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31|回复: 16

话说回家——北京的家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8-26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话说回家——北京的家
                                                                      
     提起回家,真有点发愁,虽然我在重庆有美满的婆家。山城有山有水,很美,但那时我老头子的故乡。他经常带着我们去看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江北嘴,虽然老城已经拆迁,但新城更加漂亮,已建成江边美丽的大花园,西式的天主教,基督教堂,绿色岩石般的大剧院,宇宙般的科技馆,坐落在绿色的山坡上。树木成林,鲜花如海。有时我们坐在他家的宅基地上,实际上已经变成草坪。看着一江春水向东流,望着南山的绿色氧吧,老头子终于说:''总算回家了''
     其实我心里我还有家呢——北京一条小胡同的一个院子里。那曾是生我养我的家,记得年轻的我,满怀激情的支援祖国边疆的建设时,离开了这个家,但那时单身,年年都有探亲假,成亲了两年也可以回家探望母亲。后来就变化了。
     1991年我回家,母亲已经躺在床上,半身已瘫痪,但神智很清楚。我陪着母亲住了两个月的院,好点了就回家了,白天我给母亲洗脸梳头,吃药打针,针灸按摩。晚上我躺在母亲的身边,悄悄的谈话一直到母亲安然入睡,母亲稍微好一点,我就回家了。
      1995年在她去世的头一年,我回京时,母亲更加衰弱了,她看着我,摸着我的胳膊,小声的问:''是小芳吗?''我含着泪说:''妈是我,小芳。''母亲重复问我,等到我离开北京时,我在也没有勇气跟母亲说再见,悄悄的含泪离别。
      时隔一年,我回来时母亲已经躺在医院的冰床上,我扑了上去,抚摸着母亲冰冷的脸,叫喊着:''妈我回来了,你的小芳回来了!''母亲安详的躺在那里,脸上依然是那么慈祥,只不过再也不会和我说话了。从八宝山回来,当晚我没有在回到母亲低矮的小屋中,我空空的家。                     
                                                                                                                 待续。。。。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8-26 14: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伟大的党制定伟大的政策,让亲人两分离。

发表于 2010-8-26 2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家的路有多远~~~~~最让人牵挂的不是距离,而是心路:)
发表于 2010-8-28 1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母亲还算幸运,毕竟您的母亲有四个孩子,最起码在北京您母亲有三个孩子在身边!等到我们这代人可就没有您母亲那么幸运了!我们这代人只准生一个,将来我们这代人老了生病由谁照顾呢?

/ k0 B+ _7 ^+ H( i' n- b1 r2 y7 @

 

* ?; G& n. F* e4 r! {! M

小声问一下,您母亲生病时,是谁整天照顾她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14: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路比实际的路程更艰辛,弯弯曲曲更漫长。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1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生病时由姐姐照看,父亲早因弟弟下乡,思念过度去世(弟是唯一亲生儿)

. |& u* @; \6 W/ n

 

Y4 w2 c3 S7 ^' j! z

谢谢您的关心,我一直主张生两个,社会问题才会好解决点,现在也不插队支边了。

发表于 2010-8-29 1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父亲因弟弟下乡,思念过度去世.这事对现在的孩子们讲简直就像天方夜谭,可当年不知有多少知青的家人为自己的孩子下乡而撕肠裂肺!

, P- v5 [+ r- Q. ^- w

 

7 ^4 s* G4 V$ h0 V$ U- H2 T

楼主的姐姐是一位很孝顺的好人.对于现代人来说,既便孩子有这孝顺的心也没有孝顺的力量啊!虽然现在孩子们不插队支边了,但是现在的孩子们有多少能力和精力照顾自己的父母呢?孩子们自身受到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发表于 2010-9-2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也是漂泊在外的北京孩儿,现在退休了有时间了,能每年回去呆一段时间,可父母都没了。眼下回去,很多发小也都退休了,大家约在一起,把小时玩儿过的地方重游一遍,可再也找不回鼻涕妞时的感觉了。[/SIZE]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15: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L* E6 S) S0 S2 C' @7 D$ i

     您这两首歌,我曾和我们学校的合唱团参加过北京市大、中专院校的歌唱比赛中唱过。我还当指挥。同学激动的高声歌唱,看来我们是同龄人。

; r$ n, P) J7 r0 ?8 b7 v4 E. ^, p% M1 [

     我们也去过内蒙,后来又转战四川参加三线建设,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微薄之力。

9 a# [# ]- E8 X3 H N; q

     唯一不足之处是亏待了自己的父母和孩子,孔子说:“父母在不远行。”我现在才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6 Q# m! k, u" s' n- n1 I

     祝您九十多岁的老母亲健康长寿!

发表于 2010-9-8 1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60年代“听党的话,哪里艰苦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到南方去,到北方去,到祖国最需要地方去。”,“支援三线建设!”,的第一机工业部所属院校毕业生。离开了首都到了艰苦的祖国北部边疆工作,现在已退休多年,实现了献出青春献子孙的一生。感知真主给了母亲健康的身体还生活在北京,每年还能回北京看看九十岁的老母亲以满足她对唯一儿子的思念,作为有儿有孙的我有愧于母亲的养育之恩,骨肉分离两地不能使为儿女操心一辈子的母亲享受四代人团聚一起的天伦之乐,心里忍受着骨肉分离痛苦的煎熬。北京的家在哪里?回北京的路在哪里?这些只是心里痛苦的追求,回北京的家只是在梦中实现。我 每天都在默默地祈求真主赐给母亲吉祥,健康!祝天下所有的母亲们幸福,健康,快乐!

发表于 2010-11-11 2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老和平门人大哥:回来陪母亲住住吧,路就在自己的心里。
发表于 2010-11-13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你和母亲生离死别的场景,我的泪水涌上来,哎,人老了没出息眼窝浅。我也是一个游子,有着相同的经历。同祝我们有个幸福、健康的晚年。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1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e! W/ `0 _% {1 s9 g* Z1 a: O

              我们毕业早,65年不一定非出去。但那时风气不一样。全班47名同学的志愿都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最后只有12名团员去了。我们吃点苦没啥,对不起年迈的父母。每次探亲临走,我母亲忍住不哭,父亲倒老泪长流。结果父亲先走了,母亲后走。谁临走我都不在。只有我们着些同命运的人,体会的到。

发表于 2010-11-14 1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我们的后代人谈起想当年学校毕业热血沸腾相应国家号召,“哪里艰苦哪里去”,“到南方去,到北方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离开北京,离开亲人参加三线建设他们都很不理解。只有我们有着相同经历人才有共同语言和共同体会。欢迎有相同经历的北京人一起聊聊,诉说当年有意思的事!

发表于 2010-11-14 1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和平门人在2010-11-14 18:56:00的发言:
: q& O) f$ W* p/ u8 ]

跟我们的后代人谈起想当年学校毕业热血沸腾相应国家号召,“哪里艰苦哪里去”,“到南方去,到北方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离开北京,离开亲人参加三线建设他们都很不理解。只有我们有着相同经历人才有共同语言和共同体会。欢迎有相同经历的北京人一起聊聊,诉说当年有意思的事!

! s5 ]8 i |& y" Q3 ^

时代不一样。那时候我们的父母辈,也是这样的。组织上要求去哪里就去那里,家当只有几口皮箱,到了工作单位,组织上就会安排宿舍和一切家具。相信不少人家里都有过那种贴着小字条或钉着小铁牌的公家的家具。那时候就是那样的。

/ l# q3 Q9 [- R& P6 S5 D

当然,见到久别的父母,心里还是难过。我们插队后,回京“探亲”,一般的家长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什么时候走”,那份酸楚,不是现在的孩子们可以体味的。

- g+ N' f5 E1 {( q$ @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6 1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父母已年迈,我软磨硬泡做母亲的工作,扶着母亲到学校,表了个态,表示支持。这才同意我走。我们四个女孩,也没出过北京,但信念在。好事做了一火车。扫地,倒水,助人为乐。学习雷峰。开始了一生的征程。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6 1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h. W+ z- R/ l2 B4 j

        当时父母也不同意,父母都六十多岁了,我和弟弟是最小的两个。软磨硬泡的把我母亲扶到学校,表了个态,表示支持。我弟是没办法,怕父母伤心,在送同学下乡时,什么也没带,一块走 的。行李是后寄的。

9 e6 L' K: O6 q8 t& W

        我们四个小女孩到内蒙,好在有信念支持。好事做了一路。坚持一辈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0 17:19 , Processed in 1.174827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