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西水车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3》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0-21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uyan在2010-10-21 8:36:00的发言:
" |4 }9 f1 q4 F8 u+ `* b! V

已发邮件。

: a F% D0 l, t$ I% S2 V& B2 T7 \' I

四十年代应该是日伪时期,看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1 1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明:版主、网友、校友们大家好!因本人刚才更改“51号兵站”密码时,操作失误,网名不得不弃用。本人今天起使用“hsdj_1310733"网名与大家联系。
发表于 2010-10-21 14: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10-20 20:42:00的发言:
PD很久没有音信了,很是想念.
" }! _3 S2 f; h! P7 x

谢谢西水老兄。

0 q5 N3 t4 x+ ]7 d6 }1 z6 j6 J

才回到青岛几天,由于时差没倒过来,成天昏头昏脑的,又忙着打扫卫生,所以懒得上网,见谅。

* p3 y x; a6 p5 _9 q

出去三个多月,收获不小,领略了发达国家高品质的、法治的生活,很是羡慕。

$ c' `$ C5 }/ @& \- W

回来后的第一感觉,就是物价涨得太快了,2块一斤的菜见不到了,没办法。

发表于 2010-10-21 14: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uyan在2010-10-21 6:51:00的发言:
/ A) h8 K7 D- ~$ D3 z( Z

同学的邮件---40年代的北京(部分图片)

5 t U) Z& e; j! C% M1 y7 p

 ......

2 o o) u( k; a; U2 k3 Z) G3 g

你发的老照片太珍贵了,能看到70多年前的北京,很不容易。

' O# ]/ l- J: p! U s

看看现在的北京,已经具备了国际大都市的雏型,我们很感自豪。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1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pd在2010-10-21 14:00:00的发言:
' A5 B% |' _$ m! z+ C

谢谢西水老兄。

8 r4 d( k6 Y7 L: j8 n

才回到青岛几天,由于时差没倒过来,成天昏头昏脑的,又忙着打扫卫生,所以懒得上网,见谅。

7 @+ y& u y u3 N* I# g3 ]

出去三个多月,收获不小,领略了发达国家高品质的、法治的生活,很是羡慕。

4 t) e( j% z. v

回来后的第一感觉,就是物价涨得太快了,2块一斤的菜见不到了,没办法。

1 }$ S$ g2 L' j% i2 K8 C3 ?, }

已经回国了几天,一个星期就会恢复。祝你尽早恢复。除了时差没有别的事吧?

发表于 2010-10-21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uyan在2010-10-21 6:57:00的发言:
m2 S& Z8 A- L$ b6 [

40年代北京(部分图片-2)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片2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 _+ R) \% N3 P r+ k

玉泉山

) R9 p, ^+ D- _% J8 I) c

duyan发的这一套老北京的照片确实很珍贵,上面这个骆驼队我估计在网上的同学在北京很少会有人看到过,那时候北京烧的煤有很多是由门头沟、唐山开滦、山西用骆驼运过来的,还有就是张家口做土特产生意的骆驼队。北京城里马路边经常会看到趴在那里休息的骆驼队。赶骆驼的人脸全是黑的,看不到面孔的颜色,只有两只眼珠是亮的。

发表于 2010-10-21 2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duyan:你的珍贵照片把我拉到40年代。看到西四牌楼,想起东四牌楼,它们是东西对称的,试样差不多吧。那时我家住在隆福寺大街,晚上常去牌楼下玩,有一群群鸟儿在牌楼上飞,那里有它们的窝,十字路口车很多,有洋车、马车、dangdang车,有时还能看到换现大洋的,他们穿着长衫手里掂着大洋低声说着“买两块,卖两块”“买两块,卖三块”。来回串走街头。工作以后,每次回京,都要到四牌楼走走,到隆福寺转转,买点小吃尝尝,那个地方好亲切!

, _1 M) C# F3 d! E: C

 

$ U4 w+ E) o w

 

- N) K$ n M9 z0 M7 A- E" B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2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燕的珍贵照片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这都是美国“生活”杂志的贡献,大家还可以到http://www.oldbeijing.org/index_16.html看看,这里可能还有一些感兴趣的老北京的照片。别忘了咱们是老北京网呀!(历史地理-图说-老北京)
发表于 2010-10-22 0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夕阳红在2010-10-21 21:42:00的发言:
/ Z0 w7 j5 W. k( { V& j+ b q, M

    duyan:你的珍贵照片把我拉到40年代。看到西四牌楼,想起东四牌楼,它们是东西对称的,试样差不多吧。那时我家住在隆福寺大街,晚上常去牌楼下玩,有一群群鸟儿在牌楼上飞,那里有它们的窝,十字路口车很多,有洋车、马车、dangdang车,有时还能看到换现大洋的,他们穿着长衫手里掂着大洋低声说着“买两块,卖两块”“买两块,卖三块”。来回串走街头。工作以后,每次回京,都要到四牌楼走走,到隆福寺转转,买点小吃尝尝,那个地方好亲切!

+ y0 }7 W9 K2 V2 ]& I, g

您描绘了当时的形象,对极了。当时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很象。咱北京人讲话喜欢简练,后来所性就省去牌楼两个字叫东、西四了。牌楼本来是木头的,后来为了防车撞在下面砌起了一人多高四方形的水泥柱子。再后来为了走无轨电车就所性全拆光了。象这样的牌楼原来北京太多了,长安街、东安门大街街口、国子监在门口两面不仅有牌楼还有下马石,上面用满汉文写着“文官至此下轿,武官至此下马”,不知这两块下马石现在还在不在?隆福寺的小吃是很吸引人的。小时候口袋里有了二千块钱(现在的二角),就会去隆福寺吃小吃或是到东安市场去买邮票。买、卖大头,大部分是东北沦陷后逃到北京的东北大学生,在北新桥的十字路口也都是做这种买卖的。

发表于 2010-10-22 0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Duyan:昨天看了老北京照片太兴奋了,激动之余把“51号兵站”的密码改丢了。以后恢复使用“hsdj_1310733  ”,谢谢你!我祖父以前来往内蒙—张家口—北京从事皮货生意,运输方式就是靠骆驼。解放后几年内经常有内蒙朋友到北京串门,带来当地土特产。我对这张照片情有独钟。其他照片一样喜欢,西四、东四、隆福寺、前门火车站......,这些亲身经历过的场景今天有照片保存如获至宝!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发表于 2010-10-22 1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ngmen4014在2010-10-22 3:15:00的发言:“文官至此下轿,武官至此下马”,不知这两块下马石现在还在不在?
+ A# Z7 x3 P' J5 r7 K

黄帝陵的还在。

NKC1CFdu.jpg
发表于 2010-10-22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8 }3 t, c- k7 e+ c1 _! }2 C" e

  

" D9 y. A6 G; F* Q! b/ f4 G, V8 L3 Q

               我看到一篇小文,转载到这里供朋友们品味:     “ 性 格 及 寿 命”

3 P7 z1 n8 y1 s5 t4 A/ l9 u Z S5 M$ W/ Z

     第一种人:是经常找气生的人,叫“小人”,即小心眼之人, 纵拥有富贵,也总是自怜自责,这种人听到外人骂别人的话也往心里拾,以为是骂自己; 一般活50岁以下。

9 ?+ [- M- K3 B+ a% P

  第二种人:是经常吃别人气的却又无法排解,有时敢怒不敢言,叫下人,即地位低下之人;一般活60岁左右。

2 c4 a8 \3 o. y' `) K7 z) B& H/ B

  第三种认是自己经常生气,也经常气别人,有时迁怒于别人,叫俗人, 如普通老百姓; 一般活70岁左右。

$ b4 o1 h- X, }8 S4 i* y3 D

  第四种人能经常让别人生气,自己却不生气,叫伟人, 与人斗其乐无穷; 一般活80岁左右。

0 N7 d' w; V% M8 U

  第五种人,别人怎么气你也能淡然处之的人,叫高人, 随遇而安是心理健康的秘诀,别人气我,我不气,大人有大量,宰相肚里能撑船;这种人一般能活90岁左右。

. N- }, p+ ] o0 Y3 e

  第六中人是从不气别人,别人气自己也从不生气的人叫真人, 这样的人遇到什么事,都觉得犯不着生气; 一般活100岁左右。

/ d" @2 J, @) m8 t n

  结论:寿命长短由我们自己决定,经常生气、容易生气的人是短命的。

发表于 2010-10-22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D:请你有时间时把山东校友通讯录发到我的邮箱,谢谢!邮箱: hsdj_13107_33@126.com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1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ngmen4014在2010-10-22 3:15:00的发言:
8 f6 m' {& S7 |. J5 d$ ?+ f

国子监在门口两面不仅有牌楼还有下马石,上面用满汉文写着“文官至此下轿,武官至此下马”

" x+ u9 m' [" B+ K/ B- x) ?

“国子监”,始于隋代,为教育机关,至清代变为只管考试,不管教育的考试机构;到清末则成为卖官机构。国子监学生,等于秀才,分文武两种,文称文生,武称武生。凡依照惯例规定缴纳一定数额的钱给朝廷,即可称为“例监生”。他们有资格去见县官,但没有什么实权。

, P4 P1 @2 H% L5 ^- u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 [, c; z0 J$ K4 V% ]2 Y+ U

下轿和下马都表示尊敬,这里是表示对先祖的尊敬。而国子监前的下马是表示对教育的尊敬还是对官位的尊敬?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1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uyan在2010-10-21 6:57:00的发言:
/ V0 @! W, |# U: W$ }& \! a; ^$ J" O) d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片2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 E8 g' {2 E0 }# a S0 I$ \* z

 

. J2 ]' t5 s$ }. `" U1 ?( c

这个城墙的角楼少见,是哪一个地方的?故宫角楼、东便门的都不像。老张学长可能知道吧?

发表于 2010-10-22 15: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夕阳红在2010-10-21 21:42:00的发言:
5 a4 ~$ y9 k" A9 o0 H/ Z& s7 ]

    duyan:你的珍贵照片把我拉到40年代。看到西四牌楼,想起东四牌楼,它们是东西对称的,试样差不多吧。那时我家住在隆福寺大街,晚上常去牌楼下玩,有一群群鸟儿在牌楼上飞,那里有它们的窝,十字路口车很多,有洋车、马车、dangdang车,有时还能看到换现大洋的,他们穿着长衫手里掂着大洋低声说着“买两块,卖两块”“买两块,卖三块”。来回串走街头。工作以后,每次回京,都要到四牌楼走走,到隆福寺转转,买点小吃尝尝,那个地方好亲切!

6 W) K: o s- V! U( b

大概十天前去过隆福寺。也是因为走到那里了,忽然想看看隆福寺现在什么样了。顺东头走进去,老的东四工人俱乐部,叫长虹俱乐部,长虹电影院还有。街口的卖灌肠的窗口进屋里面了,隆福寺小吃店还有,门庭冷落,偶尔有几个我们这样年纪的人来点小吃,以前很多人围在一起吃涮羊肉那种大的涮锅已经没有了,记得那里还有很多委托行,都已成为时尚小店,整条街感觉冷清、不伦不类。

发表于 2010-10-22 1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sdj_1310733在2010-10-22 8:51:00的发言:
---运输方式就是靠骆驼。解放后几年内经常有内蒙朋友到北京串门,带来当地土特产。我对这张照片情有独钟。--
& ?9 {( [. Z4 p

记得很小的时候(上小学前),家住在广安门外,还曾见过拉骆驼的在马路边上行走。不知怎么,现在总把骆驼行走的地方和荒漠,苍凉联系在一起。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1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10-10-22 15:47:00的发言:
2 b" n5 r! n7 a s( f+ ~

大概十天前去过隆福寺。也是因为走到那里了,忽然想看看隆福寺现在什么样了。顺东头走进去......街口的卖灌肠的窗口进屋里面了,隆福寺小吃店还有,门庭冷落,偶尔有几个我们这样年纪的人来点小吃,以前很多人围在一起吃涮羊肉那种大的涮锅已经没有了,记得那里还有很多委托行,都已成为时尚小店,整条街感觉冷清、不伦不类。

9 S; o9 k9 C* k2 A& ]+ f

隆福寺确实是冷清,什么原因不清楚,不过在民间一直有说法,搜了一下,贴出给感兴趣的人看看: 

0 o1 J7 _* v: t" |! p: [

老北京七大邪地的离奇传说-隆福寺大火

# b# D: p' s4 a

话说多少年前的那场大火,把隆福大厦一把火点了。曾经住过东四的人,而且不仅住过东四的人都知道,那会儿,隆福大厦和它跟前儿的那条胡同多火啊!可着了火以后呢,就完了吧?彻底完了。这是因为破了风水了。隆福大厦的那跟牌楼似的叫做隆福寺的建筑是后盖的,就头两年的事儿。盖那东西的时候,从地底下挖出两只石龟来,挖出来的石龟上刻着字,刘伯温埋的,石龟挖出来后就运走了,自此,东四彻底废了,隆福大厦更是一蹶不振。还有传得更邪的,说那俩石龟个儿挺大的,每个都得跟汽车似的,是真不小啊。不过去年隆福大厦边儿上盖了一个娃哈哈酒楼,倍儿火,异常的火,杭州菜。不知道什么原因,真是异常的火。

发表于 2010-10-22 16: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10-10-22 15:47:00的发言:
2 C( `. |* ?! E+ N1 ]! u1 e) \

大概十天前去过隆福寺。也是因为走到那里了,忽然想看看隆福寺现在什么样了。---时尚小店,整条街感觉冷清、不伦不类。

; G; j# j9 P( T$ o- T/ R

东四工人俱乐部,单位工会发的电影票多是那儿的。 那时逛商场,除了西单,王府井就应属东四人民市场了,但自从那场大火以后,虽几经重新改建,管理者再怎么折腾,人们也不往那儿走,至今冷冷清清,可惜了那块地方。

9 F% H9 V0 b" t( e9 q. _$ b+ x

到了那儿,确实感觉是“不伦不类”。

: }: O/ M) E1 Q1 m# I9 a/ E8 D

 

4 S5 m1 u. }% H% f0 z0 {

转帖-----

) c6 \& l& ~8 \: W% H% V

     隆福大厦的前身是东四人民市场,再往前数就是隆福寺庙会了。论地界、论人气都是北京城里数头一份的,“东四、西单、鼓楼前”,这“东四”主要指得就是隆福寺街。短短的一条小街,电影院就三家,东头路北有个澡堂子,路南是小酒馆和灌肠铺。往西来,那卖吃的就多了,老号白魁、回民小吃店等。每天人流如注,热闹非常。隆福大厦也与东安市场、百货大楼、西单商场并列北京四大商场。

( X9 y8 f2 C3 ~+ R p& ^" J7 `' C

  1993年8月12日晚,由于管理不善,一把大火冲天而起,足足烧了八个小时。凡是看到、听说过这场火灾的人,无不感到痛心,怎么这么不加小心,把一个好好的商场给烧了呢?

, X5 X& G% D* |9 Z6 ?/ N

  然而,令北京政府部门和所有老百姓预想不到的,这仅仅是更大灾难的开头。

4 R5 ?( H9 M0 ]

  为了重建隆福大厦,对整个隆福寺地区进行了重新规划,聘请我国建筑学泰斗、清华大学著名建筑师吴良镛教授主持设计了隆福广场,树起了“隆福寺”的牌楼,在八层楼的楼顶修了一个庙院,指名“大隆福寺”。

# t- ~5 v/ j- A' X, D q

  好了,隆福商圈从此一蹶不振,不仅隆福大厦最后关张大吉,前后左右的邻居,除了从杭州远道而来的娃哈哈大酒楼异常红火以外,其它的都不景气,街道也没了人了,真正是“门可罗雀”。

- |1 U" u! _9 e

  “隆福大厦”现象,是北京当代商业最大的迷团,当政府部门和开发商陷于一片困顿的时候,民间人士指出:“是糟改,断送了隆福商圈!”

$ @# e9 K) t2 J4 u5 A) `

 

% i# D# R& J! s/ s; {0 b5 `2 E

糟改1:隆福广场是失败设计,它不仅阻挡了里面的隆福大厦,从外观上看也不像商业楼,而更像日本神社;
  糟改2:八层楼上盖庙,是开玩笑吗?佛商能一体吗?
  糟改3:不该建的牌楼,历史上隆福寺是有一个牌楼,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山西的巡抚看了说,这个牌楼不好,影响风水,皇帝听从他的就拆了,以后重修就没建牌楼,但是大火之后,也不知道谁从这儿立了一个牌楼来。
  糟改4:盲目追风,失去定位,看着别家的楼高,自己也跟着往高了盖。谁为了买几块钱的东西上八层楼呢?

3 {4 s) N# H1 |, m
~. s* H2 L. D9 T( ^' V4 k" C ; z2 x( \% C [* i$ [: D

 

& I% u" z6 t" w. x- q6 n; W; E

隆福广场内的商家 (像是哪个小县城里卖杂货的市场)

+ {, _6 \0 ]' Z5 x( Q3 f5 T

mKK4LRvy.jpg

- P( R0 D5 k) i4 ^

 

4 W: C8 i- S' t

隆福寺牌楼和日本神社的外观

% `" [+ ^0 S( x+ v8 e

mhKTKDaM.jpg

发表于 2010-10-22 1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10-22 13:27:00的发言:
7 r9 |/ @: ~' ^) g9 L5 n

这个城墙的角楼少见,是哪一个地方的?故宫角楼、东便门的都不像。老张学长可能知道吧?

( D0 S! S$ ~( q; [- v" j( ^$ ~1 f

您讲的很对这不是东便门的角楼,更不是故宫的角楼(应该看到筒子河),我印象当中原来城墙东北角有角楼(因我住东直门内),其它几个角上是否有角楼我就不知道了,但根据北京的建筑规律,其它几个角也应该有。可我奇怪的是在照片上为什么看不到护城河?

发表于 2010-10-22 1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10-10-22 15:47:00的发言:
: ]& f8 y ?! C+ L6 j

大概十天前去过隆福寺。也是因为走到那里了,忽然想看看隆福寺现在什么样了。顺东头走进去,老的东四工人俱乐部,叫长虹俱乐部,长虹电影院还有。街口的卖灌肠的窗口进屋里面了,隆福寺小吃店还有,门庭冷落,偶尔有几个我们这样年纪的人来点小吃,以前很多人围在一起吃涮羊肉那种大的涮锅已经没有了,记得那里还有很多委托行,都已成为时尚小店,整条街感觉冷清、不伦不类。

7 K9 b z9 T2 M

太可惜了。准备写一点40年代对隆福寺的回忆。

发表于 2010-10-22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duyan照片中骆驼队出(进?)城门那张场景很熟悉。

/ }$ g( ~: R' N9 s0 a

小时候我经常出入东直门到外婆家,走在城门洞中常常大喊:喂——

6 B9 g0 c7 Y5 F" g

听回音,觉得好玩。门洞有两扇大门,门上有馒头大小的门钉,路是由长条石铺成,过堂风很大。门外有铁道和车站,是通环城火车的(?)。每次出城门,都希望过火车,数数有多少车厢,听听火车汽笛的叫声。听老人说,东直门城楼建成后是歪的,不知是哪位神仙(鲁班?)在城楼上踩一脚,门楼就正了,所以城门楼上有一个大脚印。

 
 

发表于 2010-10-22 2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夕阳红在2010-10-22 20:43:00的发言:
) E" Q! O! H/ r3 y+ d& N/ J0 f. j

duyan照片中骆驼队出(进?)城门那张场景很熟悉。

: k& W5 l' J7 V. Q$ B5 G% ^+ @

小时候我经常出入东直门到外婆家,走在城门洞中常常大喊:喂——

# a0 `/ G" F4 U! g9 @ Q+ n

听回音,觉得好玩。门洞有两扇大门,门上有馒头大小的门钉,路是由长条石铺成,过堂风很大。门外有铁道和车站,是通环城火车的(?)。每次出城门,都希望过火车,数数有多少车厢,听听火车汽笛的叫声。听老人说,东直门城楼建成后是歪的,不知是哪位神仙(鲁班?)在城楼上踩一脚,门楼就正了,所以城门楼上有一个大脚印。

 
 

' j. K/ S; q( l& u

是的,1916年1月1日通车的“京师环城铁路”沿着城墙从前门、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直达西直门车站,在靠近东便门角楼的最后一座墩台,修了一座火车劵门。我找到几张有铁路、城墙的老照片大家看看。

( L+ ]6 t! c0 j& Q+ C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发表于 2010-10-23 0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夕阳红在2010-10-22 19:50:00的发言:
4 m) w; f" b& R4 Y/ J4 p

太可惜了。准备写一点40年代对隆福寺的回忆。

' _/ ~+ ]& S- Y2 @

很希望见到您的回忆。

6 s: |9 h3 ~, B/ Z1 w$ ]

再发几张我拍的照片。

# z b. k! E7 n

在航校时,文革期间,我们不上课了,几次去游行,路过建国门,仰望古观象台,都想着什么时候上去看看,后来工作了,曾无数次从下面经过,转眼几十年过去了,2006年3月,我终于实现了这一念想。

! J4 H; z% H9 C

jduGUzjj.jpg

/ `* G) h* N+ K0 f! W

  FW8QRn4l.jpg
xSewuPPN.jpg

+ B J0 \6 B; ]; ^9 B/ T# B

UMFS3eLR.jpg
ay9DCRGV.jpg
EfUn4E8A.jpg
vznUWgGo.jpg
6g2fusAe.jpg

) x# d; u; `$ |0 N; B D

 

( Y) g4 ?# |( F, R; C

技术实在欠缺,北京的天气又总是灰蒙蒙的,所以都不大清晰。(同影,拍景物应是你的专长)

/ m+ {$ ?+ _: S

 

4 H( V1 p" S: ]3 T3 M

转帖--- 

8 U6 S( e: ~( d/ E+ G5 k+ S

古观象台位于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以建筑整齐配套、仪器保存完好、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是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的皇家天文台。

0 v- g' m& Y5 R! Y8 F, s

北京观象台,东侧和北京城墙连在一起(拍摄于1886年左右

! c R* t' B5 ]: F( U

l4NuWnmU.jpg

* m% O o( L) h) m# _8 f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将北京古观象台洗劫一空。德法侵略军看到我国明清大型精致古仪,竟私下达成瓜分我古文物的“协议”,法国侵略军将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纬仪、象限仪和明制简仪搬到了驻华使馆。德国侵略军则将明制浑仪和清制天体仪、玑衡抚辰仪、地平经仪和纪限仪抢走,运回德国,陈列在柏林波茨坦离宫。

( a* k3 U! ]* J2 N

   迫于舆论压力,法国于1902年将所掳走的天文仪器归还。一战结束后,中国是战胜国,根据《凡尔赛和约》,至1921年德国才将所掳走的天文仪器归还。十件古仪全部归还后,天文工作者又将清代八大铜仪按原来布局安于台上,明制浑仪则安于紫微宫左侧,简仪安于右侧。

' H7 D8 E7 [: J# q( J' c

新中国成立后,古观象台曾作过必要的修葺。在文革期间,北京拆除城墙修建环城地铁(2号线),到达建国门时,古观象台碍事要一并拆除,后来经过周恩来特批,地铁绕了个弯,观象台才保留下来,并于1983年4月1日重新对外开放。

% z4 v% z8 t; d# h8 Y6 c

 

5cVsXsmb.jpg
NDQ6ckHZ.jpg
dWHO1ssb.jpg
iZYiB3le.jpg
PXZcKiJ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3 1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谈到过隆福寺的大火,我又搜了一篇关于大火的回忆文章,贴出来给感兴趣者看看。真可惜呀!

6 l9 `. d1 L) c

 

) Y/ |/ K! H" z; @

    隆福的大火我是知道的(当时我妈就是那里的值班经理,所以我还算知道一些真相的),着火并没有什么新鲜的,主要就是因为主楼里的电路老化在夜里引燃了主楼里的电路,加上没有自动喷淋系统,最重要的就是夜班的保安人员(其实就2个人)没有巡逻以至于居然是隆福周围的居民发现大厦里有微弱的火光和爆炸声(那是家电部的电视机爆炸了发出的声音),后来居民中有人担心大厦会爆炸并波及到周围的小平房,于是就找到隆福的夜班保安,可是那两位大爷居然一个回家了另一个在值班室睡大觉,在得知大厦正在“爆炸”的消息后,那位值班的大爷不但不相信反而臭骂居民们胡说八道,但是他还是有些怕了,就慢吞吞去逐层检查,终于发现确实是家电楼层和服装楼层已经起火了,于是他报了警,可是消防车赶到后因为周围胡同太窄居然无法开到楼下灭火,于是就开始等着了(多他妈可气的处理方法呀!),后来当时的北京副市长李其炎到场了看到这种场面差点气疯了,马上下达市委的最高指示:就算拆了胡同也要保住隆福!(主要原因是因为隆福是归北京市一商局管辖的国有企业,那可是一个在北京及其有名的老牌商场呀,市委不能看着这些极有价值的国有资产化为灰烬)于是武警官兵和警察一起给老百姓做工作终于开拓出了一条小路,但是也没有拆掉平房,(但是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最佳的灭后时间了,已经耽误了太多的时间了,唉!)由于隆福的建造结构是半封闭式,于是武警砸破玻璃墙从外部向主楼里浇水灭火,可是本来不是明火的火灾,由于大量空气的涌入反而使之起到了助燃的功效,于是火势更大了,随后大火又蔓延到隆福后面的一座库房楼,仅仅30分钟6辆消防车的水就用尽了,更可气的是当消防兵找到大厦一层的消防栓时却发现里面根本没有水,就是个应付检查的摆设而已,于是李其炎大怒,更有多事的记者还要请副市长讲两句,后来居然是从周围的大楼里接了一公里长的水带才连到隆福,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不接上周围平房里的自来水来灭火呢?明确的告诉您,当时考虑了这个问题,但是行不通,应为民用生活用水的水压不够,大火救了整整几个小时才扑灭,警察也奉命24小时封锁现场,以保证不会发生抢盗事件,第二天各大媒体头条争相报道这起失火案,而隆福的总经理居然是第二天下午才赶到现场,原因就是他在失火的当晚还在美国公费考察呢,呵呵,而几个副总和各部门经理、副经理、值班经理也在外地公费旅游避暑呢,所有领导都是在第2、3天才从外地连夜赶回的北京,据说那位总经理看到当时的场景顿时就落泪了,原因有二,一确实烧的太惨了,二自己当官做福的日子结束了,可能还要有牢狱之灾呢,毕竟他属于责任法人嘛。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停业了,所有职工被安排到废墟中清理财产(有警察1对1看着),据说连金银首饰部的商品都给烧化了,保险箱倒是没烧化,可是里面成捆的钱都被烤成灰了,凡是和纸张、布料有关的一点都没剩下,电视机和电冰箱全成微波炉了,再后来就是该重建隆福大厦了,而失职的保安人员也被判了重刑!

发表于 2010-10-23 14: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乘火车回京看到古观象台,就知快到北京站了,火车上响起欢快的音乐,广播中播出:乘客们,终点站首都北京到了,这时心血沸腾,无比激动,啊,到家了。

0 g4 k, P0 Z$ _( S4 K

    古观象台也是个标志性建筑了,遗憾从来没进去过,看到照片是一种欣慰,谢谢duyan!

发表于 2010-10-23 14: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24yzfsHv.jpg
    照片上和我一起的4个人在校时都非常熟悉,现在前排的两个怎么也想不起来叫什么了,哪位学友帮我想想告诉我,谢啦!这是“文革”期间在学校照的。这其中对17401的王家芳和8487班的李玉林印象都非常深,很遗憾另两位名字叫不上来了。

发表于 2010-10-23 15: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发几张同学们表演节目的照片。

% v, h6 J- y* U: [+ U% ]5 i! M

  tU5DkFD4.jpg
mYnpDYL6.jpg
qEIHVEGP.jpg
eGAALPQy.jpg
ur7nuRTz.jpg
S0SpQTuW.jpg
Z82mkPFj.jpg

发表于 2010-10-23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张照片当中的这两位同学不知在讲什么,在场的同学有的很眼熟。

UqgHRtC4.jpg
T7sssSAt.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3 1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8484-xiu在2010-10-23 15:03:00的发言:
    今天整理照片时看到这张“文革”时手持毛主席语录的照片,又联想起在校时歌唱毛主席、歌唱中国共产党时大唱革命歌曲跳忠字舞时的情景,我又想发几张当时同学们表演节目的照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n495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 Q4 l% S4 u# X; D# P" {4 p. {. d

修班长又发珍贵照片了,看了这张照片,我认为:陈谷音、蒋平社、刘泽远上台与演出的同学握手,说明他们还都是校领导,因此不会是文革期间,也谈不上忠字舞了。这很可能是1965年以前的129文艺汇演。每年129都要演出,各班都出节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8 00:26 , Processed in 1.24949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