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陆老师,琉璃阁先生,河豚毒先生关于“南院建筑”的祥解! + \ j3 W, L3 X1 z% A: p
P( `' P) T/ r/ ` f; m/ }
$ J7 N& p4 E' \9 }. ]; Y
[8 L8 p) B7 g( q+ ~7 V$ J
8 ~" L! C- s$ R+ @& i0 T& R陆老师语:“......这是皇史宬前院,大门两侧东西各有五间布瓦屋顶的房屋,应该是当年工作人员的值房,”很中的。
8 \/ q8 z+ o! j( ` 3 Z" P7 s K" X3 J5 E
4 M6 s6 H! ]& n1 s
前院内的其它房屋应不是皇史宬的附属建筑。 7 I" {9 p4 `1 i! m2 I0 w, k7 Z/ e
9 W+ F! N& u% E( j1 n3 j 1 U6 f) @0 G) u) U7 Q; [0 E( A
' }- U3 W* T2 D( u3 D" j + |0 Z# U' F" T
皇史宬、太庙、普度寺拍记序曲《钓鱼》
0 Z: L8 H9 w2 \, X! ]
4 ~3 e# c; Z5 H/ Z3 y b$ z! E+ y
6 F: x( u7 N5 {0 L( w9 o8 o6 \9 v 后院的御碑,碑亭是嘉庆朝增建的。 @) N) \' g2 m8 P4 k) x1 E, j
" [( n4 }# P) Z) r3 L; [
皇史宬门前两侧东西各有五间布瓦(卷棚)屋顶的房屋,应是嘉庆朝(或以后)增建的。
* J$ ~6 H1 }! I5 r- X( K; e+ I5 M
+ M+ t2 I* p% y: P - t$ L8 K% a: |* j* a
4 Q+ V9 u' s J# d- V9 ~/ | 7 h& ]- v4 }$ x
% h6 l: y- q2 q6 l* \4 J皇史宬正殿的东侧,有一重檐四角攒尖碑亭,面阔3间,是清代御碑亭的普通形制。
* A& z! P, B9 j# y6 }& ^4 y q7 ?, n, u2 O7 F" z
& |9 R g6 n+ [" P
$ M- G- n- t) Z0 @ K 3 v0 y3 X( g- D' d5 r3 P& T( E/ c
2 N9 H( I; ~9 B4 {
: w3 r/ d1 |- n# j亭内为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御制重修皇史宬碑一通。
/ W5 J$ @+ @% o* ] 1 O8 w* q I: }( ^$ |
碑文记叙了皇史宬的兴建历史,建筑功能以及重修原因等内容。 # f \/ s, y3 |+ `$ R8 h
/ d; w* U/ N6 ~/ @$ g" M
; s4 u! O* x1 Y j
. P6 e/ @8 |0 _$ g- y+ Q1 z) u . |9 N- \6 Q1 n; s
北京的朋友查看一下该碑碑文,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