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58|回复: 17

[分享][贴图]铁岭辅国公噶布喇碑[含4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0-21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 M. e0 i7 ~, c- n- h4 A

再贴几张噶布喇的碑。

6 n- ?* G1 t1 T

 

1 o$ d \/ B" [% j

 

[分享][贴图]铁岭辅国公噶布喇碑

[分享][贴图]铁岭辅国公噶布喇碑

[分享][贴图]铁岭辅国公噶布喇碑

[分享][贴图]铁岭辅国公噶布喇碑

[分享][贴图]铁岭辅国公噶布喇碑

[分享][贴图]铁岭辅国公噶布喇碑

[分享][贴图]铁岭辅国公噶布喇碑

[分享][贴图]铁岭辅国公噶布喇碑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1 1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这碑还能留下。
发表于 2010-10-21 2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老梁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1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10-10-30 13:45:00的发言:
5 P! L3 q2 ^8 M! G( n% X5 U, D

辽宁地区很多碑被凿那种方洞,不知是什么原因。

2 N9 x+ l- Q6 x& |# ^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额亦都墓碑1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 c) I# |; q: _- _- \* y9 R9 N

 

. N1 W# X$ Q* f; s, ~0 I! }" Z) p

我也一直对此不解,您贴的这张,似乎好像证明了我的一些想法。这些方洞的特点是规整,但分布无序。很明显这即不是人为破坏,也不像自然形成。我猜测这些方洞是刻碑人所为,因为当地石料有疏松的斑块,无法刻字,刻碑人在刻字之前先把斑块剔出,形成方洞,再将相同大小,相同形状,相同材质的石块镶入,用胶或灰浆粘牢,磨平之后再行刻字。天长日久,石块脱落,形成方洞。我注意到右边的“岱”就是一个所镶入石块未完全脱落的例子。仔细看,至少还有两处。

& W# X) d( N1 L% H* @

 

) W4 t8 M! G( d5 x

这是我个人的猜测,不知对否。

! N4 E! t& }$ t* n2 d3 |! U' F

 

0 a* ~" r: Q& B* U: ]8 S

 

; u& F& v+ i' g0 u6 T

 

" S/ `4 b3 X: ?% E1 w) u [' h

 

& Y3 c4 X, \! {1 j; Q, @, W

 

发表于 2010-11-1 1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是后人凿的。方法是先刻划一个长方框,然后凿空。您看额亦都碑上面还有尚未完成的痕迹。

- C5 z A' e0 p `. b; y1 c

康熙时代的关外陵碑和功臣墓碑所用石料多是北京房山出产,千里迢迢运到盛京地区,石材都是很完整的才好啊。

5 |5 a! B& R! [2 L

 

[分享][贴图]铁岭辅国公噶布喇碑

[分享][贴图]铁岭辅国公噶布喇碑

发表于 2010-10-30 1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辽宁地区很多碑被凿那种方洞,不知是什么原因。

4 z" D$ p4 ?' G* s' ?

 

OsraGfPf.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l8 r' E5 c) ]- O7 ]& {

这是东京陵穆尔哈齐和达尔查碑上的方洞:

7 E. ~; h/ B6 ~

  

) g+ v' g2 }$ q

[分享][贴图]铁岭辅国公噶布喇碑

[分享][贴图]铁岭辅国公噶布喇碑

w8 y$ H' P0 |* c5 p5 h

 

& N# f1 l! F6 j1 w$ M

看看这穆尔哈齐的碑,百孔千疮。使用北京地区的碑材,肯定费用巨大,这说明清初还流行简朴的风尚。

[分享][贴图]铁岭辅国公噶布喇碑

[分享][贴图]铁岭辅国公噶布喇碑

0 G- \) q/ }& o

 

1 |0 c0 Q. N8 [; ]% v" b

我想起去年在赤峰看的元代蓟国公张应瑞的碑侧面刻有“大都西南房山县独树村石经山铭石”的字样,与墓主生平毫无关系文字刻在碑上,实不多见。当时不以为然,也不解其义,现在想起来,会不会建墓者是在炫耀,像今人使用名牌东西一样。

[分享][贴图]铁岭辅国公噶布喇碑

[分享][贴图]铁岭辅国公噶布喇碑

发表于 2010-11-2 1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房山出产碑材那个地方在当年是有人管理的,好的资源自古都是被垄断的,不允许普通人开采。以上都是估计。

~2 m. n w0 S2 P! M

大概能够使用那里的石料必须具有身份资格或得到特许,所以元代人已经把这事当作荣耀铭石纪念了。

z$ k$ w6 B8 m* R

清福陵的大石碑就是房山出产的碑材,研究者推测是在冬季将道路泼水成冰,然后用大冰车运到这1500里外的。

8 Z1 M; g1 O- t6 f& n4 {! F

 

820dbyHH.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h6 |$ l( _6 B/ z3 T

古人干出的很多事听着都让人瞠目结舌。

发表于 2010-11-2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人凿的,但出发点是什么呢

; y0 d* ?8 C8 H$ A

碑材质量不好,也说不通

% `' ~, f4 P$ Y; I0 m+ n+ k

怪哉

发表于 2010-11-2 1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相信您的说法了。俺在当初没仔细看,觉得是后人凿的也就自己信自己了。

$ |4 G# Z* o1 C5 y

有一个现象,被凿的都是清早期石碑:顺治、康熙,这两朝多;乾隆的也有,以后各朝的碑就没有了。这个现象不知道包含什么信息。

2 G" O1 z1 c6 K# d

清早期盛京地区石碑,石材比较粗糙的是辽宁海城出产、比较优良的是北京房山出产。在属于这两个产地的石碑上都有这种方洞。

: w* p$ x, k# h* g( ?, e [

 

[分享][贴图]铁岭辅国公噶布喇碑

[分享][贴图]铁岭辅国公噶布喇碑

[分享][贴图]铁岭辅国公噶布喇碑

[分享][贴图]铁岭辅国公噶布喇碑

发表于 2010-11-2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额亦都是清太祖的好朋友兼名将重臣,从年轻时代就追随他,相当于三国刘备身边的关羽张飞。若是用这么不完整的石材给他立碑,顺治皇帝真是太抠门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0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10-11-1 10:33:00的发言:
7 Q+ o2 _6 e( S+ E; D; C6 L1 a

大概是后人凿的。方法是先刻划一个长方框,然后凿空。您看额亦都碑上面还有尚未完成的痕迹。

0 |( z% z% z, L- \: h0 v# Q

康熙时代的关外陵碑和功臣墓碑所用石料多是北京房山出产,千里迢迢运到盛京地区,石材都是很完整的才好啊。

/ z& Q4 C3 X' B7 U$ {% m

 

- {5 w( {0 ~0 j
QUOTE: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7 `1 j o3 v o
QUOTE:
我看这还是像之前被镶入,依然未脱落的石块。关键是后人凿它的目的是什么。
* y. [0 M2 |$ a* a
QUOTE:

 
; \ ^; y& f! u' ]. f. u! K( s

发表于 2010-11-13 2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10-11-2 13:40:00的发言:
, Q% Z5 Z' L, s4 I( \* g! c* A

估计房山出产碑材那个地方在当年是有人管理的,好的资源自古都是被垄断的,不允许普通人开采。以上都是估计。

0 [! `7 G Q4 b) N* d

大概能够使用那里的石料必须具有身份资格或得到特许,所以元代人已经把这事当作荣耀铭石纪念了。

, f& _9 n3 A7 @, d" i

清福陵的大石碑就是房山出产的碑材,研究者推测是在冬季将道路泼水成冰,然后用大冰车运到这1500里外的。

' g0 ]( d/ F ]+ b0 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福陵圣德碑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Q9 r( K! i/ j

天啊,房山出产???这得多少运脚银子

发表于 2010-11-15 1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松园在2010-11-13 22:39:00的发言:
0 T& {( A8 v8 ^/ _4 j6 O

天啊,房山出产???这得多少运脚银子

6 q3 G0 T$ d' g

碑材很多时候有特定的产地,很少随意取用的。

( \! ~" n* m: h

清入关前使用的石材,产地是辽宁海城东部山区。这个地方的石料质地不好,如今所见风化比较严重。

/ C, h( q, ^* o; Y9 a* C

后来开始使用房山碑材,直到光绪的时候,盛京地区较大的石碑还是自房山运碑材。

发表于 2010-11-15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京北老梁在2010-10-31 10:50:00的发言:
4 d( I$ c0 B) W$ x* ?% }

 

4 Q% e- x# Z* M# I% D8 v8 ~

我也一直对此不解,您贴的这张,似乎好像证明了我的一些想法。这些方洞的特点是规整,但分布无序。很明显这即不是人为破坏,也不像自然形成。我猜测这些方洞是刻碑人所为,因为当地石料有疏松的斑块,无法刻字,刻碑人在刻字之前先把斑块剔出,形成方洞,再将相同大小,相同形状,相同材质的石块镶入,用胶或灰浆粘牢,磨平之后再行刻字。天长日久,石块脱落,形成方洞。我注意到右边的“岱”就是一个所镶入石块未完全脱落的例子。仔细看,至少还有两处。

$ c/ _# o2 H2 x0 ^1 m: |9 F6 I

 

0 L W5 B- k: ^' a# [

这是我个人的猜测,不知对否。

5 ~/ B. y/ |% M! p; s a

 

' X' R* Y- R1 p; I4 {( S

 

. q" b, m; w6 `! p

 赞同!

8 N* g' H" h: K7 P w0 ?# I

 

$ b# A c/ ` P1 o

 

9 K/ K O6 n' \

发表于 2010-11-15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块碑是铁岭最大的石刻件,一直想去看看就是交通不方便,看到您拍的照片真高兴!
发表于 2011-12-10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京北老梁在2010-10-31 10:50:00的发言:
8 o$ @' ?+ |/ A. D( T+ ]% A* V) t+ d

 

' v$ e; {$ _% j. N

我也一直对此不解,您贴的这张,似乎好像证明了我的一些想法。这些方洞的特点是规整,但分布无序。很明显这即不是人为破坏,也不像自然形成。我猜测这些方洞是刻碑人所为,因为当地石料有疏松的斑块,无法刻字,刻碑人在刻字之前先把斑块剔出,形成方洞,再将相同大小,相同形状,相同材质的石块镶入,用胶或灰浆粘牢,磨平之后再行刻字。天长日久,石块脱落,形成方洞。我注意到右边的“岱”就是一个所镶入石块未完全脱落的例子。仔细看,至少还有两处。

1 h" s7 N2 ?8 W8 |

 

: |% s' O3 ~0 z6 n% u$ v

这是我个人的猜测,不知对否。

0 Q. N8 W9 Z" w, N% U# c, r3 B ~4 Q8 x

 

8 X/ _0 E5 E. x4 i

您的看法是对的!

/ c- e4 c# f( U/ ~. q. m

 

8 |: T% H" C, Y' l# j* w/ k& j

 

EEsHlgan.jpg
H40EdN4v.jpg
qGIoToiU.jpg
TlcOTnUa.jpg
IkOdyzlH.jpg
- }( A. f* Y, T {& 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10 22:59:27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22 07:24 , Processed in 1.15081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