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旧城区的街巷胡同中,布设着众多不同类型的寺庙。它们有各教派寺庙、有祭奠的宗祠、先贤祠、神祠等。百姓们祭祀的常常是历史上的圣贤英雄、祖先、社会忠良及各路神仙。随着时代的发展,街巷胡同中的老寺庙香火虽已杳然,但遗迹依然可循,而且随着北京市对文物古建保护力度的逐渐加大,这些历史遗迹在不久的将来又将焕发出他们昔日的光辉。
4 ]" M( s$ f: v8 d 明、清时期北京城处于建庙高潮,据说当时曾有“一街一寺,一巷一庙”的盛况。建设在街巷胡同中的寺庙,与当地百姓的居住生活、商业活动融合在一起,成为京味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崇文区现有的寺庙、宫观约有150座之多,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当属关帝庙。关帝庙中供奉的“关帝”,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蜀汉大将关羽,他是享誉古今的英雄人物,集忠、孝、节、义于一身,声名远扬,为各朝代帝王所推崇。在明、清时期,关羽被奉为“武圣人”之尊,俨然与“文圣人”孔子并立,而贫民百姓更是尊奉关帝如“万能之神”般顶礼膜拜。每年的阴历六月十四是祭关帝的日子,民间各行各业,妇孺老幼拜望求签者最为拥挤。 北京城内有以前门为首的各城门关帝庙(即正阳门关帝庙),又有散布于街巷中的众多关帝庙,共计116座。前门地区鲜鱼口一带是寺庙遗存较多的区域,其中关帝庙便有4座。 # T+ e, V3 M+ c! O+ f! P; c. O# Q! |
. Q$ a' R+ z0 C: m, E; c4 ^得丰西巷关帝庙 该庙位于鲜鱼口街南,得丰西巷65号院。庙为清代所建,规模小巧(占地面积198平方米),装饰简朴。庙内供奉着三尊木胎泥塑关公、周仓、关平。寺内尚有道光时期、民国时期的木匾多方。该庙与鲜鱼口街紧邻,庙内的祭祀活动常与街市活动融合在一起,香火十分兴旺。
4 _* o/ p4 l Q# W2 M 薛家湾关帝庙 该庙位于薛家湾胡同37号,这座关帝庙的具体建制规模已不祥。2008年9月,这里曾出土了两座石狮子,经考证这对石狮子为康熙年间雕刻。其头部为旋螺纹,狮子脚下的滚凿绣珠和出凿崽子均雕刻得栩栩如生,整体造型威武雄壮,但较其他历史时期看,这对石狮子略显温顺形态,符合清代早期特点,应为庙内原物。 关帝高庙 该庙创建于清朝,位于幽深的青云胡同中(23号),明天启年建立,清咸丰九年重建,是普通百姓们的祭祀场所。现今仅遗存一座三开间坐东朝西的大殿,设有山门和垂花门以及前廊东西石刻壁嵌,东为“积福山庄”,西为“蓬壶胜境”。可见原貌应是非常精致讲究。 重兴关帝庙 该庙位于薛家湾胡同11号,现存为清代建筑,规模较大(占地面积1444平方米)。建筑群为坐北朝南的两进院落。 在鲜鱼口地区,除以上4处关帝庙遗迹外,还有数量较多的会馆内庙和各类宗祠。有位于北晓顺胡同的灵应三官庙,有位于罗家井胡同的福德禅林和清代柳祖祠,还有位于冰窖斜街的乾泰寺,位于北芦草园胡同的火神庙,位于群智巷的西竺禅林,位于珠市口东大街的铁山寺,位于南芦草园的西竺庵,位于北芦草园的雷音寺,位于北桥湾胡同的地藏庵以及位于薛家湾胡同的吴越钱氏宗祠等,其特色各异,文化内涵丰富。 其中,福德禅林位于前门外罗家井胡同与前营胡同交界处,解放后门牌号为罗家井胡同23号,原为私庙,坐北朝南,现存有后罩楼一座、西配殿及前殿各一间,另尚存前后跨院。此庙至少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 柳祖祠与福德禅林斜对,坐落于大江胡同(原大蒋家胡同)罗家井八号,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属家庙私建。此庙面积东西六丈,南北七丈,房屋十二间,使用状况为殿房供佛,余房出租。庙内法物有柳祖神像三尊。 铁山寺位于珠市口东大街217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寺内供奉的是当年募捐维修三里河桥的铁山和尚,并请名人题写了《重修三里河碑》,以赞扬铁山和尚的功德。 西竺庵坐落于南芦草园30号,建于道光十五年,属私建。原有佛殿山门房屋共十八间。 地藏庵位于北桥湾胡同10号,建于明万历年间,属私建。有房屋二十二间,泥像三尊。 会馆内庙是各地方会馆里的庙、祠。如抄手胡同的“吉安会馆”供奉的是吉水籍英雄文天祥等名人。直到清朝末年,在会馆的大门上还保留着对联:“花外子规燕市月,柳边精卫浙江潮”,以此表达对祖先的尊仰。而位于打磨厂街上的江西会馆,则为供奉鄱阳湖渔神萧公的祠堂。 前门地区的街巷寺庙,具有庙、市相融的特色,庙会多与街市的商业活动相结合,成为老北京民间文化的特色之一,在前门街区的历史文化保护中,得到保护与延续。根据历史价值和现存状况,崇文区对街巷寺庙建筑采取了修缮保护的措施。其中,对灵应三官庙和铁山寺等一批建筑的修缮工程已经完成,更好的展现了古都北京的风貌了民间寺庙文化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