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24|回复: 12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含30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1-1 1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R]我是沿着500年前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的路线,从天安门,经端门,来到午门前,并进入紫禁城的。遥想当年朱厚熜以藩王入继大统,成为大明王朝第十一任皇帝,却因为到底应该从东华门,还是大明门进入大内,与廷臣们发生了第一场争论,朱厚熜甚至以放弃皇位相要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的——从皇城的正门,以皇帝而不是皇子的身份,进入紫禁城。
3 Q& j/ R9 I  @; U[BR] 
) P$ S# c) W5 K! x( ?* Q# K[BR]老北京有里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指的是北京城及各城的城门数量,但“皇城四”的皇城并非指今天的故宫、“四”也非指“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四门,而是在紫禁城外面、内京城之间,真的还有一座城——名字就叫“皇城”!其四门为“大明门(清代叫大清门、民国称中华门,位置在现今毛主席纪念堂)、东安门、西安门、地安门”。
# D+ T# e/ z# t/ o3 Q[BR] # h6 K. z4 c- ^  N) r# A
[BR]请看明清时期北京皇城的模型,最前一门即为中华门,向北依次是天安门(东西两侧为长安左门、长安右门)、端门、午门、神武门,最北侧远端为皇城北门地安门。
  D$ a  S  h% Y) I/ J* G[BR] 0 X  C4 J/ G! [. @
[BR]明清时期北京皇城的模型(采自互联网)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 d) w9 c/ p, ^! s/ g[BR]大明门为砖石结构,单檐歇山顶。券门三间,门前石狮一对,左右立下马碑各一座。 据说明永乐年间,大明门还曾悬挂大学士谢缙题写门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1 T& F( S9 z' c; p& q( h- m
[BR] 2 I, k2 Y% w) i; [; _; P
[BR]民国时期的中华门(采自互联网)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6 n7 S. U/ `# D$ o5 h" X
[BR]进入大明门后,眼前是一个“T”字形广场,中间御路,东西两侧,南北方向为通脊联檐廊房,各110间。到天街南侧向东、向西方向各延伸34间,东至长安左门,西至长安右门,共计有廊房288间,称为千步廊。在广场东西两侧宫墙外,按照“文东武西”的格局,设置了六部九卿等各机关,是明清两代皇家最高官署衙门的集结之地。天安门广场东侧宫墙外(今国家博物馆一带),基本上是文职机关所在地。明代设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宗人府、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等;清代增设了翰林院等。天安门广场西侧宫墙外(今人民大会堂一带),大体上是武职和司法机关所在地。明代设有五军都督府、锦衣卫、太常寺、通政使司等;清代改设銮仪卫、太常寺、通政司、都察院、大理寺、刑部等。, `( r: p' Y) m5 J" X( [& p
[BR] 
" w  x( [# ?& f[BR]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在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外,分别增筑了东三座门和西三座门,严禁行人过往。长安左门,俗称“龙门”,位置大致是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门前东南侧。故宫太和殿举行“金殿传胪”仪式后,礼部官员把进士皇榜张挂在长安左门外临时搭建的“龙棚”里,新科进士们均由长安左门出皇城依序看榜。即凡出“龙门”者,荣登金榜,前程似锦——“一登龙门身价百倍”故名。长安左门内千步廊拐角处,还是“吏、兵二部月选官掣签”(选拔官吏)及礼部“磨勘”(复查乡试、会试试卷及考生资格)的地方。长安右门与长安左门截然不同。朝廷规定:每年各省在秋季以前,将平时处死刑并未立即执行的案件,必须上报京都朝廷的刑部,但各省上报的案件,必须首先集中于大清门内西侧的千步廊。由刑部会同负责审查案件的官署大理寺等进行审核之后,奏请皇帝裁决。然后,由朝廷将皇帝的裁决,经天安门送出长安右门,公布于众。一出长安右门再难生还,为此,老百姓叫长安右门叫“虎门”。  从进入大明门后,左右两侧都是低矮建筑,“T”形广场也使人感觉压抑局促,再向北,眼前出现一高大建筑,使人顿觉自己的渺小,进而觉得皇权之神圣——天安门到了。2 W+ Y* B' j6 C
[BR] & ^3 i3 `. B" W* _9 {5 ~
[BR]从天安门北望故宫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 C8 a; R- f8 X& z$ K0 U1 T( }' J[BR]天安门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9 }! e6 t# g# W- g
[BR]天安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建时称承天门,重檐中间悬挂“承天之门”匾额,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之后曾两度被毁。清顺治八年(1651年),按照明制重建,取“受命于天,安邦定国”之意,改成为“天安之门”。如今天安门匾额位置悬挂的是国徽。
0 r; f' R' V2 A[BR] 5 v5 R$ }) D2 M& p# E
[BR]天安门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通高33.7米(1970年重修后,高度升为34.7米)。天安门城楼建立在巨型条石砌成的须弥座式城台上,造型庄重浑厚,宏伟典雅,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城台上的大殿宽九楹,进深五楹,象征封建帝王的“九五”至尊。大殿为重檐歇山式,朱墙黄琉璃瓦顶,天花、斗拱、梁枋等处均绘满了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彩画,金碧辉煌,极为雄伟壮观。大殿有60根红漆立柱,地面铺设的是苏州、江宁等地烧制的金砖。. H$ a. d% S& c& }0 [, b
[BR] 8 @( o5 z1 }" p
[BR]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当时凡遇国家大典,如皇帝登基、册立皇后、册立太子、命将出征等,都要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隆重的颁诏礼。颁诏礼从太和殿开始,皇帝御太和殿,将诏书授予礼部官员;礼部官员将诏书捧出午门放入龙亭,抬至天安门城楼之上,由宣诏官在宣诏台宣读,文武百官在金水桥南跪听。之后,将诏书从天安门城楼上降下,礼部官员用朵云漆盘承接后,放入龙亭抬往礼部。礼部负责将诏书抄写若干份,分送各省,颁布天下。明代颁诏用龙头杆系黄丝绳拴诏书降下;清代改用木雕金凤口衔诏书由上而下,俗称“金凤颁诏”。明清时期每逢圜丘坛祭天、方泽坛祭地、祈谷坛祈谷、先农坛亲耕以及皇帝大婚、御驾亲征等,皇帝及随从人员都从天安门出入。
$ {( h* \+ W1 }2 M/ n. H  s[BR] 8 `* j. O8 U/ z
[BR]在天安门里门外,分别耸立有一对雕刻精美、挺拔秀丽的汉白玉云龙华表。每座华表高约10米,重达20吨。华表由三部分组成:底部是围绕有护栏的八角形台座;中间柱身通体雕有盘龙和朵云,柱头插云板。华表起源于“表木”,立在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名称。其中雕刻华丽的便称为“华表”。据记载,远在尧舜时代就有街头设“表木”的做法,用以王者“纳谏”,征求民众意见,以治天下,因此又被称为“诽谤木”。到秦汉时期,表木被改为指路标,叫华表。后来华表经不断美化,逐渐演变成为具有民族建筑特色的艺术装饰品,放置于皇家建筑门前,主要起到美化景观和标志的作用。华表顶端的承露盘中,有一只蹲着的小兽,名叫“犼”,是一种神兽。在天安门北侧的“犼”脸朝北,双目紧盯皇宫,俗称“望君出”,它提醒皇帝不要迷恋深宫生活,而应及时出宫巡视,以利治理天下;在天安门南侧的“犼”脸朝南,双目向远方眺望,俗称“望君归”,呼唤帝王不得沉迷山水、野趣,而应早日回宫,料理国家大事。 / Z- c6 N, L, P5 I1 V* b* @# @# W
[BR] . j/ T% u0 z( m& l: S3 G6 ?) {
[BR]天安门前有两对雕刻于明永乐年间的汉白玉石狮,东侧的都是雄狮脚踏彩球——寓意一统寰宇;西侧的都是雌狮脚踩幼狮——寓意子孙绵延。天安门金水桥前的这两对大石狮,雕工精绝,造型逼真,威武异常。它们的双目都紧紧注视着天安门前正中的御道,以此体现它们护卫皇城的职责。
: N/ R& W4 J8 S& B[BR] 
4 L; V- n! b" C2 m& g$ ~! m0 Q[BR]“望君归”华表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 D6 h  Z; o: y% U* h
[BR]“望君出”华表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 F, s" y4 L3 ]4 ?; F
[BR]华表顶端的“犼”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 Z9 c& `' F5 f2 D7 F5 c) _[BR]天安门城门铺首——椒图衔环。“椒图”是龙的第九子,形似螺蚌、好闭口,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或刻画在门板上,取其紧闭之意,以求安全。 6 U/ @: G7 `1 h5 T3 V/ D2 _8 k
[BR] + R1 y7 ^5 O' I' V2 m: E' w( K
[BR]天安门城门铺首——椒图衔环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9 s2 P. |$ O! E4 H5 A, Z! {6 U) i8 ~[BR]天安门城门门钉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 Y" X$ Z) u) e* L1 @3 \# Z[BR]从天安门城门洞回望广场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 C6 _2 C# L* N[BR]端门位于天安门与午门之间,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紫禁城皇宫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端门与天安门规制相同,分为台基、城台、大殿三个部分。台基为汉白玉须弥座,高出地面1.59米,四周刻有荷花宝瓶图案的汉白玉栏板。在栏板之间的栏柱上是雕成莲花瓣状的华饰。城台是用大城砖垒砌的。城砖之间是白灰膏、江米汁灌浆的实心城台。在城台中间对称开五个券形门洞。中间的门洞最大,中心正好在中轴线上,与天安门的门洞、午门门洞连成一条线。其余四个门洞在中间大门洞两侧依次排开。城台上的大殿是重檐歇山顶,两侧有金灿灿的山花。重檐的屋顶覆盖着黄色琉璃瓦,有“九脊封十龙”的说法。即正脊一条,垂脊八条,共为九条,在正脊与垂脊上共有十个龙吻。龙吻是指宫殿屋顶正脊两端龙头造型的琉璃装饰物,因其造型是张开嘴的龙头,嘴又正对着屋脊,故称龙吻。端门上的龙吻高约3米,宽2米,重约4吨,为宫殿中大型龙吻。城台上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共有60根红漆楠木大柱子,36扇门窗。门窗均为中国传统的菱花格式。在屋檐下有彩色斗拱,斗拱下面是额枋,额枋上面有金龙彩绘,古称“金龙和玺”彩绘。大殿顶部更是一组组造型为龙的图案。! b( I; q) n# h" D, r
[BR] ! }  i$ l' ~& P7 ?
[BR]端门是“天子五门”中不可缺少的一道皇宫大门。据《周礼》记述,周朝宫室外部作为防御和揭示政令的阙(门)要有五重,即“天子五门”。这五门分别是:皋门、庙门、库门、应门、雉门。“皋”取其远,门在最外;“庙”取其大,门在二重;“库”取其藏,门在三重;“应”取其治,门在四重;“雉”取其文明,门在最里面。明朝在规划营建南京皇城和北京紫禁城时,继承了“天子五门”规制,建有端门。至于端门是五门中那一重门,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北京皇宫天子五门是指正阳门、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端门在四重,一种说法认为北京皇宫天子五门是指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端门在三重。
" O: h$ f5 u. l9 {* w3 {[BR] 
7 p4 U& L6 M0 i; W8 `' L# ][BR]在明清两代,皇帝要出巡或去坛庙祭祀,在离开皇宫之前,先要登上端门,进行祈祷,希望外出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皇帝出巡,祭祀回来的时候,有时也要登上端门,进行祈祷,表示有始有终,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即美好的终端。在端门大殿内还有一口大钟,皇帝在出巡回来时,都要鸣钟,以此增加威严和壮观的气氛。
; ^2 m/ e; t& Y9 y) \" i/ Q4 ?- [[BR] 
: o  x+ [3 ?! P4 z[BR]端门大殿,在明清两朝是存放皇帝出行仪仗的库房,皇帝出巡的仪仗非常讲究的,大致包括:旌旗、伞盖、扇、兵器等,在大殿内的仪仗只有皇帝出行才抬出来,皇帝出巡回来时又要存放在大殿之内。这些仪仗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被劫掠,由此,我们今天已经看不见昔日保存在大殿内完整的仪仗了。
3 n. l& n* m" g  p[BR] - i- |; r7 @( V) x0 `/ g% E
[BR]远望端门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 C9 ]+ }( |: I0 Q/ W  Z
[BR]端门重檐中的门匾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 ]" u: _  ^/ A+ V3 {7 S4 p
[BR]从端门门洞北望午门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 R7 j' a2 G+ |
[BR]从端门门洞往北,一组高大的“凹”型建筑矗立在眼前——紫禁城南正门,午门终于到了。, B2 E& h! H: O( z
[BR] / x5 D2 I, \; x
[BR]午门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 p; t- h9 B3 F
[BR]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嘉庆六年(1801年)再修。午门东西北三面由12米高城台相连,环抱形成一个方形广场。北面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顶。东西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重檐攒尖顶阙亭一座。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因此又俗称五凤楼。: ]4 Q3 _1 Z; g: g# }$ d& Y
[BR]   
/ s5 m1 j7 h7 W0 ?1 k9 h[BR]午门有五个门洞,可是从正面看,似乎是三个,实际上正面还有左右两个掖门,开在东西城台里侧,一个面向西,一个面向东。这两个门洞分别向东、向西伸进地台之中,再向北拐,从城台北面出去。因此从午门的背面看,就有五个门洞了,所以有“明三暗五”之说。城台五个门洞与九开间的午门大殿,是帝王“九五之尊”的又一种诠释。
5 Z' x4 Y% t/ }$ h  H9 i[BR] # J* S2 E2 H, _  C5 ?. r3 W
[BR]午门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在清代,文武大臣出入左侧门,宗室王公出入右侧门。左右掖门平时不开,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文武百官才由两掖门出入。午门正中门楼左右的两座阙亭,内设钟鼓。皇帝祭祀坛庙出午门鸣钟、祭祀太庙出午门击鼓,皇帝升殿举行大典时则钟鼓齐鸣。, A* ]% c- c+ Q# k) b
[BR] 
6 w+ j! s: P, r% p! L[BR]午门还是颁发历书、举行献俘礼的场所。农历十月初一颁发次年历书、每年腊月初一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在明代,午门外广场杖还是“廷杖”刑罚的场所,前面提到的明嘉靖皇帝,为“大礼仪”之争,廷杖五品以下反对大臣180余人,其中,编修王相等17人居然死于午门廷杖现场。6 C3 m5 q6 t* D! D7 }4 _: I# {
[BR] 
/ U! V  n& Y! s: N, v) x' c: o/ ?[BR]近观午门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6 Z: f( q: [8 u* a; p[BR]重檐黄瓦庑殿顶及门匾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 H8 x! A, V' a0 N# U[BR]午门墩台内两侧有马道,是攀登城垣顶部和城楼的阶梯和通道。% ^1 J" l8 S3 H) W+ N( a- Z" n! F( ?
[BR]第一段马道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 W* R* i! {  {# I) k+ e: T9 _/ ~[BR]第三段马道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 r3 Q9 i3 B  m  N/ _* a
[BR]西雁翅楼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7 N6 U3 }* F" c6 V
[BR]城楼细部5 N9 H* `7 J0 b9 ~' q& w  w& E
[BR]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5 k; n$ W7 E' @1 {3 b# c7 N[BR]从午门城楼南看端门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 b1 o/ L4 O& E& E' H* N# C' A+ ^
[BR]午门及内金水河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0 U% M# x3 w0 L7 G+ [0 I" y! P! y
[BR]从午门城楼洞南看端门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5 P) n# Z0 X- }5 ?2 n5 u  D6 c& w1 q
[BR]角楼是紫禁城城池的一部分,它与城垣、城门楼及护城河一起,构成皇宫的防卫设施。角楼座落在须弥座之上,通高27.5米,周边绕以石栏,中为方亭式,面阔进深各三间,每面8.73米,四面明间各加抱厦一间,靠近城垣外侧两面地势局促,故抱厦进深仅为1.60米,而城垣内侧的两面地势较开阔,抱厦进深加大为3.98米,平面成为中点交叉的十字形,呈曲尺状,使得角楼与城垣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建筑形体,形成了有机的联系。
/ a- p- x* [" b[BR] : G7 w% L4 w+ x* [: ]/ J9 Y
[BR]从午门西看故宫西南角楼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9 k7 F. O  ?: b: m[BR]
3 S9 s  E3 @/ i$ A[BR]角楼从外观看为三重飞翘的屋檐,层层叠叠,共计有28个翼角、16个窝角、28个窝角沟、10面山花、72条脊、230只吻兽,但当你进入角楼的内部时,室内干净利落,无一根落地的柱子,也没有楼层、楼梯,实难称其为楼。角楼采用减柱造做法,室内减去四根立柱扩大了利用空间面积。在房屋构架上采用扒梁式做法,檐下梁头不外露,使外观上更加突出装饰效果。而且,外面看起来的菱花木窗只是一种装饰,其实是假的窗户,窗内即是砖墙,这是因为整个楼的承重非常大、又没有一根立柱,如果用真窗户,那将无法承得整个建筑的巨大压力。紫禁城的四座角楼,继承了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灵活多变的传统作法,使用功能和装饰效果得以巧妙地结合,展现出我国古代匠师们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才能。, ^: `6 g$ j) I
[BR]至于角楼的设计来源于师祖鲁班赐予的蝈蝈笼,那仅仅是一个传说。% o# Q1 [$ \9 ~( {
[BR] 
" F+ n' w: L) C- f7 _% G  X, D[BR]故宫西北角角楼(采自互联网)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下集预告:重温故宫——紫禁城三大殿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2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图文并茂,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午门现正举办“迎故宫博物院院庆 永宣文物首展”  “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于2001年9月26日亮相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展览所选文物涵盖了故宫博物院现藏永宣时期文物中的绝大部分精品,其中仅国家一级文物就有77件,一、二级文物的数量占展品总数的85%,这是故宫博物院有史以来首次将明代永宣时期文物予以集中展示。
7 g3 n  T% H; q" A9 a[BR] ' R5 v, m. {8 B! Y9 s6 E" ~0 Q
[BR]所谓“永、宣”,乃是明代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祖孙三代帝王统治时期的略称,在中国数千年延绵不断的文明史上曾博得后人的高度评价。史学界一直以为,历时仅33年的明代永乐、洪熙、宣德三朝(1403~1435)虽是短暂一瞬,却是明政权在政治、军事统治的鼎盛时期。尽管当时的中国小规模的战争不断,但是中原农耕儒家文明、北方草原游牧文明、西北伊斯兰商业文明和雪域藏传佛教文明的相互融合和影响,使得中国多元一体文化格局初显雏形,并且为日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全面形成打下了基础,因而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9 {7 _7 u: d) J" }* P  @
[BR] ( ]3 C' G; i# F; G' s. t! ^; N
[BR]“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计划展出至2010年12月31日,根据故宫博物院藏品现状,此次展览共推出150余件(套)文物,分为8个部分,依次为:书画篇、玉器篇、金器篇、瓷器篇、漆器篇、佛教造像篇、珐琅器篇、宣德炉篇。为使展出文物的品类更为丰富、全面,故宫博物院特从西藏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借用相关文物12件(套)。即将展出的故宫藏永宣时期代表文物有:青花阿拉伯花纹绶带耳葫芦扁壶、剔红孔雀牡丹纹圆盘、铜冲耳乳足炉等,体现出“永宣时期”艺术创作的非凡成就。其中,装饰简洁明快的瓷器、刻工圆润娴熟的雕漆、造型雍容典雅的佛教造像,以及婉丽飘逸的台阁体书法、笔墨工谨的“院体”绘画等,尤为世人称道。这些艺术作品反映了当时宫廷及上层社会的审美意识,凝聚了艺术家和匠师们的聪明才智,并对后来中国工艺美术和书画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z* Z1 ?( R- n8 T0 u4 W# O4 k
[BR] 8 G4 N7 K, [! Y
[BR]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原创]重温故宫——走进紫禁城
发表于 2010-11-1 16: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宫之地,令人留恋
发表于 2010-11-9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儿卡梅伦首相来北京了,肯定也得来故宫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0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弘德皇帝在2010-11-9 21:39:00的发言:
今儿卡梅伦首相来北京了,肯定也得来故宫了
8 Q% X8 h! f$ {5 N) g! U6 E* j

 

, h% \4 N5 I f( X2 [

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净街,景点不让进,街头增拥堵!

/ [% T1 i0 M1 g* O% c, t0 k

 

$ R5 X1 B/ h) U' d! K4 O' K" H: N

哎。。。

发表于 2010-11-12 0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在本朝看来是番邦进贡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2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宫的博大精深,来自建筑、历史、藏品三个部分,街客愿意就此话题,与网友们互相探讨、互相学习。

" p1 f+ ^1 @9 k ?9 Z+ u& ~


已发表帖子链接:

0 Y* u- Y" [/ m4 ]; m


写在前面
http://oldbeijing.org/dispbbs_12_68149.html

9 h) b# T9 M" B/ `/ u1 K* F# I


走进紫禁城
http://oldbeijing.org/dispbbs_12_68200.html

5 L5 b- g7 h4 b- B2 }( V4 ?


太和门及太和门广场
http://oldbeijing.org/dispbbs_12_68294.html

) k& j2 b2 \: R4 `3 _* @


三大殿
http://oldbeijing.org/dispbbs_12_68398.html

/ f2 x- h. H( Y! m0 |# g& A4 k


文华殿及内阁大堂
http://oldbeijing.org/dispbbs_52_68533_1_1.html

4 B+ G" C3 s* N% ^


重温故宫——武英殿及南熏阁
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_52_68626.html

/ ]4 R$ i5 x) i8 s. N: l# O8 G5 G


重温故宫——断虹桥
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_52_68689.html

9 I6 Z: w4 a+ x8 l2 [% n2 g

 

发表于 2010-12-11 0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礼仪之争"开篇,将故宫的历史沿革叙述的详尽,明确,并将三大殿的全貌,细节,以及建筑形制都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图文并茂!好贴,楼主辛苦了,致敬!

" T6 ]0 @; k8 t6 ]3 b6 q" `* J9 x

您这几篇综合起来,以后加以整理,可以出书了,哈哈,期待新作!

) O3 z. _4 I7 l0 _, q" T, Q; m

展览看了,本人尤其喜欢雕漆,看的很眼馋,哈哈,太精妙了,赞叹古代的手工艺与劳动人民的智慧,也能感受到宫廷的奢华与精益求精!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1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嘀嗒在2010-12-11 1:04:00的发言:
8 s( _. k, X, r# m3 t

以“礼仪之争"开篇,将故宫的历史沿革叙述的详尽,明确,并将三大殿的全貌,细节,以及建筑形制都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图文并茂!好贴,楼主辛苦了,致敬!

8 ^7 r! \) h& E

您这几篇综合起来,以后加以整理,可以出书了,哈哈,期待新作!

# P$ C' O" i: K# R8 O! y

展览看了,本人尤其喜欢雕漆,看的很眼馋,哈哈,太精妙了,赞叹古代的手工艺与劳动人民的智慧,也能感受到宫廷的奢华与精益求精!

( Z$ J* J7 @) F! Y5 g

 

1 n7 u; r ]4 e, {

刚看到老兄回复,迟回抱歉!

' @4 Q1 y1 s$ Q* y+ H: G9 a

 

0 o6 l( S/ `# U+ t5 F/ |5 J

最近在读孟森大师的《明史演义》,刚重温了嘉靖的“议礼”一章,以前以为嘉靖帝有点矫情,但现在才知道:明朝对礼、名分等我们认为虚的东西,看得很重!

7 ^& s& Z) w) B, W# E

 

5 v. Y+ }- J& u8 V# ?9 H* i

明太祖确实伟大,不愧“治隆唐宋”,他设计的制度保证了大明266年江山,虽然他的子孙后期多不肖!

# L/ @' @5 e+ e1 {

 

- `1 Q; P/ G, d" ^: _' s: d) `

再次感谢!

发表于 2011-9-21 1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发表于 2011-9-21 17: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角楼也是仓库么?
发表于 2011-10-6 0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好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5 23:31 , Processed in 1.176711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