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98|回复: 24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含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0-20 0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猪871 于 2015-12-24 01:30 编辑   N* l. Q& l9 w3 s
. |) f: Y8 h& A$ \0 g9 g# z% t
<p><font size="4">&nbsp;&nbsp;&nbsp; 我先后三次游历过安徽歙县棠樾村的牌坊群和祠堂群,每一次都能让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这一建筑组群的文化内涵和建筑布局的独特魅力!棠樾鲍氏支祠(男祠)和清懿堂(女祠)在建筑风格上的强烈对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探求徽州祠堂建筑的渊源和文化内涵,我跑图书馆和上网查询,徽州宗族文化的脉络逐渐在我眼前慢慢清晰起来,这篇文章权做一个学习的小结,其中也引用了不少相关书籍的知识,加上我的切身感受,能对大家有点用处,将是我最大的快乐!</font></p>+ j% U" p  d6 ]
<p></p>&nbsp;
4 N* {2 |3 [5 |+ T" p0 t<p><font size="4"><strong><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一.&nbsp;&nbsp;&nbsp; </font></strong><strong>徽州祠堂出现的文化渊源和棠樾祠堂群的历史背景:</strong></font></p>
9 \" G; K; E8 ?* ^. G6 J1 s<p><font size="4"><strong>&nbsp;&nbsp;&nbsp; </strong>徽州的宗族祠堂源远流长,早在唐宋时期,徽州就已经出现了祭祀祖先的场所。明嘉靖十五年后,普通臣民得以祭祀始祖立家庙,这是中国古代民间祭祖礼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徽州的家庙逐渐演变成宗祠。“<strong>千丁之族,未尝散处</strong>”,徽州强宗大族,大都聚族而居于一村或相邻数村,宗族制度成为维持村落社会的纽带。这种纽带关系反映在村落布局形式上,常常以宗祠为核心,形成公共活动中心。久而久之,宗祠便成为村民心目中精神的中心,同时也成为徽州村落精神空间的中心。看似散落布局的村落,实际上是以一种潜在的血缘关系连接而成的有机社会整体。同全国其他地区迥然相异的是,徽州的村落与居住于此的宗族族姓几乎是同意语,比如棠樾的鲍氏家族、呈坎罗氏等;<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 </font>“<strong>会祭有常,祠堂林立</strong>”<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 </font>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大体上有一般宗族、大贵族和联宗宗族几种结构,体现在宗族祠堂上也有不同的类型,既有统宗祠,也有宗祠和支祠、家祠。<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nbsp;</font> </font></p>! l! N- _2 j# `3 w' J4 ]( M
<p><font size="4"></font>&nbsp;</p>
  U2 j: I) d$ |, O  `<p><font size="4">&nbsp;&nbsp;&nbsp; 徽州素有“处之以学,行之以商”的民风,明清以来,徽商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徽商大都集官、贾、儒于一身,为了荣宗耀祖,也基于“追远报本,莫重于祠”的认识,徽商对祠堂的建设更是不遗余力。安徽歙县的棠樾村鲍氏家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徽州聚落众多的祠堂中,棠樾村口的祠堂群无论从其布局,与村落的相互关系以及蕴含的人文理念都非常的经典。祠堂群位于村首,以其雄丽的规模,高耸的形象成为村落的标志、宗族的荣耀。鲍氏支祠“敦本堂”南向,三进。由敦本堂向西隔数米为“世孝祠”。世孝祠西侧为“清懿堂”(女祠),北向,与“敦本堂”相反,取《易经》中“男乾女坤、阴阳相悖”之意。三座祠堂形成的祠堂群与七座牌坊一起成为棠樾村的独特景观。清乾隆皇帝也曾为鲍氏宗祠题联曰:“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秀江南第一乡。”</font></p>5 ?2 {8 E. p" K" A1 ^: P5 b
<p><font size="4"></font>&nbsp;</p>
( H; Z( K3 [* h5 S( Y  ]8 U2 H' _<p><font size="4"></font></p>
* l( M" k% z. h0 c3 O7 u( A* h<p><font size="4"></font></p>
! L* u5 ~$ [$ l: ^<p><font size="4">&nbsp;&nbsp;&nbsp; 棠樾鲍氏支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1561</font>年),清嘉庆年间(<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1791</font>年),支祠经历<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250</font>年风雨,已颓败不堪,当时历任两淮盐务总商二十年的鲍志道,将支祠重建一新,这便是“敦本堂”俗名“男祠”。鲍氏族人多行义举,至今敦本堂内仍保存着大学士刘墉手书的《鲍氏义田记》,用以表彰盐商鲍启运购置义田<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1200</font>亩,用以扶持族人的善举。鲍氏家族亦重孝道,用于祭祀鲍氏历代孝子的“世孝祠”,创徽州村落之先河。<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nbsp;</font></font></p>
: d& n  F9 O( M: F; _) z<p><font size="4">&nbsp; </font></p>
3 A- W+ F6 |4 F  K: ^0 R<p><font size="4">&nbsp;&nbsp;&nbsp; 因支祠只奉男主,不奉女主,清嘉庆间,两淮盐法道员鲍启运策划并主持修建了“清懿堂”俗名“女祠”,用以安放鲍氏妇女神位。徽州在这个时期出现女祠,追其渊源,也是当时的时俗和社会背景所致:徽州男人常年在外经商,徽州女人主持家务、养育儿女,孝敬公婆,独守空房,讲究贞节。多少徽州女子的青春年华默默地消磨殆尽。家族追求旌表的荣耀和族规家法的熏陶使“节烈”成为女子自觉自愿的行为。在徽州府的地方志中,列女传占的篇幅特别大,民国《歙县志》中的人物志共<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9</font>卷,烈女传竟有<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4</font>卷,几乎占到一半。仅棠樾鲍氏一族的贞节烈女,明清两代就达<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59</font>人之多。作为对鲍氏家族女性的表彰,清代名人曾国藩所书的“贞孝两全”的横匾,至今仍存于“清懿堂”内。她们的牌位赫然伫立在女祠享堂龛座中,她们的旌表故事被镌刻在威严的节孝牌坊之上,众多的女性成为贞节神坛的祭品,而背后又有谁能理解她们的牺牲和辛酸?<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 </font>“清白贞烈、德行美好”的“清懿”品质不知是一曲赞扬徽州妇女的颂歌呢?还是桎梏她们精神的枷锁?!</font></p>
/ \( w7 G# I& c4 r<p><font size="4"></font>&nbsp;</p>8 U3 T) g7 `# R; f( w
<p><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 size="4"></font></p>& |& l7 P4 s6 K5 i
<p><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 size="4"></font></p>' F6 j* c9 \* u8 w
<p><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 size="4">&nbsp;&nbsp;&nbsp; 然而谁会想到几百年后的1995年,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指定要参观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女祠“清懿堂”。来自世界各地的妇女代表在此欢聚一堂。在这次大会上“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成为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这座具二百多年历史的女祠重新绽放出耀眼的光彩,被赋予了新的人文内涵,成为女性自由和尊严的象征。</font></p>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br/>
. t; U' X. L0 O: I! d: Y9 ?6 a/ X: D  A3 ^/ a$ Q7 A- b- I( `) K0 t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Θ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Θ提现即时到账SO.CC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0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猪871 于 2015-12-24 01:30 编辑
5 x  o: m% Q$ [/ d& [
, a* [, W0 O" Z/ u/ K好作品一饱眼福!
7 D& T+ E" l2 M
" U$ T; ^1 D/ Z/ B1 w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提现即时到账SO.CC
发表于 2010-10-20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猪871 于 2015-12-24 01:30 编辑 # E: k  y! V. H

/ V# n! \$ N; V& s, U2 \0 Q. o' E墩儿的文章和片子令人一下就回到了徽州过去的岁月当中。荡气回肠般的美。
) J/ ~8 _( o2 F! F+ I; @" v6 o7 J- ]1 J5 `) o% t: G7 k! N: i" u
澳门葡京娱|乐|城:国际品牌レ顶_级_信_誉
发表于 2010-10-20 0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猪871 于 2015-12-24 01:30 编辑 * @: i9 Y1 n" k
! D. @% b5 t, G- C. s
做沙发,欣赏墩姐的佳作.张张回味无穷,有身临其境之感.* A: Z: V9 ^2 B  q: u( ?& \
9 }/ C5 [9 V& n& _
澳门葡京娱|乐|城:国际品牌兦顶_级_信_誉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0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猪871 于 2015-12-24 01:30 编辑
! V5 O3 Y( s5 D5 N
" S0 [" ?0 h$ f6 Z<p><font size="4">&nbsp;&nbsp;&nbsp; 祠堂建筑的木雕一般集中在雀替、梁驮、外檐柱撑等处,根据不同部位的需要和可能,采用圆雕、浮雕和透雕等表现手法,典雅细腻,柔中透刚。<span style="FONT-SIZE: 14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New?>&nbsp;</fon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宋体">徽州的“三雕”(砖雕、石雕、木雕)艺术在“清懿堂”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体建筑给人以造型流畅,刚柔相济,内秀而外朴,端庄而不刻板的感觉。</span></font></p>0 h3 q$ R) v2 c! Z2 u% @+ u* H
<p><font size="4"><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宋体"></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New?>&nbsp;<span></span></font></span></font>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br/>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br/></p>( L2 k: R- @# v$ y5 K* s8 t. }( w

* e9 \* m! ]; i' n+ b/ S 本站强荐:185娱乐カ城.足球カ真_人.彩票齐全カ手机可投カ注任何游戏. 首次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信誉绝对保证185.cc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0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猪871 于 2015-12-24 01:30 编辑 7 O; k5 k- I& ]" m

; ]4 m/ T  t* O$ }  V8 I2 r<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宋体"><font size="4">&nbsp;&nbsp;&nbsp; “清懿堂”也是三进院落,面宽和进深都较“敦本堂”规模略大。双天井,充分发挥通风、透光、排水的作用。幽暗的厅堂与明亮天井的明暗对比,增强了人们的注意力,强调了祠堂的存在。从天井落入院内的雨水顺着四周的水渠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在这里不仅仅象征着徽商聚财、敛财的愿望,也象征着人丁兴旺、家族源远,如天水一样长流不息。</font></span></p>  J' a8 N5 O) z6 Y4 P2 r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宋体"><font size="4"></font></span>&nbsp;</p>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br/>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br/>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br/>
2 [1 k, U' U: U. i7 y5 f6 T% @
. ]3 M' t: Y' U. s  p% S 本站强荐:185娱乐ら城.足球ら真_人.彩票齐全ら手机可投ら注任何游戏. 首次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信誉绝对保证185.cc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0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猪871 于 2015-12-24 01:30 编辑 7 h, N2 ~3 c) B4 u3 S
: W7 x1 H+ \% D7 Z# L3 N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宋体"><font size="4">&nbsp;&nbsp;&nbsp; 从“清懿堂”简朴的门洞中可以遥遥望见“敦本堂”五凤楼的层檐叠瓦,威严的慈孝牌坊亦可成为女祠锈蚀门环的模糊背景。这些鲍氏祠堂里已经做古的男女先辈们,是否还在冥冥中继续他们生前的对话呢?时代更迭,斗转星移,现代的祠堂早已失去了作为宗族精神中心的崇高地位,但是几百年留存下来的徽州村落和祠堂建筑艺术却成了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滋养着世代徽州儿女的心田。。。。。。</font></span></p>. U* o% C. [# k3 i* f5 w
<p><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宋体"><font size="4"></font></span>&nbsp;</p>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br/>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br/>
9 u- q6 a( }2 ~
1 p; x, s& [* b" [0 I7 j9 j8 f" V 澳门葡京娱|乐|城:国际品牌l顶_级_信_誉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0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猪871 于 2015-12-24 01:30 编辑 $ ]" c+ c+ f, Q% B+ o# R' H* K

2 f& T5 p4 ~5 I谢谢浏览,欢迎交流。本文和图片《MOMENT瞬》杂志将于11月刊登,请勿转载,谢谢。  q  L* R! b# V8 b9 j: i0 x
" Z# L. H3 G/ `' `& @4 n; i5 i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提现即时到账SO.CC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0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猪871 于 2015-12-24 01:30 编辑 5 v8 u0 Y- z4 r2 _* k1 }3 e; @
' m1 q( F4 a- j+ D$ ~% ^4 t2 P
<p>&nbsp;&nbsp;<font size="4"> 祠堂的第二进为享堂,是宗祠的主体部分,作为祭祀祖先和处理族间大事的场所。两侧山墙上悬挂着朱熹书“忠孝仁爱”四个大字匾,每个字约有<span style="FONT-SIZE: 14pt"><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20</fon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宋体">平方米。愈发显得室内肃穆而压抑,让人感受到强烈的宗法观念和强盛的宗族势力。</span></font></p>0 e! ~1 y/ Y( M! y6 W- g
<p><font size="4"><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宋体"></span></font>&nbsp;</p>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br/>2 w3 e" u! _6 [

& y. c3 C8 t1 a& m' g# f+ D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提现即时到账SO.CC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0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猪871 于 2015-12-24 01:30 编辑
6 A* e4 ~# r7 y7 o, o. W
! m& m" a% k' U% |" w<p><font size="4">&nbsp;&nbsp;&nbsp; 祠堂的第三进为寝殿,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也是宗祠最重要的部分。整座宗祠从大门到寝殿,由低到高,步步向上,三座主建筑在整体布局上采取前松后紧,上开下闭的方法,使得祠堂空间重心落在寝殿上,成为祠堂空间序列的高潮,更加显示了祖先的崇高地位。</font></p>
5 Y6 ]/ t% s/ @. ~! b+ s; w) u7 C<p><font size="4"></font>&nbsp;</p>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br/>
, ^% P4 S9 z1 Z( q" E) T3 i6 D' a  ?8 Z$ q- F
澳门葡京娱|乐|城:国际品牌ㄌ顶_级_信_誉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0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猪871 于 2015-12-24 01:30 编辑
; `5 J( l% K4 J" I8 P  |* g" X
; X9 Y6 P+ G+ l. j; F, j<p><font size="4">&nbsp;&nbsp;&nbsp; “风水之说,徽人尤重之”大多聚落的中心都临近水源、池塘。在棠樾中心广场南侧的池塘旁,透过隐隐的水杉林,可遥望到“清懿堂”的层层山墙,婉约而清秀。“清懿堂”的入口也仅仅是在侧墙上开一小小的圆顶门洞,谦逊地隐蔽在广场的一角,与“敦本堂”五凤楼的张扬与庄严形成鲜明的对比。</font></p>
. T, r7 B/ }  v4 r. k( Z5 f<p><font size="4"></font>&nbsp;</p>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br/>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br/>
5 @( B# R* d5 S7 c- N' j0 A, g
$ Z0 {1 R& c+ h$ Z8 O 澳门葡京娱|乐|城:国际品牌┤顶_级_信_誉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0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入“清懿堂”的门洞,人们不禁就会被正门两侧八字墙上极精致纤丽的砖雕所吸引。砖雕细腻繁复,顶部和边框为深浮雕,雕刻有八宝博古、人物走兽、花草鱼虫等图案。具有立体感花纹的浅浮雕为墙芯,相得相宜。尤其是墙上雕刻的蝴蝶翩翩欲飞,活灵活现,既有女性的柔美之态,又暗示着“多子多福”的寓意。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0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0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徽州的石门墩与北方不同,由于正门的门槛很高,所以门墩也清倚秀丽,清懿堂的门墩尤是,简洁中带着浅浅的花卉雕刻,线条圆润而流畅,就宛如徽州妇女内敛而淑婉的性格一样。

4 l" X; m3 F/ M, w* e" N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0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Z1 \* z. x1 {& @

二.棠樾祠堂群的建筑布局和建筑造型艺术的对比与呼应

  ( e- n! r8 ?8 O, v

    从社会生活角度来看,每个聚落必然有一个“中心”,它是乡民礼仪、祭祀、休闲娱乐等公共活动的场所。从村落的建设规划角度来看,一个聚落空间序列和建筑群必须有一个“高潮”,起到“起承转合”序列中“合”的统率作用。而棠樾聚落的高潮部分就是村首的中心广场:东侧是连接村口和村落的七座“忠孝节义”牌坊,沿着石板路走向村落,空间的节奏感十分强烈,最后的两座“慈孝里坊”和“鲍灿孝行坊”矗立在“敦本堂”两侧,愈发显得祠堂规模宏大,堂皇壮丽。“世孝祠”、“清懿堂”和“敦本堂”呈围合之势,与牌坊共同组成广场空间,是棠樾聚落空间的中心,也是精神意义上的高潮。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0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0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三月当我伫立在村首广场时,正值“敦本堂”上空的云彩呈现出奇异的形状,仿佛鲍氏家族的祖先在万丈光芒中现身一般,令人称叹!

& w6 _- c8 o. @3 F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0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敦本堂”为三进廊院式建筑,外围高墙封闭,占地750平方米,门楼高10多米,屋檐出挑,宛如凤凰展翅欲飞,俗称“五凤楼”。高墙翘角使整座祠堂庄严肃穆,体现出族法族规的神圣威严和家族的昌盛繁华。

a8 D$ S! m; f s& Y7 _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皖风 棠樾】—由鲍氏男祠、女祠的对比与呼应想到的

发表于 2010-10-20 0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不应再锦上添花的说些甜言蜜语,但规矩既然定了,加精就得说几句。

/ X* C4 F/ I7 ?- m& Z. I

摄影版块、包括拍记版块,当然在其它板块也有很多老师朋友,是老北京网人才优势的重点体现区域---摄影的质量。

4 Q- E) c- e( W7 f( R

我在很多文字,很多地方、网站,反复地说过,即使很多的号称专业摄影网站,也未见其能有我们这样一群主导思想相对明确的一批摄影爱好者。

& ~9 b2 K5 g' h- b( [6 N1 K( I

这篇文章,的确代表了网站、版块的思想艺术水平(当然我没有和作者得到首肯),不过我觉得,既然在这里发表了,就证明作者知道在这里能够得到真正的知音。

( N) b0 f. r6 g$ p3 a* N$ M

又要十年网庆了。摄影诸多版块有什么值得庆贺的东西,有意者可以反思,也可以借此机会,提出一些建议,甚至是一些颠覆性的意见,十年既然造就了这些即成的成就,那么就有能力接受更大的考验。

# j) J, `: `% f- w: F, {: h

希望在年会之前,众多网友老师,把自己压箱底的作品,都拿出来晒晒,也不枉为十年的网庆。

( b: P, r" o) [& Z* ]9 Q2 B3 B( Y

当然,能够有这样的作品,我们感到非常的欣慰,但网友也不必非要以此为标准,只要是自己觉着好能够代表自己这一阶段水平的作品,在十年网庆之际,尽可能的拿出来共享吧!

$ y9 Z1 @3 Z! E' ]% b* N% `! b

再次谢谢!

发表于 2010-10-20 0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片好文,欣赏拜读!
发表于 2010-10-20 1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作品棒的令人感动。

* |7 J4 e1 V; ^7 w! V7 _

争取下月去一趟,能给些经验吗?!

/ @; N9 x" q1 a4 g7 G& i

谢谢墩儿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16: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猪的加精!好久没来发帖子,怪不好意思的,趁着十周年之际,再接再厉!

1 y; N0 U- C1 F9 ]( V7 y

 

2 Q" ^& Z* u3 U- r* l

谢谢秋水、革命后代、蓝灯芯绒、析津志认真阅读了文字并点评。谢谢鼓励!

/ o2 I' T) ^& H/ x. }3 l- b1 N

 

发表于 2010-10-21 2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1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天主要去拍摄乌桕树的红叶,象塔川、石城这样的村子会有特点,棠樾、宏村这样的村子还是春天去比较的好看,一个是油菜花多,一个是雨季,雨巷的感觉很好。
发表于 2010-10-22 1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门当户墩在2010-10-21 19:40:00的发言:
秋天主要去拍摄乌桕树的红叶,象塔川、石城这样的村子会有特点,棠樾、宏村这样的村子还是春天去比较的好看,一个是油菜花多,一个是雨季,雨巷的感觉很好。
1 V+ S! g& T* a: R5 l( j/ N

谢谢墩儿老师,能告知些周边的地点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20 18:10 , Processed in 1.186739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