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最后一课》永远不会撤出法国的教材,普希金也永远不会撤出俄罗斯的教材,莎士比亚不会撤出英国教材。但在各地语文教材的删改中,我看到一些塑造中国国家精神的经典课文被裁撤,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日益“去中国化”的文章和篇目,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国人警惕。 5 [+ S' u- K+ w- n$ X
2 N1 u: [: r( H9 B# V1 C9 W y/ y $ c6 I+ }$ Z8 |* O& [, c5 j
1 `; e5 s/ W8 r
可以看出,大量经典的中国文言文被排斥在江苏的新教材之外,取而代之的是少量唐宋诗词,以及西方著作和现代诗。按照支持者的说法,“我们过去的教材编写不尊重学生的口味需求,不尊重教学需要,导致审美功能与人文精神缺失。而现在正在进行还原文学审美本质功能的一次尝试,更注重时代元素,更关注人文精神,更强调教材编选内容的丰富性,这实际是对现行语文教材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云云
* y) Z4 D2 z5 c' P% y1 K
# J0 D- r- R: @ 我对江苏此次编纂语文教材的相关人员水平并不看好,老版全国语文教材精选的古文,本身是历经千年依然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按照我的看法,《孔雀东南飞》、《廉颇蔺相如列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样的经典篇目被剔除,是对传统文化的犯罪。如果取而代之,也该是与之同等地位的经典文字,但教材编写部门发挥霸王作风,不向社会广泛征询意见,让江苏这一历来中国的人文大省学子丧失接受传统古文训练的机会,这是何其鲁莽的举动!
F+ s6 E- {0 o# h+ T' I 老版全国语文教材选取的文言篇目,已经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实施的最低限度的选篇了,但就教学成果看,不能不说老版全国语文教材对学生的传统文化培训也是失败的。作为中国文化的诞生地,语文教材居然不选《千字文》,论语也只是选了寥寥数篇,且全部使用简体字印刷,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远不如韩国、日本(日本考警察执照也要考论语、韩国几乎人人会读《千字文》)。在台湾地区,中学国文考试,今天的大陆研究生也通不过。这是中国之耻辱!民族之耻辱! " K, `5 B9 h+ e2 r: t# X
经过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国学生实际的情况是,大部分繁体字不会认,文言不会读写,连家谱和地方志也读不懂,更不用说深入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宝库吸取营养。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一个时期的读书人像今天这样的“去中国化”。作为世界大国和大民族,语文教学带来的危机,带来的国家精神和国体的丧失,应该引起全体中国人的警惕。 9 a! ?/ f. h& n
对于这种状况,我们应该深刻地反思其原因。首先,编写教材的工作人员,本身大多就出生在传统文化已被砸烂的时代,先天对传统文化就没有清晰的认知,教育部门的行政领导,从前许多都参与过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指望这样一帮人把祖先的道统传承给下一代人,简直是缘木求鱼。目前就应该聘请台湾、香港等地的中学教材编纂机构人员,来好好告诉他们如何编写语文教材,拯救莘莘学子于丧失国家精神的境地。 0 p6 E4 ]8 _; [$ ~5 E1 y& O
今天的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已不能带来一个国家的全面振兴,尤其是大国,必须有其传承千年的国家精神和民族文化。德意志、不列颠、法兰西、美利坚、意大利,他们的民族文化正在逐渐蚕食中国的国体,这不是危言耸听,对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借鉴,是一个民族的优秀品德,但这不等于就要丧失自己的国家精神。特别对于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丧失国体就等于走向深渊。在保护传统文化和国家精神的问题上,我们要多向我们的紧邻俄罗斯学习。如果没有坚定的民族信念,俄罗斯是不可能管理横跨欧亚的庞大国家的。
: m6 q8 O2 E& i- }# s T8 u 我们的视野应该从中学教材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各种考试首先应该考的是古文,而不是英语。古人讲究经史子集四部,学经正心应该是读书人的起点,然后才能扩展到历史和子部典籍(子部典籍以今天的观点,包括化学、物理、数学、英语等应用类知识)。今天社会的诸多问题,正是人心不正所致。如果公务员能够熟读论语,并且严格按照论语的精神行事,各种乌龙事件也会大为减少,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