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波的小说,最有名的就是林海雪原,我在初中时读过,就觉得看着过瘾,英雄杨子荣是那么智勇双全。其它的作品还看过桥隆飙,那是在1978年左右了。后来还读过山呼海啸,但是没有读完就去读基督山伯爵了。
% V3 @# T q! @9 c- v5 Z% n关于曲波和他的作品,我提出是武侠小说,有一篇文章好像说出了我想说的话,请大家看看(篇幅较长,分段贴出):
" y6 R0 Q" S2 f! ~- e9 c% J: {, I
! R! w2 l3 C ?* J5 F* A, t侠与义的建构-胶东文化与曲波小说 % B! d; I/ c+ L3 z' M
一 思想生平与主要作品
9 H! B' ], Y6 O" N 曲波,1923年生于山东黄县(现在龙口市)。家境贫寒,11岁进入本村的拳房学习武术,从小就具有了侠义情怀与尚武精神。1938年,曲波参加了八路军在胶东主力部队的十三团,转战于胶东半岛各地,曾经担任连队的文化教员、指导员等职务,期间他既参加过地方起义部队的改造工作,也与凶恶的日寇进行过殊死的较量。1943年进胶东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写过《麦收之后》等剧本。1944年任大队长、团政委。曲波随部队转战东北,曾率小分队深入深山老林清剿土匪。1947年随军南下,后在辽沈战役中受重伤,1950年转业,曾任铁道部工业局副局长等职,并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出版有《林海雪原》(人民文学1957年9月初版)、《山呼海啸》(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7月初版)、《戎尊碑》(山东人民出版社1977年6月初版)、《桥隆飙》(人民文学1979年2月初版)等一批影响较大的长篇小说,此外,曲波还发表过《热处理》(《人民文学》1958年第2期)等一些短篇小说。 8 c* ?+ B$ r# R% H" \
曲波名世的长篇小说都和胶东半岛现代革命的风云变迁密切联系在一齐,都与作家自己亲历的战争生活联系在一齐,也和深厚的胶东文化息息相关。在谈到自己的作品与胶东半岛联系时,曲波说:
* U9 V$ n5 a; R* I/ `5 \ “秀丽的胶东半岛,是我亲爱的故乡。我生于斯,学于斯,长于斯,战斗于斯。胶东大地是养育我的摇篮,胶东人民是抚育我的保姆……阔别三十余载,时常忆念她”。
; @/ `! ?$ D* m, p% Z8 o “那里的父老兄弟姐妹,那里的先烈、战友、亲属,那里汹涌澎湃浩瀚的大海,那里巍峨起伏的崇山峻岭,那里的米麦花果良田,那里的编织刺绣特产,那里战火纷飞的战场,那里肥美土地的芳香,在漫长的岁月里,时常在我心里涌现,怎么也不能忘怀。 ; T1 \: i6 [5 \
故,我在业余的文学创作中,写的《山呼海啸》、《戎萼碑》、《桥隆飙》,都是讴歌英雄的胶东人民;就连《林海雪原》也是歌颂胶东子弟兵远征他乡,和该地人民一道战斗的事迹;英勇的侦察英雄和战斗英雄杨子荣,就是我们胶东半岛的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