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再现老北京龙脉(下) ! ~9 V; F( V; q/ m1 Z
8 m% \8 ^( p2 X1 `$ M5 W3 S2 |
2 e( O5 Y; y$ O; j8 z ]5 I
$ m0 \6 _0 R. B- e. @0 J$ m2 Z1 `4 i& o7 p$ p. d* b% ^
- [$ O8 p' r% A
9 k$ m3 w( p l3 k7 P+ T前 前门正阳门的俗称,包括箭楼和城楼,原由瓮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城楼为灰筒瓦绿琉璃剪边,重檐歇山三滴水结构;楼上楼下均四面有门,面宽七间近深三间,上下有回廊,整座城楼通高42米,在北京所有城门中最为高大,一直被视为老北京的象征。 : a# _" m9 \+ m- h) X1 d4 Z9 |
, d% _. q2 v9 P v7 o正阳门北侧 & ]8 k* ?. @# ~' I8 O% Q
6 f& k' O7 N; t* N0 @) Q0 W# t
2 k, r, e0 |6 \3 ] o+ d; b, Z- Q大清 大清门位于皇城天安门之南、内城正阳门之北,城市中轴线上。是皇城正门天安门的外门,又称“皇城第一门”。 . v& b* m( T$ u5 D: [' ?+ a2 i
' \2 c* o1 @( |/ B
大清门北侧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110间,主要是六部、五府和军机事务的办公地。文官在东千步廊,武官在西千步廊。民国初年,就将千步廊拆除,只余红墙。
2 T7 G& }: B/ ]2 z. E. F2 t& | 1 q- R2 V6 p, M! A* h( V" @7 q
千步廊北部,东接长安左门,西接长安右门。两门之间为天街,即今长安街。 9 d4 m- s1 S+ v1 f, t; k5 {
' y1 e5 }5 z( u, X天安门
2 T3 k Q, @* y* r2 W0 t8 `* k/ R5 A6 _- v6 g6 i4 w* @
& a% b- P2 v W 天安门后
0 z, h* B+ S/ s# F+ |% `
$ l. v" h. k; r6 E' ?端门
1 q. t2 O- r; Y0 ~) t+ s; g( _
% _6 q, B7 }7 `
0 K4 m# K6 y9 C, @& b$ Y
) O, }0 E+ y" ?% Q/ f$ ?; o2 U: O* a6 ^0 |
. L2 q. P( Y- y" ?
2 b8 i* d, C& o R$ a: W 午门前广场
( C5 _" |6 W b0 K, l* W. E/ r, I i# U8 }8 O+ y# Z/ Z" ?! k4 d& H1 L
- L% L$ E/ h# ]$ M$ E8 h午门 - @4 P( r4 z$ S: r, @
% H2 R4 C& @+ a+ `# z; f; N; @; G$ ? $ h9 B) \/ E. M: \8 A. U6 \
太和门广场 % T2 P: C- j# H
9 U; G4 U- |9 G: z& O. g: c6 p
7 B/ _2 }! Y/ K. Y太和门 2 U6 \- J4 H4 Y! b) e( x: |
; @' Z$ I9 m ~6 p9 d4 C {2 y
太和殿、中和殿
- R/ u9 B" s& e5 f! t' b2 \
- b, r+ ?7 m5 J) b保和殿、乾清门 / h ?% r S. ^2 H0 Y, F1 ~
?# T; _) f1 O" G; j* m+ C
2 c( F2 L& _4 b1 Y- a& K& B乾清宫
) w; Y! v! j8 i& L+ v7 q- g# `1 @9 J) B% x) S; Y/ D2 F8 D3 C; e
坤宁宫、坤宁门 , W1 U; j, d! |
4 D8 ^1 c4 ^& G: w% Z钦安殿、神武门 0 r- n7 g9 Y! M! v" t
+ q+ u2 C2 ]' i, {2 m D s
绮望楼(图中右一建筑),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供奉有孔子神位,为清代皇室祭奉孔子之处。画面上部的建筑群是大高玄殿,位于景山西麓,是个皇家道教寺庙,庙前门外有三座牌楼环绕,并有两座习礼亭,造型与角楼相似,今皆不存在。
! o2 @( s5 f" V( I h. B( G" I. ! ]8 x1 K3 J/ g
9 |5 _* f6 o, V- N8 i8 V1 X 景山,山顶五亭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造型优美,秀丽壮观。居于中峰的叫万春亭。画面右下角一段红墙的右侧,立有石碑一块,乃明亡主崇祯吊死之处。 ( U2 d4 t8 w) q/ p" J k1 Y0 h
- k, @& {% h1 m$ {7 B# `$ W# l
寿皇 寿皇殿:位于景山正北面的一组建筑,有正殿、左右山殿、东西配殿,以及神厨、神库、碑亭、井亭等附属建筑。垣墙呈方形,坐北朝南。外有4柱9楼木牌坊3座,分东、南、西三面,均为琉璃筒瓦庑殿顶。原供奉康熙“神御”后作为供奉清代历朝皇帝神像的处所。历代清朝皇帝死后,遗体从乾清宫追悼完毕,在送往陵寝。 - w7 }7 T t, r0 u" H
( M6 L' c9 J9 f6 _6 ~ - \* P2 R5 R6 M t) A& n
寿皇殿后开一小门,叫北中门,往北是地安门内大街。
& ^$ K0 @ Z7 @1 W% k A& W9 I. E/ c! ^3 i9 j/ m3 t
地安 地安门是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是皇城的北门,天安门则是皇城的南门。南北互相对应,寓意天地平安,风调雨顺。为砖木结构之宫门式建筑,面阔七间,中明间及两次间为通道。1954年底,为了疏导城市交通将地安门拆除。 [) {# Q' i8 I
因 因为是皇城的北门,凡是皇帝北上出征巡视时大多要出地安门,亲祭地坛诸神时也出地安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侵略军曾在地安门遭受清军的顽强抵抗。在紧急关头,慈禧太后带了光绪皇帝仓皇逃出紫禁城,出皇城北门地安门,再出内城德胜门,走避西安。1924年,冯玉祥将军驱逐溥仪出宫时,这位末代皇帝也是从地安门灰溜溜地走向他的出生地摄政王府的。 / H7 {6 T$ J0 `
早年, 地安门内设置有许多为皇家服务的衙门,诸如尚衣监、司设监、司礼监、酒醋局、织染局、针工局、巾帽局、火药局、司苑局,还有钟鼓司、供用库、蜡库、帘子库、兵器库、皮房、纸房、安乐堂等。
7 n* W7 ^1 I; n$ x4 o& y/ \3 s: u" D3 K0 _
地安门外大街,旧时分为两段。以后门桥为界,以此,至鼓楼,明称鼓楼下大街,因在鼓楼之下得名。清光绪《顺天府志》称鼓楼大街。以南,清时称地安门大街(从后门桥至景山后街)。民初未变。后,以地安门为界,以北称地安门大街,以南称地安门内大街。建国后,地安门大街,于“门”后加“外”字。
- G9 N" P# [1 y: ~8 N$ E( ^: {8 d. P$ e7 e7 l
后门 后门桥原称万宁桥,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在地安门以北,鼓楼以南的位置。由于与前门南北相对,京城百姓俗称地安门为后门,因而此桥也叫后门桥。后门桥位于地安门外大街。桥跨什刹海入玉河处。始建于元代。 * K9 j; l, U) j
l6 q7 v. M/ p8 P% R7 L+ Q8 L* A; a 火德真君庙俗称火神庙。火德真君庙里供奉的是真武大帝,为象征天地精灵的龟蛇抱像。火神庙的山门东向,开在庙的东南角上,面对地安门外大街。山门内外原各有一座牌楼,现已毁。山门为歇山顶,面阔一间,黄琉璃瓦绿剪边。山门内原有钟楼、鼓楼。进山门,向西穿过配殿(已毁),进入南北向的院落。南面的倒座房是隆恩殿,面阔三间,歇山顶,供奉隆恩真君王灵官;北面正殿是火祖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前出抱厦,供奉火神(南方火德荧惑星君);西面为一配殿。 # h4 o$ N- p3 p9 ]8 g! K7 H
$ T9 U& X2 u* _. h$ L . $ G' V4 q2 q$ L7 [5 B8 C
地安门外大街 n! N' J; ^; w8 }4 z4 ?% r( c
; k# p- H" S/ g8 I
鼓楼位于北京城中轴线的地安门外大街北端,为古代城市的报时台。清代划每夜为五节,晚八时(戌)曰定更(又称起更或初更);十时(亥)曰二更;十二时(子)曰三更;二时(丑)曰四更;四时(寅)曰五更;五时(申末卯初)曰亮更,即天明之意。定更及亮更,皆先击鼓,后撞钟。而二更至五更则只撞钟不击鼓。击钟鼓时先快击十八响,再慢击十八响,俗曰:“紧十八,慢十八”,快慢相间计六次,共108响。 7 O: R7 n7 k6 D' N) p
鼓楼 坐北朝南,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通高46.7米。楼身坐落在4米高的砖砌城台之上,东西长约56米,南北宽约33米,台上四周围以宇墙。鼓楼二层内原有主鼓一面,群鼓二十四面,现仅存一面主鼓,内之鼓高2.22米,长2.25米,腰径1.71米,鼓面直径1.40米,已残破不堪,并在鼓皮上留有侵华日军用刺刀捅破的刀痕;有木制鼓座,鼓座为红油漆上雕云纹,高1.8米,长2米,宽1.9米。
4 X) q e+ v7 a2 _ h3 ?) A5 ~% N
5 J; h) O" ]- C$ s% B3 |; y 钟楼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在鼓楼北,是老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点。原址为元大都大天寿万宁寺之中心阁。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后毁于火。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十二年竣工。其楼身为正方形平面,重檐歇山顶,无梁式砖石建筑。台身四面开券门,内部呈十字券结构,东北隅开门,内有石阶七十五级供登临。钟楼原有明永乐年间铸造的铁钟一口,置放于楼外平地上,后由古钟博物馆收藏。钟楼内正中位置安架一八角形木框架,其上悬钟。该钟铸造于明永乐十八年,钟通高7.02米,最大直径3.40米,重约63吨,为目前我国发现最重的铜钟。
7 ~- a/ t! v3 [. s5 m
, n8 X1 b& q, w4 Y3 c J b9 _% ^2 S宏恩 宏恩观全观坐北朝南,据上世纪50年代调查,有观门、垂花门、帝君殿、大殿、东西配殿及三个跨院。
r! h Z8 D! M' M 观 观门前有照壁一座,宽3.8米,厚1.2米,硬山调大脊筒瓦顶,红垩墙身岔角雕花。 山门面阔五间,17.6米,进深7.9米,额书“重修清净宏恩观”。山门两侧垣墙辟有东、西角门。山门后为垂花门,面阔2.9米,进深3.9米。前殿名帝君殿,殿式作法,檐下五踩斗拱,歇山调大脊筒瓦顶,周围廊带雀替,和玺彩画,面阔五间22.18米,进深13.2米。东西配殿各五间,大式作法,硬山筒瓦顶。后为大殿,面阔五间18.2米,进深9.8米,大式作法,硬山大脊筒瓦顶,两侧带耳房各三间。东西配殿面阔三间16米,进深6.7米,大式硬山过垄脊筒瓦顶,前带廊,苏式彩画。另有东西配房,均面阔七间20米,带前廊,硬山顶筒瓦过垄脊。 7 m( a4 W. j9 a7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