门广场内,唯一的建筑,是建在内金水河上的五座单孔汉白玉石桥,护以云龙纹饰望柱栏板,造型优美,雕刻精细,宛如玲珑剔透的雕冰砌玉,卧于碧波之上。蜿蜒曲折的内金水河,以及河上的汉白玉石桥,在四周高大建筑的红墙黄瓦之中,显得素雅美丽,为充满阳刚的紫禁城,带来一缕阴柔的色彩。

1 C: _1 i1 p6 R, d& U! G/ k# S

 

7 {8 P6 p" e- ? q$ o* W4 D9 S

太和门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 O! R4 [7 \9 v3 m" i- h; y* q

 

/ U% X, R9 i5 K( p* E0 I1 q( ~

 

% C1 _+ F; }4 i& |& v Y5 }5 _7 _# O2 X


东侧昭德门及崇楼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 `) T9 c0 P: n r" z3 A

 

1 n1 i( }8 v' V

 

: ^! ~( c$ W5 w! e2 P" k8 F


西侧贞度门及崇楼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0 s8 X$ I$ u/ a% q

 

, j5 }$ w( Y C5 H2 z6 Z, m

 

7 s, _- Q; p* Z& y


崇楼及廊庑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 ]( y$ x6 I2 o! _) f

 

; L7 H( l1 N: L

 

6 S- A; @ Z/ U4 ^


协和门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9 E1 V) t' @, _# U

 

6 U# c4 M+ H/ g" y, _% C

 

3 o7 e$ n. r: z


熙和门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6 e& U' q; |* f R; c$ P5 d0 Y9 T9 m

 

' U3 z6 z( y1 q0 T! v) |

 

- Z, g- N* K$ O


内金水河及汉白玉石桥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 }- }5 ]/ U, B6 k

 

6 q3 F. E5 U2 Y; g) k) @

 

: A3 c9 y) _) P6 [6 I& o


太和门建在汉白玉基座上,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九间、进深四间,建筑面积1300平米,梁枋等构件施以和玺彩画。丹陛下列铜鼎四只,门前左右分列石亭、石匮,两侧还陈设有紫禁城内最大的一对青铜狮子,为明代铸造。太和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奉天门,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二年(1645年)始称太和门。光绪十四年(1888年)贞度门失火,殃及太和门、昭德门一同被焚毁,次年三门重建,太和门因此也成为了重修建福宫花园之前,紫禁城里最年轻的建筑。
 
太和门在明代是“御门听政”之所,皇帝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颁发诏令,处理政事。明万历年间重修《明会典》载有“常朝御门仪”,此仪明太祖朱元璋南京开国时即已制定,后迁都北京,遂以奉天门(即太和门)作为是御门听政的场所。另一说是明成祖朱棣因紫禁城建成及百日,三大殿即被烧毁,以为上天示警,怕“违背天意”不敢再建三殿,权以奉天门为听政之所,此为“御门听政”之起因。

- h- `4 m- J& @* g: ^

 

$ |( L) G# N' v6 L+ t( O

《明会典》记载:近仪,凡早朝鼓起,文武官各于左右掖门外序立。候钟鸣开门,各以次进,过金水桥,至皇极门丹墀东西相向立。候上御宝座,鸣鞭,鸿胪寺官赞入班,文武官俱入班,行一拜三叩礼,分班侍立。鸿胪寺官宣念谢恩见辞人员,传赞午门外行礼毕,鸿胪寺官唱奏事。各衙门应奏事件以次奏讫,御史序班纠仪。鸿胪寺官跪奏,奏事毕,鸣鞭驾兴,百官以次出。明代的御门听政,隆庆六年时定为每旬三次,逢三、六、九日为期。

* |2 Q5 g% e9 \; |% m7 W

 

. S# k3 X h$ _: |4 l- ?! M# _

清帝入主紫禁城后,第一个皇帝顺治福临于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在太和门颁布了大赦令,清代初年的皇帝也曾在太和门听政、赐宴,随后“御门听政”改在了乾清门。

# o0 e2 b" h+ X$ K* e: [7 U

 

# _3 p8 Z6 h7 p* L& g

一组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照片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9 D7 X/ E! J3 k% D

 

/ e2 z6 P! [1 f2 ~% O ?$ K

 

; Z l" r6 ~3 @7 O


五座内金水桥,正中最长最宽的主桥是皇帝专用的“御路桥”,栏杆上雕云龙柱头;两旁四座宾桥栏杆皆饰二十四气柱头,主桥旁两座供宗室王公行走的,称“王公桥”,再次两座供三品以上文武大臣行走,称“品级桥”。

) ^# X; j( n- A- d" J

 

# N5 M6 p9 T4 ?; k( y4 C7 B) x

内金水河及护栏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8 V, M) S; L* @8 c

 

- E( H3 l. q5 M5 z

 

. ^- `) p! g+ x+ e1 l0 z5 ?; D


内金水河从紫禁城西北角筒子河涵道引入紫禁城,沿紫禁城内西侧南流,至武英殿向东,经武英殿门前,再东经涵道至太和门前,又经涵道东出至文渊阁前水池,从文渊阁东出经三座门前石桥,折而向南从紫禁城东南角銮驾库处出城,流入午门东侧筒子河,总长2100米。

' F" m! ~) y+ S' J# z& B( ?1 |/ u

 

; O o" ?8 v8 M8 v3 k% |7 N( C

内金水河的作用,首先是宣泄雨水,紫禁城自西北至东南高差2米,无论多大的雨水,宫内任何地方都不会积水。科学的排水系统把雨水输入内金水河排出宫外;其次是防止火灾,防火是宫里的大事,内金水河中的水起到了灭火的作用。明朝天启年间六科廊(当时在武英殿南)及后来武英殿的火灾事故,都是用内金水河的水扑灭的;第三是满足宫中营造用水,紫禁城内数千间建筑,年年需要维护修葺。打浆抹灰必须用水,内金水河的水为此提供了方便;第四是风水上的需要,西北方向为乾位,为“天门”,东南方为巽位,为“地户”,紫禁城必须以这种走向的水环抱,以“聚集生气”,实际上,在近百万平方米的建筑群中,内金水河(包括筒子河)对小气候的调节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最后是建筑美学设计上的需要,内金水河自然地分割了建筑大格局的空间,在紫禁城严肃规整的环境中,它的曲线活泼生动,使紫禁城雍容华贵而不失优雅。

' }# P) @' r" s# B2 {. ^1 P

 

5 t. {5 i3 M2 |0 B9 {; m

内金水河、桥、午门及远处的熙和门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4 p8 y! h) N2 t3 Z

 

+ Q; K# F8 Y% m8 j

 

/ Q# m; T/ p6 j; ^5 L



下集预告:重温故宫——三大殿

$ B9 V3 p5 p# s: _1 |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2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别拉
发表于 2010-11-3 15: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宫是我心中的神圣地

去年去的故宫,拍的照片一千多,虽然是普通的数码机,但给我留下了无限的念想。楼主好文!让我们这些喜爱历史的人能有一次神游!感谢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枫影斜渡兄的点评。

: V6 x7 h' Z* A+ ?3 w i

 

) x$ m* K1 c7 ~6 ]$ Q- s, s1 V

衔接问题我尽量争取,使图文匹配。但毕竟拍摄照片和文字整理是两阶段工作,文字认为需要说明的,可能照片当时未拍到,这只能留遗憾了。再有就是网站编辑所见非所得,很累人!

4 q O& N. @2 s

 

* h, Y9 c; n& {( [' D1 v6 n! H

老兄说的望柱上的孔,真没注意,请解惑,什么用途?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6: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兄弟支持!希望看到你的作品。

5 j4 I! t. M; r6 r- y

 

7 A8 J0 h- D' r" B4 w! t5 M3 x5 }

关于故宫,话题不尽啊

! T2 M$ U: U9 Z! c

 

" y) K9 u, P+ f' s* Q; c! M2 x0 i: Z G

多交流!

发表于 2010-11-3 14: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场介绍的不错。

& n7 ~% z% \% Q9 v$ q

图片和介绍最好衔接近一点更好些。

! U3 r# L6 `3 p5 r0 A: k0 z4 `6 b6 s! B

介绍内金水桥时说明了其中的不同,如有图示更好。

8 _1 s4 R- O: z& \3 M* m! c

内金水桥水两端上方的汉白玉石柱上有通透石孔

9 f+ I) x& V1 j0 a: ?* ^; t' b8 a

两侧马道靠北栏杆低处几根石柱上的石孔注意了吗?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05: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弘德皇帝在2010-11-5 21:18:00的发言:
石别拉
; M% F8 G% `2 ~$ [5 t

 

0 l! i5 h, c9 E, \6 @7 [/ J

皇兄的“石别拉”,何意?

发表于 2010-11-11 1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别拉是满语,是过去宫中的警报器。每当遇到外敌入侵、战事警报或是火灾,守兵便用口吹石球的小孔,或是在小孔中放上类似牛角形的东西吹,便会发出类似螺声的警报声,声音会传遍整个紫禁城。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1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弘德皇帝在2010-11-11 18:35:00的发言:
石别拉是满语,是过去宫中的警报器。每当遇到外敌入侵、战事警报或是火灾,守兵便用口吹石球的小孔,或是在小孔中放上类似牛角形的东西吹,便会发出类似螺声的警报声,声音会传遍整个紫禁城。
b* B2 l) }4 [0 b) T

 

. i1 {& H, U- m @& Y4 ~7 F3 |& i8 G

受教!

发表于 2010-11-12 0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故宫吧欢迎您做客 那里也有很多精品帖子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2 14: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贝-勒NO20在2010-11-12 0:54:00的发言:
百度故宫吧欢迎您做客 那里也有很多精品帖子
, a4 J! @8 B7 b+ D$ _

 

: X" R3 [2 D' c9 \

百度故宫吧小弟常去,就是在那里中毒,才进故宫拍的这一系列。

$ ]7 P0 T) f; c6 {

 

: k; U0 m9 o' x0 P: ?! @8 S

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2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宫的博大精深,来自建筑、历史、藏品三个部分,街客愿意就此话题,与网友们互相探讨、互相学习。

# W3 q9 s g) X2 J! O


已发表帖子链接:

% W; j& h7 b4 B3 G


写在前面
http://oldbeijing.org/dispbbs_12_68149.html

/ T8 J5 F5 ^, {! u: p


走进紫禁城
http://oldbeijing.org/dispbbs_12_68200.html

' Z% P( k4 {: i4 R% u; l# A


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http://oldbeijing.org/dispbbs_12_68294.html

! @3 ]% V4 N) _9 I6 s9 N! Q6 g5 H. Y


三大殿
http://oldbeijing.org/dispbbs_12_68398.html

& c4 g, G) w0 u2 W' ~% f6 H


文华殿及内阁大堂
http://oldbeijing.org/dispbbs_52_68533_1_1.html

% X0 n! `5 Y" C


重温故宫——武英殿及南熏阁
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_52_68626.html

) x4 N2 y8 H1 C( Y% N( t


重温故宫——断虹桥
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_52_68689.html

& o% Q( v5 ?0 J) U9 b0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6 03:03 , Processed in 1.163687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