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方砖厂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1-22 1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同学们拜年了 V$ F' ?" A. M

 

- G w+ C( h8 a9 n. z* [

祝大家新春愉快 龙年大吉 万事如意!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2-2-7 1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11-9-13 6:00:00的发言: ! k* d" j) G& a0 i* n# h1 _

昨晚出现云遮月现象,看来明年正月十五要下雪了。2004年八月十五云遮月,2005年正月十五雪确实打了灯,已经得到应验。这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总结出的有一定科学道理的经验。


& H& s" T ]* J! o; d+ T" _" _9 n

    昨晚北京可能没下雪吧!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应该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自然现象,不是必然结果。

发表于 2012-2-7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NN
发表于 2012-2-7 14: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x% y- H1 `0 p: F

     我不是北京航校的,可我被你们的论坛所感动。毕业那么多年了,还在热情的往来,聊天。真好!一般学校的同学是做不了的。象我们北京w校,基本不来往。虽然我们的学校还在。北京62年初中毕业考高中,考中专的作文题是“完成任务以后”你们仍然记得,引起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那时你们学校,在我们同学当中认为是非常棒的学校。一般同学是考不上的。我们班就没有一个。有才华的同学是不同,祝你们永远年轻,健康长寿。原谅我这外校的参与。

& m K/ M3 r+ d6 b2 V

 

. I2 h) H* @5 M6 p" m" }. a! E'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7 15:04:2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2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范思悦在2012-2-7 14:44:00的发言:
9 g% H$ ^+ X. p0 f

 

3 g' I" O2 n6 ]: W

     我不是北京航校的,可我被你们的论坛所感动。毕业那么多年了,还在热情的往来,聊天。真好!一般学校的同学是做不了的。象我们北京w校,基本不来往。虽然我们的学校还在。北京62年初中毕业考高中,考中专的作文题是“完成任务以后”你们仍然记得,引起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那时你们学校,在我们同学当中认为是非常棒的学校。一般同学是考不上的。我们班就没有一个。有才华的同学是不同,祝你们永远年轻,健康长寿。原谅我这外校的参与。

1 M7 s5 R% ^. W3 G A( {/ e

 

; V' u8 y$ Q' `7 @/ d; @6 N5 z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7 15:04:24编辑过]
3 b9 i9 U" ~1 [- D' {2 _- r" z

非常欢迎您的参与。

发表于 2012-2-8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51号兵站在2012-2-7 12:10:00的发言:
& \- P9 i/ k) S( b2 q/ X

    昨晚北京可能没下雪吧!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应该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自然现象,不是必然结果。

* P) w. f7 D# I+ K& J& h& t

           在此再给众校友拜个晚年,并祝各位元宵节快乐!

2 V' ]) }9 J' Y8 r& j1 V- A

           正月十五没下雪,我也是心中很纠结的一个。因为八月十五潍坊连下几天大雨,未能观赏到明月,就开始盼望正月十五能看到雪花飞舞。天气预报也曾预报二月五日,二月六日有雪。但是,预报的和盼望的雪花都没有如期而至。有诗为证:、

, ~9 i0 O7 k! a+ g+ x

                         上 元 杂 想

$ j2 F4 Z" n6 C& B

 

" S) a: L. q+ p( S# |2 O

                       八月十五云遮月,

0 T1 U0 H$ |/ M4 r5 T3 D

                       正月十五雪打灯。

. O: b. D2 l% j1 J" R, p2 j

                       千古流传成规律,

* t0 g* l$ i% R1 }# R

                       我等盼望览奇胜。

Z3 X7 J* P9 F! D9 U4 K

                       中秋未能赏明月,

# ?9 i5 S# ~$ X E2 }

                       耳边只闻风雨声。

. z! m& r, T% V- \! t; k" L

                       虽欲拨云寻玉兔,

6 h; Y+ e4 M7 M

                       又恐银河泻九层。

' D& p! ^, e2 z% n# C

                       时近上元情更迫,

; f8 M/ D. a9 `$ d$ Q1 E

                       愿观玉龙舞山崚。

/ ]: O; s1 A) A4 j7 F7 m% |' [

                       漫天雪花伴灯花,

. H. M7 l% P; O7 R6 Z4 y

                       中秋元宵一脉承。

& A- E3 @, h" ~( u; Y+ A, D, R

                       飞雪未能如期至,

2 E: [; U. @" V8 G% t5 c0 p( s

                       空把俗语当圣经。

5 ]! G( P7 @( w1 i

                       元宵佳节情更重,

* ]& t, W8 s' `5 b- a% {, ^

                       全家团圆胜观灯。

" Y) B; Y# ~. N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8 10:39:56编辑过]
发表于 2012-2-8 1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w) A$ C3 [) @3 s9 {2 L

       谢谢老方校友,我们有相同的经历。所以听你们的述说,有亲切感,认同感。我们59年——62年读初中,那是饿着肚子上课。59年我们参加了国庆十周年庆典。我校女生是参加少先队一仗方队,红领巾,白衬衫,红背带裙。手拿粉色桃花枝,簇拥在毛主席石膏像的周围,经过的天安门。62年因为困难时期,全国很多学校下马,考中专比考高中还难。因为中专毕业有个工作,解决饭碗问题。最先只有师范,卫校,不自费。只有考这些。我们学校那些教育跟你们上面同学写的一样。毕业全国分配,全班同学志愿一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班的12名团员,分别去了西藏,云南,内蒙,四川等。大部分没回来,奉献了青春献子孙。和你们一样。现在和北京的同学比,经济上差多了,精神上还饱满。先说到此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15: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马尾沟在2012-2-8 10:39:00的发言:
5 e% | g% l, u1 }" l

           在此再给众校友拜个晚年,并祝各位元宵节快乐!

$ b0 g& m: o# A$ k& U% G L

           正月十五没下雪,我也是心中很纠结的一个。因为八月十五潍坊连下几天大雨,未能观赏到明月,就开始盼望正月十五能看到雪花飞舞。天气预报也曾预报二月五日,二月六日有雪。但是,预报的和盼望的雪花都没有如期而至。有诗为证:、

4 C+ T( }, F% U) t# q% X! N

                         上 元 杂 想

1 e3 ^+ |$ M- ]# Y2 p4 t- A# V

 

$ p7 U4 p. i( ~: Y( @9 N- L8 h/ f

                       八月十五云遮月,

0 J- ]& T- r5 X4 K

                       正月十五雪打灯。

7 }5 e5 u8 B4 f, o+ n4 s7 \

                       千古流传成规律,

0 x$ m. Y& k8 |% s: o, S

                       我等盼望览奇胜。

- M/ m2 S9 ?1 ?

                       中秋未能赏明月,

3 n w2 p9 m; h+ J) R' f' j

                       耳边只闻风雨声。

7 e9 x1 A7 U; `7 s1 B' A

                       虽欲拨云寻玉兔,

( u! |7 T! ^+ _

                       又恐银河泻九层。

& h. @4 I3 n( l/ B4 M* H

                       时近上元情更迫,

& [9 q, ?0 F2 l0 A( S

                       愿观玉龙舞山崚。

: H& a( R6 v7 J$ ~' l1 |. V7 d

                       漫天雪花伴灯花,

( n! }8 T M* g" }- ~: V2 {, b) D

                       中秋元宵一脉承。

/ q1 T' c% O- z6 ?* Z& R

                       飞雪未能如期至,

" I3 I' [/ z! ?. Q

                       空把俗语当圣经。

) d$ D; B+ E$ v: f1 g3 T

                       元宵佳节情更重,

1 Y3 ?: S3 m& g! u; [3 @' j

                       全家团圆胜观灯。

' \# Y# @6 i* L

    老兄的诗真没的说,写起来得心应手,非常贴切。我不懂诗,写不了,只能欣赏。

8 {, T, b: V# g; k/ l+ G* ?3 P W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规律可能因为全球气候异常而不灵了吧,现在的社会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包括大自然的事。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范思悦在2012-2-8 13:07:00的发言:
+ x- @8 j, r0 n

 

3 Q, j4 q$ w+ Y

       谢谢老方校友,我们有相同的经历。所以听你们的述说,有亲切感,认同感。我们59年——62年读初中,那是饿着肚子上课。59年我们参加了国庆十周年庆典。我校女生是参加少先队一仗方队,红领巾,白衬衫,红背带裙。手拿粉色桃花枝,簇拥在毛主席石膏像的周围,经过的天安门。62年因为困难时期,全国很多学校下马,考中专比考高中还难。因为中专毕业有个工作,解决饭碗问题。最先只有师范,卫校,不自费。只有考这些。我们学校那些教育跟你们上面同学写的一样。毕业全国分配,全班同学志愿一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班的12名团员,分别去了西藏,云南,内蒙,四川等。大部分没回来,奉献了青春献子孙。和你们一样。现在和北京的同学比,经济上差多了,精神上还饱满。先说到此吧。

( K5 n+ p1 K* u

范同学:看来我们是同龄人,当然也就是同命运了。大跃进中在小学大炼钢铁,62年入中专,文革中毕业,在困难时期度过了我们学生时期的主要阶段。我曾有幸认识一个W校的同学毕业分配去了东北鸡西。我们的遭遇大致相同,欢迎你经常来此逛逛。

发表于 2012-2-21 16: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非常高兴,终于又联系到我班的一个同学FHM,曾在论坛发过帖子,今天终于联系上了!
发表于 2012-2-24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范思悦在2012-2-7 14:44:00的发言:
: H* {6 N J" _3 y# J8 u9 v

 

0 |! S- W4 |3 f& B: ~

     我不是北京航校的,可我被你们的论坛所感动。毕业那么多年了,还在热情的往来,聊天。真好!一般学校的同学是做不了的。象我们北京w校,基本不来往。虽然我们的学校还在。北京62年初中毕业考高中,考中专的作文题是“完成任务以后”你们仍然记得,引起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那时你们学校,在我们同学当中认为是非常棒的学校。一般同学是考不上的。我们班就没有一个。有才华的同学是不同,祝你们永远年轻,健康长寿。原谅我这外校的参与。

& e+ W+ D8 g& {7 A9 R, C

 

欢迎你北京兄弟学校的同学!既然你们本校同学之间联系不多,那你就来我们这里吧。青春是美好的,难忘的,让我们一同回忆那段美丽的时光,为我们的退休生活增添灿烂的色彩!
发表于 2012-2-27 14: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D. o x! w" O8 N, }) a6 G

 

& ~. {' i4 c7 [- E/ l

         谢谢春江花月夜学姐的温情的鼓励。我们北京分外地的同学,都不集中。一个地方1~2个,再加上调离等因素,就没什么同学了。而同学又是青春时最重要的伙伴。没有参杂一些社会上的因素。所以比较单纯,淳朴,易交流。回北京我也没找中专同学,我们没他们混的好。不想给人家添乱。只和家周围的小学同学玩玩。也不错。所以谢谢您的关心,有时间我一定到你们的论坛逛逛。回忆我们在北京时那美丽的童年,少年,青年的岁月。

发表于 2012-2-28 17: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校友、网友、朋友多来交流,共同回忆那逝去的青春岁月!
发表于 2012-2-29 1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6 r6 _+ @% N' o; ]% j4 b

笑话

# t( e5 g- `. }, P' `0 s7 ?

甲:你年薪多少 ?
乙:1000 万 .
甲:那一个月有 80 万多哦 !
乙:是的 , 这是基本工资 .
甲:不错嘛 , 做什么的 ?
乙:做梦的 ……

1 ?; `+ @) D8 F

 

???????
) B0 V+ w/ t( h& L, t" m. j1 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 9:56:54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2 1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忆向雷锋同志学习!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发表于 2012-3-2 1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发表于 2012-3-4 1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old81:

3 h/ X' P. w7 |- X4 f1 d! h9 b7 k

       想当年我们刚迈进航校大门的时候,你们就已经是全校学雷锋的模范班集体了。主楼大庭的橱窗里布满了“八一班”学雷锋先进事迹的介绍,张贴着好几幅你们做好人好事的照片,对于我们这些新生来说很是好奇和敬佩。更没想到的是,专科指派你们做我们的《朋友班》,为此在专科的主持下咱们两个班还开了一个联谊会。能成为一个模范班集体的朋友班,我们这些学弟学妹感到很荣幸。回想在那个年代,光荣与先进的标志是奉献,青年的奋斗目标是建设祖国和改造世界。我怀念那逝去的岁月,欣赏当年青年人的朝气蓬勃和远大志向。

发表于 2012-3-5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错,多么怀念那个年代,人人学雷锋,人人争做好事,大家互相帮助,相互学习,校园内充满了团结和友爱。可惜这一切在文革中被彻底颠覆,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了,只有在我们的心中还保留着那份同学间的温情。

, O' h$ q/ D1 e4 X

     由于我们是《朋友班》关系,所以我最了解和熟悉你们班的人了。很多人和事都有印象,虽然记不得名字,但还能认出你们班的大多数的人。

发表于 2012-3-5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u/ m/ |4 H: f

        要说学雷锋我们那阵上学的时候是真 学,同学们一帮一“一对红”。学校军事化管理,学毛选,写了3本日记。下学做好事,生活艰苦朴素。那时社会风气真好。不学雷锋我可能也离不开北京,65年毕业那时,全班同学积极要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第一批没我,我和老师磨鼓了一晚上。第2批才有我。跟现在孩子说他们说我们是“傻x”唉!不知现在能否学的起来?我看困难。

发表于 2012-3-5 14: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前毕业的青年学生都是争着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现在再怎么学雷锋,恐怕大部分的年轻人思想境界也达不到文革前的水平了。大环境如此,光靠学雷锋是改变不了现状的,而且恐怕还是一阵风,过去了也就没人再提了。
发表于 2012-3-5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old81在2012-3-5 9:51:00的发言:
: V4 k- y' f) w& T7 O

         由于我们是《朋友班》关系,所以我最了解和熟悉你们班的人了。很多人和事都有印象,虽然记不得名字,但还能认出你们班的大多数的人。

8 R5 i8 k# _& A3 S# z& {

      是的,更可巧的是,你们是老81班,我们是新81班,即后来在调整了专科和班级号以后,你们变成了79班,我们却成了81班。就像你所说,我们对彼此班级间的好多人和事都有印象,虽然记不得名字,但还能认出对方班里大多数的人。前几天在《北京航校6》中,新加入的《dake》校友把我们班聚会的录像视屏又一次发到网上,你可以打开看一看,认一认,里面一定有你印象比较深的同学。这里我把几个当时有代表性的同学先指给你,你看看还认得出来他们吗?在《北京航校6》第19页《280楼》视屏中外穿黄色夹克,内穿粉色毛衣的女生是校舞蹈队的主力队员,当年是个很漂亮的姑娘,她叫张俊英,我想你会有印象的。后来和她跳舞的穿天兰色毛衣的女生是我们班的生活委员王焕田,她也被分到山东,后来调回北京。给大家录像的是校学生会的翁向群,还有一个录像的(穿深色衣的),是咱们学校工厂有名的技师 王志 师傅的大公子,叫 王胜三 ,现在在西安。在 《280楼》视屏中 中穿深色外衣内露白领子的高个男生讲话的是王大华,也是我们班几次聚会的召集者,他分在西安,后来自办公司,收益不错,因此每年都是他出资金组织,可以说大家能年年欢聚一堂,真的得益于王大华同学的康慨和热情。还有一个面色年轻,但头发白了的同学是常在咱们《北京航校网》上的《ZZH8381》,他毕业之前就参了军,后转业到《北京广播事业局》,我们的录像和摄影制作绝大部分是出自他的辛勤劳动,他的摄影水平非同一般,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同学。

1 C, Y, ]5 x1 o3 l/ U+ e) |/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5 21:15:09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5 2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春江花月夜在2012-3-5 21:00:00的发言:
% Z1 Q2 O+ S! r8 \* J

      内穿粉色毛衣的女生是校舞蹈队的主力队员,当年是个很漂亮的姑娘,她叫张俊英,我想你会有印象的。后来和她跳舞的穿天兰色毛衣的女生是我们班的生活委员王焕田,她也被分到山东,后来调回北京。......高个男生讲话的是王大华,也是我们班几次聚会的召集者,他分在西安,后来自办公司,收益不错......

       其实我一直在关注着你们班的活动,前两年在校友录中就看到过你们班聚会录像和照片。王焕田、张茹我当然很熟啦!我们曾是山东济宁的难友,王焕田调回京后也曾多次见面,去年在潍坊聚会还见了。漂亮的舞蹈队员张俊英印象很深,不过脑子里的形象还是在校时的样子。对你的印象当然更清晰了,不光在学校时的形象,而且现在的形象印象都很深,当然现在的印象是通过你们的录像和照片得到的,你的一曲希望的田野唱的很精彩,印象就更深啦!
发表于 2012-3-8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old81在2012-3-5 22:56:00的发言:
       其实我一直在关注着你们班的活动...
% j5 O3 B8 Y2 {& r" ?. p

      谢谢您对我们班的关注,没想到当年《朋友班》的友情居然能有这么长的生命力,感叹当年航校班级之间互帮互学的真诚,感叹航校校友之间纯真的友情,感叹几十年来北京航校的学生尽管天各一方,但是从来没有停止过对那曾经的美好年华的回忆,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航校那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的追逐。真的,我相信航校的的一切都早已深深地刻在我们对青春的记忆里,甚至都还不止一次地出现在我们的梦境中,因为在那里我们经历了青涩,懂得了艰苦,享受了自豪,感受了骄傲,那里是我们走向人生的摇篮。无论以后经历了颠簸,受到了磨难,还是有了进步,得到了发展,我们都不能不承认与那段难忘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几十年后老同学相聚格外亲热,这种叙旧谈心可以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有的班能聚,有的班未能聚,让感兴趣的同学分享我们班相聚的快乐也是我们的心愿。谢谢您对我们班的关注,谢谢您还对我们班这么多同学还有印象。至于您对唱歌的夸奖,实在令我汗颜,生活中我喜欢一切美好的东西,其中也包括唱歌,可遗憾的是对声乐实在是缺乏最基本的训练,无论是气息和音准都很蹩脚,但是联欢总要有人带个头热闹热闹,所以我就献丑了,抛开个人面子,让大家开心就好,当然我应努力,以后有所进步才是。

发表于 2012-4-2 0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马尾沟校友的影响,开始对诗歌感兴趣,现转帖马未都先生的文章共享。

; B* @6 Q+ v; n8 [1 H

诗歌体

C& O! m; h- {" M& X9 `/ ~5 U

 中国字是单字单音的,所以极易产生节奏;由于有四声,平上去入,因而有平仄;加之字由声韵组成,可以人为控制韵脚;古人在语言的运用上发现了这些规律,遂诗诞生。在文学体裁中,诗最强调节奏韵律,尤其格律诗。自古以来,诗人都让社会高看一眼。

; a/ r+ S$ H4 E3 \' H

    《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窕窈淑女,君子好逑”,四字一句,节奏强但表现力弱;这种诗经体诗歌给人踏歌而行的感觉。到了魏晋,五古风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韵味强于节奏,五言较四言富于节奏变化,诗因此可以叙述,变得优美;唐以后诗大兴,体裁多样,除古体外,当时新体诗——律诗绝句都以限制创作者为本,从而更加激发了诗人的创作欲望,在此环境以下,大唐诗歌风行三百年。后面的事就是宋词的出现,文人过去管词叫诗余,可见词是在诗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再后来的一千多年,诗无形式上的建树,至民国后新诗出现。

; w5 m4 v# V W8 i7 m2 E2 q

    新诗的好处无限制,谁都可以写,以前诗歌讲的意境,韵律,平仄,对仗等等都可以不用,甚至不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和民国初年的国家态势完全吻合。民国时期新诗泛滥,真正今天让百姓熟悉的,我估计是“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很大原因还是缘于徐志摩的爱情八卦。

& i5 s% W; H+ p7 W0 Q, I

    近些年网络上连续出现梨花体,羊羔体,最近还有乌青体,能看出创作者都是由感而发,而且发自内心,其创作胆略也超出常人,颠覆了两千多年来中国诗歌创作规律。其实诗歌自娱功能极强,田间干活的老农随便哼一句也可以自认为是诗,如果要娱人就要掂量掂量了。千年以后,我们今天津津乐道的诗歌各体还能剩下哪种体哪首诗哪几句,就要看各位的本事了。

$ N: J- _- J0 K2 }& b4 f!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2 9:53:08编辑过]
发表于 2012-4-3 0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拚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拚音中所谓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拚音字母拚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拚成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发表于 2012-4-3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发表于 2012-4-26 1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次聚会:

0 f$ C. X8 m z3 l

   航校8279班部分同学将于4月29日在苇子坑聚会,这是同学们2007年相聚后的又一次较大型聚会。欢迎有意参加者到会一叙!

发表于 2012-4-27 0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兄届时多发照片,大家分享。祝聚会圆满成功!

发表于 2012-4-28 0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兄明天多发照片,大家分享。祝聚会圆满成功!
发表于 2012-5-2 1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庆贺old81》班近日难得的聚会,想看看学长们的照片和聚会报道,期待着分享你们的喜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26 23:35 , Processed in 1.213993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