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63|回复: 2

[分享] 故宫匾联箴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9-27 1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c! b4 U0 u4 J" @+ l

故宫匾联箴铭


7 D3 |. w7 U1 ]% _3 G5 J# a9 y

太和殿匾额


" I2 z8 A8 I$ d* [5 |7 v

帝命式于九围 兹惟艰哉 奈何弗敬

$ Y$ Q3 k" ]& Z8 i

天心佑夫一德 永言保之 遹求厥宁


, J/ g. N9 K0 |! F# a, l

注释:天帝任命君主治理天下,这真是艰难的事情,怎能不心怀诚敬呢?天心眷顾纯一的美德,保佑君主永远安行此道,愿天下长享太平。


9 C' }- }, e3 N0 y

建极绥猷


/ z3 \0 S' z; D- N/ G

注释:意为立法治国,体顺民性。此匾昭示着天子上对皇天、下对庶民的双重神圣使命,既须承天而建立法则,又要抚民而顺应大道。



) g: m3 O) M7 J {( | f1 H0 e, L

中和殿匾额


c: |1 B4 `5 [ X

时乘六龙以御天 所其无逸

, y$ M, T7 r" E& n2 [) ?1 D

用敷五福而锡极 彰厥有常


: Y# E: _3 c4 j$ C8 X

注释:太阳驾六龙永恒地在天空中运行,圣王的所在没有安逸的时候。君主因广布五福才得到民众拥戴,彰显君王的德泽要持之以恒。



) S V# i- N) n# A$ G, A; t. z

时乘六龙以御天 所其无逸

% w/ P2 l% O" S4 m/ ~& g

用敷五福而锡极 彰厥有常


, `1 X) O5 q* N P. l( |- D

注释:太阳驾六龙永恒地在天空中运行,圣王的所在没有安逸的时候。君主因广布五福才得到民众拥戴,彰显君王的德泽要持之以恒。 



4 U6 p7 o3 U: V5 X8 K. P7 P- I& V$ _

保和殿匾额


% l' f2 `& {4 Z- x5 g- p0 E

祖训昭垂 我后嗣子孙 尚克钦承有永

7 y/ K7 Q# S/ n( \4 d

天心降鉴 惟万方臣庶 当思容保无疆


- |) G" s3 a h; a2 X

注释:祖宗的训诫昭明永垂,我后嗣子孙大概能够敬奉继承直到永远吧。皇天的仁心向下照临,要知道容护抚育天下臣民的使命没有止境。



. I8 X5 E* t; Z% H5 ?

皇建有极

& p# G% {* [! P+ F# X" j: i3 ?

注释:君王建立天下大法



& h* o- q. O9 V" h3 m4 \

乾清宫匾额


. ?$ U! Y U0 `9 n6 D/ }, j, Y

正大光明


& v* P/ h* t$ c5 h" h4 ~! W; i& A

注释:天地正大,日月光明。能行天地日月之道为圣王之德。



I( L6 g9 Y$ h

    匾上款

! C0 o3 r1 Y( n9 K

    皇考世祖章皇帝御笔书“正大光明”四字,结构苍秀,超越古今,仰见圣神文武,精一执中,发于挥毫之间,光昭日月,诚足媲美心传。朕罔不时为钦若,敬摹勒石,垂诸永久,为子孙万世法。康熙十五年正月吉旦恭跋(钤“广运之宝”)。

! O* ?( |% p6 v P

    匾下款

: k! d# T. C, V T- o

    皇曾祖世祖章皇帝御书匾额,四字传心,一中法守,义足以括典谟。皇祖圣祖仁皇帝恭摹上石,迹藏御书处,兹法宫重建,敬谨摹搨,恭揭楹端,对越羹墙,用昭示万叶云仍,其钦承无斁。乾隆六十二年孟冬月恭跋(钤“太上皇帝之宝”)。



9 F$ g$ x3 }& m5 ?

表正万邦 慎厥身修思永

' V3 G+ e- B: H9 {8 k1 w

弘敷五典 无轻民事惟难


6 o9 J8 d1 c' ]* T3 d

注释:立仪法正天下,要慎修其身,思长久之道。弘布五常之道,勿轻视民役,知民之艰难。



% J3 B, t3 V0 }" y# w

克宽克仁 皇建其有极

7 R: g, ~, G+ ~+ k7 ~5 _

惟精惟一 道积于厥躬


% A2 Y( Q; r/ B6 Y, Q( p

注释:宽宏仁德,天子建立天下大法。精心一意,君王躬行治国之道。 



4 }3 ~, V/ W+ N: ~, Y

表正万邦 慎厥身修思永

% q+ S x9 L6 F* C* i

弘敷五典 无轻民事惟难


/ ^3 S1 W3 K- R$ p; i6 [& [

注释:立仪法正天下,要慎修其身,思长久之道。弘布五常之道,勿轻视民役,知民之艰难。


, e/ Q. q. i! b; G9 N9 \

克宽克仁 皇建其有极

! v6 A, ]; m- u5 i# [& @

惟精惟一 道积于厥躬


4 w0 u6 c) h8 U

注释:宽宏仁德,天子建立天下大法。精心一意,君王躬行治国之道。



1 A/ H$ D6 @" j6 @! D8 e& r

乾清宫为内廷后三宫之首,在明代本为皇帝的寝宫,清初至康熙年尚袭明制,这里是皇帝召见廷臣、处理政务、接见外国使臣和举行筵宴的场所。乾清宫及其左右殿庑在清康熙朝曾是皇帝日常处理政务最主要的活动区域。雍正皇帝以后,建储密诏的明黄色匣子也高高地藏于“正大光明”匾后。


9 k7 Y* `% K- `( i

    殿内所悬匾、联、铭文上遗存了顺治、康熙、乾隆三朝皇帝的书风,亦为清代帝王治国的圣训。



9 D: t# @6 m" C4 y- {9 l4 R5 E# C

交泰殿



% ]: w* U+ x( T4 n1 w

    康熙皇帝的御制匾“无为”二字,其理通于儒、道两家,意在告戒帝王顺行天道,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 q& w1 k7 M. `7 j; c

    老子《道德经》中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又有“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之句。《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春秋繁露·离合根》:“故为人主者,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宝,立无为之位,而乘备具之官,足不自动,而相者导进,口不自言,而摈者赞辞,心不自虑,而群臣效当,故莫见其为之,而功成矣,此人主所以法天之行也。”又,《春秋繁露·保位权》:“为人君者,居无为之位,行不言之教,寂而无声,静而无形,执一无端,为国源泉。”其意为以天下为公、履行自然之道、不妄行造作、让人民休养生息才是真正圣明的君王。


# N1 Z6 s1 T' B9 t

乾隆皇帝御笔联:


, ^- [; \" s/ ?( w5 _8 k; y& c

恒久咸和 迓天庥而滋至

$ b' Q& C4 f" T' @# D

关雎麟趾 立王化之始基



* F+ P+ F! X" S5 H' b$ n- T; T

注释:能秉持恒久不已、交感应和之道,迎受天赐,福佑就会越来越多地降临。先躬行内宫淑德、宗族仁厚之教,树立教化,王道将创建万代相传之基。



( o T1 `* b( \7 ~

坤宁宫


q# o0 x. T5 o0 i

日升月恒


. e$ c: ^, `1 o6 {% X: B

注释:像太阳一样升临高空,像月亮一样正趋满盈。



; V8 ?9 V- a6 {$ a8 j0 j9 G+ ]

天惟纯佑命 俾尔戬谷 百禄是荷

8 D. Q; }/ e7 W4 @% g( }

民其敕懋和 绥以多福 万寿无疆


( L! @" | u0 r6 n2 ^& r, N

注释:上天只佑助有德之君,让他为政皆善,承负百多福气。人民就服从有道之王,祝他平安多福,享受万年长寿。



5 }2 F7 r6 E+ v5 a

养心殿


- S' w v% I+ Y# \

清代从雍正皇帝始,共有8个皇帝在这里居住和处理政务,殿中的匾、联、箴、铭都反映了清代皇帝的治国之道和安身立命的准则,“中正仁和”、“敬天法祖”和“勤政亲贤”更是清王朝统治思想中永不变更之根本。


- k7 u* [' w& Y4 h& j2 n: _

养心殿东临乾清宫,南倚西六宫区,北通乾清门广场西南隅的军机处。清代自雍正帝以后,养心殿成为宫中帝王最主要的寝宫和政务中心。雍正皇帝为清代理政最勤的君主,养心殿内“中正仁和”匾与“勤政亲贤”匾皆为他御笔所题。养心殿在宫禁中位置便利,殿内空间布局小巧而功能集中,厅堂、书房、寝室以及分别用来批阅奏折、密谈、休憩、礼佛的小室等一应俱全,比大殿宇更宜于宵衣旰食的君主周旋其间,是清代皇帝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的中心场所。


& ^6 `' O9 T( P8 h8 t

    养心殿中的匾、联、箴、铭集中反映了清代皇权统治思想的精旨。


7 [" W1 h* R( U' l2 [

明间(中正仁和)


% J/ x% b G8 m) [

中正仁和


' V. x3 Y% K( q: ^2 [2 ~

注释:中庸正直,仁爱和谐。



, w8 ~: P7 H8 U3 K

日监在兹


% r c$ |) f% I4 h! i* j, v

注释:皇天察看着我们这里的作为。



8 N* X8 q/ G7 V. i3 y- m2 N( k

东壁曾悬乾隆皇帝御笔养心殿铭:


3 b7 l# Q7 v+ B2 V6 R# h

人心惟危,在闲其邪。道心惟微,在培其芽。

; v& A0 {9 D0 A; U% p/ h& r

其闲其培,皆所为养。操存舍亡,毋须臾放。

& U. x) e/ m9 ]- @' E

有如时雨,沃此寸田。大公顺应,动直静专。

! o% u4 \& H( D

动匪憧憧,静匪寂寂。矧其为君,更宜乾惕。

5 R0 U U, M( S# O

一念之善,百禋蒙庥。一念之恶,万姓贻忧。

& N0 a- h' X8 @9 L: q: z. ]

养之之方,存诚主敬。克己复礼,外王内圣。

# t2 k3 z) L. P( H

孰本孰末,外由内施。任重道远,责萃君师。

8 C% _- a2 {0 Y( }0 }. `* U: M

朵殿崇崇,顾名思义。作此铭辞,永训后世。


( g) `% ]3 |. ~7 G

    此铭为阐述帝王治理天下之“心法”。



" s* t5 }. ^& R+ l2 \1 P

屏上刻乾隆皇帝御笔联:


- u5 O& j5 x% |8 \. G

保泰常钦若

3 O! ^) [" C0 a4 s: A

调元益懋哉


' \' u5 D# n" }% ]( n7 \0 ^8 Y

注释:保持和泰要常怀敬顺心调养元气要更加勤勉啊



' m$ K# z$ A9 O( j* \

东暖阁


8 L+ X% A% c. `4 a1 @

    现为清代晚期“垂帘听政”历史原状陈列,原曾为清中期乾隆、嘉庆等几位皇帝休憩和读书的所在。


9 j! `% u# ?* j- ?; s

    东暖阁内曾悬乾隆皇帝御书康熙皇帝圣训:


4 s% _& J) b5 j- J: N. v& x/ ^% Q

    天下之治乱休咎,皆系于人主之一身一心。政令之设,必当远虑深谋,以防后悔。周详筹度,计及久长。不可为近名邀利之举,不可用一己偏执之见。采群言以广益,合众志以成城,始为无偏无党之道。孝者百行之原,不孝之人断不可用。义者万事之本,不义之事必不可为。孝以立身,义以制事,无是二者,虽君臣父子不能保也。


3 I6 D4 w. S# R& k; n m$ U3 i

    雍正皇帝圣训:


$ h, z& Z7 r$ F5 P/ D& o& Q

    敬天法祖,勤政亲贤。爱民择吏,除暴安良。勿过宽柔,勿过严猛。同气至亲,实为一体。诚心友爱,休戚相关。时闻正言,日行正事。勿为小人所诱,勿为邪说所惑。祖宗所遗之宗室宜亲,国家所用之贤良宜保。自然和气致祥,绵宗社万年之庆。


: e# F( g" x( Y/ e5 d9 w

    曾悬嘉庆皇帝御书乾隆皇帝圣训:


+ q9 K. P0 G# g' Y& }$ q

    朕自临御以来,惠爱黎元,加恩海宇,凡普免天下钱粮四次,普免漕粮二次。此外偶遇水旱偏灾,随时蠲免赈恤者,又不一而足。此皆由国家承平日久,生齿益繁,人君代天养民,允宜渥沛恩膏,俾闾阎共臻乐利,方为子惠元元之道。我子孙缵膺大统,亦当以朕之心为心,爱养斯民,推恩行庆。若能频施旷典,视朕有加,实我大清国亿万年无疆之庥。


) F& D4 ~, X3 U% f7 B4 N

    现通向西暖阁之门楣上西向悬咸丰皇帝御书道光皇帝圣训:


- P6 n4 H0 N, Q* Y1 T

皇考宣宗成皇帝圣训


2 S f! G& [, G8 m

    我大清龙兴东土,首重朴实。列圣丕承,凡心法治。法无非以勤俭训后。诚以世变风移,敝化放心,有不期然而然之势。苟非操之固,审之精,朴素自甘,慎终如始,难与言俭也。至于饮食勿尚珍异,冠裳勿求华美,耳目勿为物欲所诱,居处勿为淫巧所惑,此犹俭德之小者。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贵异物贱用物,一丝一粟皆出于民脂民膏。思及此,又岂容逞欲妄为哉!所谓无为而治,俾天下阴受其福而民不知者是也。

1 h8 A/ d% t* A2 z( N

    咸丰元年御笔敬书。



1 j2 M; ]' O" ]# a8 s

西暖阁


& ~/ ^4 a& L' W2 v: \

勤政亲贤


. u9 ~7 @6 l8 \0 m! z S }# S' [

注释:勤于理政,亲善贤士。



! R. H" m: l: a$ a

惟以一人治天下

* ?* p( b) | C0 ~: e C

岂为天下奉一人


* n9 f8 R8 x! ^

注释:只有让至尊天子治理天下的使命哪有拿整个天下奉养天子的道理


* d0 c" h0 F P& s' t

    《尚书》中往往以“一人”作天子自称。天子自称“一人”,是用谦辞,意为自己不过人类一员。臣下称天子“一人”,是作尊称,意为天下惟此一人至尊。


" Y/ ~3 N# }4 m/ ?& b; Y

    此联化用三国·魏人李康《运命论》:“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正人曰义。故古之王者,盖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也。”(见《文选·艺文类聚》二十一)>



( H% D& }! @% r M

    雍正皇帝圣训:敬天 法祖 勤政 亲贤


: V$ h2 R$ C6 e9 ]; @

   《史记·五帝本纪》中称尧:“敬顺昊天”。史传里描述的中华上古圣王多具备此类品德。


: X/ A# ]; p; d1 a

   明末史可法曾在回复后金多尔衮的书信中言:“我大行皇帝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真尧舜之主也。”赞崇祯皇帝为贤明君主。可见明代亦以此为皇帝具备圣人之德的标准。


7 y# G7 J& j& ^/ ?! b7 T) z5 X% e2 s

    雍正皇帝总结的这八字圣训被以后清历朝皇帝奉为为君治国之本。现勤政亲贤殿内东壁上仍高悬乾隆皇帝集四书五经中章句以阐释四箴的贴落。


: V6 I+ s; G( K+ q; B

    乾隆皇帝御笔养心殿四箴有序

' }" G: J. T' a5 x0 `. H

 

1 o6 X- {8 ~: O2 o/ `! `5 q

养心殿四箴有序


* x2 B. m+ C' i) F/ Y' b) U; Y( j, B( ^

    我皇考圣训曰:“敬天,法祖,勤政,亲贤”,事只四端,义该万理。自古帝王莫不守此以治,违此以乱。予小子践阼以来,平旦庄诵,惟日孜孜。畏与年长,会随时触。爰集经书成句,衍义缀辞,各得十六韵。入目惊心,既因自励,亦以昭示来许。


. ^' ?& f3 d* x1 Z

皇矣上帝,监观四方,昭假于下,赫赫明明。

7 u! N6 S8 d$ N

惟圣时宪,承天而时行,终日乾乾夕惕若,无怠无荒。

+ X9 S! ?3 {" N9 F7 D0 ^3 A

畏天之威,敕天之命,不显亦临,俾尔弥尔性。

' _% g- f' c0 p% X: B7 O

惟予一人,曷其奈何弗敬!敬胜怠者吉,义胜欲者从。

1 r+ m, s5 N6 f$ U; p

日日新,又日新。清明在躬,无然畔援,无然歆羡。

. s* I& S7 L" Q( A

昭升于上,在止于至善。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 [0 ^/ A9 G7 L- b6 H" A5 R+ H

我不敢知,我其夙夜,念兹在兹,怵惕惟厉。

6 ?, m- m& H; I* ]* \

安而不忘危,于缉熙,永言配命,弼我丕丕基——右敬天箴

. r( p( }$ r! _4 [" `

 

5 ^1 J* q) A) t: I' [( _7 `

明明我祖,既受帝祉。我来自东,永清四海。

; }5 a) i6 ?% f$ S# g9 q0 d; ~

之纲之纪,惟民所止。无忝皇祖,奉先思孝。

5 S0 a& Z9 Z/ O8 N# A$ |

作乐崇德,肃肃在庙。春禘秋尝,思其所乐。

$ `: }9 b9 X# @9 L# s9 U6 }

圣有谟训,若日月之照临。式如玉,式如金。

* @- P# M( d% P

布在方策,罔有不钦。峻命不易,遗大投艰于朕身。

1 P+ F# L" m3 q( U1 k* U

如亲听命,罔不惟德之勤。曰仁与义,迭用柔刚。

3 Y, N) o/ e( z* O# c( Q

一张一弛,不愆不忘。民可近,不可下。无教逸欲有邦。

' q$ v, N K( Z9 M6 f0 y! N$ a

夙兴夜寐,其尔典常。启佑我后人,俾尔炽而昌。——右法祖箴

/ ] d/ n5 P. K' V) g( g9 j

 

/ q* C1 u1 d+ a

天行健,圣人则之。克绥厥猷惟后,一日二日万几。

' ?7 F1 K4 _6 k$ l0 }

罔游于逸,庶绩咸熙。曰予一人,昧爽丕显。

$ \ t1 I# r$ ~! K8 w( \: b3 y

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考礼正刑一德,无敢不善。

/ _0 a1 K* l1 Z5 x" c% M+ U

夙夜匪懈,敷政优优。惟几惟康,斯谋斯猷。

5 |. S6 P# f1 U* K

执事有恪,亦又何求。百工熙哉,我独不敢休。

$ ^ G4 C" i( r6 v( d

纲纪四方,惟皇作极。先之劳之,不遑暇食。

$ C2 v# o5 A/ c& V

念之哉,业广惟勤,勤则不匮,时乃日新。

# m! {5 t3 l4 F

承天之道,纯亦不已。政贵有恒,慎终如始。——右勤政箴

9 f5 P+ |: [& b/ V* o8 Z. E$ I

 

# L/ S' X, ]2 u/ Y, d+ `' N, `

粤若稽古,明四目,达四聪。论道经邦,谓之三公。

2 J$ R6 y# z% x) N. |9 _# Q. V

三事大夫,百辟卿士。宣力四方,以佐天子。

, M& t$ W3 u6 B* q/ Y* F

惟后非贤不乂。其惟吉士,寤寐求之。任贤勿贰。

6 L5 ^. f" ]/ }3 t

靖共尔位,期予于治。自朝至于日中昃,昼日三接。

( C: n0 j& ~3 U: K$ k$ H2 U, _

若涉渊水,用汝作舟楫。臣哉邻哉,尚克相予。

9 z! B6 L5 p8 v8 P

予其敷心腹贤肠,出入自尔师虞。假以溢我,我应受之。

{% Z0 S: B* @" e& N

用励相我国家,迩可远在兹,人亦有言。

" `0 W0 u3 P K( i

惟治乱在庶官,所宝惟贤。惟一德一心,欲至于万年。——右亲贤箴


/ L# l" d+ ]% b8 o$ p7 h

    乾隆十有九年岁在甲戌春正月哉生明御制并书

7 e) X9 x7 D+ l

乾隆皇帝御制诗:


) G: t) N2 m4 b5 X. H

一心奚所托,为君止于仁。

. R8 [6 V$ k* l% t ?

二典传家法,敬天及勤民。

2 ^; P6 [1 u$ o9 U

三无凛然奉,大公何私亲。

& U& Q4 w( t& e6 |

四序协时月,熙绩在抚辰。

# Q/ R3 J+ o3 p8 O# y! d9 Z( K

五事惟敬用,其要以备身。

* i% L# `# [+ J0 K

六府赖修治,其施均养人。

+ V* d$ B+ d$ r$ v# ]/ o

七情时省察,惧为私欲沦。

8 u9 x0 E" z8 a" c5 Q& [+ M

八珍有弗甘,念彼饥饿伦。

9 P/ S8 ` `& V# _" j

九歌扬政要,郑卫漫亟陈。

' ~. r2 i0 L" T/ F! T

十联书屏扆,式听师保谆。

6 q& y; ]8 l8 J

薮诗拟鲍明远体,

$ J; n! x$ k) L

乾隆癸酉冬至御笔。



( b. ~% t3 e; G" b8 l

西南隅小室(三希堂)



: C* ]7 p- o+ M1 {1 r4 h" |& w

三希堂


# f. l8 G) `5 H

    “三希”之名,按《乾隆皇帝御制三希堂记》来看,大体有两个意思:

L/ ~2 e/ K5 D- _5 H! C

    一是乾隆帝在此处书房收藏了晋代王羲之的《快雪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后再添王珣《伯远帖》,三件法书遗迹皆为稀世珍品。他又引谢灵运的“怀抱观古今”和颜延之赞向秀的“深心托豪素”二诗句为上下联,以寄托自己对魏晋风流的仰慕之情。

X8 |3 ^1 ?1 h2 M) J# T6 T8 {6 }

    二是应和老师蔡世远的“二希堂”,又寓含宋代大儒周敦颐的“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之意,勉励自己积极修养,不断超越,上升到更高的心灵境界。




1 `. \- A8 ~% B0 p$ k2 \

怀抱观古今

2 o) C- a' l" w* |6 ?

深心托豪素


. B7 S, R& X% Q5 X& M" G) A2 R5 z7 w

注释:以广阔的胸怀评鉴古今人物,将渊深的心思托付笔墨之间。


5 o( h* d7 o7 n, ]$ C

    三希堂中这副对联化用魏晋名士诗句,显示出乾隆皇帝弘历风流儒雅、讲究文趣的一面。上联以“怀抱”起首,下联以“豪素”收尾,都呼应了三希堂空间小巧的特点,和处身书房中万千精神都凝于方寸之间的情形。对联以“素”字仄声收束,也是此联特别之处。


3 @3 A# b7 |+ o! Y/ F; y, O

三希堂门楣上方为乾隆皇帝御制三希堂记


3 v; C# t( Y7 g8 T5 c3 y

    内府秘笈王羲之《快雪帖》、王献之《中秋帖》,近又得王珣《伯远帖》,皆希世之珍也。因就养心殿温室,易其名曰“三希堂”以藏之。

$ h& O, S8 ?5 p) c

    夫人生千载之下,而考古论世于千载之上,嘉言善行之触于目而会于心者,未尝不慨然增慕,思与其人揖让进退于其间。羲之清风峻节,固足尚,即献之亦右军之令子也。而王珣史称其整颓振靡,以廉耻自许。彼三人者,同族同时,为江左风流冠冕。今其墨迹经数千百年治乱兴衰存亡离合之余,适然荟萃于一堂,虽丰城之剑,合浦之珠,无以逾此。子墨有灵,能不畅然蹈抃而愉快也耶。

6 c% ^0 @# q5 s' j6 `* d; z

    然吾之以三希命堂者,亦非尽为藏帖也。昔闻之蔡先生名其堂曰“二希”。其言曰: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或者谓余不敢希天,余之意非若是也。常慕希文、希元之为人,故曰“二希”。余常为之记矣。但先生所云,非不敢希天之意,则引而未发。予惟周子所云:固一贯之道,夫人之所当免者也。若必士且希贤,既贤而后希圣,已圣而后希天,则是教人自画,终无可至圣贤之时也。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人人有尽心知性之责,则人人有希圣希天之道。此或先生所云,非不敢希天之意乎?希希文﹑希元而命之曰“二希”,古人托与名物,以志弗忘之意也。

7 g1 Z. R! p2 b$ N

    则吾今日之名此堂,谓之为希贤﹑希圣﹑希天之意可,慕闻之先生之二希而欲希闻之之希亦可。即谓之王氏之帖,诚三希也亦可。若夫王氏之书法,吾又何能赞一辞哉!


/ f2 q" ^0 [# z3 ~+ c! J- x

乾隆皇帝作此文述室名“三希”的含义,一者,慕魏晋风流;二者,记老师教诲;三者,铭圣贤之道。弘历自14岁始(雍正二年,1724年),师从蔡世远学作古文长达7年。他自谓在蔡世远处得“学之用”,直到自己年老写文章时仍凭藉蔡所传授之法。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9-27 1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匾额,现在真能看到的不多。
 楼主| 发表于 2010-9-27 1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有“ 故宫宫殿导览详解”,文件太大,不会上传。网址如下:

' ~8 Q1 E# E$ f7 Z; [1 v" D

 

$ }, Q. N* _9 v% G }; Q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015183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0 09:38 , Processed in 1.169499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