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F% [3 d, s* j5 G
我后三天在清东陵的实际行程是:
- ?$ Q+ z7 Z* N9 Y; V, x
+ @1 z* V" s0 a0 j. p4 Z
09-25. 宝华峪道光帝陵遗址——许家峪公主园寝——惠陵——惠陵妃园寝。
2 t' g# `4 f! U" E2 M
4 Z0 s8 q% c0 e& j7 W5 ?6 a09-26. 定陵——定陵妃园寝——普祥峪定东陵(慈安陵)——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陵)——裕陵妃园寝——裕陵(陵园部分)。
: s0 x' ~8 a( F5 ?+ |3 r) m
' J( q& g. v1 j6 a! ?
09-27. 拍孝陵石像生——裕陵(神道部分)。
, J; b9 N7 Q) e9 e* {) o7 I
, t) n; O6 p! N9 \
. L6 r+ [% c. a
2 d! e& j: P( m! D$ Q& H我依照个人习惯,按“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想法,陆续上图。
. H5 J3 A% a+ n6 x' a/ D7 [ }3 ]
& T, i$ L- P6 x+ k
3 q" e) E0 a' G! j! I3 G. P
续前文。
0 o( U9 r2 o1 r7 V) M" v
" ?& t" o$ x( S2 d# S, _5 Z5 d& L, w
) O( c N, `3 }3 {9 Y
\- Y X) r/ @. u- Y \% K+ J2010-09-25. 天空晴朗。
" ~$ K& I; B* a, ]# j
* I' M2 ~* P$ u; u
06:00. 我离开裕陵大圈。
) G( r$ U' a9 u; i4 M
/ o0 R- E0 N& u! s
今日我要去寻访宝华峪道光帝陵神道和陵寝的遗迹。
+ O( Z/ W5 Z5 r( @; \) W
) J4 S* k; Q0 z# N
/ b9 I3 C/ P p' {" B
1 g& H9 B/ _$ F
[转帖] 《道光皇帝的慕陵 》 作者 岳南
" P& h4 l1 t4 Y/ [$ I l
慕陵是清宣宗道光皇帝旻宁的陵寝,位于清西陵界内最西端的龙泉峪。
$ v1 t6 J d8 A( j
慕陵始建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十一月初八日酉时,完工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八月,销算工料银243.43万两。
1 d6 X* g9 U* s8 k; l( U' p
道光三十年(1850年)二月初九日,咸丰帝遵照道光帝生前默定的陵名,正式命名为“慕陵”。
! m4 `. e. B5 L7 c9 t9 }; g+ _
: W+ _7 E0 _2 H6 _在清朝的12座帝陵中,慕陵的建陵史最复杂,曾经历了两建一拆。
6 Z# m7 o3 r! P$ D3 X4 a; |
道光陵营建的时间最长,前后达15年之久。
6 J9 ?7 H/ w% I0 v! o6 n% D/ O
慕陵的营建打乱了乾隆帝制定的“昭穆相建”的第次。
- o0 ~1 X/ t X/ Y5 Q; h慕陵的规制是关内清代帝陵中最特殊的。
7 T4 T' E7 I; r9 h0 v' P4 M- N
按照封建社会国家定制,新皇帝即位后就应相度万年吉地,营建陵寝。
9 t5 z. \% b0 e% b( c! s: b在清朝皇帝中,道光皇帝是即位后最早相度吉地,营建陵寝的。
4 ]: a4 ~% Q+ g# y' r4 o3 J
乾隆皇帝唯恐自己的后世子孙再开辟新的陵区,于是制定了“昭穆相建”方法。这个方法可以说是满朝皆知。
: J4 e# f! G7 k" N5 h
可是道光帝即位以后,竟然想把自己的陵建在北京西南的王佐村。由于大臣的反对,才未建成。
& X, q; x9 b; G: v0 @* `6 ?: g
道光帝为什么要把自己的陵建在王佐村呢?
7 j; L) N: A# u
大臣们又是怎样反对的呢?
# d4 T1 v5 K6 p4 s
原来那里安葬着曾与他朝夕相伴、恩恩爱爱达13年之久的结发之妻孝穆皇后萨克达氏。
, {7 s8 h( J- h( S3 l2 Q萨克达氏在嘉庆元年与15岁的旻宁成婚,成了嫡福晋。
" O( R a4 L2 w* ^' t8 ?未想到萨克达氏红颜薄命,婚后13年便死了,芳龄只有二十几岁。
" Z" T, m1 t! E/ d2 y7 L
嘉庆皇帝派大臣在京师西南的王佐村(今北京丰台区)为自己的这位儿媳妇找了一块风水宝地,营建了园寝,将萨克达氏葬在了那里。
1 b# H @8 @! Q# L
旻宁多次去那里祭奠自己的亡妻,因此对王佐村园寝十分了解,十分欣赏那里的山川形势,认为是一块理想的上吉佳壤。
4 L, P& E, H' a7 n# V
因此,他才决定将自己的万年吉地定在了那里。
$ I X5 `3 `# L2 s4 i/ V
: e' ]0 X, N* u0 ~7 Y5 K戴均元、英和都是比较忠正的大臣,他们对道光帝不遵乾隆帝制定的“昭穆相建”制度,另辟新陵区的做法很不满意,但又不便公开反对。
6 s/ c. e' {% V( t
他们通过到实地勘测、相度,发现如将王佐村园寝改建为皇帝陵,
4 c, q! m2 Y4 Q8 x1 y5 m
不仅要扩大占地面积,迁移许多村庄、庙宇、坟墓,而且还要将原来的园寝建筑全部拆掉重建,还要改造地宫。
R3 S$ r( F7 B2 R0 q( h1 ^, u
名为改建,实际上比重新建一座皇帝陵的工程量还要大,花费更多。
4 [( T. [* t; q& s
同时发现那里的风水并非完美,存在着许多重大问题。
1 N* J& h6 @ I: `- D0 k
因此戴均元、英和在上奏相度王佐村情况的时候,委婉地向道光皇帝建议说:
$ S0 M1 o6 m) W: n9 f“万年吉地规模经始,典制攸崇,仍请恭查高宗纯皇帝敕旨,钦派大臣赴胜水峪左近地方另择吉壤,用符体制。”
0 l5 e) B, m$ ]; W# ]& C. ~8 C/ Q对于戴均元、英和的忠正之言,道光帝自知理亏,无言以对。
) @" i3 n4 r; c3 ?7 {( H但又不好意思立刻改口,于是令大学士、军机大臣会同六部“妥议具奏”。
0 n" j# y( } ~- f4 j连小孩子都明白怎么做的事,还用如此兴师动众地去“会议”,真是可笑之至!
' \/ b0 G, c0 b5 h, H% e) ]
但大臣们又不能不会议一番。
* a! v5 Y8 t' M2 [+ O% b% u- Q% z
很快就会议出了结果,以东阁大学士托津为首的大臣将会议的结果上奏给道光皇帝,他们说:
1 d5 D; @; L5 F: A: C8 Y高宗纯皇帝传有昭穆相承敕谕。
0 y" p- ~/ E- `
我皇上祗遹前徽,大经大法悉皆率由成宪。
4 k! ^: b; }1 D( }% X$ \* I兹当御极初元,例应相建万年吉地,特旨广询博采。
0 t( T3 z. ^& G5 V" u臣等悉心恭议,应请皇上式遵祖训,仍于胜水峪附近地方钦派大臣,率同通晓堪舆之人,敬谨选择。
; H" ] i3 H" r/ F( H: a* I
俟选有吉地,绘图贴说,呈请御览钦定后,各该衙门敬谨兴修。
! [4 Y) U1 t; k
! h9 J/ N/ F |3 d. m( a托津等列举了放弃王佐村,建陵东陵界内的一系列理由:
% P B% S% u/ S) d4 _3 m6 ^8 w3 ^一、东陵界内之山为干龙,王佐村之山为支龙。“支龙结穴纵得全美,总不及干龙都会之区。
0 k) h/ l6 _5 ~1 D" L: v' g5 A二、王佐村园寝福地“西来随龙水,按古法应作“之”字旋转之势”,“微有未符”,“不合水法”。
' E. Y2 E& N$ Z- k( ?
三、王佐村福地“碍于畚筑,不能添建宝城,亦于体制未符”。
5 A' N$ ]" ~# d" {四、“迁徙庐墓,虽减之又减,臣等仰见圣心仁爱,仍恐有违约己从民之意”。
2 j6 D6 ^. Q" k, S/ Y* X: f
五、在遵化东陵界内建陵,竣工后,将孝穆皇后从王佐村迁葬东陵。“迁葬之事载于古经堪舆之书,亦所不避。揆之典制,推之礼仪,均为允协。”
% v* A6 q& H: e9 C8 H# p+ F+ A
$ Y: G7 e$ B2 i# m& Y9 U, F
面对众大臣有理有据、合情合理的回奏,道光帝再也不能固执己见了,只能俯从舆情。
+ H7 {( S- X. B( L9 J
他在道光元年(1821年)四月十七日谕内阁:
5 r' h0 w0 r4 I6 {
万年吉地仍按昭穆相建,所议甚是。
" W9 o# p2 U$ z8 B/ Y- z皇祖高宗纯皇帝垂训,我朝景运庞鸿,继继承承,吉地依昭穆次序,东西递建,洵为万世良法,朕自应恪遵成宪,于东陵界内选择万年吉地。
3 x4 O9 x0 j+ ?9 O9 R7 n
$ W9 C7 B) Z2 o他同时下令:“王佐村一切工程俱著停止办理。”
# z F7 ]* S* I! o
由于大臣们忠正直言,暗中抵制,多方劝导,才避免了出现第三处皇家陵园 清南陵。
; M/ l0 _# A) k- K! j( e' E( u
由于大臣们的反对,道光帝被迫放弃了王佐村。
, n, { S2 k+ Q* i4 T) L2 w4 }! b
决定在东陵选址以后不久,于道光元年(1821年)四月十七日,派文渊阁大学士戴均元、工部尚书穆克登额、工部左侍郎阿克当阿为相度大臣,到东陵去相度吉地。
8 m) ^9 a- u& k4 _* |! r
他们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找到了一处佳壤。这个地方叫绕斗峪,在景陵皇贵妃园寝的东面。
, i+ F( q* B- F8 I5 D
道光帝看了戴均元的奏折、图纸和风水说帖以后,有些不放心,又派礼部右侍郎吴口、工部左侍郎穆彰阿带领风水人员前往绕斗峪覆勘。
# l9 X) I8 @; p8 f1 e1 C! q V) }
几天后吴口等回奏,也认为绕斗峪是一处佳壤,可以建陵。
' A4 W2 O' P" ~: i% U8 ^
8 y) b: s$ O- R2 a9 Z道光元年(1821年)九月初二日,道光帝正式颁发建陵谕旨:
4 X& b1 U/ L5 i$ B
国家定制:登极后即应选择万年吉地。
+ `3 ~9 i+ C2 T, y2 I4 _嘉庆元年,奉皇祖高宗纯皇帝敕谕:嗣后吉地各依昭穆次序,在东陵、西陵界内分建。
( \6 K. q# w+ t
今朕绍登大宝,恪遵成宪,于东陵界内选择绕斗峪建立吉地。
! o( _, J4 D8 @著派庄亲王绵课、大学士戴均元、尚书英和、侍郎阿克当阿敬谨办理,诹吉于十月十八日卯时开工。
. L* S/ S4 ^: c1 J
% J0 \& R8 U5 b6 j
因为绕斗峪这个名字很不文雅,在道光二年(1822年)三月初十日将绕斗峪改名为宝华峪。
+ G/ Q4 {# Y8 d7 p. ]4 t4 q宝华峪工程历经6个寒暑,于道光七年(1827年)秋全工告竣。
L4 v8 J+ B3 U0 l1 Q5 l5 ~3 k2 Q7 B
从王佐村迁来的孝穆皇后萨克达氏的梓宫,于这年的九月二十二日葬入了宝华峪陵寝地宫。
5 X( o, U. L1 O
道光帝亲自参加了孝穆皇后的葬礼。
% A3 C$ ~) c1 y9 f. S$ z0 h5 h他见到刚刚竣工的宝华峪陵寝,殿阁峥嵘,飞金耀日,雕梁画栋,绚丽多彩,富丽堂皇,坚固宏整,不觉龙心大悦,对承修大臣及其他办工官员晋官加爵,大加赏赉。
8 T- V* C2 N' I1 l+ [0 h' X
4 Z$ V7 [+ K z8 f G! f4 {宝华峪右边的妃园寝也同时完工。
6 j; O/ B! n0 J- q& r; G
平贵人成了这座妃园寝的第一位主人。
4 d& d( m. G$ Q- P% `8 q+ ?0 k
道光八年(1828年)九月十二日,道光帝要展谒东陵,并去宝华峪祭奠入葬快一年的孝穆皇后。
2 ?9 I4 i$ J+ M. S3 S
按照惯例,在皇帝谒陵前,陵寝内务府的官员带领属下员役将陵寝内外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 G- m2 r# a/ X2 ^
内务府人员在打扫时,发现地宫入口的木门外很潮湿,墙根有水痕。
, f& e. u& B2 d0 j: c/ I木门非奉特旨,任何人不得打开进入。
. B3 u" d9 W6 D) q$ Y$ m东陵守护大臣宝兴马上将这一重要情况上奏给了皇帝,要求开启木门,进内查看。
; o! x! \5 f0 _) F3 S道光帝对此事极为关注,立即命辅国公户部左侍郎敬征赶赴东陵,会同宝兴打开木门,到地宫内进行查看。
) C1 F! V; G, j( p4 Y2 A& x敬征先后两次查看,发现地宫内水气很重,并有渗水情形。
' f8 u7 I- a) ^+ A9 T4 S, a2 Z
几天后道光帝到东陵谒完陵,亲自到宝华峪地宫查看,发现地宫内积水最深时竟达一尺六、七寸之多,将孝穆皇后的梓宫都浸泡了二寸。
. Q3 t8 ~1 g3 l1 N/ k) L这一情况比前几天敬征奏报的还要严重。
) ^6 N L4 r f1 D1 X. b% Y道光帝最担心的就是地宫出水,越怕啥,越有啥。
7 v6 R0 g! d( G m7 D" Q6 D
道光帝极为震怒,对所有办工大臣狠狠地进行了治罪,有的革职,有的发配到边疆,有的进行了罚赔银两。
# F1 p; G. W. ?! P/ d/ E5 k
道光帝在气恼之下,本想诛杀一批办工大臣。
8 }, I. l+ N, W- W) h皇太后(孝和皇后)闻知后,劝道光帝不要因家事而诛杀大臣。所以道光帝在此案中没有诛杀一位大臣。
5 T5 u p! J/ d" y& W2 }: R2 {
9 b- h" K' k; [1 k k
陵寝依山而建,地宫又深在地下,地宫里出现些潮气、水珠甚至渗水,并不奇怪。
- L& ?. i( p- h
当年乾隆帝的裕陵刚刚建成,地宫里也出现过渗水,经过维修改造,数十年内没有出现渗水。
- U1 a( L' G4 C' h, T, K嘉庆帝的昌陵地宫也有过潮气和水珠。
% W& {- W4 } d; g# Z' w! B宝华峪地宫出现渗水的原因,后来通过对陵工监督、监修及风水官的审讯得知,
+ E z, _, f6 k( u
原来在点陵穴时,穴位点得过于靠后;
7 s) x0 S$ t! r' q& X
在地宫开槽时,发现了水泉,有人建议地设置龙须沟,承修大臣英和未采纳,致使地宫出现了渗水。
8 Q2 [( T% O8 } P7 \! H1 z
. ^% N. `* E1 f! W/ d* n9 l
这次宝华峪地宫出现渗水以后,有些大臣建议维修地宫。
7 T J1 ?- p$ f; I% h; |道光帝对这一颇具见地的建议却嘲讽地说:
5 K* Z. i. n" h5 t8 q% n“尚云设法修理者,不知是何肺腑?可笑之至!”
- d+ m' b" l% E% ?& U
0 ^8 g; ?2 f9 q
既然皇帝不想维修地宫,署理热河都统的松筠便向皇帝建议说:
2 ~- a, R# E3 @- P7 B9 o/ E
“东陵山脉绵长,孝陵之右、裕陵东北一带可否令精于堪舆之人详加履勘?”
1 O4 d$ ?& ]6 Y6 L+ u# Y
对于松筠的合理建议,道光帝拒绝采纳。
2 N- |* N3 x0 z: R2 n5 U
他说:“朕自有主见,徐为之。”
! m5 Q+ r- w" \( F9 I8 v
J4 Q- K; A* a8 l. O% U2 f
道光帝为什么拒不采纳这些好的建议呢?原来他另有打算。
- r* t: p- D V/ j' T( s: x
/ U+ v+ w5 j: x0 p/ G2 U$ {裕陵地宫出现渗水,乾隆皇帝尚同意修理,为什么宝华峪地宫出现渗水,道光帝却不同意修理?
7 I4 j6 |" z- ~
宝华峪陵寝被废以后,在东陵界内又先后建起了定陵、惠陵、慈安陵、慈禧陵,每座陵所在之地都称得上是上吉佳壤。
. k# X2 t. I" w3 i! `+ ~
道光帝明明知道皇祖有“昭穆相建”的敕旨,道光帝为什么不在东陵界内选择万年吉地?还要偏偏在西陵建陵?
( ~( \$ P/ ^3 p8 C他明明知道乾隆皇帝一再叮嘱后代子孙不要另择他处,开辟新的陵区,为什么道光帝还要派人到东陵、西陵之外的其他许多地方相度吉地?
$ X: |, Q. K: c \/ j
相度大臣在丰润、蓟县、房山、密云等地找到了许多佳壤,其中不乏上吉之地,为什么道光帝都看不上眼,惟独对西陵界内的龙泉峪一眼看中,正中下怀呢?
6 D3 W: g0 b, G3 U* Y8 Y: q: v究竟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竟使得这位“敬天法祖”、“恪遵成宪”、“黜华崇俭”的模范皇帝有如此惊人的胆量和魄力,毫无顾忌地勇破皇祖制定的制度呢?
; l; p2 ~; z4 n' J x" A
`: p$ J6 ?% i9 ^
道光帝所以不听许多大臣的建议,所以不想在东陵选择陵址,原来他是想把他的陵搬到西陵去。
$ H% O( \' }$ o5 E9 Q- w1 v
道光帝很有心计,他不直接说要搬到西陵,先派大臣到各地方去相度。
' n9 s3 Q& {1 u( v4 K4 O+ M
西陵这个地方肯定是要去的,最后否定别的地方而选中西陵的地方。
. h- W* l* I9 { M0 w
' D$ @ I& I, s+ V
道光帝的两首御制诗及其注释泄露了其中的天机。
& T3 n; R4 N- |5 A. _& W) D ^诗中有这么两句话:
& m" m$ N6 ^* |! Y% G& X
“东望珠阜瞻依近,罔极恩慈恋慕萦。”
* ~( ~4 T; u. f9 S4 a+ I
“郁郁山川通王气,哀哀考妣近灵区。”
: P9 n* R0 S1 Q" f4 S/ n6 k' S: n9 B如果说这两联诗句说得还比较含蓄,意思表达得还不明显的话,那么他作的注释则再清楚不过了。
9 b0 d: }5 q( U+ g4 h% q8 N7 [; H他在注释中直言不讳地说:
6 Q6 G0 V$ a6 [“皇考仁宗睿皇帝、皇妣孝淑睿皇后奉安昌陵,山川王气,毓瑞钟祥。兹龙泉峪在昌陵之西,相去八里许,五云在望,一脉相承,子臣依恋之忱,庶符夙愿也。”
, G1 M6 X/ ~8 [他还说:
% M' y; |5 r7 e0 L
龙泉峪“吉地形势毗近昌陵,望翠微之屏障,俱在目前;联瑞气于桥山,宛依膝下。睇览神皋之磅礴,益深罔极之哀思。”
! W+ U% \9 A4 z* n' j
简而言之,就是龙泉峪紧靠他父母的昌陵,可以长依父母的膝下,从此实现了他多年的“子随父葬”的愿望。
0 F- T/ z$ p; ]8 h; m" \( w
道光帝的儿子咸丰帝很懂得他父亲的心意,直截了当地说:
/ n2 x9 O0 e1 w- q4 G
“我皇考孝思不匮,谓斯地不独龙脉蜿蜒,且咫尺昌陵,得遂依依膝下素志。”
$ k1 M, a4 `; p B1 d这表明,为了达到自己的私愿,什么祖训、家法,道光帝统统可以不要。
$ ?- b3 d. L1 Z; x, o
3 D9 h6 X9 _# n6 o# e* i道光帝在他的诗中,还大言不惭地说:
2 @) P# n; |: T* G
“毋谓重劳宜改卜,龙泉想是待于吾。”
* y2 i0 }+ `- G3 f5 }! f: F意思是说,不要认为把陵寝拆掉,改建到龙泉峪是劳民伤财。
6 K: ^( B, g) F6 T( z! w8 h) q龙泉峪是上帝赐给他的,这是天意。天意是不可违的。
7 ?: F% c7 w5 f# O; {/ c4 C7 Y) K所以改迁陵寝是顺应天意,是合情合理的,别人不要说三道四。
4 B. B' a% R! Q0 ~3 @" b9 s' K5 d这完全是强辞夺理,一派胡言!
# v% ]6 c' W0 g* v+ t9 T
从建陵一事上,不能不令人怀疑道光帝平时所反复表白的“恪遵成宪”、“爱惜民力”是否发自内心!
/ ~, ]2 K: L8 I n
; z9 \! w, U( u3 q4 t/ W1 {" K
道光帝吸取了上次选择宝华峪自己未亲自阅视的教训。
" k. N) }8 e* ?# ?+ E, [ v6 ~这次他接到相度大臣的奏报、图纸和说帖以后,没有马上表态,也没有派其他大臣去覆勘。
: D z; e, k& D) r% x& i他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二月借展谒西陵之机,于二十二日亲自到实地阅视了一番。
5 ]/ z+ f( W8 E: U, H! V e
他感到非常满意。当天就颁发谕旨确定这个地方为万年吉地;
8 [7 O) t: h) {3 {/ ]1 Y并从大臣们拟定的“龙泉峪、麟祥岫、兴安峪、毓芝”4个佳名中,选用了“龙泉峪”,从此称龙泉峪万年吉地。
* H0 j+ K2 s/ b. f6 q
" M: @$ x- R1 `
自龙泉峪被确定为万年吉地后,东陵的宝华峪陵寝及妃园寝,内务府大小营房被陆续拆除。
( l% J" m7 S5 B/ f4 D5 R$ H3 t! x
木料运到西陵龙泉峪工地使用;
, t" p% t7 d* j1 O- u |砖、石旧料后来都用到了定陵、定妃园寝上了。
4 S: t1 p9 C9 y! g* N) T( R
. L0 ]0 H0 y. C$ b/ J历经6个寒暑营建起来的宝华峪陵寝变成了一片废墟。
( ~* ? I& j+ |; I( K
+ T. S# q) i, x
z. K' c, @& u2 r/ n/ ?/ ?) k8 D+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